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传统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流变及其类型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田野考察在收集大量研究样本的基础上,梳理了藏式图案中植物类纹样的流变以及审美意趣。认为,自新石器时代至公元10世纪之前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数量极少,通常作为动物和人物纹样的辅助图形出现。从公元11世纪开始,特别是13世纪之后,植物纹样在题材样式和数量上与之前流行的几何、动物和人物纹样不相上下,植物纹样不再以辅助图形身份依附于其它类型的纹样。文章进一步从纹饰设计的视角归纳了藏式图案中植物纹样的样式、类型以及审美意趣。
其他文献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治学唯"朱"是归,治经以<尚书>为重;本之于<大学>的修养论;博洽群经、网络百氏,为新安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学术阅读是高校教师开展科研的必经之路。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学术阅读观念、策略与困难进行了探索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英语教
归因理论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探询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Weiner B.认为,学生主要用四种归因来解释学业的成功和失败,即能力、努
韩东育教授的新作——《从脱儒到脱亚: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之思想过程》一书(下略称“韩著”,引用时只标注章节或页码),作为《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之一,该书已于2009年11月由台
主要围绕RGB与CMYK两种彩色图像的色彩模式相关内容进行展开,介绍了两种模式的色彩原理、配色方法、包含的通道及实际应用领域。然后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与比较,最后
<正>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成为大后方,北碚则被称为陪都的陪都。一时间,三千名流聚集于此,卢作孚、冯玉祥、老舍、冰心、梁实秋等一个个不朽的名字,都在北碚这片土地上焕发过璀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诗歌鉴赏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会分析和理解古典诗歌。因此,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与研读,一直是语文界以及学术界讨论和关
镜子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近年来 ,“镜像说”在文艺理论和批评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 ,这种理论观念来自何处 ?中国古代文论中是否也有“镜像说” ?如果有的话 ,
以四季开花型卡特兰品种MC1原球茎为试材,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激素和活性炭对原球茎成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Kyoto培养基最适合;激素以NAA0.5mg/L最有利于MC1原球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的形势一直在发生变化,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