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是活跃地理课堂的法宝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小学科,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却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甚至是学生、个别教师,都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科上。对于语数外理化的重视程度居高不下,从而忽视了对地理等小学科的学习,导致个别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成绩不理想,更谈不上地理学习兴趣。失去了学习兴趣,失去了关注度,要想学好,就太难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主要原因就是,地理课太难了。
  因此,地理学科要在当前的状况下求生存,争取更加宽阔的空间与舞台,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获取学科的生存空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文科记忆性较强的特点,又具有理科理解性、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些懒得的背,或者不好动脑子的学生来说,地理就是一个“拦路虎”。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提升活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导入环节。因此,必须重视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兴趣,从而使学生一上课就投入到学习中。例如,“美国挑起伊拉克战争真的是因为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吗?”“日本这个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就像侦探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并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
  再如,在教学“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严寒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样,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心理。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探究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一定是认真而专注的,学习一定是高效的,就是因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成语、古诗词、谚语,助长兴趣,事半功倍
  巧用成语,能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顿时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地球运动时,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描述海陆的变迁,用“百川归海”说明外流河最终要流入海洋,用“杀鸡取卵”说明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等。使用这些准确、生动、形象的成语,不但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而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古代的诗词歌赋,应用得法,也可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能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例如,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来学习地球的运动,生动形象;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黄河,朗朗上口;借用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习长江,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等等。又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地形的写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就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等等。类似这样的古诗词、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用谜语教学,启迪学生兴趣
  谜语不仅寓意奥妙,耐人寻味,而且能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推断能力。在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入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
  四、应用影视资源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合理引入科学探究等影视资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积極性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地理,非常适合地理教学应用。选用影视资源,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他文献
对于《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历史事件类的文言文,就应该站在历史坐标上,关注人物性格,解读人物语言,建立大历史观,倡导大语文观。打开文本语言的皱褶,直抵文本的深处,帮助学生探究到符合历史规律和生活逻辑的真实。  一、历史并不如烟——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秦国的历史并不美丽,与其他春秋诸侯相比,寒酸卑微低贱了许多。从西周初年养马的奴隶到一次次与西戎、犬戎的作战,才在偏僻的、经济落后的大西北有了封地。这时,
期刊
一、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核心素养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学科素养”一词,指的是涵盖小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诸学科方面的学科素养。而“素养”较之“素质”则更强调后天的教养,本课题为了突出教育的影响,所以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每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即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以“读”为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朗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读看结合,体会文本意境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配有精彩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构图精巧。让学生给插图配音,为插图做解说,能够帮助学生
期刊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均有“超市”,而且生意异常火爆。究其原因,是“超市”为顾客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与权力,在“超市”里,顾客可以摆脱推销员的纠缠,可以慢慢地挑,可以细细地看……总之,“超市”体现的也是“以人为本”。从“超市”我想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何不让“超市”走进课堂?下面以《明天,我们毕业》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超市”式阅读教学。  自选——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明天,我们毕业》一文很长,而
期刊
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存在一热一冷两种表现。在讨论问题时,表现的非常热烈,在总结发言时,表现的沉默寡言。  一、“冷热”的表现  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学生认为讨论就是说话,说话就是参与讨论了,有的学生在讨论时说的话,与教师的问题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几个人在远离教师的偏远地区唠嗑,等教师走近时,再拿起书来装模作样地说几句,等教师一走,再接着聊。这种热烈的讨论,表面上是积极的,实际上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水平。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國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
期刊
遥想当年,水色天边,若有若无的那一丛莪蒿。抱根丛生,落下一地苦痛。  一  蓼蓼者莪,匪我伊蒿。那蒿长在水边,小小的一丛,露出黄绿色的小花。植株长得较高,一根主干上连着无数根细小的嫩叶,但在我看来,更像绿色的小针。不过这针是软的,感觉好似在软软地挠着我的手心。微风轻吹,它伸过头来蹭我,我觉得有些痒痒的。往下看,根成淡紫色,渐渐沿着看向土里,像衣服将脱未脱的印度女郎,留下无限遐思。  家里毕竟困苦,
期刊
家里有一只小兔子,毛色雪白,天真可爱,又略带幽默。  它有一个很有气质的名字:耀天。寓意是:永远地闪耀在天地中。  那天,风和日丽,我带着它出去散步,小溪的风景很美:高大的柏树耸立在小山上,看起来很古老,树根都延伸到了山脚下,溪水清澈见底,下面还有一排鹅卵石呢!就把耀天的绳索绑在树上,自己坐下来观赏这儿的美景。  好景不长,我一转身,看到耀天的繩索离开了柱子,它却不见了踪影。我急切地跑回家,问妈妈
期刊
议论文的写作对于高中生来说的确是一个挥之难去的梦魇,到了高一下学期,议论文的写作将要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点上,粤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也按照模块进行了课本的设定,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课本中选择了大量的优秀议论文来作为教学的内容。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本册的文言文单元所选择的篇目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意识地设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古
期刊
“比”是什么?是竞赛,也是竞争,可以见优劣,也可以促发展。竞争是事业的动力,任何行业都一样,不引入竞争,便会死水一潭,人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终就会走向穷途末路。“比教学”本是教育过程中常见的事,但在今天有新的内容。教育厅长在《深入推进“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指出:“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养。“比教学”不是一节集中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不是包装的、精心准备的,而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