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师诗》释注i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师诗》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御制五言诗,全诗两千五百余字(篇幅约三分之二为乾隆皇帝的注释),描写的是自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历时七十余年,清廷数次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史诗,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乾隆皇帝御制的《西师诗》现存两处,一处在故宫颐和轩里的木墙上;另一处保存在颐和园清华轩东院内。本文以乾隆《西师诗》为轴,主要为此诗中所涉及的时间、历史人物及事件做释注。
  一、《西师诗》的历史背景
  《西师诗》成诗是在清乾隆二十三年六月,此时清廷彻底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自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至乾隆皇帝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七十余年间,清王朝数次出兵对蒙古准噶尔部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达瓦齐、阿睦尔撒纳进行军事打击,终于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乾隆二十二年,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木起兵反清,二十三年乾隆皇帝派遣大军平叛,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回部之乱,自此清王朝西北部彻底平定。此诗在前篇着重描写了准噶尔部狡诈多变,其首领夺权反叛的事件,尾篇对大、小和卓木叛乱,乾隆皇帝派遣大军平定回部之乱有相应叙述。
  厄鲁特蒙古(漠西蒙古)分为四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四部各有其牧地,准噶尔部游牧于伊犁,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土尔扈特部游牧于雅尔(今塔尔巴哈台)。明末时和硕特部迁徙游牧于青海。土尔扈特部受到准噶尔部压迫,放弃雅尔牧地,全族西走进入俄罗斯境内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游牧。在土尔扈特部迁走之后,本属杜尔伯特部的辉特部进入雅尔地区居住,又自成一部,所以厄鲁特仍为四部。在厄鲁特四部中准噶尔部最为强大。
  二、《西师诗》释注
  西师黎四载,王臣久于役。谁无室家心,而能忘契阔。始缘趁机动,操刀乃必割。终以阻远艰,举棋忌屡易。欲罢又未能,永言志颠末。
  此段描写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出兵再征准噶尔,至乾隆二十三年彻底平定,西征大军历时四载,在将士们死生契阔的征战下,终于平定准噶尔部。此时的清廷在政策上没有举棋不定,没有罢兵退守,上下一心,此志没有更改的抒情之言。
  准噶尔部在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之后,继任者无不向清廷上表归附,但多次反叛,乾隆皇帝对准噶尔部狡猾奸诈的作为深恶痛绝,在《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中乾隆皇帝提到“嗟汝准噶尔,何狙诈延以世而为贼也。强食弱,众凌寡,血人于牙,而蔑知悛易也。云兴黄教,敬佛菩萨,其心乃如夜叉、罗刹之,以人为食也,故罪深恶极,自作之孽,难逭活也。先是分封四部,众建宰桑,四图什墨,廿一昂吉,盖欲继绝兴废,以休以息也。而何煽乱不已,焦烂为期,终于沦亡胥尽,伊犁延袤万里寂如无人之域也。是非我佳兵不戢,以杀为德也,有弗得已耳。西师之什,实纪其详悉也。以其反复无常,迟益久而害益深,则其叛乱之速,未尝非因祸而致福也,是盖天佑我皇清,究非人力也。伊犁既归版章,久安善后之图,要焉已定者,讵宜复失也。然屯种万里之外,又未可谓计之得也。其潜移默运,惟上苍鉴之。予惟奉时相机,今日之下,亦不敢料以逆也。”可见乾隆皇帝十分痛恨准噶尔部反复叛乱的事实。
  皇祖征朔漠,即此厄鲁特。三番整六师,狼群始窘迫,策妄退守巢,于以延喙息,取馘索贼子,惟命无敢逆(噶尔丹兵败,仰药死,其子脱身逃窜。时策妄阿拉布坦鼠伏一隅。畏威服徳,献出逆尸,不敢容留逆子)。
  此段描写康熙皇帝三次与蒙古厄鲁特部展开战争的事件,并成功打败葛尔丹,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归附清廷并献出葛尔丹骨灰和其子女的事件。
  康熙初年葛尔丹继任准噶尔汗,积极向外扩张。先统一厄鲁特各部,再征服天山南路回部,占据新疆、青海并威震西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葛尔丹率兵攻打喀尔喀蒙古,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葛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之名侵入内蒙古。为康熙皇帝御驾亲征葛尔丹,分别在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双方进行三次大战,葛尔丹兵败,率数十骑逃往宁夏,康熙帝亲往将其包围,葛尔丹穷蹙无计,服毒自尽(一说抱病而亡)。
  葛尔丹死后,丹济拉带着葛尔丹骨灰和葛尔丹的女儿钟齐海前往西藏交给达赖喇嘛,途中被策妄阿拉布坦截获。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八月,康熙皇帝要求策妄阿拉布坦擒拿在漠西的葛尔丹后人。但策妄阿拉布坦将葛尔丹另外一个儿子车凌三鲁普及其母布凌、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程贝藏布交给清廷,拒绝将葛尔丹骨灰及钟齐海交出,清廷不肯让步,态度坚决,以断绝关系,停止贸易威胁策妄阿拉布坦,最终策妄阿拉布坦妥协,将人交出。
  厥后渐滋饶,遂复劫西域(策妄阿拉布坦逞其诈力,势渐强横,计诱拉藏汗,以女妻其長子丹衷,袭杀拉藏汗,大肆劫畧。我师抵西藏,其酋帅大策零敦多卜始引众归巢,大策零敦多卜即今逹瓦齐之祖,为策妄族兄)。终康熙年间,盖未止兵革。
  康熙三十七年葛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出任准噶尔大汗,他吸取葛尔丹的教训,注意准噶尔自身建设,并积极与清廷修好,并承认隶属关系。但自策妄阿拉布坦稳定局势后,开始对青海、西藏大动刀兵。康熙五十三年,策妄阿拉布坦将女儿嫁给西藏黄教首领联合执政事物的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长子葛尔丹丹衷,并将其诱骗至准噶尔,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策妄阿拉布坦以送葛尔丹丹衷返藏为名,派大将大策凌敦多布、都噶尔、参都克等率兵进入西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大策凌敦多布军攻破拉萨,拉藏汗身死。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廷第一次派兵入藏,大军孤军深入,骄傲轻敌导致全军覆没。十二月派遣抚远大将军十四皇子胤禵出征,驻军西宁,统帅进藏军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各路人马三十万,分三路进攻准噶尔、西藏、青海,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大策凌敦多布率残余五百余人返回伊犁。
  皇考阐前猷,思一劳永逸。两路命大举,帑藏非所惜。究因时弗辏,胜败互轩轾(雍正年间西北两路驻兵,贼以送还罗卜藏丹津为名,又值西帅入觐,刧窃西路马群,因藉所获马力跳梁北路,势甚猖獗,后为额驸策凌撃败于额尔德尼招,几至匹马不返,而将帅之臣按兵不追,贼众得以兔脱,我武既扬,遂有罢兵之议)。曰予守成训,罢兵事安戡。稔知贼所恃,其长有二术。一曰激我怒,劳我众逺出。彼乃邀近功,坐绌我物力。一曰窥我边,列堠疲戍卒。戍久心或懈,彼乃逞陵轶。知然明告彼,以主待其客。逺兵既罢征,逺戍亦罢拨。近边汝或伺,汝逺劳竭蹶。噶尔丹策楞,闻言乃计绌。得失故晓然,求和使来亟。来亦弗之拒,厚往示恩泽。如是终彼身,无事皆寕谧。   此诗句讲述了雍正皇帝即位后,欲彻底征缴准噶尔,分西、北两路大军进击,双方互有胜败。之后双方各守疆界,休养生息之事。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不满清廷不承认罗卜藏丹津的和硕特部血统王位继承,将并青海的统治地位让给西藏贵族,起兵作乱。即位之初的雍正皇帝封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平叛,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叛乱,罗卜藏丹津逃入准噶尔寻求庇护。面对即位之初朝廷内外事端不断的局面,雍正皇帝与策妄阿拉布坦尝试约定边界,但双方对对方极度不信任,商定之事之作试探性尝试,最终未果。至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故去,其子葛尔丹策凌继位,上书表示归顺,雍正皇帝令其将罗卜藏丹津交出,在解决朝内乱局之后的雍正准备出兵彻底平定准噶尔。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雍正皇帝命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北路出师,川陕总督三等公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西路出师,征讨葛尔丹策凌。为师出有名,雍正皇帝准备将准噶尔部窝藏罗卜藏丹津为由与之开战,此事被葛尔丹策凌悉知,并派出特磊为特使与驻扎在巴里坤的岳钟琪交涉,经数次交涉,特磊最终表示愿交出罗卜藏丹津及妻女,并与清廷划定疆界,如此清廷一方师出无名,雍正八年八月,雍正皇帝召岳钟琪、傅尔丹回京议事。
  自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葛尔丹策凌命小股部队不断袭扰西路军后方补给,大策凌敦多布率主力进攻相对较弱的清军北路,清军一时陷入被动。雍正九年,准噶尔进攻北路大军,在和通淖尔附近大败清军,准噶尔部一时间士气大涨,深入喀尔喀蒙古境内,清军不敌,不敢与之交战。实力极盛的准噶尔军攻破驻防喀尔喀蒙古统帅策凌的城寨,并俘虏其妻儿,掳掠牛羊数万。雍正帝闻讯后大惊,命大学士马尔赛佩抚远大将军军印,率精兵数万截断准噶尔军退路,听闻妻儿被掳,超勇亲王策凌立即赶回,调集大军欲于额尔德尼昭(光显寺)附近设伏。准噶尔军轻敌冒进,被策凌伏兵杀败,此役称额尔德尼昭之役。此战过后准噶尔精兵尽失,不敢再扰边。
  雍正十年(1732年),额尔德尼昭之役之后,准噶尔部军事、经济遭到重大打击,无力发动大规模战役。雄心壮志、对准噶尔部狡黠深感厌恶的雍正皇帝仍想彻底平定准噶尔部,但通和淖尔之败使清军不敢孤军深入,双方谁也无力一战定乾坤,双方进入相持阶段。雍正十二年(1734年),葛尔丹策凌派使者前来求和,欲恢复贸易,商定游牧边界。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与葛尔丹策凌缔约,约定杭爱山以东地区为清朝地区,准噶尔部保留杭爱山以西和西南地区,在此基础上双方休战,是年,雍正皇帝去世,继任者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年(1740年)认可了这一条约。双方自休养生息,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因葛尔丹策凌亡故,进入内部夺权时期。
  其子曰阿占,(即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尔之乳名),暴虐莫可诰。用是失众心,相延为簒夺。喇嘛达尔济,戕彼位自袭。逹瓦齐攘之,计盖由撒纳(喇嘛达尔济既簒阿占而夺其位,达瓦齐偕阿睦尔撒纳奔哈萨克,藉其声援,复篡喇嘛逹尔济,皆阿睦尔撒纳为之谋画,盖欲自取也)。绰罗斯汗族,逹瓦齐一脉。阿睦尔撒纳,辉特别枝叶。时虑众鲜从,以此缀旒设。终不忘伊犁(伊犁盖四卫拉特会宗之地也)。煽乱事狡谲。达瓦齐弗甘,兵连祸相结。惟时三策楞(都尔伯特台吉策楞、策楞乌巴什、策楞孟克、恐祸及已,率所部来降),避祸来投阙。撤纳旋亦归,宠遇厕班列。熟筹如许众,杂居喀尔喀。如狼入羊群,几不遭咥啮。就其力请师,母宁授之钺(阿睦尔撒纳归命乞师,朕思机既可乗,而新降多人,若尽处我喀尔喀之地终非长策,故定议出师。遂命阿睦尔撒纳副将军班第以往)。
  此诗句讲述乾隆十年葛尔丹策凌病故之后,其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诗中名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尔)继位,至乾隆十九年(1755年)达瓦齐成为准噶尔台吉期间准噶尔部内部高层夺权,相互攻伐之事。
  乾隆十年,准噶尔台吉葛尔丹策凌病故,十一年(1746年),葛尔丹策凌子妄多尔济那木札勒继位,继位之初向清廷进表表示顺服并朝贡,新上任的妄多尔济那木札勒与清廷保持着隶属关系,继续进行着密切的政治经济交往。但是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荒淫残暴、不理政事,而且不听劝阻,逐渐失去人心,激起了部属不满。异母兄喇嘛达尔济有许多支持者,乾隆十五(1750年)年双方进行了一场夺权斗争,最终喇嘛达尔济胜出,成为准噶尔部大台吉。
  达什达瓦部下宰桑萨喇尔不堪忍受内部相互杀戮及分割其属部的耻辱,乾隆十五年十月率部众千余户内迁归附清廷。萨喇尔归顺后,向清廷报告了准噶尔内部自相残杀的混乱经过和准噶尔部各方面的情况,使清廷准噶尔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清廷将要采取统一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起了促进作用。 萨喇尔宰桑率其部属内附之时,喇嘛达尔济命达瓦齐追击,达瓦齐未从命前往,这使二者的矛盾不断激化,双方开始了争夺权位的斗争。为翦除政敌,喇嘛达尔济杀策妄达什和达什瓦齐,迫使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逃往哈萨克。达瓦齐是准噶尔部台吉,大将大策凌墩布之孙,阿睦尔撒纳是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达瓦齐出身显贵,但人昏庸无能,阿睦尔撒纳不是准噶尔直系,希望通过达瓦齐的倚重,培植自己的势力,故极力维护达瓦齐。乾隆十八年(1753年),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班珠尔回归旧游牧处,杀喇嘛达尔济,并立达瓦齐为汗。达瓦齐上位之后仍与清廷保持臣属关系。
  阿睦尔撒纳原居雅尔,后来迁移到额尔齐斯河地区,实力日长,辉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都听命于阿睦尔撒纳。由于实力的增长,阿睦尔撒纳开始与達瓦齐争夺汗位,乾隆十八年十月阿睦尔撒纳提出与达瓦齐分头统治准噶尔诸部,遭到达瓦齐拒绝,自此二人分道扬镳。十一月达瓦齐派兵攻打阿睦尔撒纳,三战皆败,达瓦齐昏庸虐下,部族纷纷起兵反对,但达瓦齐在回部的支持下重振旗鼓,乾隆十九年六月率军征讨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归顺清廷。在准噶尔内部相互争权时,其内部首领因不满战乱与高压的统治,纷纷投向清廷,乾隆皇帝逐一将其安置,影响最大的就是杜尔伯特台吉策楞、策楞乌巴什、策楞孟克。   此时乾隆皇帝觉得趁准噶尔部内乱,相互攻伐夺权,人心尽失的时候,彻底平定准噶尔部时机已到,与其将归降的准噶尔部安置在喀尔喀蒙古,犹如狼入羊群,若生反心,就可以将喀尔喀蒙古逐步分吞。恰逢阿睦尔撒纳归降,请求清廷出兵,乾隆皇帝开始整军备战。
  国家全盛时,出帑储胥挈。曽弗加赋徭,更未废赈恤。八旗及索伦,劲旅多英杰。其心尽忠笃,其技善撇捩。那如杜甫诗,惨恻新婚别。乙亥我出师,一矢曽未发。五月大功成,庶以慰前烈。
  此诗句描写乾隆二十年第一次征讨准噶尔部达瓦齐的事件,此时清廷正值国力强盛时期,战争所耗费的资金由国库支撑,朝廷未向平民征发徭役。着重描写八旗及索伦劲旅忠心不二、驍勇善战,征讨达瓦齐如摧枯拉朽,短短数月就将达瓦齐部击溃,并将其生擒。
  乾隆二十年,清廷兵分两路征讨伊犁,两路军马各两万五千人,命永常为定西将军,出巴里坤,为西路,班第为定北将军,出乌里雅苏台,为北路。两军于博罗塔拉河会师向伊犁挺近。进军途中,两军都按照乾隆皇帝指示对厄鲁特各部进行招纳安抚,妥善处理。对前来投靠清军的部众,一体抚恤,不令他徙,对率众来投的各部头目给予封赏,对效力从征的各部人员给予封赏。这一政策收到厄鲁特各部的积极响应,纷纷率部来降,积极加入讨伐达瓦齐的战争中。四月底,清军西、北两路大军会师博罗塔拉河,然后向伊犁进军,直逼达瓦齐老巢。大军所过之处,各地宰桑、台吉皆率众归附,受到准噶尔部欺压的维吾尔族也加入到讨伐达瓦齐的大军中。
  达瓦齐听闻清廷大军向伊犁挺近的消息,派亲信向准噶尔其它部众调兵,但部众大多归顺清军,并擒拿达瓦齐亲信。阿睦尔撒纳和撒喇尔派人招降伊犁河两岸居住的各部落。达瓦齐众叛亲离,自感无力抵抗,便率护卫、亲兵万人退守格登山。当清军得知达瓦齐逃窜之后,大军直捣格登山。是夜,清军派准噶尔部降将喀喇巴图、阿玉锡率二十二人乘夜突袭达瓦齐营寨。达瓦齐惨败,仓皇逃窜,率少数亲信逃往南疆,被乌什城的阿奇木伯克霍吉斯擒获,并献俘清军,达瓦齐被解送京师。自此准噶尔部达瓦齐争权覆灭。
  达瓦齐被俘之后,连同雍正年间逃至准噶尔部的罗卜藏丹津一同押往京师,兵部将其颈挂白练,在午门举行献俘礼。乾隆皇帝以达瓦齐虽有罪,但终究属于一部台吉,宽宥其罪,加恩封为亲王,赐宅在北京居住,并以宗室之女婚配,命为御前侍卫。罗卜藏丹津,在雍正二年反叛时,雍正皇帝下旨招降,有来归不死的谕旨,也免其罪。乾隆皇帝为庆祝胜利,在格登山立碑纪念,并在承德普宁寺记功。
  而何狼子心,饱扬去飘瞥。留语啖众狙,倡乱动戈戢。致我二臣捐,驿路肆唐突(阿逆潜蓄异谋于逹瓦齐就擒,大兵凯旋时,即流言胁众,党恶之徒,仓卒变动,班第、鄂容安同时致命疆埸,贼众纷纷四出,窃占伊犁,截断台路),群言益蜩螗,无怪懦者怯。欲弃巴里坤,坚志斥其说。整师重讨叛,所向复无敌。一二畏首尾,乃致贼兔脱(大兵复进,前徒倒戈,阿逆众叛亲离,成擒在迩,乃因将军策楞,参赞玉保等不和,又无克敌致胜之略,阿逆得以亡命)。
  此诗句描写的是达瓦齐政权覆灭之后,阿睦尔撒纳先是表面顺从清廷,回到准噶尔之后,旋又复叛,鼓动部族攻打清军,将领班第、鄂容安不敌,兵败自刎。乾隆皇帝第二次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无力抵挡清军,逃往哈萨克的事件。
  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在平定准噶尔之后,将厄鲁特四部封为四汗,各管其部,以削弱准噶尔各部势力,使其各守疆界,听朝廷号令。但阿睦尔撒纳在归顺清廷时,便想依靠清军实力消灭达瓦齐,然后取而代之。清廷分封做法使阿睦尔撒纳只作为辉特部汗而非四部总汗,心中不满。他利用流言,大肆宣扬只有封阿睦尔撒纳为四部总台吉,才能使边境安稳。并且贪婪独断,残暴狡诈,不遵旨将投降台吉押往北京,而是随意诛杀。收复伊犁时将达瓦齐所有牛马驼羊隐匿不报,据为己有。此时清军大军班师,只留班第、鄂容安及五百兵马驻守伊犁,乾隆皇帝在班第的密奏中看出阿睦尔撒纳已有反意,密令班第将其擒拿,奈何班第力量薄弱,难以行事,转而请奏乾隆皇帝面加训诲。乾隆皇帝谕令阿睦尔撒纳于乾隆二十年九月在承德避暑山庄入觐,以便趁机擒拿。阿睦尔撒纳看出乾隆皇帝用意,一方面遵旨启程,一方面在乌陇古将印信交给随行的喀尔喀亲王喀琳沁多尔济,随后从额尔齐斯逃走,沿途抢劫,公然反叛。驻守在伊犁的班第、鄂容安因兵马不足兵败自杀。驻守在乌鲁木齐的西路军永常,虽有数千劲旅,但不敢救援,退守巴里坤,置北路清军于不顾,天山北路变乱四起。
  听闻准噶尔部再度叛乱的乾隆皇帝震怒,命大军再度平定准噶尔叛乱,并严命捉拿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挑动部族叛乱,适逢清廷大军来袭,自知无力抵抗,率亲信逃往哈萨克。清军西路将领策楞收复伊犁,玉保奉命追击阿睦尔撒纳,追击的玉保抓住一名准噶尔俘虏,听其言,闻阿睦尔撒纳被手下台吉捉住,正欲解送清军大营,策楞、玉保轻信其言,停止追击,此俘虏是阿睦尔撒纳故意留给清军传假信的,此时策楞、玉保已向乾隆皇帝报奏称阿睦尔撒纳已擒获,阿睦尔撒纳从容逃往哈萨克。当策楞、玉保察觉时,战机已失,向清廷报奏,乾隆皇帝大怒,将二将去职,军前留用。
  申命事穷追,大宛搜三窟。于诈应以直,残喘命得乞(哈萨克汗阿布赉始意欲留阿睦尔撒纳,大兵已压其境,相隔一谷,阿逆自度力不能支,因遣使诡辞称哈萨克众即欲擒献阿逆,但其汗阿布赖未到,乞暂缓师。适以策楞获罪,命达尔党阿将兵前往,我兵以逆贼在目前争欲进促,而逹尔党阿以为天朝当示大义,彼既缚献,不宜加师,力阻众兵徘徊观望而贼得以槖载逺扬矣)。宰桑勤王者,见此笑以窃。遂生轻我心,旋师反又忽(时呢吗、哈萨克锡拉皆已授职从征,见达尔党阿为贼所卖,笑其无能,自哈萨克还,复生变计,与巴雅尔、莾阿里克等密谋构乱,以害将军和起)。计赚我和起,奋勇沙场没。兆惠全师还,则予命往接(将军兆惠以孤军逺驻伊犁,闻呢吗等作乱整师东旋,中途屡殱逆众,值朕命侍卫图伦楚等率师赴援,乃得振旅而归,抵巴里坤)。丁丑重问罪,值彼互残杀。因縁撒纳归,遇我窜仓猝(诸将分南北两路直指伊犁,维时札纳噶尔卜杀其叔绰罗斯汗噶尔藏多尔济,欲并其众,寻又为台吉达瓦所杀而献其首军门,时阿睦尔撒纳复自哈萨克逃回伊犁,聚众进攻清军争长,突遇我师跳身遁迹)。富徳蹑其后,大宛徕汗血,称臣许捕冠,冠更逃罗刹(富徳追阿睦尔撒纳适值哈萨克之兵,而哈萨克畏我兵威称臣贡马,且誓擒贼自効,阿逆知不能免乃奔俄罗斯。俄罗斯一名罗义或曰罗刹)。或曰不必追,或曰不必索。或曰捐伊犁,筑室谋纷汩。   此诗句描写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之后,达尔党阿统领清军追击,再度被阿睦尔撒纳诈术所骗,令其逃走。此时归附清军的准噶尔宰桑噶尔藏多尔济、巴雅尔、莾阿里克又生反计,以部族内部相互攻伐为由诱骗清军前来调停,反杀清军。兆惠将军进驻伊犁,正逢准噶尔部诸将作乱,兆惠兵少且战且退,退往巴里坤。此时准噶尔部内部发生分歧,相互攻伐,阿睦尔撒纳重回伊犁与清军作战,最终不敌逃往俄罗斯的事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月,达尔党阿由西路、哈达哈出北路进军征讨哈萨克,并向哈萨克大汗阿不赉索要阿睦尔撒纳。达尔党阿率军追击阿睦尔撒纳,还有两三里的时候,哈萨克方来使,称阿睦尔撒纳已擒获,欲交给清军,待阿不赉汗一到,便行献俘礼。达尔党阿轻信,阿睦尔撒纳再度从容逃走。阿睦尔撒纳两次戏耍清军,使投降清军的准噶尔宰桑心中产生轻慢的心态,便欲追随阿睦尔撒纳。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乾隆皇帝下旨,命达尔党阿为定西将军,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噶尔部台吉葛尔藏多济向驻军在伊犁的兆惠报告,称巴雅尔劫掠牧场,望派军调解。兆惠闻之,遣和起率百人前往,和起邀葛尔藏多济、回人莽阿里克至乌鲁木齐调解,途中和起发现有诈,遭葛尔藏多济、巴雅尔围攻,和起不敌,力战身死。兆惠于伊犁听闻准噶尔部再度作乱,亲率五百精兵前往乌鲁木齐,此时阿睦尔撒纳、葛尔藏多济、巴雅尔三部结盟,围攻兆惠,兆惠且战且走退往巴里坤。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退至特讷格尔,被葛尔藏多济围困,兆惠结营自固,遣使向巴里坤求援。侍卫图伦楚率八百索伦兵前往救援,兆惠得援,退至巴里坤。
  同月,乾隆皇帝命成衮扎布为定边将军,总督北路,兆惠督西路,两路大军向伊犁进发。此时准噶尔内部发生动乱,葛尔藏多济被侄子札纳噶尔卜杀死,札纳噶尔卜又被手下台吉达瓦所杀。辉特部台吉车布登多尔济反叛,令哈达哈进剿。乾隆皇帝彻底对准噶尔部的反叛失去信心,在令哈达哈进剿的同时下令,车布登多尔济部男丁全部杀死,女子发往喀尔喀为奴。兆惠、成衮扎布分路进剿,阿睦尔撒纳不敌清军,且战且退,富德追击阿睦尔撒纳至哈萨克境内。阿睦尔撒纳自知再也无力抵抗准备逃跑,此时惧怕清军的哈萨克阿不赉汗也已向清军投诚,阿睦尔撒纳无路可逃,率八人化妆逃往俄罗斯。
  北荒守和议,冥诛致贼骨。伊犁倡乱流,大半就擒讫。初议众建侯,为抚四卫拉。二十一昻吉,公属抡阀阅(凖噶尔厄鲁特又名四卫拉特部,内有绰罗斯、辉特、和硕特、杜尔伯特四族,各领其众,而绰罗斯为长。噶尔丹策楞时设二十一昻吉,昻吉者部落之称也,为其汗公属逹瓦齐,既执归京师,于四部各封一汗,而二十一昻吉则归之公属,如八旗蒙古,然仍择其世族宰桑辈长之)。是予奉天道,好生体造物。讵知彼孽深,历世不可活。以其狙诈类,诚如向所画。每岁费豢养,终亦背恩蔑。是伤我脂膏,而育彼羽翼。不如反之速,扫荡今将洁。猰貐肆恶流,三氏沦亡歇(噶尔藏多尔济被杀,绰罗斯族殄灭无几,辉特汗巴雅尔亦以叛逆诛殛,和硕特汗沙克都尔满津心懐携贰参赞大臣雅尔哈善诇知异谋歼之于巴里坤外)。余都尔伯特,始终守臣节。所以至今存,耕牧安职殖。其廿一宰桑,非诛即病殁。不善降百殃,此理愈昭晰。谓祸乃成福,致得每于失。幸以免众议,孰非鸿佑锡。设使司事者,惟明更勇决。万全尽美善,讵有小差跌。都大承平乆,军旅谁经历。益因警宴安,求全肯过刻。
  此诗句讲述的是阿睦尔撒纳逃往俄罗斯后得天花而亡,厄鲁特蒙古四部在平叛之后的境况。
  乾隆二十二年,阿睦尔撒纳逃往俄罗斯,清廷致书俄方,将其交出。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玛玉尔多方隐瞒,拒不交人。乾隆皇帝以“游魂远蹿,将来必不能久甘穷困,势必滋生事端”,令理藩院行文俄方,要求遵照不隐匿逃犯的前约将其即行交出。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初七,俄方派人至中俄边境告称,阿睦尔撒纳已被监禁,之后得天花而亡,请清廷派人到恰克图边界验尸。清廷遣人检视后,证实阿睦尔撒纳已亡。
  厄鲁特蒙古(又名准噶尔蒙古、漠西蒙古),分为四部(又名四卫拉特),为准噶尔部、辉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其中准噶尔部最为强大。葛尔丹策凌时期将厄鲁特蒙古分为二十一昂吉,昂吉类似于部落。各部各领昂吉,头领为汗。达瓦齐为汗时被擒送京师,每部各封一汗,仿照蒙古八旗,各昂吉为公属。第一次分封为:绰罗斯汗葛尔藏多济、辉特汗阿睦尔撒纳、杜尔伯特汗车凌、和硕特汗班珠尔。阿睦尔撒纳作乱,班珠尔是其兄,随之作乱,遂第二次新封两汗:辉特汗沙克都尔曼济(诗中称沙克都尔满津),和硕特汗巴雅尔。阿睦尔撒纳自哈萨克返回再度作乱,葛尔藏多济、巴雅尔从之,其部族或死于战乱、或死于屠戮、或死于天花,所剩无几。辉特部沙克都尔曼济没有随之作乱,将部族迁至巴里坤附近游牧,清廷担忧其随阿睦尔撒纳作乱,乾隆皇帝命巴里坤大臣雅尔哈善妥善处置,密切监管,雅尔哈善以沙克都尔曼济勾结葛尔藏多济的侄子札纳噶尔卜为由,将其部众屠尽,只留下对清廷衷心和顺的杜尔伯特部。由此可见,无论是乾隆皇帝还是领军大将,对准噶尔部的叛乱已失去最后的耐心,为防止其再度作乱,使用了最残酷的手段。
  先是花门类,雜种曰回鹘。久属凖噶尔,供役纳秷秸。羁縻其和卓(噶尔丹策楞先以兵威迫胁回人,执其酋长和卓拘繋于阿巴噶斯之部落,以回民分类各昻吉下而役使之),笼络其臣妾。我师定伊犁,乃得释缧绁。我将纵之归,抚众许朝谒(和卓初闻大兵西伐献欵输诚备极恭顺,我将军班第等因纵还故土,俾抚驭其众纳赋执役)。肉骨生死恩,感应久不辍。报徳乃以怨,转面凶谋黠。我将所遣使,百人遇害剧(和卓归故域后,我将军等差副都统阿敏道率百人往会盟,而彼乃设计尽行戕害)。是皆奉上命,守义遭臬兀。茍不报其雠,何以励忠赤。厄鲁今荡平,回部余波蒙。徒以守坚城,未可一时拔。贾勇诚易登,伤众非所悦。中夜披军书,万里遥筹策。穷荒信安用,弦上矢难遏。志因继两朝,变岂防一切。苍灵赖有成,浮论宁祛惑。开边竟无己,自问多惭徳。但思文子言,解嘲守弗誖。
  此诗句讲述的是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期间,被准噶尔长期羁押的大小和卓返回天山以南,不久,二人杀清军使者,公然反叛,史称大小和卓木叛乱,乾隆皇帝命大军平定叛乱之事。   清康熙十九年,准噶尔汗葛尔丹在伊达雅图勒拉的帮助下进兵叶尔羌,废黜了叶尔羌汗伊思玛业勒,扶植其侄子阿卜杜拉里什特继位。伊达雅图勒拉驱逐了叶尔羌的黑山派首领,号称阿帕克和卓,但又与叶尔羌汗发生冲突。康熙三十一年,阿帕克和卓,战胜了叶尔羌汗,控制了喀什喀尔、叶尔羌等地,两年后阿帕克和卓去世,喀什喀爾地区陷入了叶尔羌汗、白山派、吉利吉思、和各地伯克的混战中。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汗之后,将天山南路置于直接统治之下,黑山派、白山派的和卓后裔迁至伊犁一带软禁,葛尔丹策凌时期,任用黑山派和卓卓达涅尔管理叶尔羌,此时阿帕克和卓之孙玛罕木特在囚禁中死去,其子波罗尼都、霍吉占(即大小和卓)被囚禁在准噶尔宰桑阿巴噶斯、哈丹兄弟处。
  乾隆二十年初,清军征准噶尔,定北将军班第、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出北路,参赞大臣鄂容安、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勒出西路,向伊犁进发,进军途中阿巴噶斯率众投降,波罗尼都来到西路军萨喇勒处投诚,不久霍吉占及哈丹来降。五月清军进驻伊犁,之后班第派波罗尼都、托伦泰南下招降喀什喀尔、叶尔羌,将霍吉占留在伊犁。乾隆二十年,阿睦尔撒纳叛清,占领伊犁,此时霍吉占趁乱逃走,年末阿睦尔撒纳遣使告知波罗尼都伊犁情形欲图拉拢,波罗尼都将托伦泰等人扣押。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定西将军策楞率西路军复克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五月霍吉占与波罗尼都会和,霍吉占杀死阿睦尔撒纳的使者,并送回托伦泰。此时,霍吉占有自立的心思,并劝说波罗尼都叛清,波罗尼都以不负清廷圣恩为由拒绝,二人出现不和。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兆惠接到托伦泰返回的报文,认为回疆地区无事故,派遣副都统阿敏道、宰桑锡克锡尔带索伦、准噶尔兵三千余人前往回部招抚。行至库车,库车伯克坚城以守,随后库车伯克称因惧怕清军中的准噶尔兵,不敢归降,阿敏道派准噶尔兵返回,带领一百索伦兵进入库车。十月,策楞派往叶尔羌、喀什喀尔地区的官员向兆惠汇报,波罗尼都恭顺、霍吉占有谋逆情状,向乾隆皇帝报告,此时霍吉占派出的使者抵达京师谢恩,乾隆皇帝以为大小和卓因长期被准噶尔部欺压,情有可原,命兆惠毋加兵威。
  十一月,征讨阿睦尔撒纳的清廷大军陆续撤回,阿睦尔撒纳、班珠尔、葛尔藏多济相继叛乱,反攻伊犁,兆惠率军退往巴里坤。此时,霍吉占认为清军在天山地区已失去控制,在乾隆二十二年杀死库车城中的阿敏道,公开举兵反叛。五月,定边将军成衮扎布奏请前往回疆平叛,乾隆皇帝谕令成衮扎布、兆惠,全力缉拿阿睦尔撒纳,定于次年春天进军回部。乾隆二十三年正月,清廷确认阿睦尔撒纳因天花死于俄罗斯,乾隆皇帝下旨征讨霍吉占。六月,此时正值靖逆将军雅尔哈善攻打库车并久攻不下……
  直至乾隆二十四年九月,清廷方彻底平定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三、乾隆《西师诗》的意义
  此诗成诗并书于乾隆二十三年,此时的清廷正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天山北路、天山南路之后,清廷调整政策,将天山南、北路划归一体治理,称“新疆”。平定两次天山北路即准噶尔部叛乱后,在伊犁设将军,乌鲁木齐设都统,巴里坤设领队大臣,率兵镇守,加强对天山北路的统治。平定回部之乱后,在喀什喀尔设参赞大臣,节制天山南路各城,喀什喀尔的参赞大臣归伊犁将军节制,伊犁将军实际成为整个新疆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
  乾隆西师诗以清廷的视角对清早、中期,中央王朝与西北蒙古部及回部的关系,其中叙述及注释描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对研究清史、民族史、边疆史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傅恒等 《钦定平定准噶尔方略》[M] 乾隆37年武英殿刻本 《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第二辑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印复制中心出版 1990年
  [2]赵尔巽等 《清史稿》中华书局[M] 1977
  [3]魏源《圣武记》[M] 中华书局 孙文良、韩锡铎校本 1984
  [4]《清高宗实录》[M] 中华书局 1985
  [5]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6]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颐和园志》[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7]盛刚《从<西域图志>看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J] 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8]李秀梅 《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以高层决策研究为中心》[J]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9]半路一把刀 《清军入疆》 微信公众号:一刀西域图志 2016
其他文献
摘要:老舍的九部抗战话剧,谱绘了三类人:一是作为正面人物被歌颂的,他们为群众学习提供了榜样;二是作为反面人物被鞭笞的,他们为群众规避错误路线提供了镜鉴;三是借助奔走“在路上”的人向民众传达希望和信心,他们提供了壮大抗战队伍的可能性。佰川纳海,殊途同归,三种路径或明或暗地向民众传递了坚定的抗战信念。  关键词:老舍;抗战;话剧;人物  1937年11月15日,老舍抛妻弃子奔赴抗战中心武汉,从此积极地
期刊
摘要:油画属于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其能够帮助作画者来传递自身的内心情感,还可以展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传到了我国。在这百余年中全球都在不断迅速的发生改变,尤其在科技上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那么在艺术中也逐渐产生了反对传统文化和观点的声音。基于此,以下对民间美术对当代表现性油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美术;表现性油画;影响  引言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是中华
期刊
摘要:宋玉是继屈原之后又一赋作大家,出生贫寒的身世和仕途坎坷的郁闷成就了他一系列饱含真情、辞采华美的赋作品,柳永是以赋写词的创新者,他的《乐章集》在情感内涵和艺术手法方面体现出对宋玉赋作品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柳永;宋玉;悲秋主题;登高抒怀;美人描写  柳永对宋玉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感情,《乐章集》直接提及“宋玉”的词作有6首,还有大量对宋玉辞赋语句的化用,如“楚天”、“高唐”、“阳台梦”、“朝云
期刊
摘要: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临武祁剧传承了永河派祁剧的风格,在传统弹腔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本文将从它的源流现状、艺术特征、传承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客观论述。  关键词:临武祁剧;调查报告  一、临武祁剧的源流现状  祁剧发源湖南祁阳,拥有高腔、弹腔、昆腔九百多个剧目,一千多支曲牌。它广泛流传于湘南、湘西、湘中地区以及粤北、桂北、赣西、闽西、黔东部分地区,是湖南历史悠久、遗产丰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快节奏,为了适用人民大众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也加快了传播速度,社会进入了快生活阶段,人们对文化的鉴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观赏和阅读,变得更关注图形层面的直观信息。中国画传达出来的情感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也体现了文化艺术的人文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写意的内涵分析了在近现代的背景中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代表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精神;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一个乐园,我的乐园就是我家的小院。  小院里种着一排美丽而迷人的花儿: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蜜蜂飞来唱歌,蝴蝶飞来跳舞,盘旋在这些花儿上,久久不愿离去。就連过往的路人看了,也会驻足不前,拍几张漂亮的照片当作留念。  小院里还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上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虽然它老了,可是依然挺拔。我和小伙伴在院里玩游戏,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仿佛
期刊
摘要:“泥人张”彩塑艺术,历经了清末、民国、新中国建立及改革开放至今,六代相承,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与其他泥塑相比独树一帜。在造型、色彩方面值得人们深究学习。  关键词:“泥人张”;彩塑;传统艺术;手工艺  在现代化的科技飞速提升、工业化产品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些东西,正在慢慢的被掩埋到记忆最深处。从大约1960年至今,西
期刊
摘要: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刻画了小镇温斯堡里的一组表面平静、内心挣扎、绝望的畸人群像[1]。本文通过评价理论,在态度系统的三大子系统基础上分析所选文本,以此来揭示作者对“畸人”的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  关键词:《小镇畸人》;评价理论;态度系统  从马丁2000年公开出版关于评价理论的论文起,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评价理论的文章就日渐增多,与评价理论相关的国际性、区域性、国
期刊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部内容与《战国策》基本相同的帛书,此帛书共27章,325行,每行大约三四十字左右,约有11000多字,首尾完整,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館,马王堆汉墓小组将其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全文的27篇文章中,其中有16篇为佚文,另外11篇与《战国策》,《史记》文本大抵相同。主要内容为纵横家苏秦与苏代、苏厉、田婴等人的书信和谈话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为研究战国中后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
期刊
摘要:是枝裕和作为当下日本“新电影运动”中备受瞩目导演之一,他的电影风格极为鲜明,叙事方式与表现手法总以一种抑制疏离的客观视角将故事娓娓道来。通过对自然环境描绘,朴实人物刻画,平凡生活步调,物化意象表达来阐释个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性思索,至情至意的叙述与观众心灵神入并碰撞出火花。同一时间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及现象与时代共鸣,开创了纪实电影创作新方向。  关键词:是枝裕和;去戏剧化;底层视阈;客观视角;叙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