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知识积累 整体感知
1.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习惯。从认识的一般规律看,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在一气呵成读到底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在语文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而有陌生感时,学生往往产生烦燥不安情绪,导致学生读不进去或“走马观花”,以至不能或不能准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准确解答关于阅读的训练问题,这也是阅读兴趣不高的表现。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却无所察觉而津津乐道于答案的分析或忙于赶进度,这样的训练是不会有收效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气呵成读到底,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明确的句都可以“跳过去”,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3.设置图书角,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即是有的无矢,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当前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家庭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且如觅书过程艰难,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应集众人之力量,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书籍。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的阅读强烈愿望有地方冲浪实现,也掀起了班级广泛阅读的高潮。多样的社会,要求多样的人才,在图书角的内部也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另所备之米应香气逼人,所集书籍应健康向上。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设置图书角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幫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黄色、灰色、黑色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4.不应忽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名篇名句,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这种串讲加分析的教学方法,教法上面面俱到,结果是费时费力,最容易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既没有互动投入,也没有激情感悟。在古诗文教学中,“词汇”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文言文必须跨越的门槛。比如,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句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如果掌握不了,就根本谈不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根据汉语言的特点,沟通古今,活学活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文有利于表达的凝练与生动。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必须得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长廊中最绚丽多姿的古诗文.我们只有采取诵读、积累、感悟、运用等最本朴最实效的策略来教来学,才能让学生把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规范表达等领悟在心,运用在手,才能将优秀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内核镶嵌于灵魂.传承给后代,并使之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与协调学习相结合,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南东坊中学 )
关键词:阅读教学 知识积累 整体感知
1.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习惯。从认识的一般规律看,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在一气呵成读到底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在语文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而有陌生感时,学生往往产生烦燥不安情绪,导致学生读不进去或“走马观花”,以至不能或不能准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准确解答关于阅读的训练问题,这也是阅读兴趣不高的表现。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却无所察觉而津津乐道于答案的分析或忙于赶进度,这样的训练是不会有收效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气呵成读到底,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明确的句都可以“跳过去”,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3.设置图书角,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即是有的无矢,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当前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家庭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且如觅书过程艰难,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应集众人之力量,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书籍。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的阅读强烈愿望有地方冲浪实现,也掀起了班级广泛阅读的高潮。多样的社会,要求多样的人才,在图书角的内部也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另所备之米应香气逼人,所集书籍应健康向上。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设置图书角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幫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黄色、灰色、黑色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4.不应忽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名篇名句,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这种串讲加分析的教学方法,教法上面面俱到,结果是费时费力,最容易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既没有互动投入,也没有激情感悟。在古诗文教学中,“词汇”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文言文必须跨越的门槛。比如,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句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如果掌握不了,就根本谈不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根据汉语言的特点,沟通古今,活学活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文有利于表达的凝练与生动。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必须得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长廊中最绚丽多姿的古诗文.我们只有采取诵读、积累、感悟、运用等最本朴最实效的策略来教来学,才能让学生把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规范表达等领悟在心,运用在手,才能将优秀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内核镶嵌于灵魂.传承给后代,并使之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与协调学习相结合,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南东坊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