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41
摘要:2006年开始,网络实名制网站即依据六度理论 建立的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简称SNS网站)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 SNS网站中,在朋友圈内关系往往真实度很高,非常可靠,互相之间不存在所谓网络的“假面具”,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SNS网站基于人传人联系网络,一传多,多传多,利用网络这一低廉而快速的平台,网络建立的速度会非常快,这又使得建立人脉网络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因此,这类实名制社交网站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主要的社交手段之一。常见的SNS网站有:人人网、开心网、朋友网等。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智能化上网功能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资讯、社交的主要工具。
关键词:SNS 社交网站 思想引导
一、 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
1、 网络舆情的定义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事件以及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一种群体性行为,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较多数民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带倾向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言论和态度的总和。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个人网站、网络社区和电子邮件等来源。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1) 开放性和直接性
网民通过新闻点评、BBS和博客,可以立即发表意见,能够不受地域空间限制,轻松与千里之外的人交流,传播范围广。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特点,因此网络舆论更加的开放,许多人都会直接的、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只要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信息就可以得到重新传播,并且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使民意表达更加畅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正因为网络舆情具有的无限次传播的特性,这就使它可以轻易穿越封锁,令监管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监控。
(2)随意性和多元化
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 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缺乏媒体“审核人"的角色,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不经过审核直接发布信息,随意性很强。网民在网上或隐匿身份或现身说法,纵谈国事,嘻怒笑骂,关注民生,交流思想。同时,信息构成也非常的多元化,由于网民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其关注点也有所不同,舆情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多元化的交流为民众提供了宣泄的空间.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
(3)突发性和快捷性
网络舆论往往都是突然出现的,而且其形成一般会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發生的时候,不需要任何预兆和准备,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个体意见可以迅速汇集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渠道意见互动,网上网下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这就是网络舆情在传播方式和效果上具有突然性、易扩散、传播快等特点。
(4)隐蔽性和偏差性
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等的出现,中国网民们有了空前的话语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互联网始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也就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民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和种种不如意不满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同时,由于在网络空间中,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相对较弱,加之网民自身素质各不相同,如果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出现,比如热衷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
二、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调查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其中,20岁至29岁网民的比例占到29.8%,而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占到了55.7%。网民的职业结构中,学生仍占主要比例,占比为30.2%。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群体基本都在使用网络。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运用网络来诉求其自身利益或者发泄自己情绪和观点也构成了网络舆情的一部分。而作为新兴的网络载体模式,S N S网站则成为了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的集散地。解大学生的舆情热点,关注点,关注度等,可以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 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思想动态 ,正确引导那些受关注度较高的在互 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或者 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利用S N S这个网络新载体 ,让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则是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第一线的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新方向。
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几乎每名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空间、微博、人人,学生们基本是通过这些社交网站和微博发表自己的状态,有的状态一旦发布,就会立刻引起“围观”,同学圈子、朋友圈子里面的人很快给与评价和答复,一个事件的传播速度之快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是在上课中的学生,手机也随时保持了上网状态,一旦有什么新鲜事,马上分享和阅读。可以说,现在学生之间的很多交流都依赖这些SNS网站。 三、 SNS网站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消极点
SNS类型网站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平台,在于它结合了网络传播的优势以及人际传播的特质“因为真实,所以精彩”,传播主题的实名制,突破了以往网络媒介人际传播的匿名性,使网络环境更加接近现实。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与可控性结合。网络媒体在理论上说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一旦信息发布则所有登陆的人都可以看到,然而人际传播则范围有限,并且可以自我控制。传播主体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在SNS类型网站中,传播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现实中的地位、身份等因素引起的影响。
满足了用户的使用与表现心理、窥私欲、倾听与诉说的欲望。使用SNS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优势体现在: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信息、传输这一单一渠道不同,这種全新的载体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可以受到教育,实现时时双向交流,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交互性和时效性。SNS类型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存在的隐忧:
(1)SNS网站中公开的好友数目、分布都会影响到用户的行为方式,当他们同一时间要以老师、同学、朋友等角色出现时,用户要扮演不同角色来面对不同的用户,就会造成冲突,容易使用户产生某种心里矛盾。
(2)大学生容易在SNS社交网站中陷入一种“虚拟的现实”之中,一些用户会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上课时间利用手机上网看看好友在不在线等现象。
(3)部分敌对分子会利用SNS中扮演用户的好友角色,来骗取用户的信任,散布不实的新闻、传播反社会的消息,形成不良的网络舆论,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特别是对于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时所特有的四个重点问题: ①言论自由和有效管理之间的分寸问题。②疏与堵的分寸问题。③统一协调与分散控制之间的关系问题。④学生自办自管与学校有效控制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 通过SNS网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监管的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通过 SNS类型网站与大学生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要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就必须讲求引导艺术,研究宣传的方式、方法,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水浮力,还要做到合情合理,把引导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由过去以“封堵”为主变为现在已“疏导”为主。
②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投入保障,联合各部门,将各种优势力量集中起来,积极 探索舆论网站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开拓网络舆论工作新局面 。
③在众多信息中,哪些是师生最关心的问题 ,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网络新闻媒体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师生设置“ 议程安排” 的功能。 学校应把握主要网站、主要论坛上的研讨话题, 引导研讨舆论, 发挥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是更为有效、也更切合高校网络舆论实际的工作措施。
④深入学生, 实时了解学生网络舆论热点。 高校中的每位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应该能够熟练使用SNS网站,并且应当和所管理的学生互相设置为好友, 这样既可以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网络沟通,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学校的管理者也应当及时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第一时间把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处理方式通过该平台通报给学生。
1、平静对待“热门话题”, 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相比一些过激舆论的发布渠道,单就校内平台的整体氛围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热门话题”的影响力也不会成为一股难以抵挡的力量。目前,“热门话题”的发展还在一个上升期,随着“热门话题”人气的增加,我们还是会面对其到达最高点时的一个冲击。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不能排除“热门话题”在未来成长成能够对校园舆论形成大面积影响的对象。
2、开发“热门话题”在校园舆论建设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对“热门话题”特点以及影响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热门话题”身上确实存在很多其他媒介不能具备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优势。
3、采取互动,发展校内媒体资源同样作为网络媒体,学校的 b b s在发展中常常会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同样是S N S,可能学校会受制于技术水平,无法实现社会上服务器的功能,所以只能更多从内容上来吸引学生。
4 、培养“舆情领袖”,加强网络引导每个大学生参与的 S N S网站中都会有一些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能引领主流舆论的活跃分子作为“舆情领袖”,这些“舆情领袖”也以游客、普通网民的身份登录到 S N S平台中,在与其他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影响、灌输、引导其他参与者,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成为了最强音。 因此,在高校内选拔、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思想上鉴定、又具有以上特点的学生骨干来充当“舆情领袖”,进行话题引导和舆论方向控制。特别是当出现了敏感话题和不实言论的同时,“舆情领袖”应及时给予疏导和澄清,在树立网络威信的同时, 避免了一些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J]教育与职业第21期
【2】 向志强,龙雅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与经研究[J]新媒体2011(03)
【3】 于江宁.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世纪桥2010年第21期
【4】 秦秀清,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月
摘要:2006年开始,网络实名制网站即依据六度理论 建立的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简称SNS网站)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 SNS网站中,在朋友圈内关系往往真实度很高,非常可靠,互相之间不存在所谓网络的“假面具”,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SNS网站基于人传人联系网络,一传多,多传多,利用网络这一低廉而快速的平台,网络建立的速度会非常快,这又使得建立人脉网络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因此,这类实名制社交网站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主要的社交手段之一。常见的SNS网站有:人人网、开心网、朋友网等。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智能化上网功能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资讯、社交的主要工具。
关键词:SNS 社交网站 思想引导
一、 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
1、 网络舆情的定义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事件以及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一种群体性行为,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较多数民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带倾向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言论和态度的总和。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个人网站、网络社区和电子邮件等来源。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1) 开放性和直接性
网民通过新闻点评、BBS和博客,可以立即发表意见,能够不受地域空间限制,轻松与千里之外的人交流,传播范围广。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特点,因此网络舆论更加的开放,许多人都会直接的、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只要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信息就可以得到重新传播,并且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使民意表达更加畅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正因为网络舆情具有的无限次传播的特性,这就使它可以轻易穿越封锁,令监管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监控。
(2)随意性和多元化
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 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缺乏媒体“审核人"的角色,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不经过审核直接发布信息,随意性很强。网民在网上或隐匿身份或现身说法,纵谈国事,嘻怒笑骂,关注民生,交流思想。同时,信息构成也非常的多元化,由于网民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其关注点也有所不同,舆情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多元化的交流为民众提供了宣泄的空间.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
(3)突发性和快捷性
网络舆论往往都是突然出现的,而且其形成一般会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發生的时候,不需要任何预兆和准备,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个体意见可以迅速汇集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渠道意见互动,网上网下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这就是网络舆情在传播方式和效果上具有突然性、易扩散、传播快等特点。
(4)隐蔽性和偏差性
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等的出现,中国网民们有了空前的话语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互联网始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也就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民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和种种不如意不满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同时,由于在网络空间中,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相对较弱,加之网民自身素质各不相同,如果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出现,比如热衷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
二、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调查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其中,20岁至29岁网民的比例占到29.8%,而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占到了55.7%。网民的职业结构中,学生仍占主要比例,占比为30.2%。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群体基本都在使用网络。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运用网络来诉求其自身利益或者发泄自己情绪和观点也构成了网络舆情的一部分。而作为新兴的网络载体模式,S N S网站则成为了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的集散地。解大学生的舆情热点,关注点,关注度等,可以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 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思想动态 ,正确引导那些受关注度较高的在互 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或者 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利用S N S这个网络新载体 ,让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则是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第一线的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新方向。
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几乎每名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空间、微博、人人,学生们基本是通过这些社交网站和微博发表自己的状态,有的状态一旦发布,就会立刻引起“围观”,同学圈子、朋友圈子里面的人很快给与评价和答复,一个事件的传播速度之快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是在上课中的学生,手机也随时保持了上网状态,一旦有什么新鲜事,马上分享和阅读。可以说,现在学生之间的很多交流都依赖这些SNS网站。 三、 SNS网站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消极点
SNS类型网站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平台,在于它结合了网络传播的优势以及人际传播的特质“因为真实,所以精彩”,传播主题的实名制,突破了以往网络媒介人际传播的匿名性,使网络环境更加接近现实。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与可控性结合。网络媒体在理论上说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一旦信息发布则所有登陆的人都可以看到,然而人际传播则范围有限,并且可以自我控制。传播主体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在SNS类型网站中,传播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现实中的地位、身份等因素引起的影响。
满足了用户的使用与表现心理、窥私欲、倾听与诉说的欲望。使用SNS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优势体现在: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信息、传输这一单一渠道不同,这種全新的载体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可以受到教育,实现时时双向交流,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交互性和时效性。SNS类型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存在的隐忧:
(1)SNS网站中公开的好友数目、分布都会影响到用户的行为方式,当他们同一时间要以老师、同学、朋友等角色出现时,用户要扮演不同角色来面对不同的用户,就会造成冲突,容易使用户产生某种心里矛盾。
(2)大学生容易在SNS社交网站中陷入一种“虚拟的现实”之中,一些用户会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上课时间利用手机上网看看好友在不在线等现象。
(3)部分敌对分子会利用SNS中扮演用户的好友角色,来骗取用户的信任,散布不实的新闻、传播反社会的消息,形成不良的网络舆论,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特别是对于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时所特有的四个重点问题: ①言论自由和有效管理之间的分寸问题。②疏与堵的分寸问题。③统一协调与分散控制之间的关系问题。④学生自办自管与学校有效控制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 通过SNS网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监管的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通过 SNS类型网站与大学生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要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就必须讲求引导艺术,研究宣传的方式、方法,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水浮力,还要做到合情合理,把引导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由过去以“封堵”为主变为现在已“疏导”为主。
②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投入保障,联合各部门,将各种优势力量集中起来,积极 探索舆论网站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开拓网络舆论工作新局面 。
③在众多信息中,哪些是师生最关心的问题 ,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网络新闻媒体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师生设置“ 议程安排” 的功能。 学校应把握主要网站、主要论坛上的研讨话题, 引导研讨舆论, 发挥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是更为有效、也更切合高校网络舆论实际的工作措施。
④深入学生, 实时了解学生网络舆论热点。 高校中的每位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应该能够熟练使用SNS网站,并且应当和所管理的学生互相设置为好友, 这样既可以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网络沟通,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学校的管理者也应当及时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第一时间把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处理方式通过该平台通报给学生。
1、平静对待“热门话题”, 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相比一些过激舆论的发布渠道,单就校内平台的整体氛围而言还是比较积极的。“热门话题”的影响力也不会成为一股难以抵挡的力量。目前,“热门话题”的发展还在一个上升期,随着“热门话题”人气的增加,我们还是会面对其到达最高点时的一个冲击。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不能排除“热门话题”在未来成长成能够对校园舆论形成大面积影响的对象。
2、开发“热门话题”在校园舆论建设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对“热门话题”特点以及影响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热门话题”身上确实存在很多其他媒介不能具备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优势。
3、采取互动,发展校内媒体资源同样作为网络媒体,学校的 b b s在发展中常常会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同样是S N S,可能学校会受制于技术水平,无法实现社会上服务器的功能,所以只能更多从内容上来吸引学生。
4 、培养“舆情领袖”,加强网络引导每个大学生参与的 S N S网站中都会有一些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能引领主流舆论的活跃分子作为“舆情领袖”,这些“舆情领袖”也以游客、普通网民的身份登录到 S N S平台中,在与其他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影响、灌输、引导其他参与者,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成为了最强音。 因此,在高校内选拔、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思想上鉴定、又具有以上特点的学生骨干来充当“舆情领袖”,进行话题引导和舆论方向控制。特别是当出现了敏感话题和不实言论的同时,“舆情领袖”应及时给予疏导和澄清,在树立网络威信的同时, 避免了一些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伟东,刘敏姬.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J]教育与职业第21期
【2】 向志强,龙雅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与经研究[J]新媒体2011(03)
【3】 于江宁.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世纪桥2010年第21期
【4】 秦秀清,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