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家的追星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到“数学家“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数学家是天生就非常聪明吗?
  生:数学家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数学家”,讨论与数学家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说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并开展“中外数学家知多少”的知识抢答赛,评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阅读之星”。
  
  二、数学问题与数学家
  
  (一)最优化问题:煎饼
  一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只饼,用它煎1只饼需要4分钟(正面、反面各2分钟)。妈妈要煎3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呢?
  学生小组讨论,用圆片的翻转摆一摆,填表说明煎的方法。
  
  最少需要8分钟
  师:像“煎饼”这样,完成一件事情,经过合理安排,努力做到用时最少,效果最佳,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也是华罗庚爷爷生前曾积极推广、普及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通过这题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讲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师:说得真好!(板书:数学有用)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华罗庚的故事呢?
  生说华罗庚顽强自学的经历……
  生介绍“华罗庚的猜读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拿到一本书时,不是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想好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使自己成为书的奴隶。
  生:我在《中外名人故事》中看到华罗庚爷爷的名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师: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没有勤奋和积累,就没有天才!他会让每一个人对学习都充满信心。
  (二)行程问题:小狗跑步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5千米。这只狗同甲一同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生:因为小狗同甲一同出发,在甲、乙两人之间来回跑,直到两人相遇,所以,小狗跑的时间就是10÷(3 2)=2(小时),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5×2=10(千米),小狗一共走了10千米。
  师: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让苏步青做,就是同学们刚才做出的“小狗跑步”这道趣题。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和大数学家想到一块儿了!(板书:数学好玩。)
  (三)求和问题:1 2 3 4 5 …… 1000=?
  学生汇报结果。
  师: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生:我看过高斯小时候的故事,那里面介绍了1 2 3 4 5 …… 100=?的速算方法,我想:这题可以先算1 1000=1001,2 999=1001,3 998=1001……共有500个1001,所以这题的答案是500500。
  师:真不简单!你不仅阅读广泛,还能善于联想和思考,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谁还了解高斯的哪些故事?
  生:高斯,德国最杰出的一位数学家。他出生于贫苦家庭,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优秀的数学才能。高斯曾经在是当个语言学家还是数学家之间犹豫,19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斯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了正十七边形,解决了两千年来数学家没有解决的一大难题。从此,高斯致力于数学研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智改羊圈
  王叔叔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而自己有100头羊,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王叔叔感到很为难,因为他不想缩小面积,还希望原材料够用。
  师: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帮王叔叔吗?
  生:周长是100米,长加宽的和就是50米,我们知道,当两个数的和一定时,它们相差的越小,乘积越大。所以我们可以将长、宽都改为25米,面积是625平方米,这样既保证每只羊的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木料也够用。
  师:老师这道题,其实是从大数学家欧拉小时候帮助爸爸放羊,智改羊圈的故事中改编而来。他就是向爸爸建议:将长、宽都改为25米的,同学们这种爱思考的学习精神与大数学家欧拉是一样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在你们当中,将来也可能会出现数学家的!
  师: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欧拉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介绍呢?
  生:欧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
  生:欧拉28岁时,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
  生:欧拉到了59岁时,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在一次火灾中,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生: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师:欧拉是科学史上论著最多的一位杰出数学家,面对命运中一次次的磨难与打击,他以惊人的毅力选择了坚持,并将它们砸得粉碎!这就是一位数学家,生命不息,研究不止!
  
  三、“中外数学家知多少”抢答赛
  
  比赛规则:
  1.比赛分为抢答题与风险提速题。
  2.各小组基础分为100分,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不扣分;风险提速题:每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倒扣100分。
  3.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积分情况,评选出冠军小组。
  抢答题:
  (1)请说出下面几位数学家的名字。
  
  (2)刘徽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数学家,他写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著作《九章算术注》,与西方古希腊的?摇欧几里得并称为“古代世界的数学泰斗”。
  (3)菲欠茨奖是一项世界性数学大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我国先后有两位华裔数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是丘成桐、陶哲轩
  (4)阿基米得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曾巧妙地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不是用纯金制作成的。
  (5)最早有意识地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6)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 2”,距哥德巴赫猜想中“1 1”仅一步之遥的辉煌。
  风险提速题:
  (1)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由天才数学家欧拉解决的,他证明了这个问题的不可能性。你能简单说说这道题的由来吗?
  
  学生答不出的,可请教现场听课的老师。
  (2)1、1、2、3、5、8、13、21、34······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它的规律是: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请问:这串数的第100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板书:数学美)
  师:看来,同学们的数学课外阅读积累可真不少呀!来,互相说说知识积累的来源。
  生:平时的数学阅读:书刊(中外名人故事、数学大世界、小数报)
  生:网络。(师随即上网搜索,介绍网上资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非常愉快地“走近数学家”,既有趣味性问题解答,又了解了数学家们的卓越成就,以及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现在大家对这节课的学习与交流,一定有不少感言吧?请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
其他文献
“一一列举”,即列举法是一种借助对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地罗列出来的一种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出改进的方法。列举法是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特创造的属性列举法基础上形成的,是具体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克服思维定势的一种创造技法。该技法人为地按照某种规律列举出创造对象的要素分别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创造性地设计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和方案。列举法运用了分解和分析的方
[摘 要]学习理论是研究教学、理解儿童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论,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态下,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与共生性发展的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在动态中发展的过程。准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科学地把握好思维完全打开、交流充分展开、对比适度拉开、内心不断敞开等实践要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 共生性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前概念是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之前的已有观念,是理解概念的基础,并不具有系统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从而有效把握学情,带领学生逐步突破,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前概念 调查 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44  “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新知建构之前的主观
[摘 要]“磨课”就是教师对教学预设进行反思与审视,推敲其科学性与有效性,探寻更合理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案。“磨课”的过程虽然苦,但经多次“磨课”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 磨课 新课程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34  著名数学家蔡金法曾经指出“理解算术平均数时应该包括算法的程序性理
“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朴实思想的最真实暴露。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预设“错误”——让课堂精彩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自己“创造”
对于“计算教学”,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它大胆打破了老教材的传统格局,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整合,使得“计算教学”能依托“解决问题”,凸显计算意义,丰富计算策略,落实计算素养。这样的创新编排,给“计算教学”走出低谷、迈向高效预设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从而激励着诸多有识之士为此探索不止、实践不息。走进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汪培新老师执教的“中括号”课堂现场,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计算教学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更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做,根本不看题目的要求……这些可以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这要求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学生审题不清除了学习态度方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如何使学生熟练地进行珠算式心算?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正视珠算中的算理训练。现就自己在一年级的珠心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珠算算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而要使学生的猜想切合实际,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谈话常会使学生的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在教学中对习题再开发的一些思考。  一、增添厚度  案例:  (出示第一张纸条,把这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来表示,再出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  师: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1:1/2。  师(接着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然而,正是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引入,教师们越来越忽视使用教学的另一重要辅助工具——教具。实实在在的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为具体、直观。教具的演示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更能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展露无遗。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具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一、教具使用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