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本研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了相关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因此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西安市;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3-0008-05
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该《纲要》把农村实用人才确定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做好全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对农村实用人才做出了解释;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在本人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统计口径包括生产能手(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经营能人(企业经营能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技能带动型人才和文体艺术类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乡土性、多样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征。农村实用人才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他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理论学术界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变化趋势(尤其人口智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阿罗(Arrow)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技术进步主要来自经历,即通过“干中学”或在职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则把人力资本理论引人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真正核心是重视教育,就是通过加强教育,培养农民树立“做就成”的信念,激发自力更生精神,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业的开拓。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以农村实用人才为核心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了较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如重庆密云县“基地一项目教育一农产”和江苏省通州市“三结合,四到位,四明白”的农民培训新模式。浙江部分乡镇探索和创造的“地毯式调查摸底”、“情景式模拟教学”和“信息化门单培训”等成功经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出于历史惯性和眼前利益,大多为粗放式经营。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这种选择也做出了精辟的論述,“那些新近开垦、以前从未耕种过、相对地说比较不肥沃的土地,无须施用肥料、甚至只要进行粗放耕作,也能长期获得收成。”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种转变也为西安市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西安市为例,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较大比例,现有农户总数102.35万、农村劳动力257.65万,农户户均拥有劳动力2.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子,对于西安市研究制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几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历史赋予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任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影响西安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加强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
问卷调查等的方式,在长期从事区县人力资源开发的
政府工作人员中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资料来源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培养效果以及培养需求等内容,重点了解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文体艺术类人才等七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情况。由于西安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较广,广大农民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知识,因此,本次调研覆盖了西安市的9区4县,一共发放了4750份问卷,回收3394份问卷,回收率为71.45%,其中有效问卷为2545份,有效率为75%。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占到总数的82.32%,大专学历以上的占到总数的62,94%,从事与农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占到总数的70%。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样本构成的分析,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于优化
本次调研区域内的总人口为43.4万人,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总数为9505人,占该调研总人口,的2.19%。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低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占到总人数的76.62%。从年龄构成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的55.76%分布在40-50岁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学历构成来看,高中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56.78%,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比较匮乏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是人才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约有65.17%的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长远规划,或者仅在总体规划中涉及到;有50%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大,仅仅停留在文件要求层面,能有专项经费保障的仅占到4.48%;有62.93%的被访者对政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机构不清楚,不知道本地区有无培养基地的占到总数的71.59%。由此可见,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上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長远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数量还比较少,群众知晓度还不够高。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政府为农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主要采取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和发放科技报刊读物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了被访者的认同和肯定。农民获取农业技能的渠道,仍然是世代相传和农技推广站的推广,政府设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构发挥作用还不明显。政府组织的培训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培训次数不会超过三次,每年培训一次的占到总数的34.08%,培训时间不会超过10天,培训规模在20-100人范围内。培训内容以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为主,分别占样本比例的57.71%和51%,附加值较高的生产领域涉及较少。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还不理想
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29.35%的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有20.65%的认为不满意。影响满意度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培训内容知识老旧、没新意,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持这种观点的占到样本总数的77.37%;二是97.36%的人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农民家庭增收密切相关,但培训内容用处不大。由此可见,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培训工作对家庭增收的影响,对政府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但培训工作没有给农民带来实惠,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
三、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为缩小西安市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差距,政府有限的财力往往投放到对GDP贡献较大的出口贸易、拉动内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无法照顾到其它投入大、见效慢工作。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在2010年出台了《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跟进措施,考核区县经济发展的标准没改变,部分区县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付现象。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还不健全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除了受思想观念影响外,还与现行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据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为3.4%,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培训的仅为0.13%,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却高达76.4%。此外,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共100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50%,平均每万亩土地仅仅拥有0.89个技术人员,每万名劳动者中仅有0.26个技术人员。如果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推行一项农业技术,美国只需要2年就能成功的全面推广,我国则至少需要6年时间才能基本普及。
(三)城乡差别阻碍着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长期以来;受城乡差别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教育资源匮乏,广大农民很难接受到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后,从事业发展和个人追求来讲,都把目光投向城市,不愿继续在农村生活,更不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部分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高校毕业生,面对贫困农村对社会产品极低的需求市场,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加之,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更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针对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投入经济效益的高低。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投入战略,同时,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是人才培养投入前的关键环节。针对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对于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明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按照《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必须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和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4.4万人和20.1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3-5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二是优化实用人才队伍内部结构。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经营人员、农业技术人才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努力改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的现状。改善农村就业创业条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宫制度,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升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筹措办法。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问题,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办法,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对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在精神鼓励的同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二是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平台。结合“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指导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创建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吸引研发机构、外商和民间机构共同开展农业化建设。三是整合现有人才培养资源。针对现有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重新评估,及时调整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是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政府要协调丰富的高校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式培训、对接式培训等方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储备将来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丰富人才培养内容。按照西安市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需要,研究确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定期发布急需农村实用人才目录,引导广大农民有重点地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在继续保持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发放科普书籍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建农村实用人才网上教室,设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专题节目,从而降低农民教育投入成本,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人才的考核评价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要进行分类评价。一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农村党政干部与农村事业单位,如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农技人员、税务人员、银行职员的人才测评,其评价体系的重心应有所側重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积极开展包括农民技师、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等技术职称在内的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尽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统计工作,积极探索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客观规律。二是完善政府工作考核机制。为加快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建议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对区县工作的考核范围,搞好实用人才培养与年度目标考评丁作的结合,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同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
[2]徐辉,费忠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衬,2009;181-184.
[3]李梅花,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J],人口学刊,2010(1):18-2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泽,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5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6]侯建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展望[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153-154.
[7]王迅,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35-39.
[8]高义海,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的对策与建议[J],农业经济,2011(4):94-95.
[9]刘伟,张桂兰,当代中国人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92.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西安市;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3-0008-05
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该《纲要》把农村实用人才确定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做好全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对农村实用人才做出了解释;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在本人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统计口径包括生产能手(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经营能人(企业经营能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和能工巧匠(技能带动型人才和文体艺术类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乡土性、多样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征。农村实用人才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他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理论学术界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变化趋势(尤其人口智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阿罗(Arrow)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技术进步主要来自经历,即通过“干中学”或在职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则把人力资本理论引人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真正核心是重视教育,就是通过加强教育,培养农民树立“做就成”的信念,激发自力更生精神,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业的开拓。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以农村实用人才为核心的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了较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如重庆密云县“基地一项目教育一农产”和江苏省通州市“三结合,四到位,四明白”的农民培训新模式。浙江部分乡镇探索和创造的“地毯式调查摸底”、“情景式模拟教学”和“信息化门单培训”等成功经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出于历史惯性和眼前利益,大多为粗放式经营。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这种选择也做出了精辟的論述,“那些新近开垦、以前从未耕种过、相对地说比较不肥沃的土地,无须施用肥料、甚至只要进行粗放耕作,也能长期获得收成。”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种转变也为西安市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西安市为例,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较大比例,现有农户总数102.35万、农村劳动力257.65万,农户户均拥有劳动力2.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子,对于西安市研究制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几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历史赋予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任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影响西安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加强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
问卷调查等的方式,在长期从事区县人力资源开发的
政府工作人员中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资料来源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培养效果以及培养需求等内容,重点了解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文体艺术类人才等七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情况。由于西安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较广,广大农民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知识,因此,本次调研覆盖了西安市的9区4县,一共发放了4750份问卷,回收3394份问卷,回收率为71.45%,其中有效问卷为2545份,有效率为75%。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占到总数的82.32%,大专学历以上的占到总数的62,94%,从事与农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占到总数的70%。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样本构成的分析,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于优化
本次调研区域内的总人口为43.4万人,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总数为9505人,占该调研总人口,的2.19%。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低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占到总人数的76.62%。从年龄构成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的55.76%分布在40-50岁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学历构成来看,高中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56.78%,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比较匮乏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是人才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约有65.17%的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长远规划,或者仅在总体规划中涉及到;有50%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大,仅仅停留在文件要求层面,能有专项经费保障的仅占到4.48%;有62.93%的被访者对政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机构不清楚,不知道本地区有无培养基地的占到总数的71.59%。由此可见,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上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長远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数量还比较少,群众知晓度还不够高。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政府为农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主要采取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和发放科技报刊读物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了被访者的认同和肯定。农民获取农业技能的渠道,仍然是世代相传和农技推广站的推广,政府设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构发挥作用还不明显。政府组织的培训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培训次数不会超过三次,每年培训一次的占到总数的34.08%,培训时间不会超过10天,培训规模在20-100人范围内。培训内容以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为主,分别占样本比例的57.71%和51%,附加值较高的生产领域涉及较少。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还不理想
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29.35%的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有20.65%的认为不满意。影响满意度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培训内容知识老旧、没新意,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持这种观点的占到样本总数的77.37%;二是97.36%的人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农民家庭增收密切相关,但培训内容用处不大。由此可见,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培训工作对家庭增收的影响,对政府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但培训工作没有给农民带来实惠,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
三、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为缩小西安市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差距,政府有限的财力往往投放到对GDP贡献较大的出口贸易、拉动内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无法照顾到其它投入大、见效慢工作。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在2010年出台了《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跟进措施,考核区县经济发展的标准没改变,部分区县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付现象。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还不健全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除了受思想观念影响外,还与现行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据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为3.4%,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培训的仅为0.13%,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却高达76.4%。此外,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共100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50%,平均每万亩土地仅仅拥有0.89个技术人员,每万名劳动者中仅有0.26个技术人员。如果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推行一项农业技术,美国只需要2年就能成功的全面推广,我国则至少需要6年时间才能基本普及。
(三)城乡差别阻碍着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长期以来;受城乡差别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教育资源匮乏,广大农民很难接受到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后,从事业发展和个人追求来讲,都把目光投向城市,不愿继续在农村生活,更不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部分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高校毕业生,面对贫困农村对社会产品极低的需求市场,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加之,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更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针对西安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投入经济效益的高低。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投入战略,同时,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是人才培养投入前的关键环节。针对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对于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明确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按照《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必须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和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4.4万人和20.1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3-5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二是优化实用人才队伍内部结构。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经营人员、农业技术人才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努力改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的现状。改善农村就业创业条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宫制度,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升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筹措办法。为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问题,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办法,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对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在精神鼓励的同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二是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平台。结合“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指导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创建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吸引研发机构、外商和民间机构共同开展农业化建设。三是整合现有人才培养资源。针对现有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重新评估,及时调整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是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形式。政府要协调丰富的高校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式培训、对接式培训等方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储备将来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丰富人才培养内容。按照西安市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需要,研究确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定期发布急需农村实用人才目录,引导广大农民有重点地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在继续保持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发放科普书籍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建农村实用人才网上教室,设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专题节目,从而降低农民教育投入成本,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人才的考核评价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要进行分类评价。一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农村党政干部与农村事业单位,如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农技人员、税务人员、银行职员的人才测评,其评价体系的重心应有所側重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积极开展包括农民技师、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等技术职称在内的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尽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统计工作,积极探索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客观规律。二是完善政府工作考核机制。为加快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建议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对区县工作的考核范围,搞好实用人才培养与年度目标考评丁作的结合,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同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
[2]徐辉,费忠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衬,2009;181-184.
[3]李梅花,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J],人口学刊,2010(1):18-2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泽,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5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6]侯建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展望[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153-154.
[7]王迅,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35-39.
[8]高义海,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的对策与建议[J],农业经济,2011(4):94-95.
[9]刘伟,张桂兰,当代中国人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