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我院56例门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在小儿高热惊厥抢救中采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一旦其体温达到或者超过37.5℃,就立刻给予预防性口服安定,能够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高,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因此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可以加大这种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74-02
研究表明,高热惊厥绝大部分是由于患儿出现感染性疾病而引发的,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最为普遍,研究人员认为意识忽然之间丧失,并且出现双眼球上翻、面肌强直等都属于该病的典型症状。发作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内,绝大部分是反复发作,一旦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患儿甚至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1],结合我院实际,对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门诊资料
共有我院门诊治疗的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患儿年龄分布在7个月-4岁,平均年龄3±0.3岁。其中这56例患儿首先全部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对其惊厥情况使用水合氯醛40-50mg/(kg·次)进行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同时依照患者临床症状,一旦其体温达到或者超过37.5℃,就立刻给予预防性口服安定,0.2mg/kg/次。假如在5小时内体温并没有下降,再次给药并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经过以上积极治疗,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中一共反复发作的例数为19例,复发率33.93%,与资料报道中的30%-40%相吻合。其中8例复发者给予安定0.2mg/kg·次口服治疗,另外11例复发患者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的复发率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除此之外,在癫痫的发病率上,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癫痫发病率也明显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
2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分析
高热惊厥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发病紧急的症状,婴幼儿出现此类症状的概率更高。该病常发于在6个月-5岁儿童之间,其中9个月-20个月这一段时间被确定为发病高峰期,该年龄段的幼儿发病率在我国为2%-4%,欧美国家的儿童发病率约在2%-5%之间。研究人员认为,出现高热惊厥绝大部分是由于患儿出现感染性疾病而引发的,此外,遗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1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临床特点,在发热性疾病的第一天内,患者极有可能表现出突然出现全身性抽搐情况,甚至会伴随有意识不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四肢会出现节律性的抽动或强直现象,双眼凝视以及上翻,可能会伴随口吐白沫情况,最糟糕的情况为尿便失禁。通常来讲在经过30秒-5分钟之内,以上症状将会得到自然缓解,极个别情况下会在10分钟以上,意识逐渐的转为清晰,参考田建堂[2]的研究成果,一般来说一次发热大多只抽搐一回。
2.2 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療方法研究 学界人员通常将小儿高热惊厥划分成为单纯性热惊厥以及复杂性热惊厥两大类,进行治疗的时候,必须将高热惊厥严格遵循控制惊厥、降低体温、寻找引起患者发热原因并进行治疗以及查明抽搐的原因四大步骤[3]。在此次治疗中。对于两组患者全部积极的进行原发病治疗,对照组出现惊厥情况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试验组患儿一旦体温达到37.5℃,立刻给予安定治疗,每次给药0.2mg/kg,服药方式为口服。其中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的复发率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除此之外,在癫痫的发病率上,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癫痫发病率也明显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家族中特别是那些父母有抽搐病史的儿童,属于高热惊厥的易发人群,一旦其出现发热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抽搐。家长需要及时对孩子体温变化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必须及时降温,使用诸如湿毛巾擦浴、进行降温贴外敷、做好室内通风降温以及给予口服退热药物治疗等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总而言之,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当尽早的进行干预治疗,这样能够十分明显的降低复发率。另外对有高热惊厥病史患儿体温一旦达到37.5℃时,就立刻给予安定治疗,能够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高,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因此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可以加大这种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素茹,范共好.门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71-72.
[2] 于习文,史祖刚.门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105例体会[J].海南医学,2013,24(16):325-326.
[3] 田月玲,李金蕊.小儿高热惊厥在门诊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168-169.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74-02
研究表明,高热惊厥绝大部分是由于患儿出现感染性疾病而引发的,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最为普遍,研究人员认为意识忽然之间丧失,并且出现双眼球上翻、面肌强直等都属于该病的典型症状。发作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内,绝大部分是反复发作,一旦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患儿甚至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1],结合我院实际,对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门诊资料
共有我院门诊治疗的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患儿年龄分布在7个月-4岁,平均年龄3±0.3岁。其中这56例患儿首先全部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对其惊厥情况使用水合氯醛40-50mg/(kg·次)进行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同时依照患者临床症状,一旦其体温达到或者超过37.5℃,就立刻给予预防性口服安定,0.2mg/kg/次。假如在5小时内体温并没有下降,再次给药并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经过以上积极治疗,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中一共反复发作的例数为19例,复发率33.93%,与资料报道中的30%-40%相吻合。其中8例复发者给予安定0.2mg/kg·次口服治疗,另外11例复发患者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的复发率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除此之外,在癫痫的发病率上,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癫痫发病率也明显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
2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分析
高热惊厥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发病紧急的症状,婴幼儿出现此类症状的概率更高。该病常发于在6个月-5岁儿童之间,其中9个月-20个月这一段时间被确定为发病高峰期,该年龄段的幼儿发病率在我国为2%-4%,欧美国家的儿童发病率约在2%-5%之间。研究人员认为,出现高热惊厥绝大部分是由于患儿出现感染性疾病而引发的,此外,遗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1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临床特点,在发热性疾病的第一天内,患者极有可能表现出突然出现全身性抽搐情况,甚至会伴随有意识不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四肢会出现节律性的抽动或强直现象,双眼凝视以及上翻,可能会伴随口吐白沫情况,最糟糕的情况为尿便失禁。通常来讲在经过30秒-5分钟之内,以上症状将会得到自然缓解,极个别情况下会在10分钟以上,意识逐渐的转为清晰,参考田建堂[2]的研究成果,一般来说一次发热大多只抽搐一回。
2.2 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療方法研究 学界人员通常将小儿高热惊厥划分成为单纯性热惊厥以及复杂性热惊厥两大类,进行治疗的时候,必须将高热惊厥严格遵循控制惊厥、降低体温、寻找引起患者发热原因并进行治疗以及查明抽搐的原因四大步骤[3]。在此次治疗中。对于两组患者全部积极的进行原发病治疗,对照组出现惊厥情况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试验组患儿一旦体温达到37.5℃,立刻给予安定治疗,每次给药0.2mg/kg,服药方式为口服。其中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的复发率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除此之外,在癫痫的发病率上,口服安定治疗患儿癫痫发病率也明显低于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者安定肌注的方式迅速进行抢救患儿。家族中特别是那些父母有抽搐病史的儿童,属于高热惊厥的易发人群,一旦其出现发热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抽搐。家长需要及时对孩子体温变化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必须及时降温,使用诸如湿毛巾擦浴、进行降温贴外敷、做好室内通风降温以及给予口服退热药物治疗等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总而言之,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当尽早的进行干预治疗,这样能够十分明显的降低复发率。另外对有高热惊厥病史患儿体温一旦达到37.5℃时,就立刻给予安定治疗,能够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高,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因此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可以加大这种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素茹,范共好.门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71-72.
[2] 于习文,史祖刚.门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105例体会[J].海南医学,2013,24(16):325-326.
[3] 田月玲,李金蕊.小儿高热惊厥在门诊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