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与“画”的协奏曲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讲道:“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所讲的故事、画面暗示的故事、图画暗示与文字结合产生的故事。”[1]事实上,图画和文字就是像是一首美妙的协奏曲中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两个声部有时独立成段,有时互相融合,有时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了趣味无穷的绘本“协奏曲”。正因为绘本的这个特点,导致许多成人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产生了困惑:到底是引导幼儿看图画还是读文字?图画是否比文字更重要?当幼儿只关注图画而忽略文字时该怎么办?当幼儿描述画面的语言和画面上印刷的文字不一样时怎么办?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试谈自己的看法。
  一、图画为主,以“画”激“话”
  研究结果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在阅读时通常主要关注图画,极少关注文字。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教师的指导要顺势而为,主要发展幼儿的图画阅读能力,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激发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的兴趣,让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让幼儿的“话”多起来。
  1.利用画面的趣味情节,让幼儿“乐说”。
  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创作的,情节生动,具有趣味性,是吸引幼儿阅读的兴趣点所在。例如,在绘本《我爸爸》的封面上,有一位穿着睡衣、做着鬼脸的爸爸,就十分有趣,可以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趣味画面,让幼儿思考并讲述图书里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会做些什么事等。又如绘本《三只小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熟悉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再看绘本,让他们站在大野狼的角度重新审视原来的故事,会有崭新的、快乐的发现。绘本讲述故事的口吻幽默诙谐,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大野狼尝试为自己申诉,在快乐的学习中发展语言表达、思维、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
  2.利用画面的细节处理,让幼儿“想说”。
  许多图画书作家善于在细节上做文章,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图画书的表现力,隐喻了作者的意图。李利安·H·史密斯说,“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2]教师如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细节,就能使画家的良苦用心变成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的催化剂。例如,在日本图画书作家佐佐木洋子的作品《散步》中,每一幅画面上都有一个挂在屋檐下的玩偶娃娃,玩偶娃娃的视线和表情,其实就代表着主人公小熊的视线和心情。在阅读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玩偶,跟随小熊的视线学习用语言表达,同时可以让幼儿模仿玩偶的表情,体验主人公小熊羡慕、开心等心情。又如,安东尼布朗的图画书《当乃平遇上乃萍》第九页,远远的背景之中,有一棵树燃起了熊熊大火,教师可以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联想,进一步体验母亲的愤怒心情。
  3.利用画面的表达方式,让幼儿“会说”。
  一本图画书通常有若干页画面,表现形式也有多种,有在一页上用多幅画面讲述一件事的,有多幅连页讲述一件事的,也有装帧比较特别的立体画面等。这些表达方式在使图画书变得更有吸引力的同时,也给了幼儿学习表达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单页多幅的形式,发展孩子运用关联词表达的能力。图画书《像狼一样嚎叫》中,小狗莫卡离开了主人,作者用了跑、跳、唱歌、撒尿四幅图表达了小狗愉快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小狗所做的事情;陈致元在图画书《咕叽咕叽》中,用一页上放三个场景的方式描述鸭妈妈带着孩子们生活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幼儿用“首先……接着……最后……”按顺序一件一件事情描述。这些画面的表达方式,能够给幼儿一种暗示,让他们学会按顺序观察、讲述,深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学会“说话”。
  二、图文兼顾,“画”“话”共长
  5岁时,幼儿的图画阅读能力得到完善,他们在阅读中表现出对文字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阅读,全面理解绘本内容。
  1.从图画到文字,发展前识字能力。
  图画是幼儿第一时间关注的对象,同时,中大班幼儿对文字也有了一定的兴趣。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画面,让幼儿理解画面、发展想象力的同时猜测文字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辩认自己认识的文字,体验猜字的快乐,发展初步的文字意识。例如,在《鼠小弟的小背心》一书中,“小”、“弟”、“大”等文字,都是幼儿认识的,教师可以让幼儿在书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看看与自己理解的画面内容是否相符,增加阅读乐趣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前识字能力。
  2.从文字到图画,运用多策略阅读。
  识字行为的发展会促使幼儿自发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3]也就是说幼儿已经能够结合文字与画面,判断图画书的内容。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多创设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结合文字与画面获得基本信息,再让幼儿说一说、演一演,在教师的帮助下整理阅读信息,学会阅读方法。例如绘本《十一只猫做苦工》,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观察封面,孩子们发现有十只猫背着小背包快乐地向前走,题目却是“十一只猫做苦工”,画面表现的内容与题目有矛盾,他们就会反思,这些小猫到底是去旅行还是做苦工?明明题目上说有十一只猫,为什么封面上只有十只猫?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运用多种策略进行阅读的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预期、假设、反思、质疑等阅读预备策略技能的发展。
  三、关注文字,以“话”描“画”
  6岁时,幼儿逐渐做好成为文字阅读者的准备,文字意识不断提高,虽然还未到成熟的水平,但已成为一个初步的文字阅读者。[4]因此,在大班,教师会发现有许多幼儿都认识文字,特别是经常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的班级,认识文字的幼儿人数会非常多。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放手多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并利用集体阅读、小组共读等适宜的机会与幼儿交流,培养初步的文字阅读能力,增强幼儿自信心。
  1.自主阅读,让文字跳进幼儿视野。
  虽然刘宝根等人的研究发现,4-6岁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中仍然首先关注图画,并在此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但他们同时发现,自主阅读中,儿童关注文字的时间与次数更长更多。[5]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初次阅读的过程中,要放开手脚,尽量多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避免成人语言对幼儿思维的干扰,让文字自动地跳进幼儿的视野,促使幼儿借助认识的文字,与画面上的动作、神态等结合,探索画面的意义,增加幼儿与文字主动接触的机会,养成初步的文字意识,发展前识字技能。
  2.集体阅读,让文字描绘幼儿思维。
  幼儿认识文字的经验是简单而零散的,一个班级中每个幼儿的认字经验也具有很大差异性。要使幼儿的文字经验逐步从简单趋向丰富,并学会初步运用,教师可以利用个别经验带动整体发展,利用集体阅读、小组共读等形式,让幼儿在验证、交流、分享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前识字技能和初步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自主阅读后按图画书的原文朗读,让幼儿验证自己所认识的文字,学习模仿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让个别幼儿看文字讲故事,与伙伴分享认字的经验。这种潜移默化地促进全体幼儿产生文字意识的过程,对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并将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周兢教授指出,要成为流畅阅读者必须具备反思、预期、假设和质疑四项预备策略技能。“画”和“话”的完美组合,构成了极具吸引力的绘本,也为教师提供了将之灵活运用的契机。在“画”与“话”的协奏曲中,幼儿就像一个舞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了思维的旅行,敞开心扉,快乐地表达,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感动。
  参考文献:
  [1]培利·诺德曼著,陈中美译.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2]李利安·H·史密斯.欢欣岁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儿童文学观.台北: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3]华希颖.幼儿书面语言学习指导的困惑与对策.教育导刊,2011(03)
  [4]刘宝根、周兢、高晓妹、李林慧.4-6岁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文字注视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1(34)
  [5]刘妮娜、闫国利、丁敏.不同阅读方式下学前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中对文字的关注.学前教育研究,2012(05)
其他文献
我以为教育是如火的事业,所以我总是投入百般的热情;我以为教育是爱的沟通,所以我总是毫不掩饰自己对孩子的深情……当我带着稚气投入到幼儿教育的行列时,我以为我懂教育,而一名孩子用不争的事实告诉我,教师的爱不是那么简单,教育的爱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是一门学而无止的艺术。  小宇是个插班生,小班第二个学期才来,领导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是一个男孩。然而他来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不对劲,大大的乌溜溜的眼睛,像森林
期刊
我在刚刚入园仅两周多的孩子中,开展了一节美术活动——“彩色的小雨点”。目标预设为: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画短线练习,发展手的精细动作;通过色与线的组合,培养孩子对色彩的兴趣和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感受色彩的和谐美,发展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  活动中,孩子们对提供给他们的小花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起了“我是小雨点”的美好动机,在操作中游戏,在游戏中绘画:“我从天上落下来,一点、两点……许多点;我在
期刊
一天早晨小项的爸爸带来了很多书,告诉我前一天是小项的生日,这些书是带来送给小伙伴的礼物。我一看是书觉得蛮好!心里想着,正好班级里供孩子们日常休息和饭后阅读的书已经较为破损了,而新学期的网购新书还没到位,上学期大家借阅回家带回来的书也略显不够,这下正好可以让大家奉献一些书留在班级里一起分享了。我以为孩子们把书带回家只能看一本,不如都放在班级里,一共可以看三十几本。心想大家肯定都很愿意这样做……  活
期刊
《再见啦,我们的幼儿园》是一部清新的电影,讲述着童真的故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是却可以很轻易地就触动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电影透过孩子的故事传达给我们一份久违的童年时期的温馨感,提醒所有人曾经都有过一个这么美好的世界。因此,保护好孩子的童年梦想是我们的责任。  电影的主角是清一色的幼儿园小朋友。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度以为是单纯的大班幼儿毕业了;或者就是五个小孩子为了去见生病的朋友从幼儿园逃跑;
期刊
《浅蓝深蓝》讲述了一个孩子寻找自信和友谊的纯真故事,探讨了友谊、竞争、自信等重大的课题。豆丁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他跟小伙伴们最爱轮滑,但有一天大王骑着飞车占领了这块地盘。轮滑与骑车比赛,豆丁输了。大王说,以后不许玩轮滑,谁也不许跟豆丁好!豆丁尝到了失败和孤独的滋味,他最好的朋友凯文也在压力面前背叛了他。  幼儿园迎“六一”的联欢,豆丁被选中参加轮滑表演,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妈妈又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
期刊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多维度的阅读环境能有效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从而让幼儿“乐读、会读、想读”,促进其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多维度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在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创设,并辅助以一日生活活动的渗透,来实现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达到幼儿阅读能力的
期刊
SWEETY小朋友现在三周岁,上早教园近一年了。一年以来,总体表现很好,老师说这个大班长愿意思考,语言表述清楚,守规则,能听得懂老师的要求,积极表现自己。可是在这一年早教班的“学习进程”中,偶尔也有波澜,突出体现在时常会不愿去早教园,为了逃避,早晨不起床,一直到出门都是哭哭啼啼的。每每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总是很头疼,往常都是连哄带骗的离家,走到园所门口,硬拖着进去。可年龄越大,“骗过去”的难度自然也就
期刊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表现排序。  3.通过排序活动增强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插塑积木若干、扑克牌若干、旺仔牛奶罐若干。  2.演示材料、PPT图片、音乐碟片、相机。  3.幼儿已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播放PPT),幼儿看图片发现排
期刊
学校应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摇篮。我们应通过价值引领,唤醒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需要;通过机制激励、制度支撑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反思、研训感悟等多种策略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一、机制拉动策略  为了积聚优势,提供发展平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在团队教研实践中锤炼能力,寻找到发展点,炼就自主成长、持续提高的内功,我园实施了“团队文化联盟制”,建立“金点子教学智囊团”、“三味书屋”、“
期刊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高质量的教育只是空中楼阁。就我园而言,有近60年的办园历史,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说结构合理,但由于年轻教师较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年龄班教师因专业素质存在差异,在选材及活动的有效组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为了更新观念,提高教职工的素质,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