唐人送别诗中的“月亮”赏析探究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411101
  摘要:亲情,友情,爱情,俱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离愁别绪叫人魂萦梦绕,感怀万端。在浩瀚的唐诗宝库中,有许多如明珠玉般美好的确良温籍的状写离愁别绪的篇章。而世间最美的月亮,却总能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场景中出现。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月亮是离别时的感情观照,是离别后的相思载体,是离人感悟的永恒参照。
  关键词:唐诗;送别;月亮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33-02
  
  在浩瀚的唐诗宝库中,有许多如明珠翠玉般美好温籍的状写离愁别绪的篇章,总令一些热爱唐诗的人,一赏长吁短叹、荡气回肠,再赏愁肠百结、刻骨铭心,几多浸染,而不能掩卷。在唐朝送别诗中,有众多的意象浸润其中,成为唐诗的血和肉。而月亮在唐人送别诗中往往是一个标志性的意象。月亮和娇儿的脸蛋一样,白晰晰的,亮柔柔的;有时她近,有时她远;有时如娥眉,有时似玉盘,依着塑望圆缺的变化,轻盈地执着地漫步夜晚的天宇。透过唐人送别,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月亮,有着不一样的模式,是离人的眼泪,抑或是游子的照路。
  
  1.月亮是离别时的感情观照
  
  我们先来看看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这首五律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接着诗人的视线由近而远,由屋内到屋外,由平面到立体,从地面而最后落到天上的月亮(长河)。银烛—金樽—绮筵—离堂—别路,都是人为的景致,都是一时的景致,都不是诗人此时此刻情之所属,只有月亮,是自然的永恒的感情寄托与观照的对象,她从诗人春夜别友人一开始就守候在天上。这一对离人在杯盏交错或无语相对中,不时也曾凝望她;而她即始终脉脉地关注着他们,直到绮筵散尽,长夜欲晓,离人即将上路,她才依依不舍的隐去,她将相聚的时光放得更长些,因为“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三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于状景的层面,那是一幅静谥而凄美的自然景象;于写情的层面,写得明月亲爱而多情。时光旷远而无情。正是因为诗人赋予“明月”在诗中的多情形象,诗歌写出了相逢欢短,写尽了别离愁长,但这种离别绪,又是非常地蕴籍而含蓄,“哀而不伤”。当然,如果此诗去掉首颔两联,将更是一首洗练而绝美的五绝,月亮的意象也更加彰显。
  送别事件总是喜欢发生在有月的夜晚。离别前,月亮总是先在一旁静静的守候,总是等到离别在即时,月亮方始隆重登场。薛涛的《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和前首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相比,薛涛笔下的月亮完全是另一幅冰寒霜重情愁的模样,少了几分温情,多了几分冷重。首联“水国蒹葭夜有霜”其实已把时令、节候、送别的地方交代的一清二楚。但是诗人还觉得意象单薄呆板,构建的离愁别绪的氛围不够深浓,故有颔联的“月寒山色共苍苍”。透过月光的流泻之动貌,用一个“寒”字,为诗人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立刻笼罩上了一层凄冷哀伤的意境。“寒”,可以是月亮自寒,也可以是月光的流泻,使山、水及其他景物“共苍苍”而俱寒了。诗中之月,恰如诗人心中的愁苦一般凄冷而哀伤,且彼此宣照,让一种浓浓的离愁弥漫到整个诗行里行间弥漫到别时的心里,别后的梦里。
  相比于前面两首送别诗之不同,温庭筠在《赠少年》中,一改诗人往日的纤丽诗风,给读者呈现出一派潇洒别离的景象。请看:“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诗里的月亮,如同酒酣血热后的诗人一样,心情亢奋,朗照高楼,似在和诗人和少年一起和唱,慷慨高歌。也许是王维的《阳光三叠》,也许是刘帮的《大风歌》吧。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出结论:许多唐代诗人总是喜欢把月亮放到一个最重要的时刻,最关键的场合,最主要的意象来加以塑造,承载离人与离人之间、离人与离情之间、未别与已别之际的一座桥梁,具有一个标志性的意象的作用,月亮是离别时离人们的感情观照。
  
  2.月亮是离别后的相思载体
  
  盛唐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写过不少送别诗,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肖猿梦里长。”诗人魏二于“橘柚香”的晚秋时节,江楼醉别之际,但见“江风引雨”,行膛待发,真个“天凉好个秋”,风雨使人愁;按诗理发展脉络,接下来的诗句应是状写惜别之情貌,但诗人却把近景推开,从当下抽身,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未来的时间与空间,来到好友彼时可能期挨的环境之中。其实这是诗人于想象中,为友人更是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特定的离情共寄的环境:潇湘之上,浩月当空,清猿啼梦。好一幅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梦幻景象。诗人如此说来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是要把眼前暂短的情别之意,引入到未来时空当中,到那种“千里共明月”的永恒相思之境中去。诗人是位起情构境高手,一个“遥”字,如同孙悟空的“筋斗云”,腾去驾雾,一下子就飞越到了未来一个特定的相思场景“潇湘月”之中。“忆群遥在潇湘月”不是“在潇湘月”之中。“忆君遥在潇湘月”不是“在潇湘”,而是“在潇湘月”。月,是彼时彼境的主要构境意象,更是诗人与友人别后相思之情,共同寄托的载体。诗人没有选择“潇湘水”来作为寄情的载体,因为流水无情,而月亮永恒在兹,只有“明月千里寄相思”嘛。
  接下来再看看诗人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中两乡。”这首诗中,月亮的作用十分明显,表达的意义非常肯定:你我分手后,虽关山阻隔,但有超越千山万水的一轮明月,不论你我分处何处,都可以借助于明月,让我们神思聚会,共传相思,又哪来“两乡”之分呢?又看诗仙太白的一首《哭晃卿衡》:“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整首诗充盈着一种感人肺腑,哀思入髓的育彻之情,真是“白也诗无敌”。晃衡,是一个日本留唐学僧的中国名字,本名叫阿布仲麻吕。因为对汉文化如醉如痴,与以李白为代表的“文化界名人”交为至友。这次是晃衡回日本去,因为遇有不测风云,李白以为友人已东沉大海,所以有此一“哭”。其悲痛之情,不能言状。诗中草药之明月,堪当重任,一身数职:象征晃卿之生命,象征诗人哀痛,象征两人之间的永恒友情,所以“明月不归沉碧海”。碧海无情兮,人多情;明月故不归兮,与友人同蹈东海万古长存。
  再看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诗刊写得空灵飘逸,温雅而明快,感情真挚。而最妙妙在尾联的“一船明月一帆风”,明月可以用船载,诗人真是开开异想,妙笔生花。只因为诗人笔端饱醮对敬龙的深厚情谊,用一个月亮难以承载,要用一船明月,方始称心,实在是神来之笔。
  写到这里,笔者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放,竞夕起相思。一派万千气象,意境雄浑的“海上生明月”,确是千古佳句,更是离人共怀的千古佳景。所以我说,月亮是离人别后,天各一方,怅怅相思的载体。
  
  3.月亮是离人感悟人生的永恒参照
  
  离别是愁,相思是苦。离别后的漫漫长夜,空怀愁怅,何以感怀?唯有月亮。别于太阳的炫耀与夺目,月亮自成一种格调,一种境界。她在晚上出现,给人们带来母性的柔和和光明。芸芸从生可以尽情观赏而不会被伤肤刺目,给文人们骚客带来无限灵思与感悟,让他们可以代月抒怀,望月兴叹。月亮可亲而不可爱,可望而不可接,更是离人的共托相思之苦的最好对象。不但是别离时的感情观照,还是离别后的相思载体,更是离人感悟人生的永恒参照。我们先来看看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歌的诗人张若虚所写的借月感怀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因诗之篇幅太长,在此不备)。如果将全诗分为上下两阙,那么在上阙,诗人用满怀愁思,写足“江月有恨,流水无情”,同时向苍天发出了连串的疑问与慨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夫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问了叹了,离愁别恨却未了,所以下阙续写思妇与离人的两地思念之情。拳拳之心,眷眷之意,终归尾联“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之上。诗名虽为《春江花月夜》,但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月的思索,对月的寄情,对月的感悟:春、江、花、树等一切诗中景物,皆为月之背景,月之陪衬。诗人之咏月问月叹月,如同烘托出一位女主人公,让她带领诗的血液,诗的脉动,流遍全诗,让诗情随月的生落而起伏与流动。
  再看看孟郊的一首《古怨别》:“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声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诗人以顺叙的手法,沉郁积的心情,状写愁思别曲,却越说越悲,竞至于“气先咽”,纵有“心曲千万端”,但由“悲却难说”只有放任离情到别后。尾联诗情蓦然开阔,似乎诗人顿生感悟,化出“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的旷远意境。
  又看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每每感慨万端。稍一触动情思,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即使是怀乡思亲的题材,也写得凄楚感伤。诗中的月亮是诗人彻悟人生悲苦的感受,所以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传千古的名句。
  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却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笔者于拙文中,聊借唐人送别诗,一窥离人眼中之月亮。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月亮是离别时的感情观照,是离别后的相思载体,是离人感悟人生的永恒参照。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刘祯祥.《历代辞赋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1998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丁守和《中国文化辞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7]海兵.《杜甫诗全集说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8]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1989张燕瑾《唐诗选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采用MOCVD技术在R面和C面蓝宝石上生长非极性A面和极性C面Al Ga N/Ga N异质结。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比较了两种材料的结构特性及表面形貌,通过电容-电压测试比较
3月18-19日,每年一度的《中国港口年鉴》编辑组稿会议在深圳盐田召开,围绕《中国港口年鉴》2016年版的组稿和编辑工作,来自全国各地港口管理部门、港口企业集团、港口协会的5
以国外古典吉他教学的优点,来对照我国古典吉他教学的缺点,从教学理念、内容、目标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古典吉他教学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的、先进的古典吉他教学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型世界政
项目集成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模式改变了传统项目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和关系,以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公开交流的方式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关系管理理
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又名白芍苷是毛莨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lacti flora Pall.)或赤芍(Paeonia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提取物,属于单萜类化合物。有研究证
摘要:科学研究表明,心理是人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因而,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几年来,笔者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对这一课题进行纵向研究和探索实践。  关键词:学生 心理素质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54-02    由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特别
英语课外作业项目化是努力将课堂任务和课外作业有机结合起来,既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又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提升的机会。分析当前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单元话题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