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的世界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里兰卡的慈济大爱
  
  随中国慈善代表团到斯里兰卡时,在紧张的四处奔波、细致地转达中国人民对海啸灾民深情厚意的过程中,我不时会看到台湾慈济人在那曾遭受过重创的美丽珍珠上的深深足迹,不时会感受到慈济“人间大爱”在那里的影响力,不时会触摸到慈济“大爱”的种子在那里生成的根系和结出的丰硕果实。尽管我无意中接触的这些只是极小一部分,只是些皮毛,可我还是深刻感受到,慈济人“大爱”的种子不仅植根于斯里兰卡那片土地上,而且深深种在了那些曾经有着巨大伤痛的灾民的心中。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慈济人是最早出现在斯里兰卡灾民身边的慈善救援队伍之一,也是坚持救援、救助那里灾民最长久、最扎实的救援队伍之一。灾民饿肚子的时候,慈济人即刻给灾民送去了足够的食品;灾民没有安身之处时,慈济人及时送去了遮风避雨的帐篷屋;灾民需要疗伤、治病时,慈济的医疗队已经在他们中间了;灾民准备耕种进行生产自救时,慈济人很快把农具和种子摆到了他们的眼前;灾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时,慈济人又给他们盖了许多许多新的美丽的房子。
  前不久,我注意到证严上人在台湾接受大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慈济人不是有钱,是有心啊!
  对于这句话,在我向慈济人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能有越来越新、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和感触。在斯里兰卡,慈济人不仅给了灾民沉甸甸的数不清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了灾民用尺度和金钱无法衡量的心灵上的抚慰。据我所知,在对海啸灾民实施救援的慈善组织中,大约只有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对灾民进行了深入的家访,与灾民进行了温馨、细致的心与心的交流。我看到了一个个这样的瞬间:慈济人、慈济志工在为灾民义诊后,又一批批地走进了一个个家庭,虔诚、耐心地倾听灾民倾吐心中的悲痛,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进行心理诊治,让还在忧伤无助中浮沉的灾民们得到心灵的慰籍、精神的支柱。一个中年男子,家里人除了一个小女儿外全部在海啸中丧生,他自己还受了重伤。因此,他的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慈济人为其治病后,还到他的家庭访问,使他悲痛的心情得到安抚和舒解。懂事的小女儿,看到父亲原本已经麻木的脸上落出了久违的笑容,禁不住跪在地下感激慈济人。慈济人急忙把小姑娘扶起。慈济人无论做了多少好事,从不让受助人感激。相反,他们还要感恩受帮助的人,感恩这些人给了自己助人为乐的机会。
  一个刚刚退休不久的老人,原来拥有一个九口之家的幸福家庭。海啸中,妻子和6个孩子都被无情的海浪夺去了生命,只有最小的儿子因为到远处上学而逃过一劫。他自己在海浪中,被一块海浪抛起的钢板刺中,腿部受了重伤。当他忍着巨痛,在被海水浸泡的废墟中找到妻儿的尸体时,心里的一切顿时被掏空了,眼前一片空白。
  按照传统的回教葬礼仪式,应该用白布紧裹亡者身体,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哪里能找到白布呀!老人只好眼看着亡故的亲人被草草掩埋。这在他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和像天一样大的遗憾。
  失去家园的老人和小儿子只好怀着巨大的悲痛暂时住到亲戚家里。
  慈济医生在为其医病疗伤和对其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海啸给老人造成的家庭悲剧,也深入体察到了老人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慈济人一边给老人治疗腿伤,一边像亲人一样与其交心,抹平他心中的伤痕。征得老人的同意,慈济人、慈济志工陪他重回残破的家园凭吊。原先的二十几户人家的住房已是一片瓦砾,老人来到一棵高大的椰子树下仰望。这是他12年前栽种的,就年年在他家的旁边生长。如今,家没有了,就只剩下了这依旧苍翠的大树。慈济人与老人一起在大树下凭吊亡人,并鼓励他鼓起重新建设家园的勇气,告诉他慈济人也还会继续施以援手。
  慈济人在实施海啸救援时,使人能處处感到博大的人性关爱。海啸发生不久,慈济人在为灾民修建帐篷屋时,就特别考虑到如何使灾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慈济人为海啸灾民建造的帐篷屋尽管也是临时建筑,但依旧是依照一般社区规划的,而非难民营。他们在整地时即保留了树木,让帐篷区处处有绿荫。帐篷区内还依照国际标准,建了厕所、烹煮区,同时也预留了方便居民交流和儿童玩耍的空间。此外,帐篷还特别设计了基座,防水的同时让灾民更有踏上台阶回家的感觉。慈济人考虑到帐篷是临时的,为不久拆除后泥土能够恢复原有的生机,基座不用不能循环使用的水泥板,而用泥土和细沙铺成。帐篷区内的走道也全面铺上碎石,使帐篷区在雨天不致泥泞一片。
  2005年1月31日,200户斯里兰卡海啸灾民搬入慈济建筑的帐篷屋时,每户灾民还获赠慈济人在当地采购的26件如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
  慈济人在斯里兰卡不仅很好地救助海啸灾民,还深深地感动、感染、教育了那里的人民,他们是真正的传递人间大爱的天使。他们的菩萨心肠,他们忘我无私的行动,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慈济的队伍,也成为了爱的传播者。科伦坡一家成衣贸易商老板认同慈济的赈灾理念,也为慈济所做的一切所感动。他动员公司70余名员工,负责海外慈济人在斯里兰卡首都与海啸灾区之间几百公里的往返接送,并派员到灾区协助做翻译工作。灾区的许多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灾民也纷纷争当慈济的志工,在灾区支撑起一片大爱不分宗教的大伞。照顾着受伤的家园和同胞。
  一个女孩和她的姐姐都是慈济积极、能干的志工,她们在灾区为慈济人的救援和义诊活动充当翻译。女孩还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慈济人的肢体语言,不断地将慈济人的人文精神和人间大爱细腻地表达给当地村民。
  女孩儿在和慈济人接触的日子里,使自己人生观有了新的改变,决心像慈济人那样,永远做爱的使者。她说自己一生都要感激慈济人。她给证严上人写了一封充满爱意和感激之情的信。我想我应该把这封信全文录下,这样我们对无比美妙的慈济世界一定会有一个更生动的了解。
  下面就是这封信的全文:
  敬爱的证严上人:
   我是“莎尼娜·莎米敦”,家住在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我也是当地的慈济志工。在此,我想要表示我永远衷心的感恩。
  亲爱的上人,我最崇敬的人!
  您知道您照顾了多少病人吗?多少人受到了您的关怀?多少颗破碎的心受到了您亲切的安抚?多少悲痛的眼泪因为您的关怀而化成舒心的笑容?多少迷途的青年男女因为您的感召而回头成为有用之人?
  您真的很伟大!请您读我的信。我将我的心一同邮寄给您,因为我非常爱您。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您建立了一个无敌的、强大的、多功能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无坚不可摧的、充满慈悲的“军队”。它遍布了全球。我所接触的慈济人中,像李医师、李永明先生、严圣炎先生、广医师、东尼、琳达、有义、政宪等许多人,包括我还不知道名字的慈济人、慈济志工都非常的慈悲。
  我爱他们,因此也更加地爱您。
  感恩您,您真诚的斯里兰卡慈济志工
  莎尼娜·莎米敦
  
  真让人感动
  
  2004年,我随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到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参加那里的慈善活动时,见到了专程由自治区赶来的一位政协副主席。这位副主席和范会长交谈中,很自然地就谈到台湾慈济功德会在内蒙古赈灾的情况,感慨地说:“我见过那些慈济人,真使人受教育,真让人感动!”
  副主席像披露重大新闻那样介绍说:“那些慈济人到内蒙赈灾,发放大量救灾物资,建学校、慰问老人和孩子,做的好事数不清,可从来没吃过我们请的一次宴席。他们在内蒙赈灾期间,吃饭、住宿和交通费用都是自己花钱。他们的饭食也很简单,而且不会有一点剩饭剩菜。铺张浪费跟他们不沾一点边。而且决不收任何礼品、纪念品,也决不会顺便到任何景点参观、游览。”
  这种事情,在慈济的世界里是司空见惯、平平常常的,而对于我们却很难做到。正因为这样,慈济人才更被容易被人们关注,更使人深深感动。
  2005年夏天,我到甘肃的时候,又听甘肃慈善会的同志讲到慈济。慈济人每年都到甘肃扶贫救灾,像甘露一样滋润着那片干旱、贫瘠的土地,在黄土高原人民的心中燃起了不灭的火炉和美好的希望。慈善会的同志说:“那些慈济人,把我们乡村的书记、村长都感动都教育了。”我其实也注意到了,大凡与慈济人接触较多的领导,多数都会加深对贫困百姓的感情,能更自觉地为百姓做事,贪污腐败的事情在自己身上也很少发生了。
  前些年,我曾随慈济人到过一些地方,我自己也不断被他们感动、教育着。
  2000年,一个寒风刺骨的隆冬,来自台湾慈济功德会的50多名师哥师姐在遭受水灾不久的中原大地,向河南省平舆县的4万多灾民发放粮食、棉衣、棉被。这些物资都是慈济人在大陆采购的。为确保质量,他们事先搞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货比三家,还对面粉进行了两次化验,以保证把最好的面粉、棉衣、棉被捐给灾民。12月11日的清晨,天还没有大亮,慈济人就已经在救灾物资的发放现场了。慈济人的发放可不是摆样子,他们50多个人,分成几个小组,手把手地把物品交给每一户灾民。这么多东西、这么多灾民,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发放完的。发放进行了两天。慈济人就整整在发放现场站了两天、发放了两天。每天,他们都是天没亮就到现场。傍晚,天黑了,看不见了,才离开。我注意到,每当他们手把手地把物资交给灾民时,都会紧紧拉着村民的手,非常真诚地抱歉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我看见一些女士细嫩的手与老农民粗糙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那情景真让人感动。我还看了到慈济师姐把随身携带的防冻油搽在村民手上的生动的画面。因为怕灾民赶到发放现场时没有吃好饭,他们还为村民准备了充饥的食品,也是手把手地交到灾民手里。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也许很难相信,一些来自台湾的人,对大陆同胞中的灾民、普通百姓竟有如此真挚的深厚感情。当然,这还不算最感人的。我曾看到、听到一些慈济人到老人院慰问老人时给老人洗脚的情景。
  老人院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那曾经走过漫长艰辛之路的一双双脚,有的长满脚垫、老茧;有的布满裂纹,有的已经变形扭曲。慈济的师哥师姐不嫌这脚的脏臭,用双手轻轻为老人洗去脚上的污垢,而后又轻轻把老人的脚放到自己的腿上,为老人擦脚、剪脚趾甲、修脚、抹防裂油。一個60岁的慈济人蹲在地上给老人院同样也是60岁的残疾老人洗脚。残疾老人有些不好意思,慈济人则风趣地说:“给您洗脚是我的福分啊,说明我还年轻。”可当他给残疾老人修剪脚趾甲时,也不得不戴上老花镜。您也许想象不到,这位蹲在地上为残疾老人洗脚的慈济老人在台湾竟是一个实业界的大老板。
  我们有哪个老板这样做过吗?我这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也没有这样做过呀!
  不过,有慈济人这样的榜样,我们心中的善根无疑也会发芽开花结果的。
  老人院的老人对慈济人心怀无尽的感激,许多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有的人甚至要跪下来感谢,说慈济人“比儿女还好啊!不仅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还拿我们当父母一样孝顺!”
  慈济人则不要老人感激,反而感恩老人启迪了自己的善根。
  我所见到的慈济人永远都是非常愉快的,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做善事的缘故。在河南灾区发放结束的那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慈济人简单吃过晚饭之后,又和当地的百姓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我敢说,那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愉快、兴奋、激动的联欢晚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参加了表演,所有与会者好像都变成了活泼的、纯真无暇的孩子。晚会持续到很晚。第二天一大早,慈济人便又投入到紧张、热烈又有秩序的赈灾发放工作中。
其他文献
聆听大自然,满耳是天籁之音;聆听音乐,你会陶醉于其中。也许许多人都喜欢这两者,我却更爱聆听善良的声音。  听!唐山大地震过后,人们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血管,用自己的热血哺育着怀里的婴儿。这位母亲当时已经奄奄一息,但她仍慈爱地看着她的孩子。多么动人的一个场景啊!闭起双眼,想像这一场景,你是否听到一种特别的声音,让人怦然心动,向往那一份可贵的善良。  再听!让我告诉你,“盲人提灯笼”的故
期刊
有人说,爱是阳光吻红花,清风吹柳条,是茂密树林为小鸟遮挡风雨,青青藤萝装点破旧房屋。有人说,爱是蒲公英远行时,妈妈准备的白绒伞,是雁子共舞时,互相依赖的力量。  有人说,爱是失意时朋友的鼓励,是犯错误时老师的教诲,是苦干时同事的赞美,是进步时领导的祝贺。  我說,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是吗?  爱是白衣战士头顶上的白帽。这些白色的天使们,让身患重病的人走出绝望,让疾病缠身的孩子重新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期刊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弟子百余人,以苏秦、张仪最有名,孙膑、庞涓也同出其门。据说日历的天干地支都是鬼谷子写成,那么测字看相之事对他来说,真的算是小菜一蝶了。  鬼谷子年轻时四海为家,居无定所,拖到中年才娶妻生子。他根据儿子的星象指纹、辰庚八字,掐指一算,断然下了结论:这孩儿短命,不如弃之!夫人对此话深信不疑,狠心把孩子远远地丢弃在破庙里。几年后,女儿出世,
期刊
内容提要  黄羊川最初模式是一种公益模式,它是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对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职业技术中学帮扶,进而进行网络教育合作,捐赠图书、电脑及邀请参观,为当地搭建了信息平台,提高了黄羊川的知名度,同时也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形象,在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和当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千乡万才科技有限公司则以黄羊川模式进行复制,试图通过以校领乡、网络培训、远程雇用,以此来实现西部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知识水平同
期刊
曲校长:  您好!  我是2004届高三(11)班的一名特困生,我叫祖祯明。  三年的时间是如此匆匆,一转眼高中生活已经结束,我已不再是漫步于耀华园中的一员。耀华的校服、耀华的校徽已成为了昨日的骄傲,今日的动力,明日的纪念。  三年前,当我刚刚迈进耀华园时,激动与不安交织在一起。激动,因为初中三年的学习终于有了收获,我终于能够在这所历史名校学习、生活;不安,因为父母为了支付我那昂贵的医药费已经花尽
期刊
曾经有一个时期,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利用我。因此,即使我帮助了别人,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反而有一种被迫应付的感觉。我的心里有两个矛盾的思想在交战:自己只是因为知道好人应该做好事才去做好事的,还是真的以助人为乐?如果我做了好事却又并不真正觉得快乐,那么好事还有意义吗?这种不良心态会不会把我所做的好事抵消呢?  在我们的邻区,住着一些贫穷的孩子,他们与祖母住在一起。为了帮助他们,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
期刊
一    年逾不惑的女警官陈佩娥这已经是第四次跑上钢厂了。王小云是厂里开行车的女工,患癌症这已是第二次手术了。王小云和她患有癌症的年迈的公公,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终年靠开着灯取光的16平米的底楼暗间里生活。厂工会的同志看看陈佩娥的警官证,听她一板一眼地陈述王小云的生活窘境,好奇地问:“这,难道也是你们公安管理的范围吗?”  陈佩娥这才亮出她的另一重身份:她是虹口区癌症俱乐部的会长
期刊
在日常救助工作中,长春市慈善会了解到有些家庭由于出现特殊变故,如父母去世、突遇大病或严重残疾、或犯罪入狱等情况,而无力把学龄前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影响了他们智力开发和早期综合素质教育。为此,在2005年初,即确定了建立慈善幼儿园的计划,发出“慈善关爱从娃娃做起”的号召,拟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逐步解决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早期教育问题。  二道区民政局和慈善机构在全市慈善工作会议结束后,就开始对区内多家幼
期刊
我虽然是中国人,但圣诞节这个外国人的洋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十年前,我从祖国的首都北京来到美国留学、工作,日子就随着那一次又一次的圣诞节,热热闹闹的来了,又匆匆忙忙的走了。每一次圣诞将至的时候,我都像个孩子一样,心中充满了欢乐和期盼。我爱的不止是那优美的圣诞颂歌;不止是那霓虹闪烁的圣诞灯饰;也不止是圣诞树下那些令人惊喜的礼物和空气里弥漫的新烤出炉的小甜饼的香气,而真正令我神往的是一种精神─
期刊
在“重阳节”——天津市第十七个老人节到来前夕,天津市慈善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研究“重阳节”慈善慰问活动时,首先想到了这样一个老年群体:他们有过不同的职业和经历,如果在他们所从事职业前冠之以“老”字,就有老领导、老教授、老专家、老企业家、老工人、老职员、老农民等多种称呼;他们都已经年过花甲,有的已经年过“古稀”、“耄耋”;他们都有一颗爱心:爱祖国、爱生活、爱他人;他们都有共同的品德:行善积德、乐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