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历史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丰富信息,并且是稀缺有限的和无法再生的资源。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增大,使诸多“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城市历史轴线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城市也不可避免的面对丧失历史特征的危险。然而,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往往又矛盾突出。本文探讨了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和谐共生的保护观,以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研究为例,提出和分析了从城市到地段再到遗址的整体保护策略。
关键词:城市历史轴线、整体保护、系统展示、城市发展、和谐共生
引言
意大利建筑师Aldo Rossi认为:城市的组织构造Fabric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其中一是由建筑物形成的街道和广场而组成的城市结构Texture,其二是纪念物Monuments,即大尺度建筑,两者带给每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体现城市的记忆(The Memory of the City)。并且,“对于城市规划,把城市一部分一部分有效地衔接起来,并不一定能使城市结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将城市各个部分加以保护,常常能使城市结构更加有效。”
隋唐长安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毁于唐末战争,其在西安3000多年历史中是在西安建都的13个朝代中规模最大的都城。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是该都城已探明的城市形态中的城市中轴线。
隋唐长安城作为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保护范围最大的一处重要遗址。80年代初编制的《西安市1980一一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以“保护明城完整的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作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核心思想。但在近一二十年的社会经济映速发展过程中,西安的城市建设空前增长,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使一些传统城市空间和肌理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今天的西安城市规模己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最大的都城——隋唐长安城,并且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虽然隋唐长安城绝大部分遗迹已被叠压在西安现代城市之下,但西安在隋唐长安城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上卓有成效,可是作为历史城市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与格局遭受的破坏却日益严重,作为隋唐长安城规划与营建重点的朱雀大街的历史特征已消失殆尽。
如何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实现隋唐长安城组织结构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从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文化脉络,体现城市的记忆(The Memory of the City),丰富现代城西安市居民的社会生活,这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1 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1.1 研究背景
2007年的丝绸之路申遗,使隋唐长安城成为潜在的世界遗产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隋唐长安城的影响,并对保护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深化要求。本论文题目是“‘城市建成区中的的城市历史轴线保护策略研究初探——以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为例”,是笔者所在的西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所承接的“隋唐长安城保护总体规划”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子课题。
1.2 研究价值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意义在于:其一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保护内容的补充 ;其二,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是隋唐长安城作为潜在世界遗产项目的进一步保护及展示工作的拓展 ;其三,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四,朱雀大街(中轴线)作为隋唐长安城形态中比较典型深层的物质内容,是城市历史记忆的一种方式。借助于中轴线的存续与保护有可能将新的建设与它的历史相联系起来,从而使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能延续其城市的历史特征。其五,对于隋唐长安城遗址这类承载了巨大的历史信息、规模形制重于具体建筑形式、地下多于地上、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大范围叠压的史迹,探讨其保护的载体与方式,并最终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法帮助人们形成对城市的记忆和传承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多数历史城市在其规划建设时具有借鉴意义。
2 历史概况
隋唐长安城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作为全城的中轴线和主干道,全长5316米宽150——155米,南起隋唐长安城正南门明德门,中经唐长安城皇城正南门朱雀门,北止太极宫正门承天门,途中连接玄都观、大兴善寺、小雁塔、里坊群、东西向街道等重要城市节点及建筑群落。
根据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相关内容,我们把朱雀大街的构成分为与朱雀大街有直接联系的建设内容和与朱雀大街有相关联系的建设内容。
直接建设内容:街道——朱雀大街;门——明德门、朱雀门、承天门。
相关建设内容:里坊(朱雀大街两侧各有九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天坛(初建于隋,唐代沿用近三百年,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寺观( 荐福寺——小雁塔,玄都观与大兴善寺——“初宇文恺置都,以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道高坡,象乾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3 现状与问题
3.1 现状
随着近年来的西安城市快速扩张,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绝大部分遗迹已被叠压在西安现代城市之下,大部分隋唐都城的历史记忆已很难为人所知。
3.1.1 朱雀大街
据考古实测,朱雀路路面中部略高,两侧略低,断面呈孤形,两侧有水沟。南部街宽155米、北部在朱雀门以南约200米处宽为150米。,两侧水沟宽约3米。如今西安的朱雀路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路宽50米,叠压于隋唐朱雀大街之上,只是隋唐朱雀大街延伸至今朱雀路东120——130m处。
3.1.2 门址
承天门:
门址位于太极宫南墙的中部,遗址在今西安市莲湖公园内莲湖池南岸(偏西),现存基址东西残长41.7米,仅存3个门道(中间门道宽8.5米,西侧6.2米,东侧6.4米),门道进深19米。门道距现地表深0.9米许。门的基址大部分因修建公园时挖土去掉,门址东侧被破坏,向东是否还有门道,已不得知,从残存情况看,承天门至少有三个门道。
朱雀门:
朱雀门为皇城正门,与宫城的承天门,与郭城的明德门在同一中轴线上,东距皇城东南角1480米,西距皇城西南角1350.6米,朱雀门遗址已于1983年重修西安城墙时发现,位于大保吉巷南口偏东的城墙下,在今城墙南侧已出土带文字长砖,石条等遗物,5个门洞及门洞之间的隔墙都很清楚。
明德门:
明德门遗址在金西安市南郊杨家村的村南。门址所在的地势较高,因此,门址的上部受到了破坏。明德门共有5个门道,平面呈长方形。现明德门遗址覆土回填保护,并围和了约200平方米的空地作为目前的保护范围。
3.1.3里坊
位于皇城正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的十八坊,考古实测数为南北长500至590米,东西宽558米(街西)至562(街东)。坊里面积在0.28至0.33 km2之间。现今完全被现代城市建设叠压。
3.1.4 天坛
初建于隋,唐代沿用近三百年,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唐天坛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市区南部的陕西师范大学南区校园内,是以黄土夯筑而成的圆形高台式坛体建筑,遗址高出现代地面近8米,其基本形制为一四层圆坛。与天坛遗址临近的瓦胡同村近年来已完全成为城中村,对遗址区环境风貌造成了较大影响。
3.1.5 寺观
玄都观:寺址在今建院西村西南。未进行考古发掘。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位于现西安雁塔区防洪渠以南,兴善寺西街以北,朱雀大街以东,长安中路以西的范围内。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在唐大兴善寺遗址之上,遗址的其余部分为周围的现代建筑叠压。大兴善寺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 问题
现状问题1——隋唐长安城中轴线格局的消失;
现状问题2——遗址点被淹没在城市建设之中;
现状问题3——内涵不明的遗址点展示不足中。
4 国内外保护案例研究
4.1 北京中轴线
2004年,伴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伴随着“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声,北京市新一轮的规划与建设全面展开,其中最为引人瞩目莫过于北京古老中轴线将从原有的7.8公里延长至25公里的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征集工作。最终提出的新中轴概念是“以传统中轴线为依托,双向延至南北五环的25公里首都南北干道。其沿线贯接奥林匹克公园、钟鼓楼、地安门、前门、天桥和永定门等北京重要地标。以中轴道路中心为基准,距道路两侧各500米为控制边界,形成约1000米宽的范围作为中轴线的保护和控制区域,将成为雄伟的城市景观。”北京中轴线的研究与规划建设实践,为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4.2 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路
平城京是日本奈良朝70余年间的都城。元明天皇和铜三年(710年)迁都至此。位于大和平原北端,即现奈良市西郊。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而建。
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的日本,对保护与隋唐长安城有着很深渊源的平城京采取遗址公园的方法,“与传统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不同,考古遗址公园将遗址本身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妥善保存起来并有效展示。”而其中对平城京保护和展示朱雀大路的方法,值得我们进行对比研究。
4.3 英国约维克维京中心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如何通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方法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并能很好的介入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生活组织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之一,而英国的JORVIK Viking Centre的考古、保护、复原、建设、经营模式,为本研究课题提出了实际项目的比较借鉴。
三十年前,约克考古基金会(York Archaeological Trust)的专家们发现了维京时代的Jorvik市的房屋、作坊和庭院,这些早在一千年前就存在。在清理了8吨的瓦砾后,发掘出超过4万件的古代文物。约克考古基金会随后在挖掘现场修建了JORVIK Viking Centre,营造了全新的参观经历,完全改变了博物馆的外貌。他们决心将维京时期的城市尽可能的重现,从房屋的摆设、劳动中的工匠、闲聊的邻居到烹饪的气息和臭水沟等都无一不模仿当年的情景。英国的约维克维京中心在展示手法上,冲破传统的藩篱,做出了让人惊叹的大胆尝试。其展示重点是公元9-10世纪的一条街道遗迹。它采取了在原址上整体复原的方法,其展示手段如下:1、虚实结合。“实”,指展示是在遗址现场进行的,“虚”,指在遗迹上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场景复原,从而将街道的面貌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随着参观的进行,修复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最后,修复的痕迹全部消失,观众的注意力被带到20世纪考古科学所揭开的遗址。2、多媒体的运用。除了现在常说的“声、光、电”等视觉效果的运用外,还通过声音、味道调动起观众的听觉和嗅觉。 3、着重渲染气氛。“时间机器”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从未体验的新鲜感,大大增添了遗址的神秘气氛。再通过大胆运用各种崭新的展示手段,带给观众视觉、听觉甚至嗅觉上的感官刺激,整个参观过程如同探险,让观众体验了一次“时光倒流”的旅程。 这一破天荒的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84年到2001年的17年间,约维克维京中心共接待观众超过1200万人 。
5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策略研究
5.1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原则与指导思想
保护原则:
1)保护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保持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历史及考古研究的持续性。
3)坚持文物保护措施与手段的可还原性。
4)显现隋唐长安城的宏大格局。
5)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指导思想: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保护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
2)遵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等相关国际文件所确定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原则,保护隋唐长安城外朱雀大街(中轴线)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尊重科学,切实考虑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的历史环境,考古工作的现状,以及西安市城市建设现状,为遗址的永续存在、研究和利用提供保证;
4)体现以人为本,综合平衡文物保护、管理、整治、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品质,赋予历史遗迹以新的生命力。
5.2 保护策略
建立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与展示系统组织结构涉及的城市实体要素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包括城市格局、城市轴线、天际线;城市街区、街巷;城市空间节点及公共空间;具有城市地标意义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隋唐时期的建筑技术,包括结构形式、营造方式与装饰艺术等。
具体来说,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与展示系统组织结构包括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部分。
5.2.1宏观层面——城市
《2004一202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复兴”这一发展目标,规划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城市向现代化发展;复兴古城西安的传统文化。规划中确定未来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从承天门到明德门这条隋唐长安城的中轴线,那么,如何对朱雀大街所在轴线地段进行规划设计,使其在城市历史景观轴线上重要节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成为提示和增强城市特色,提升这条历史景观轴线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作用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城市现状调研与上位规划的解读,细化《隋唐长安城保护规划》中关于朱雀大街这一核心内容,调整地段局部规划,控制地段内不适宜的建设内容,并对未来该区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作出指导,这在宏观层面上能显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重要性,并凸显隋唐长安城的宏大格局。
5.2.2中观层面——地段
要从根本上解决既能保护遗址亦能改善朱雀大街遗址区乃至整个周边里坊潜在埋藏地域的社会环境的出路,解决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不仅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改变过去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遗址的方法,尽快将遗址真正保护利用起来。大遗址保护带来的效益应该是综合的,文化遗产保护完全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它将会带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善。
通过对朱雀大街地段的详细调研,标识出可能的潜在考古区域,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时序及考古可能性提供参考。通过对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这一线性轴线进行标识,挖掘并显现出淹没在现代都市中的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
5.2.3微观层面——遗址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相关遗址是城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实体,它是一种显性因素,我们首先要对这一物质实体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注重保护遗址所具有的隐性因素,即遗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遗址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因为对于这些遗址来说,切实保护遗址本体是基础,但仅有此是绝对不够的,如果没有对遗址内涵的彰显,即使我们依照文物保护常规方法对遗址加以保护,也只能充其量使遗址成为城市中的一种点缀,使这种保护失去意义。
遗址保护不仅仅是行业专业的行为,而且应该是社会、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共同事业,要在遗址保护过程中实现文物保护与群众利益双赢的局面。朱雀大街相关遗址将发挥其重要的文化辐射作用,促进和保障整个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形成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最终带动当地走上文物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
5.3 系统展示方法
在对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历史与现状深入研究后,进一步落实具体的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重点遗存,根据保护对象本体价值、周围环境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系统展示方法:
朱雀大街——将朱雀大街的宽度作为载体,并在现代人流聚集点设置对朱雀大街历史及其特有剖面有具体说明的标识系统。
明德门——综合运用保护工程、标识、绿化、铺装、小品、灯光等不同手段,标识其门址、城墙、城壕等内容,展示其蕴含的隋唐长安城“街”、“城”、“郊”的意向。
朱雀门——标识内容可以以朱雀门为中心,向南北两方向各扩展出一定的范围进行标识设计,再现唐长安城的历史场景,成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皇城与外郭城的分置的特有标志门址呈现在世人面前。
承天门——结合公园及遗址现状进行标识设计,重点突出承天门在唐代都城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高科技或者人工演艺方式再现唐代的事件发生。
天坛——通过标识设计手法展现隋唐皇帝祭天活动中与天对话的环境氛围。
玄都观与大兴善寺——对现存遗迹进行标识,同时展现隋唐长安城尊法于自然形胜规划设计理念。
6 小结
隋唐长安城是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世界遗产的潜在项目;还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对它的保护与研究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它内涵的深入认识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细腻的过程。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的保护研究丰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类型与方法。它的保护与展示相比于其他遗址有着相同的地方,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特点,原因在于其正处于现代西安城市的完全叠压之中。如何使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便成了对其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对从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的角度来解决西安在现代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历史形态保护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对我国其他历史城市的保护与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历史轴线、整体保护、系统展示、城市发展、和谐共生
引言
意大利建筑师Aldo Rossi认为:城市的组织构造Fabric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其中一是由建筑物形成的街道和广场而组成的城市结构Texture,其二是纪念物Monuments,即大尺度建筑,两者带给每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体现城市的记忆(The Memory of the City)。并且,“对于城市规划,把城市一部分一部分有效地衔接起来,并不一定能使城市结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将城市各个部分加以保护,常常能使城市结构更加有效。”
隋唐长安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毁于唐末战争,其在西安3000多年历史中是在西安建都的13个朝代中规模最大的都城。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是该都城已探明的城市形态中的城市中轴线。
隋唐长安城作为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保护范围最大的一处重要遗址。80年代初编制的《西安市1980一一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以“保护明城完整的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作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核心思想。但在近一二十年的社会经济映速发展过程中,西安的城市建设空前增长,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使一些传统城市空间和肌理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今天的西安城市规模己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最大的都城——隋唐长安城,并且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虽然隋唐长安城绝大部分遗迹已被叠压在西安现代城市之下,但西安在隋唐长安城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上卓有成效,可是作为历史城市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与格局遭受的破坏却日益严重,作为隋唐长安城规划与营建重点的朱雀大街的历史特征已消失殆尽。
如何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实现隋唐长安城组织结构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从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文化脉络,体现城市的记忆(The Memory of the City),丰富现代城西安市居民的社会生活,这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1 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1.1 研究背景
2007年的丝绸之路申遗,使隋唐长安城成为潜在的世界遗产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隋唐长安城的影响,并对保护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深化要求。本论文题目是“‘城市建成区中的的城市历史轴线保护策略研究初探——以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为例”,是笔者所在的西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所承接的“隋唐长安城保护总体规划”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子课题。
1.2 研究价值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意义在于:其一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保护内容的补充 ;其二,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是隋唐长安城作为潜在世界遗产项目的进一步保护及展示工作的拓展 ;其三,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四,朱雀大街(中轴线)作为隋唐长安城形态中比较典型深层的物质内容,是城市历史记忆的一种方式。借助于中轴线的存续与保护有可能将新的建设与它的历史相联系起来,从而使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能延续其城市的历史特征。其五,对于隋唐长安城遗址这类承载了巨大的历史信息、规模形制重于具体建筑形式、地下多于地上、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大范围叠压的史迹,探讨其保护的载体与方式,并最终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法帮助人们形成对城市的记忆和传承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多数历史城市在其规划建设时具有借鉴意义。
2 历史概况
隋唐长安城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作为全城的中轴线和主干道,全长5316米宽150——155米,南起隋唐长安城正南门明德门,中经唐长安城皇城正南门朱雀门,北止太极宫正门承天门,途中连接玄都观、大兴善寺、小雁塔、里坊群、东西向街道等重要城市节点及建筑群落。
根据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相关内容,我们把朱雀大街的构成分为与朱雀大街有直接联系的建设内容和与朱雀大街有相关联系的建设内容。
直接建设内容:街道——朱雀大街;门——明德门、朱雀门、承天门。
相关建设内容:里坊(朱雀大街两侧各有九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天坛(初建于隋,唐代沿用近三百年,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寺观( 荐福寺——小雁塔,玄都观与大兴善寺——“初宇文恺置都,以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道高坡,象乾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3 现状与问题
3.1 现状
随着近年来的西安城市快速扩张,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绝大部分遗迹已被叠压在西安现代城市之下,大部分隋唐都城的历史记忆已很难为人所知。
3.1.1 朱雀大街
据考古实测,朱雀路路面中部略高,两侧略低,断面呈孤形,两侧有水沟。南部街宽155米、北部在朱雀门以南约200米处宽为150米。,两侧水沟宽约3米。如今西安的朱雀路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路宽50米,叠压于隋唐朱雀大街之上,只是隋唐朱雀大街延伸至今朱雀路东120——130m处。
3.1.2 门址
承天门:
门址位于太极宫南墙的中部,遗址在今西安市莲湖公园内莲湖池南岸(偏西),现存基址东西残长41.7米,仅存3个门道(中间门道宽8.5米,西侧6.2米,东侧6.4米),门道进深19米。门道距现地表深0.9米许。门的基址大部分因修建公园时挖土去掉,门址东侧被破坏,向东是否还有门道,已不得知,从残存情况看,承天门至少有三个门道。
朱雀门:
朱雀门为皇城正门,与宫城的承天门,与郭城的明德门在同一中轴线上,东距皇城东南角1480米,西距皇城西南角1350.6米,朱雀门遗址已于1983年重修西安城墙时发现,位于大保吉巷南口偏东的城墙下,在今城墙南侧已出土带文字长砖,石条等遗物,5个门洞及门洞之间的隔墙都很清楚。
明德门:
明德门遗址在金西安市南郊杨家村的村南。门址所在的地势较高,因此,门址的上部受到了破坏。明德门共有5个门道,平面呈长方形。现明德门遗址覆土回填保护,并围和了约200平方米的空地作为目前的保护范围。
3.1.3里坊
位于皇城正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的十八坊,考古实测数为南北长500至590米,东西宽558米(街西)至562(街东)。坊里面积在0.28至0.33 km2之间。现今完全被现代城市建设叠压。
3.1.4 天坛
初建于隋,唐代沿用近三百年,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唐天坛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市区南部的陕西师范大学南区校园内,是以黄土夯筑而成的圆形高台式坛体建筑,遗址高出现代地面近8米,其基本形制为一四层圆坛。与天坛遗址临近的瓦胡同村近年来已完全成为城中村,对遗址区环境风貌造成了较大影响。
3.1.5 寺观
玄都观:寺址在今建院西村西南。未进行考古发掘。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位于现西安雁塔区防洪渠以南,兴善寺西街以北,朱雀大街以东,长安中路以西的范围内。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在唐大兴善寺遗址之上,遗址的其余部分为周围的现代建筑叠压。大兴善寺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 问题
现状问题1——隋唐长安城中轴线格局的消失;
现状问题2——遗址点被淹没在城市建设之中;
现状问题3——内涵不明的遗址点展示不足中。
4 国内外保护案例研究
4.1 北京中轴线
2004年,伴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伴随着“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声,北京市新一轮的规划与建设全面展开,其中最为引人瞩目莫过于北京古老中轴线将从原有的7.8公里延长至25公里的规划方案的研究与征集工作。最终提出的新中轴概念是“以传统中轴线为依托,双向延至南北五环的25公里首都南北干道。其沿线贯接奥林匹克公园、钟鼓楼、地安门、前门、天桥和永定门等北京重要地标。以中轴道路中心为基准,距道路两侧各500米为控制边界,形成约1000米宽的范围作为中轴线的保护和控制区域,将成为雄伟的城市景观。”北京中轴线的研究与规划建设实践,为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4.2 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路
平城京是日本奈良朝70余年间的都城。元明天皇和铜三年(710年)迁都至此。位于大和平原北端,即现奈良市西郊。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而建。
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的日本,对保护与隋唐长安城有着很深渊源的平城京采取遗址公园的方法,“与传统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不同,考古遗址公园将遗址本身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妥善保存起来并有效展示。”而其中对平城京保护和展示朱雀大路的方法,值得我们进行对比研究。
4.3 英国约维克维京中心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如何通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方法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并能很好的介入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生活组织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之一,而英国的JORVIK Viking Centre的考古、保护、复原、建设、经营模式,为本研究课题提出了实际项目的比较借鉴。
三十年前,约克考古基金会(York Archaeological Trust)的专家们发现了维京时代的Jorvik市的房屋、作坊和庭院,这些早在一千年前就存在。在清理了8吨的瓦砾后,发掘出超过4万件的古代文物。约克考古基金会随后在挖掘现场修建了JORVIK Viking Centre,营造了全新的参观经历,完全改变了博物馆的外貌。他们决心将维京时期的城市尽可能的重现,从房屋的摆设、劳动中的工匠、闲聊的邻居到烹饪的气息和臭水沟等都无一不模仿当年的情景。英国的约维克维京中心在展示手法上,冲破传统的藩篱,做出了让人惊叹的大胆尝试。其展示重点是公元9-10世纪的一条街道遗迹。它采取了在原址上整体复原的方法,其展示手段如下:1、虚实结合。“实”,指展示是在遗址现场进行的,“虚”,指在遗迹上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场景复原,从而将街道的面貌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随着参观的进行,修复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最后,修复的痕迹全部消失,观众的注意力被带到20世纪考古科学所揭开的遗址。2、多媒体的运用。除了现在常说的“声、光、电”等视觉效果的运用外,还通过声音、味道调动起观众的听觉和嗅觉。 3、着重渲染气氛。“时间机器”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从未体验的新鲜感,大大增添了遗址的神秘气氛。再通过大胆运用各种崭新的展示手段,带给观众视觉、听觉甚至嗅觉上的感官刺激,整个参观过程如同探险,让观众体验了一次“时光倒流”的旅程。 这一破天荒的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84年到2001年的17年间,约维克维京中心共接待观众超过1200万人 。
5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策略研究
5.1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原则与指导思想
保护原则:
1)保护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保持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历史及考古研究的持续性。
3)坚持文物保护措施与手段的可还原性。
4)显现隋唐长安城的宏大格局。
5)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指导思想: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保护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
2)遵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等相关国际文件所确定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原则,保护隋唐长安城外朱雀大街(中轴线)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尊重科学,切实考虑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的历史环境,考古工作的现状,以及西安市城市建设现状,为遗址的永续存在、研究和利用提供保证;
4)体现以人为本,综合平衡文物保护、管理、整治、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品质,赋予历史遗迹以新的生命力。
5.2 保护策略
建立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与展示系统组织结构涉及的城市实体要素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包括城市格局、城市轴线、天际线;城市街区、街巷;城市空间节点及公共空间;具有城市地标意义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隋唐时期的建筑技术,包括结构形式、营造方式与装饰艺术等。
具体来说,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保护与展示系统组织结构包括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部分。
5.2.1宏观层面——城市
《2004一202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复兴”这一发展目标,规划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城市向现代化发展;复兴古城西安的传统文化。规划中确定未来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从承天门到明德门这条隋唐长安城的中轴线,那么,如何对朱雀大街所在轴线地段进行规划设计,使其在城市历史景观轴线上重要节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成为提示和增强城市特色,提升这条历史景观轴线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作用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城市现状调研与上位规划的解读,细化《隋唐长安城保护规划》中关于朱雀大街这一核心内容,调整地段局部规划,控制地段内不适宜的建设内容,并对未来该区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作出指导,这在宏观层面上能显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重要性,并凸显隋唐长安城的宏大格局。
5.2.2中观层面——地段
要从根本上解决既能保护遗址亦能改善朱雀大街遗址区乃至整个周边里坊潜在埋藏地域的社会环境的出路,解决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不仅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改变过去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遗址的方法,尽快将遗址真正保护利用起来。大遗址保护带来的效益应该是综合的,文化遗产保护完全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它将会带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善。
通过对朱雀大街地段的详细调研,标识出可能的潜在考古区域,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时序及考古可能性提供参考。通过对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这一线性轴线进行标识,挖掘并显现出淹没在现代都市中的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
5.2.3微观层面——遗址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相关遗址是城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实体,它是一种显性因素,我们首先要对这一物质实体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注重保护遗址所具有的隐性因素,即遗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遗址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因为对于这些遗址来说,切实保护遗址本体是基础,但仅有此是绝对不够的,如果没有对遗址内涵的彰显,即使我们依照文物保护常规方法对遗址加以保护,也只能充其量使遗址成为城市中的一种点缀,使这种保护失去意义。
遗址保护不仅仅是行业专业的行为,而且应该是社会、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共同事业,要在遗址保护过程中实现文物保护与群众利益双赢的局面。朱雀大街相关遗址将发挥其重要的文化辐射作用,促进和保障整个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形成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最终带动当地走上文物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
5.3 系统展示方法
在对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历史与现状深入研究后,进一步落实具体的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重点遗存,根据保护对象本体价值、周围环境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系统展示方法:
朱雀大街——将朱雀大街的宽度作为载体,并在现代人流聚集点设置对朱雀大街历史及其特有剖面有具体说明的标识系统。
明德门——综合运用保护工程、标识、绿化、铺装、小品、灯光等不同手段,标识其门址、城墙、城壕等内容,展示其蕴含的隋唐长安城“街”、“城”、“郊”的意向。
朱雀门——标识内容可以以朱雀门为中心,向南北两方向各扩展出一定的范围进行标识设计,再现唐长安城的历史场景,成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皇城与外郭城的分置的特有标志门址呈现在世人面前。
承天门——结合公园及遗址现状进行标识设计,重点突出承天门在唐代都城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高科技或者人工演艺方式再现唐代的事件发生。
天坛——通过标识设计手法展现隋唐皇帝祭天活动中与天对话的环境氛围。
玄都观与大兴善寺——对现存遗迹进行标识,同时展现隋唐长安城尊法于自然形胜规划设计理念。
6 小结
隋唐长安城是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世界遗产的潜在项目;还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对它的保护与研究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它内涵的深入认识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细腻的过程。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的保护研究丰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类型与方法。它的保护与展示相比于其他遗址有着相同的地方,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特点,原因在于其正处于现代西安城市的完全叠压之中。如何使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便成了对其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对从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的角度来解决西安在现代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历史形态保护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对我国其他历史城市的保护与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