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过程中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及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用ELISA法测定了8名健康人和22例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并且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的AMI患者血浆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2)在兔心肌缺血50 min再灌注4 h的模型上,观察不同剂量rhIL-1ra(A组:rhIL-1ra 10 mg/kg;B组:rhIL-1ra 20 mg/kg;C组:rhIL-1ra 40 mg/kg)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程度(TUNEL、Annexin Ⅴ和DNA-梯形图法)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1)22例AMI患者再灌注前血浆IL-1β(28 pg/ml±9 pg/ml)已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 pg/ml±11 pg/ml, P<0.05),IRA再通后12 h血浆IL-1β水平达高峰(86 pg/ml±14 pg/ml),至术后24 h IL-1β血浆水平(56 pg/ml±15 pg/ml)仍明显高于再灌注前 (28 pg/ml±9 pg/ml, P<0.01).(2)兔AMI对照组与rhIL-1ra各组之间心肌缺血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各rhIL-1ra组梗死心肌面积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剂量依赖性(47%±7%, 34%±8%, 31%±6%比61%±11%,分别P<0.05, P<0.01和P<0.01).rhIL-1ra呈剂量依赖性地减低心肌组织中MPO活性(16.6 min-1·g·w·w-1±3.6 min-1·g·w·w-1, 10.9 min-1·g·w·w-1±1.9 min-1·g·w·w-1, 7.8 min-1·g·w·w-1±2.2 min-1·g·w·w-1比20.5 min-1·g·w·w-1±4.5 min-1·g·w·w-1, 分别P<0.05, P<0.01和P<0.01)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及AnnexinⅤ法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11.6%±2.7%, 7.7%±2.4%, 4.7%±1.4%比15.6%±3.5%, 分别P<0.05, P<0.01和P<0.01).不同剂量的rhIL-1ra下调了凋亡基因Bax的表达(24.9±8.2, 15.5±3.4, 10.6±2.5比33.3±9.4, P<0.05, P<0.01及P<0.01),对心肌组织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均无影响.结论 IL-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rhIL-1ra能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内、体外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能力,以探讨修复缺损最佳途径.方法制备山羊胫骨中段20mm的骨-骨膜缺损,分别植入体内、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及单纯生物衍生骨,分别行组织学、X线观察、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体外构建组材料降解较快,成骨迅速,16周时已可见髓腔再通;体内构建组以上各变化较前者慢2~4周;而单纯生物衍生骨对
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编码的HCV-C蛋白维持病毒外形,还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是细胞免疫的主要识别位点,在HCV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上调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一种机制,HCV引发肝细胞癌(HCC)是否与上调肝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本实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部分阐明HCV导致HCC发生的机制。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HP)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血脑屏障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H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50只)和HP+缺血再灌注组(50只).HP+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连续吸%O2+92%N2 3 h,然后经左颈外动脉插线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到相应时间点观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