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赋予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但由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带来的新思潮正在不断地向它发出挑战。“关东擂台”就是我们提供给您挑战传统的平台,想当擂主吗?亮出你的旗帜,我们需要你力排众议的勇气;想挑战擂主吗?说出你的观点,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关东擂台,挑战天下——欢迎说话、鼓励回话、提倡对话。
你结过婚吗?我说的不是结婚证,那两个政府给发的小本本代表的是法律,除了又一次牵扯到法律你很少会再想起它,比如说离婚;我说的也不是结婚戒指,那东西怎么说也属于物质范畴,充其量就是挺值钱的物质,所以你只有想到钱的时候才想起它,比如说要卖或者是弄丢了。我其实就是问你们的婚礼,婚礼上的乐曲和歌声,笑容和目光,誓言还有衣裳,你要是还记得这些,你大概可以算是结过婚了。
事实上,中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并没有结过婚。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问起他们自己的那场婚礼的时候,他们只能记住那几辆借来的轿车、络绎的宾客以及每桌酒席的价格,还有就是围绕亲友们的红包所发生的惊喜和失望,他们只勉强记住了一种形式而忘记了真正值得记住的内容,或者说只记住了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因为他们的婚礼其实就是给别人张罗的——
首先,人们觉得婚礼只是一个不得不走的形式,许多年来被人都这么搞过了,所以自己也要搞一下,否则就显得不是那么回事。比如我们的父母常常是子女婚礼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因参加了许许多多那种索然无味的婚礼形式,便因此更加坚信这种形式的必须,于是他们坚持的这种婚礼反过来又将继续坚固别人的坚信,互相感染、互相提醒,这种形式婚礼终于成了约定俗成的漩涡,并卷入了越来越多的、甚至是几代中国人。这里还不包括排场比拼的虚荣、礼尚往来的算计。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婚礼参加者在婚礼结束后,都会哈欠连天地埋怨“没意思”,但转眼他们有可能成了下一个没意思婚礼的主办者。
其次,人们在这种婚礼形式的裹挟下彻底地枯萎了想像力,许多婚礼上的内容环节乏味无聊,但却让那些即使是很有品位的人士也束手无策地忠实延续。激情的流露和真情的展示这些真正婚礼上最美好和最重要的内容,在约定俗成的形式过场里竟然变成了羞耻的东西,大家仿佛在有意无意之间互相表白这样一个态度:我们没办法,我们知道很没意思,但我们不得不这么做。这种心态操作下的婚礼常常出现颇为诡异的局面,比如,几乎每一个婚礼的参与者和举办者,都对新郎新娘在点烟敬酒的礼节掩护下收取礼金的做法深感不安甚至深恶痛绝,但同时又几乎没有人敢于断然改变这种做法。让我们设想一下这怪异得近乎恐怖的场景吧——以相爱的名义携手走来的一对新人,机警地相互提醒、高效地默契配合,迅速地以答谢的名义划着一根根火柴,点燃每一位宾客嘴上的香烟,然后敏捷而又尽量从容得体地收拢宾客们纷纷递来的礼金,强颜欢笑地应付和解决年轻宾客们同样是强颜欢笑地发动的笑闹,且战且退,尽最大努力不落一人地点燃每一位宾客的嘴角,席卷预备在每一位宾客口袋里的红包……
其实,新人收取宾客们的贺礼并不是什么惨不忍睹的难堪举动,相反,按礼尚往来计,这本也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但问题是,呆板庸俗的形式,让这一举动显得极为露骨,尤其是这种缺乏真情演绎的形式婚礼,不经意间就使乘兴而来的宾客们在红包里添加了一缕蔑视的冷笑,那对原本应品尝甜蜜的新人,在友情和金钱的匆忙选择中,慌乱地倒向后者,铤而走险般地被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一点点礼金引进尴尬诡异的场景中去。
作为形式的婚姻,这样的诡异景象比比皆是——道貌岸然的证婚人为活跃气氛开起了庸俗不堪的玩笑;风度翩翩的主持人刚一施展才华就把婚礼变成了搞笑小品;冗长的重要来宾介绍听得普通来宾们昏昏欲睡,不料还是落下了一位重量级人物,致使他负气而去;豪华的送亲车队赚取了亲友们艳羡的称赞,不想新人入场的动人时刻涌进一群火冒三丈的司机,一个劲儿地追问为什么车钱打了折还向他们要发票?
精疲力竭,一声叹息,婚礼结束了,据说是甜蜜的家庭生活就这么开始了。不知是称作不幸还是万幸,绝大多数人的婚礼都是这么举办的,谁都不用耻笑谁,谁也不用不好意思,大家就这么假装自己已结了婚,直到有一天参加了一场仪式型婚礼,才痛楚地发觉,天哪,原来故事应该这么讲,那首婚礼的圣歌竟然可以这样唱!
与把婚礼当过场的形式婚礼不同,仪式婚礼突出的是圣洁、真诚和感动。主办者真的就想让恋人间的爱情得到亲友们的见证,就是想在分享幸福的过程中感受幸福。他们决定把结婚的消息告诉给最好的朋友,于是他们亲手制作了不同的请柬,然后在上面写下不同的邀请,不仅有新人爱的誓言,更有与你这位好朋友发生在远年的趣事,为了告诉你,他们的爱情还需要你这份友情的陪伴。最后他们在请柬上写了要求,就是让你给他们写一段祝福的话语,等到婚礼结束的时候悄悄地放在那口大红箱子里,于是,你认真地想了好几天,然后用祝福包起那份礼金代表的心意放在了箱子里,你知道,那份礼金很容易会被花完,但你的祝福和友谊却可以陪他们一辈子;仪式婚礼甚至不需要主持人,相爱的情人自己就可以告诉他们的好朋友,他们是多么的相爱;仪式婚礼突出的是今生最美的仪式,真情成了这里的惟一语言,让相爱的人在这一刻开始他们新的远征,所有的参与者用目光和掌声为他们送行,陪他们去点燃婚姻的火苗,启动家庭的引擎。没有患得患失的忐忑算计,没有疑神疑鬼的小心打量,有的只是面对未来命运的果决与坚定,有的只是对幸福虔诚的呼喊声。仪式,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共同完成。
你见过这样的婚礼吗?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为爱一个人值得光荣,与那个人结婚值得庆幸,然后你就会幸福得如天真无邪的孩童,大声地对爱人和亲友们说出你梦想中的事情,上帝这时候几乎都会微笑,并为你倾听。
这事可能被我给说悬了,可能这样的婚礼是很复杂的,几乎可遇不可求,比如你必须先找到你爱的那个人。
你结过婚吗?最后还想问你一遍,也让你扪心自问。当年在你婚礼上拍了那么多的录像和照片,这几年你是否还有心情再看一遍?在你生命中最美的那一天,记录的那些景象为什么想不起来翻看?许多年以后,你的爱人忽然问你,你知道我们的结婚录像放在哪里了?你遍寻不见,惶急过后,怅然落泪,你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这样的事情其实不会发生,因为既然你还没有结过婚,那么你的爱人就也不曾结过,他不会问你,你也没机会寻找和怅然。
你结过婚吗?我说的不是结婚证,那两个政府给发的小本本代表的是法律,除了又一次牵扯到法律你很少会再想起它,比如说离婚;我说的也不是结婚戒指,那东西怎么说也属于物质范畴,充其量就是挺值钱的物质,所以你只有想到钱的时候才想起它,比如说要卖或者是弄丢了。我其实就是问你们的婚礼,婚礼上的乐曲和歌声,笑容和目光,誓言还有衣裳,你要是还记得这些,你大概可以算是结过婚了。
事实上,中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并没有结过婚。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问起他们自己的那场婚礼的时候,他们只能记住那几辆借来的轿车、络绎的宾客以及每桌酒席的价格,还有就是围绕亲友们的红包所发生的惊喜和失望,他们只勉强记住了一种形式而忘记了真正值得记住的内容,或者说只记住了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因为他们的婚礼其实就是给别人张罗的——
首先,人们觉得婚礼只是一个不得不走的形式,许多年来被人都这么搞过了,所以自己也要搞一下,否则就显得不是那么回事。比如我们的父母常常是子女婚礼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因参加了许许多多那种索然无味的婚礼形式,便因此更加坚信这种形式的必须,于是他们坚持的这种婚礼反过来又将继续坚固别人的坚信,互相感染、互相提醒,这种形式婚礼终于成了约定俗成的漩涡,并卷入了越来越多的、甚至是几代中国人。这里还不包括排场比拼的虚荣、礼尚往来的算计。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婚礼参加者在婚礼结束后,都会哈欠连天地埋怨“没意思”,但转眼他们有可能成了下一个没意思婚礼的主办者。
其次,人们在这种婚礼形式的裹挟下彻底地枯萎了想像力,许多婚礼上的内容环节乏味无聊,但却让那些即使是很有品位的人士也束手无策地忠实延续。激情的流露和真情的展示这些真正婚礼上最美好和最重要的内容,在约定俗成的形式过场里竟然变成了羞耻的东西,大家仿佛在有意无意之间互相表白这样一个态度:我们没办法,我们知道很没意思,但我们不得不这么做。这种心态操作下的婚礼常常出现颇为诡异的局面,比如,几乎每一个婚礼的参与者和举办者,都对新郎新娘在点烟敬酒的礼节掩护下收取礼金的做法深感不安甚至深恶痛绝,但同时又几乎没有人敢于断然改变这种做法。让我们设想一下这怪异得近乎恐怖的场景吧——以相爱的名义携手走来的一对新人,机警地相互提醒、高效地默契配合,迅速地以答谢的名义划着一根根火柴,点燃每一位宾客嘴上的香烟,然后敏捷而又尽量从容得体地收拢宾客们纷纷递来的礼金,强颜欢笑地应付和解决年轻宾客们同样是强颜欢笑地发动的笑闹,且战且退,尽最大努力不落一人地点燃每一位宾客的嘴角,席卷预备在每一位宾客口袋里的红包……
其实,新人收取宾客们的贺礼并不是什么惨不忍睹的难堪举动,相反,按礼尚往来计,这本也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但问题是,呆板庸俗的形式,让这一举动显得极为露骨,尤其是这种缺乏真情演绎的形式婚礼,不经意间就使乘兴而来的宾客们在红包里添加了一缕蔑视的冷笑,那对原本应品尝甜蜜的新人,在友情和金钱的匆忙选择中,慌乱地倒向后者,铤而走险般地被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一点点礼金引进尴尬诡异的场景中去。
作为形式的婚姻,这样的诡异景象比比皆是——道貌岸然的证婚人为活跃气氛开起了庸俗不堪的玩笑;风度翩翩的主持人刚一施展才华就把婚礼变成了搞笑小品;冗长的重要来宾介绍听得普通来宾们昏昏欲睡,不料还是落下了一位重量级人物,致使他负气而去;豪华的送亲车队赚取了亲友们艳羡的称赞,不想新人入场的动人时刻涌进一群火冒三丈的司机,一个劲儿地追问为什么车钱打了折还向他们要发票?
精疲力竭,一声叹息,婚礼结束了,据说是甜蜜的家庭生活就这么开始了。不知是称作不幸还是万幸,绝大多数人的婚礼都是这么举办的,谁都不用耻笑谁,谁也不用不好意思,大家就这么假装自己已结了婚,直到有一天参加了一场仪式型婚礼,才痛楚地发觉,天哪,原来故事应该这么讲,那首婚礼的圣歌竟然可以这样唱!
与把婚礼当过场的形式婚礼不同,仪式婚礼突出的是圣洁、真诚和感动。主办者真的就想让恋人间的爱情得到亲友们的见证,就是想在分享幸福的过程中感受幸福。他们决定把结婚的消息告诉给最好的朋友,于是他们亲手制作了不同的请柬,然后在上面写下不同的邀请,不仅有新人爱的誓言,更有与你这位好朋友发生在远年的趣事,为了告诉你,他们的爱情还需要你这份友情的陪伴。最后他们在请柬上写了要求,就是让你给他们写一段祝福的话语,等到婚礼结束的时候悄悄地放在那口大红箱子里,于是,你认真地想了好几天,然后用祝福包起那份礼金代表的心意放在了箱子里,你知道,那份礼金很容易会被花完,但你的祝福和友谊却可以陪他们一辈子;仪式婚礼甚至不需要主持人,相爱的情人自己就可以告诉他们的好朋友,他们是多么的相爱;仪式婚礼突出的是今生最美的仪式,真情成了这里的惟一语言,让相爱的人在这一刻开始他们新的远征,所有的参与者用目光和掌声为他们送行,陪他们去点燃婚姻的火苗,启动家庭的引擎。没有患得患失的忐忑算计,没有疑神疑鬼的小心打量,有的只是面对未来命运的果决与坚定,有的只是对幸福虔诚的呼喊声。仪式,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共同完成。
你见过这样的婚礼吗?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为爱一个人值得光荣,与那个人结婚值得庆幸,然后你就会幸福得如天真无邪的孩童,大声地对爱人和亲友们说出你梦想中的事情,上帝这时候几乎都会微笑,并为你倾听。
这事可能被我给说悬了,可能这样的婚礼是很复杂的,几乎可遇不可求,比如你必须先找到你爱的那个人。
你结过婚吗?最后还想问你一遍,也让你扪心自问。当年在你婚礼上拍了那么多的录像和照片,这几年你是否还有心情再看一遍?在你生命中最美的那一天,记录的那些景象为什么想不起来翻看?许多年以后,你的爱人忽然问你,你知道我们的结婚录像放在哪里了?你遍寻不见,惶急过后,怅然落泪,你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这样的事情其实不会发生,因为既然你还没有结过婚,那么你的爱人就也不曾结过,他不会问你,你也没机会寻找和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