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学校: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
指导教师:刘宏军
研究小组组长:田通
组员:关旭宁、杨维宁、薛欢欢、李蓓蓓、刘冬冬、曲伟峰、杨玉莹、马菲、李亚红、赵金萍、王纯正
本节课为研究活动汇报课,分四个板块:一、提出课题;二、介绍研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三、呈现研究成果;四、交流研究心得体会。
一、提出课题
古都偃师位置优势明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城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铁路的阻隔,铁路以北地区发展缓慢,城市用地主要集中向铁路南部发展,南北交通联系不便。1988年建成的首阳山电厂的选址,使城市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它不仅处于城市上风向的污染城区,而且从电厂延伸出来的高压走廊严重分割了城市用地,影响了市内结构的连续性。文物保护力度不够,受到部分损害,没有很好地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城市发展的重大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地挖掘其潜能价值,打造城市品牌。污染工业与居民区穿插,公共设施配套的新社区较少,工业及生活污染严重,城区环境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偃师市功能较完善,但其城市没有明显的吸引力,如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从而制约着城市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
随偃师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市区面积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偃师城区的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我们确定将“偃师市城市规划”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习过程与方法
自2004年11月起,我们研习小组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以偃师新区规划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随着实地考察的展开,我们上网查询资料、向专家请教,逐步形成了对偃师新区规划的基本方案。由于新区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整理的资料繁多。于是我们分为三个组,分别制订了三组规划方案:西部规划方案、东部规划方案以及南部规划方案,对这三组方案进行分析、汇总,并制订了一套总体方案。
三、研习成果呈现
(一)分课题——西区规划方案
1.市政府机构将迁入新区行政规划用地,缓解老区用地压力。老区腾出空地,可进一步发展商业区,形成商业中心,加强城市中心的功能。
2.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区迁到新区规划用地外缘,此处紧临陇海线,新修的北环路会使此地交通更加便利。
3.高速公路引线临近洛河,这块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可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
(二)分课题——东区规划方案
1.靠旧城区建立居民区,方便人们与旧城区的联系。靠南部可建立轻工业基地。居民区与工厂间设置一条绿化带,并建立一些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厂等建筑,以方便工业区与居民区生产、生活资料的储存。
2.该区聚集了鞋厂、来料加工厂等一些中小型企业,有一定的轻工业基础。适当调整产业布局并形成大的积聚,进一步加强全国鞋业基地建设。鼓励他们的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如何利用这些基地发展轻工业体系,这是东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分课题——南部规划方案
现状问题:岳滩现有企业用地分散,出现了“抱公路”发展的局面,这样就造成了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优势:岳滩摩托车远近闻名,远销全国各地,岳滩是全国最大的正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我们决定将摩托车厂集中规划管理,所以我们计划在东南部设立摩托车厂集聚地区,形成集聚效应。东南部位于310国道旁,交通方便,对以后摩托车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四)总课题——偃师市城市规划总体方案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对各项项目综合比较上的,三组方案各有优点和缺点,通过对这三组方案的比较、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偃师未来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向东、向南或向西。我们应该从总体着眼、从全局考虑,以东部旧城区为核心,向西、向南发展,形成东部旧城区、南部城区和城西区“三组团”的规划建设方案。
规划建设方案
未来城区地域形态为组团式。东西方案的基本观点是在旧城区的基础上分别往东西两侧发展条带式,鉴于西部地域广阔,工业基础设施完备,现条带式基本往西铺展,市政机构也相应西迁。东部在东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中小型企业和扩展居民区,其余广大地域留作发展后备地。这样就形成了东部旧城——东部组团和西城区组团两个组团。南方案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对该地乡镇企业的改造、发展,成为工业区。这样就又形成一个组团——洛南区。东部旧城区主要形成商务中心、文化中心、住宅区,城西区形成行政中心、历史文化中心、工业中心;洛南区形成住宅小区和工业区。
因为城市发展用地受到极大制约,所以我们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向西拓展,同时南延东伸,结合310国道改线,发展岳滩组团,使洛河成为城市内河,优化城市整体环境。城市三个组团围绕形成的中心是城市“绿心”——遗址公园和城市新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城市的三个组团各成体系,通过便捷的交通相联系,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遗址公园和洛河穿越市区的独特优势。要整治污染企业,还要合理调整工业结构,新建工业项目应着力建设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的“朝阳工业”,增大高新技术工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重。
旧城区的改造要完善基础设施,调整用地结构,把人口从中心区向外逐步疏散,腾出一些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达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目的。规划中的文化娱乐设施按城市组团设置,形成各城市组团的文化娱乐中心。另外,注重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与合理性,为远期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保持城市良好的建设时序。
三组团是一个受到专家肯定的系统方案。规划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城市环境风貌的整体改善,利用山体、水面与城市之间的有机结合,创建一个清新、生态,充满朝气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环境,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报告整理出来以后,请市规划局的领导和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还在网上请偃师高中校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生郭玉红进行了点评,她对高中生作出的方案和研究过程很感兴趣,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发出的五百份问卷调查中,城市居民对该方案认同的人也比较多。
四、研习心得
课题组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2月调查访问收集资料,2005年2月到7月分析、研究和制图,8月评价和交流。大家体会最深的是调查、收集资料阶段。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建设局、土地局等市政规划单位。作研究仅有别人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必须有自己的内容,还要有创新。为了深入了解偃师的周边发展环境,我们利用每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当然我们的调查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企业单位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不配合我们的调查,态度冷漠。可是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去和他们沟通交流。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获得了宝贵的资料。这些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与人交流,也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已掌握的零碎资料有条理地分列出来,形成文字。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们三个小组的同学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了这个研习报告。
通过这次研习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的必要性,互相合作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能动性。课题组成员王纯正告诉大家,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他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为自己定下了高考的目标一浙江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
指导教师:刘宏军
研究小组组长:田通
组员:关旭宁、杨维宁、薛欢欢、李蓓蓓、刘冬冬、曲伟峰、杨玉莹、马菲、李亚红、赵金萍、王纯正
本节课为研究活动汇报课,分四个板块:一、提出课题;二、介绍研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三、呈现研究成果;四、交流研究心得体会。
一、提出课题
古都偃师位置优势明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城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铁路的阻隔,铁路以北地区发展缓慢,城市用地主要集中向铁路南部发展,南北交通联系不便。1988年建成的首阳山电厂的选址,使城市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它不仅处于城市上风向的污染城区,而且从电厂延伸出来的高压走廊严重分割了城市用地,影响了市内结构的连续性。文物保护力度不够,受到部分损害,没有很好地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城市发展的重大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地挖掘其潜能价值,打造城市品牌。污染工业与居民区穿插,公共设施配套的新社区较少,工业及生活污染严重,城区环境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偃师市功能较完善,但其城市没有明显的吸引力,如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从而制约着城市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
随偃师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市区面积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偃师城区的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我们确定将“偃师市城市规划”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习过程与方法
自2004年11月起,我们研习小组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以偃师新区规划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随着实地考察的展开,我们上网查询资料、向专家请教,逐步形成了对偃师新区规划的基本方案。由于新区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整理的资料繁多。于是我们分为三个组,分别制订了三组规划方案:西部规划方案、东部规划方案以及南部规划方案,对这三组方案进行分析、汇总,并制订了一套总体方案。
三、研习成果呈现
(一)分课题——西区规划方案
1.市政府机构将迁入新区行政规划用地,缓解老区用地压力。老区腾出空地,可进一步发展商业区,形成商业中心,加强城市中心的功能。
2.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区迁到新区规划用地外缘,此处紧临陇海线,新修的北环路会使此地交通更加便利。
3.高速公路引线临近洛河,这块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可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
(二)分课题——东区规划方案
1.靠旧城区建立居民区,方便人们与旧城区的联系。靠南部可建立轻工业基地。居民区与工厂间设置一条绿化带,并建立一些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厂等建筑,以方便工业区与居民区生产、生活资料的储存。
2.该区聚集了鞋厂、来料加工厂等一些中小型企业,有一定的轻工业基础。适当调整产业布局并形成大的积聚,进一步加强全国鞋业基地建设。鼓励他们的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如何利用这些基地发展轻工业体系,这是东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分课题——南部规划方案
现状问题:岳滩现有企业用地分散,出现了“抱公路”发展的局面,这样就造成了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优势:岳滩摩托车远近闻名,远销全国各地,岳滩是全国最大的正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我们决定将摩托车厂集中规划管理,所以我们计划在东南部设立摩托车厂集聚地区,形成集聚效应。东南部位于310国道旁,交通方便,对以后摩托车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四)总课题——偃师市城市规划总体方案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对各项项目综合比较上的,三组方案各有优点和缺点,通过对这三组方案的比较、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偃师未来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向东、向南或向西。我们应该从总体着眼、从全局考虑,以东部旧城区为核心,向西、向南发展,形成东部旧城区、南部城区和城西区“三组团”的规划建设方案。
规划建设方案
未来城区地域形态为组团式。东西方案的基本观点是在旧城区的基础上分别往东西两侧发展条带式,鉴于西部地域广阔,工业基础设施完备,现条带式基本往西铺展,市政机构也相应西迁。东部在东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中小型企业和扩展居民区,其余广大地域留作发展后备地。这样就形成了东部旧城——东部组团和西城区组团两个组团。南方案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对该地乡镇企业的改造、发展,成为工业区。这样就又形成一个组团——洛南区。东部旧城区主要形成商务中心、文化中心、住宅区,城西区形成行政中心、历史文化中心、工业中心;洛南区形成住宅小区和工业区。
因为城市发展用地受到极大制约,所以我们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向西拓展,同时南延东伸,结合310国道改线,发展岳滩组团,使洛河成为城市内河,优化城市整体环境。城市三个组团围绕形成的中心是城市“绿心”——遗址公园和城市新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城市的三个组团各成体系,通过便捷的交通相联系,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遗址公园和洛河穿越市区的独特优势。要整治污染企业,还要合理调整工业结构,新建工业项目应着力建设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的“朝阳工业”,增大高新技术工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重。
旧城区的改造要完善基础设施,调整用地结构,把人口从中心区向外逐步疏散,腾出一些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达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目的。规划中的文化娱乐设施按城市组团设置,形成各城市组团的文化娱乐中心。另外,注重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与合理性,为远期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保持城市良好的建设时序。
三组团是一个受到专家肯定的系统方案。规划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城市环境风貌的整体改善,利用山体、水面与城市之间的有机结合,创建一个清新、生态,充满朝气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环境,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报告整理出来以后,请市规划局的领导和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还在网上请偃师高中校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生郭玉红进行了点评,她对高中生作出的方案和研究过程很感兴趣,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发出的五百份问卷调查中,城市居民对该方案认同的人也比较多。
四、研习心得
课题组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2月调查访问收集资料,2005年2月到7月分析、研究和制图,8月评价和交流。大家体会最深的是调查、收集资料阶段。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建设局、土地局等市政规划单位。作研究仅有别人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必须有自己的内容,还要有创新。为了深入了解偃师的周边发展环境,我们利用每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当然我们的调查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企业单位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不配合我们的调查,态度冷漠。可是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去和他们沟通交流。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获得了宝贵的资料。这些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与人交流,也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已掌握的零碎资料有条理地分列出来,形成文字。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们三个小组的同学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了这个研习报告。
通过这次研习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的必要性,互相合作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能动性。课题组成员王纯正告诉大家,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他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为自己定下了高考的目标一浙江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