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淮南子中也说“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兴趣带来快乐,快乐产生热爱之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无味、繁杂枯燥的学科,这固然有学科特点的客观性。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美味于课堂上,以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忽略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厌烦失望,由淡漠到抵触,以致形成学习数学的逆反心理,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定向上的错误。
关键词: 原则 作法与作用 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要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好的数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使学生感兴趣。为此,一情境的内容富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二情境的形式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三言简意骇,让学生善于理解其意;四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六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甚至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五所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逐渐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二、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过一位小学教师这样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课,上课开始,她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听了可高兴了啦!于是,他们举出不少多位数,我把这些数分别填在集合圈内(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的)。起初,他们瞪大眼睛,感到怀疑。经过检验,他们发现我的答案是正确的。正当学生好奇时,我说:“这不是因为老师的本领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这就让新课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
三、体验成功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人人都有成功的需求,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的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追求的意念和力量。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他们所取得的任何进步,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后,产生更大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学生学会辩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后,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这些角。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列举了许多实例,连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满怀信心地对教师说“老师我发现了当时针正好指向1、2、10、11时,分钟和时钟的夹角是锐角;当时针正好指向3或9时,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直角;当时针正好指向4、5、7、8时,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钝角。”话音刚落,师生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非常高兴,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让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肯定,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我们对学生的某种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们某些特别的权利等。
四、实践出真知
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要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形式化,把静态的数学动态化。我曾看过某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内容,利用图示、实物、标本、图片、模型、仪器、电教媒体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比如说他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用割补法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当大部分学生都拼出长方形后,教师再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和平行四边形的哪一部分相等?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又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让学生用一把尺子当实物进行旋转,逆时针旋转90度,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180度,顺时针旋转180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了旋转,明确一个复杂图象要经过旋转,只要找准这个复杂图形的一条轴边进行旋转,整个图形就跟着旋转。
五、享受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现代数学论专家卡斯特金指出:“学习不是玩耍,而是劳动,也不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意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遇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看刻度思考后说出体积是多少?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的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想出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又有的说1升又7/10毫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这样学生就在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数学的积极性。
六、课堂上多些学生的笑声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培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的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数学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强调的是以教师教为主,而学生学习为辅。这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的被动性的接受。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必须从提高每个学生综合水平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且提高自己的位置,要突出体现自身的裁判员的位置,让每个运动员在每节课的趣味学习中能尽可能大的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真正的学习,增长能力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无味、繁杂枯燥的学科,这固然有学科特点的客观性。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美味于课堂上,以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忽略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厌烦失望,由淡漠到抵触,以致形成学习数学的逆反心理,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定向上的错误。
关键词: 原则 作法与作用 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要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好的数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使学生感兴趣。为此,一情境的内容富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二情境的形式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三言简意骇,让学生善于理解其意;四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六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甚至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五所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逐渐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二、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过一位小学教师这样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课,上课开始,她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听了可高兴了啦!于是,他们举出不少多位数,我把这些数分别填在集合圈内(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的)。起初,他们瞪大眼睛,感到怀疑。经过检验,他们发现我的答案是正确的。正当学生好奇时,我说:“这不是因为老师的本领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这就让新课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
三、体验成功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人人都有成功的需求,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的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追求的意念和力量。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他们所取得的任何进步,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后,产生更大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学生学会辩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后,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这些角。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列举了许多实例,连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满怀信心地对教师说“老师我发现了当时针正好指向1、2、10、11时,分钟和时钟的夹角是锐角;当时针正好指向3或9时,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直角;当时针正好指向4、5、7、8时,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钝角。”话音刚落,师生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非常高兴,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让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肯定,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我们对学生的某种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们某些特别的权利等。
四、实践出真知
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要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形式化,把静态的数学动态化。我曾看过某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内容,利用图示、实物、标本、图片、模型、仪器、电教媒体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比如说他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用割补法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当大部分学生都拼出长方形后,教师再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和平行四边形的哪一部分相等?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又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让学生用一把尺子当实物进行旋转,逆时针旋转90度,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180度,顺时针旋转180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了旋转,明确一个复杂图象要经过旋转,只要找准这个复杂图形的一条轴边进行旋转,整个图形就跟着旋转。
五、享受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现代数学论专家卡斯特金指出:“学习不是玩耍,而是劳动,也不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意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遇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看刻度思考后说出体积是多少?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的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想出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又有的说1升又7/10毫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这样学生就在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数学的积极性。
六、课堂上多些学生的笑声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培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的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数学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强调的是以教师教为主,而学生学习为辅。这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的被动性的接受。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必须从提高每个学生综合水平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且提高自己的位置,要突出体现自身的裁判员的位置,让每个运动员在每节课的趣味学习中能尽可能大的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真正的学习,增长能力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