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总觉得无“法”可寻,甚至出现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雷同等情况。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基于学生立场的语文教学,那么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走进课堂前,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解读的深度、作业的布置,甚至教学语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与处理,让学生展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多元发散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路;个性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能主动抓人“眼球”,教学中如何创新成了我们关注更多的话题,甚至在课型的创新大费周章。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作为重要人文科目的语文,它的生活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即生活。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让学生挖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才能扎下语文学习扎实的深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主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归宿,一堂好的课应该从准确的教学目标开始。翻开各类教参,我们会发现《散步》这样经典散文的教学,感悟亲情、体味中年人的责任使命感、男人的肩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首要目标,即对本文文本核心价值的体悟落脚点,这也成为许多老师的一个固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模式。但我想在这些目标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那就是生命。结合学生现有的关于亲情、生命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我最终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在散步的波澜中体会和睦融洽的亲情,感悟生命的美好。并将这两个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并行推进。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不是考试要求、教参内容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一篇教学开始前,都能先具体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他们的情感状态,价值观、学习兴趣和成长需要,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有了明确的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再有精心贴切的设计,教学设计要在得法得体下进行创新,能给予学生方法,让学生于“无声、无痕”中获得提升。
(一)在教学《春望》时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朗读——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读出感情
2.译读——读出一段心酸的历史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3.说读——读出一位爱国诗人的心声
由首联的“国破”一景,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他静静地立在那,向远处望去,望那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长安城人山人海,集市上比肩接踵的画面,耳畔仿佛又传来一片人声喧哗。此刻,他真想大声呼唤:那和平年代繁华的长安城啊,你何时才能回到眼 前!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自我主动生长的场所,而绝不仅仅是教师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和主体应是学生立场的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发现”和“引领”,在于“让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三、个性作业的布置
例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有关文中“月”这一特定表情达意的意象的理解是,我布置学生一起搜集了有关“月”的古诗词、古文,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月”这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学生完成得很积极,都竭力想把自己所积累的有关“月”的古诗词句展示给大家看。
在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议论文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仿照文中的五个事实论据自己至少写两个事实论据来证明文中的观点。而这两个事实论据既可以来自自己周边的人事,也可以是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名人等。学生的这一仿作,就离不开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比照和反思参与。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语言的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导语,过渡语和最后的教师寄语都至关重要。教师应注意的是语言的生动和发人深思,而不是一味地堆砌辞藻。要能激发学生反观自身,重新感悟生活的动力和热情。
《散步》这一课结束时,我这样寄语:“作者用质朴无华的文 字,在散步中书写亲情、感悟生命,传达出一种不着痕迹的人生体验。走过《散步》,你有怎样的收获?生交流,师寄语:愿我们走过散步,要珍爱生命,用心回报亲情!让我们在这样美好的春天,和家人一起走走崎岖不平的小路,赏赏油菜花,感叹生命的勃发和美好吧。”
在教学《孔乙己》这一课结束时这样寄语: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时刻拷问自己的内心,让我们感同身受,让如刀的冷漠远离自己让人间更多一些欢笑,更有一份真情。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总之,教师如果能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解读的深度、作业的布置,甚至教学语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与处理,那么阅读教学就能“柳暗花明”,成为真正基于学生立场的语文教学。
(编辑:钟园)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路;个性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能主动抓人“眼球”,教学中如何创新成了我们关注更多的话题,甚至在课型的创新大费周章。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作为重要人文科目的语文,它的生活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即生活。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让学生挖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才能扎下语文学习扎实的深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主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归宿,一堂好的课应该从准确的教学目标开始。翻开各类教参,我们会发现《散步》这样经典散文的教学,感悟亲情、体味中年人的责任使命感、男人的肩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首要目标,即对本文文本核心价值的体悟落脚点,这也成为许多老师的一个固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模式。但我想在这些目标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那就是生命。结合学生现有的关于亲情、生命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我最终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在散步的波澜中体会和睦融洽的亲情,感悟生命的美好。并将这两个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并行推进。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不是考试要求、教参内容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一篇教学开始前,都能先具体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他们的情感状态,价值观、学习兴趣和成长需要,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有了明确的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再有精心贴切的设计,教学设计要在得法得体下进行创新,能给予学生方法,让学生于“无声、无痕”中获得提升。
(一)在教学《春望》时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朗读——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读出感情
2.译读——读出一段心酸的历史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3.说读——读出一位爱国诗人的心声
由首联的“国破”一景,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他静静地立在那,向远处望去,望那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长安城人山人海,集市上比肩接踵的画面,耳畔仿佛又传来一片人声喧哗。此刻,他真想大声呼唤:那和平年代繁华的长安城啊,你何时才能回到眼 前!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自我主动生长的场所,而绝不仅仅是教师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和主体应是学生立场的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发现”和“引领”,在于“让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三、个性作业的布置
例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有关文中“月”这一特定表情达意的意象的理解是,我布置学生一起搜集了有关“月”的古诗词、古文,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月”这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学生完成得很积极,都竭力想把自己所积累的有关“月”的古诗词句展示给大家看。
在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议论文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仿照文中的五个事实论据自己至少写两个事实论据来证明文中的观点。而这两个事实论据既可以来自自己周边的人事,也可以是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名人等。学生的这一仿作,就离不开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比照和反思参与。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语言的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导语,过渡语和最后的教师寄语都至关重要。教师应注意的是语言的生动和发人深思,而不是一味地堆砌辞藻。要能激发学生反观自身,重新感悟生活的动力和热情。
《散步》这一课结束时,我这样寄语:“作者用质朴无华的文 字,在散步中书写亲情、感悟生命,传达出一种不着痕迹的人生体验。走过《散步》,你有怎样的收获?生交流,师寄语:愿我们走过散步,要珍爱生命,用心回报亲情!让我们在这样美好的春天,和家人一起走走崎岖不平的小路,赏赏油菜花,感叹生命的勃发和美好吧。”
在教学《孔乙己》这一课结束时这样寄语: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时刻拷问自己的内心,让我们感同身受,让如刀的冷漠远离自己让人间更多一些欢笑,更有一份真情。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总之,教师如果能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解读的深度、作业的布置,甚至教学语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与处理,那么阅读教学就能“柳暗花明”,成为真正基于学生立场的语文教学。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