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孩子玩是最好的家教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中国人到国外去做家教,当他想要按照国内的做法准备教孩子识字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却明确告诉他,只需带孩子到附近的一个游乐场去玩就行。孩子的父亲告诉他:“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在环保游乐场,小男孩尽情地玩,而且动手做各种环保工具,如环保餐具、环保包装袋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问很多专业的问题,而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小男孩的安全和回答他的提问。
(作者:小丑鱼摘自《看世界》)
德国最小的银行
在德国南部一个只有500名居民的小村庄,有一家全德国最小的合作银行。彼得·布瑞特是这里唯一的一名员工,他靠着近乎原始的方式,向全村500多名居民提供着日常的银行服务,并为当地一些小企业办理贷款业务。
布瑞特的工作异常繁忙,不仅要做好分内事务,甚至连打扫银行营业厅的活儿也归他管。布瑞特的工具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计算器,他要手写凭条来完成交易。虽然西装革履的他有自己的手提电脑,但银行方面仍禁止他使用自动化办公设备。
布瑞特的工作受到了小村居民的欢迎,他们不愿意跑去用取款机,因为那样做会花费手续费,不划算。
而布瑞特也喜欢这种工作方式,他熟知小村里每个人的名字、他们的工作、家庭和财务状况,他会热情地向顾客提供各种建议。
在德国,类似的微型合作银行还有很多,他们的员工就像布瑞特一样,拿着丰厚的薪酬,办理着海量的业务,却始终与近乎原始的办公设备为伴。
(作者:林凡摘自《快读》)
印度火车真的出售“挂票”吗?
乘客们趴在火车项上或者密密麻麻地挂在火车外面,这些在印度真的会发生。不过,这种服务并不需要买“挂票”,而是不需要买票的“免费福利”。但是,挂在火车上如果被警察抓住就要被罚款,所以现在在孟买等大城市很难见到这样的现象,不过,在北部比哈邦、北方邦等贫困地区,还是存在很多“挂票”乘客。
(作者:佚名摘自《中外文摘》)
日本人的“稍许奢侈”
日本人向来有着奢侈消费的“爱好”,长期稳居“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冠军宝座。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日本1亿多人口,奢侈品消费却一度占到全球47%。92%的日本女性有一件路易威登产品,将路易威登手袋、爱马仕丝巾看做身份通行证。奢侈品所带来的“高品质”、“高品位”标签,是许多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人认为,花大钱购置高级品牌包并不为过。不过,日本许多家庭妇女都很朴素节俭,经常会为一把菜刀讨价还价,也去特价场里选购便宜衣服。所以把“稍许奢侈”带入日常生活,就可以将此作为对自我努力、劳累的鼓励。
如今的日本人,并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名牌包和手表,更多地注重了健康、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过程中个体所得到的满足感,比如说一盒制作精美的点心或是高质量的牛肉和海鲜等。
(作者:蒋林摘自《广州日报》)
“放餐馆鸽子”要受罚
下馆子前在网上订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但那些订好位子后不现身也不取消预订的客人,会给餐馆带来损失。芬兰国家广播电视公司称,该国餐饮协会将对“放餐馆鸽子”的人罚款。
报道称,圣诞假期临近,芬兰餐饮业进入旺季,上座率增高。很多人利用网络订餐的便捷性,一顿饭要在三四家餐馆订位。这样的做法让餐馆损失惨重,因为被客人“放鸽子”不仅让此前的准备工作白费,也让餐厅经常白留空位无法为更多顾客服务。业界人士称,近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类现象越发严重。
芬兰餐饮协会负责人说,对于未到场也未取消预约的客户,餐馆可自行决定罚金数额,而罚金将直接从订位顾客留下的信用卡中扣除。协会称,惩罚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在不能到场的情况下及时取消预约。
(作者:冯国川摘自《南京日报》)
在美国读大学如“探险”
在美国大学,不分文理科制度下招来的新生,刚进大学时也自然是没有专业。因为高中毕业生一般在18岁左右,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哪儿。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2010年8月的开学典礼上讲道:
耶鲁大学开设有2000多门课供你选择,但是你不得不错过98%的课程。但是我要督促你们多尝试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学科代表着人类的不同经验方面,任何一个学科都能够给你提供不同的窗口,去领略自然界和社会的文化积累,让你能够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如果让我给你们一个忠告选课的话,兴趣尽量广泛,尽可能多涉猎各种学科。不要老抱着这样的信念,你来大学之前选定的学科是最适合你的。选一些完全超越你以前知识经验的课,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还可以发掘你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这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要鼓励学生“探险”,就必须有一个安全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富于弹性,对于同样一门课,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方式。
就拿斯坦福的考试制度来看,每个学生一个学期有最高学分限制,比如12个学分,只能选择3门4个学分的课,如果想多学一门,就可以用2个学分来修本来4个学分的课。此外还有等级计分制和“满意、不满意”或者“通过、不通过”等等考试制度供学生自由选择。
学生到了二年级后就开始决定自己的专业。系科之间没有壁垒,四年大学下来,谁跟谁学的课程都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多种多样。
(作者:石毓智摘自《IT时代周刊》)
“瑞士制造”的基础
在瑞士,超过2/3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而是或进入职业学校,或到企业当学徒工,经过2至4年学制不等的培训和学习后,开始正式工作。
这样的选择,一方面与瑞士自成一体的教育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必须归功于瑞士尊重劳动者和中小企业的商业传统,以及职业无贵贱、学历无终止的社会风气。其结果,年轻人并非上大学才有好出路,这不仅是社会共识,也是社会现实。
瑞士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教育制度。高中入学名额有限。有数据显示,瑞士平均只有两到三成中学生能够读高中。
为何不使劲扩建高中?这与瑞士向来崇尚从实践出发的教育理念有直接关系。在瑞士,中小企业向来是经济的顶梁柱,因而重视职业和学徒教育的传统十分深厚。80年来,职业教育为瑞士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高超的技工。他们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高信誉的品牌产品,这正是“瑞士制造”享誉世界的基础。
在瑞士,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大有作为,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曾有报道称,瑞士百万富翁中,70%的人没上过大学,这恰好与瑞士初中生不上高中和大学的比例相当。
在这种社会氛围里,一名中学毕业生的志愿如果是“读中职”,家长一般不会反对。卢卡的姐姐杰西卡就很痛快地说,上职业学校是卢卡自己决定的事情,家里完全支持。
(作者:佚名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中国人到国外去做家教,当他想要按照国内的做法准备教孩子识字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却明确告诉他,只需带孩子到附近的一个游乐场去玩就行。孩子的父亲告诉他:“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在环保游乐场,小男孩尽情地玩,而且动手做各种环保工具,如环保餐具、环保包装袋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问很多专业的问题,而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小男孩的安全和回答他的提问。
(作者:小丑鱼摘自《看世界》)
德国最小的银行
在德国南部一个只有500名居民的小村庄,有一家全德国最小的合作银行。彼得·布瑞特是这里唯一的一名员工,他靠着近乎原始的方式,向全村500多名居民提供着日常的银行服务,并为当地一些小企业办理贷款业务。
布瑞特的工作异常繁忙,不仅要做好分内事务,甚至连打扫银行营业厅的活儿也归他管。布瑞特的工具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计算器,他要手写凭条来完成交易。虽然西装革履的他有自己的手提电脑,但银行方面仍禁止他使用自动化办公设备。
布瑞特的工作受到了小村居民的欢迎,他们不愿意跑去用取款机,因为那样做会花费手续费,不划算。
而布瑞特也喜欢这种工作方式,他熟知小村里每个人的名字、他们的工作、家庭和财务状况,他会热情地向顾客提供各种建议。
在德国,类似的微型合作银行还有很多,他们的员工就像布瑞特一样,拿着丰厚的薪酬,办理着海量的业务,却始终与近乎原始的办公设备为伴。
(作者:林凡摘自《快读》)
印度火车真的出售“挂票”吗?
乘客们趴在火车项上或者密密麻麻地挂在火车外面,这些在印度真的会发生。不过,这种服务并不需要买“挂票”,而是不需要买票的“免费福利”。但是,挂在火车上如果被警察抓住就要被罚款,所以现在在孟买等大城市很难见到这样的现象,不过,在北部比哈邦、北方邦等贫困地区,还是存在很多“挂票”乘客。
(作者:佚名摘自《中外文摘》)
日本人的“稍许奢侈”
日本人向来有着奢侈消费的“爱好”,长期稳居“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冠军宝座。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日本1亿多人口,奢侈品消费却一度占到全球47%。92%的日本女性有一件路易威登产品,将路易威登手袋、爱马仕丝巾看做身份通行证。奢侈品所带来的“高品质”、“高品位”标签,是许多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人认为,花大钱购置高级品牌包并不为过。不过,日本许多家庭妇女都很朴素节俭,经常会为一把菜刀讨价还价,也去特价场里选购便宜衣服。所以把“稍许奢侈”带入日常生活,就可以将此作为对自我努力、劳累的鼓励。
如今的日本人,并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名牌包和手表,更多地注重了健康、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过程中个体所得到的满足感,比如说一盒制作精美的点心或是高质量的牛肉和海鲜等。
(作者:蒋林摘自《广州日报》)
“放餐馆鸽子”要受罚
下馆子前在网上订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但那些订好位子后不现身也不取消预订的客人,会给餐馆带来损失。芬兰国家广播电视公司称,该国餐饮协会将对“放餐馆鸽子”的人罚款。
报道称,圣诞假期临近,芬兰餐饮业进入旺季,上座率增高。很多人利用网络订餐的便捷性,一顿饭要在三四家餐馆订位。这样的做法让餐馆损失惨重,因为被客人“放鸽子”不仅让此前的准备工作白费,也让餐厅经常白留空位无法为更多顾客服务。业界人士称,近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类现象越发严重。
芬兰餐饮协会负责人说,对于未到场也未取消预约的客户,餐馆可自行决定罚金数额,而罚金将直接从订位顾客留下的信用卡中扣除。协会称,惩罚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在不能到场的情况下及时取消预约。
(作者:冯国川摘自《南京日报》)
在美国读大学如“探险”
在美国大学,不分文理科制度下招来的新生,刚进大学时也自然是没有专业。因为高中毕业生一般在18岁左右,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哪儿。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2010年8月的开学典礼上讲道:
耶鲁大学开设有2000多门课供你选择,但是你不得不错过98%的课程。但是我要督促你们多尝试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学科代表着人类的不同经验方面,任何一个学科都能够给你提供不同的窗口,去领略自然界和社会的文化积累,让你能够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如果让我给你们一个忠告选课的话,兴趣尽量广泛,尽可能多涉猎各种学科。不要老抱着这样的信念,你来大学之前选定的学科是最适合你的。选一些完全超越你以前知识经验的课,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还可以发掘你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这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要鼓励学生“探险”,就必须有一个安全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富于弹性,对于同样一门课,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方式。
就拿斯坦福的考试制度来看,每个学生一个学期有最高学分限制,比如12个学分,只能选择3门4个学分的课,如果想多学一门,就可以用2个学分来修本来4个学分的课。此外还有等级计分制和“满意、不满意”或者“通过、不通过”等等考试制度供学生自由选择。
学生到了二年级后就开始决定自己的专业。系科之间没有壁垒,四年大学下来,谁跟谁学的课程都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多种多样。
(作者:石毓智摘自《IT时代周刊》)
“瑞士制造”的基础
在瑞士,超过2/3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而是或进入职业学校,或到企业当学徒工,经过2至4年学制不等的培训和学习后,开始正式工作。
这样的选择,一方面与瑞士自成一体的教育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必须归功于瑞士尊重劳动者和中小企业的商业传统,以及职业无贵贱、学历无终止的社会风气。其结果,年轻人并非上大学才有好出路,这不仅是社会共识,也是社会现实。
瑞士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轨教育制度。高中入学名额有限。有数据显示,瑞士平均只有两到三成中学生能够读高中。
为何不使劲扩建高中?这与瑞士向来崇尚从实践出发的教育理念有直接关系。在瑞士,中小企业向来是经济的顶梁柱,因而重视职业和学徒教育的传统十分深厚。80年来,职业教育为瑞士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高超的技工。他们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高信誉的品牌产品,这正是“瑞士制造”享誉世界的基础。
在瑞士,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大有作为,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曾有报道称,瑞士百万富翁中,70%的人没上过大学,这恰好与瑞士初中生不上高中和大学的比例相当。
在这种社会氛围里,一名中学毕业生的志愿如果是“读中职”,家长一般不会反对。卢卡的姐姐杰西卡就很痛快地说,上职业学校是卢卡自己决定的事情,家里完全支持。
(作者:佚名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