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城市;这里曾打响我国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第一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工业基地;这里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2002年被国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
“鹤城”——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曾经集百千宠爱于一身。然而,一朝醒来,齐齐哈尔人发现他们落伍了——工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农业产值上不去,农民增收缓慢;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排名直线下滑……危机来了。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考察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并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以此为契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帷幕拉开了。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进入“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齐齐哈尔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在其所辖县——富裕县2003年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县)”先进县的基础上,2006年该市又夺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为黑龙江“质量立省”做出了贡献。
昔日的老工业基地,今日再展雄风,重又焕发了青春。
质量春秋:
质量兴市:鹤城腾飞
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麓的嫩江,与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的第二松花江汇成了我国著名大江——松花江的源头。
由于嫩江的冲击作用,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嫩江平原。在这条河中、下游的两岸,历经30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座聚集着近600万人口,从事着重工业和绿色农业生产的城市——齐齐哈尔市。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曾经有过辉煌和阵痛,在“质量兴市”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呐喊声中再度崛起的城市,贴近她的胸膛,感受她的活力与希冀。
曾经辉煌——共和国的骄子
早在建国初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主体基本由国家集中投资兴建的一大批重、装备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我国北方重镇——齐齐哈尔市。
这其中,有被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誉为“国宝”、“共和国长子”的——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现称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有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现称为: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有占全国铁路货车车厢产量30%的——齐齐哈尔车辆厂(现称为: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位居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前列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现称为: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现称为:齐齐哈尔二机床企业集团)。这里还有为国防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和平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和建华机械厂等三大军工企业,以及在以后陆续建设的化工、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电子、医药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是我国最大的铸锻件和轧制设备加工基地;北满特钢,是我国特种钢和无缝钢管生产重要厂家,曾经先后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门重型火炮、第一辆重型坦克、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架歼击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第一座原子能核反应堆、第一枚洲际导弹等多个国家“第一”提供了关键性合金钢材,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齐齐哈尔车辆厂,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基地;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是我国重特大机床生产基地……
齐齐哈尔市因得益于松嫩平原肥沃的黑土、丰沛洁净的嫩江水滋养,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有3000万亩的耕地,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基地。
痛定思痛——时代赋予思辨
齐齐哈尔市,一个鱼米之乡。在十年“文革”的冲击后,改革开放的初期,齐齐哈尔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荣耀。
国有大型企业,往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法暴露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产业机构不合理、企业“包袱”沉重、体制不顺、人员多、债务重……等等。担负着全市财政重要支撑的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工厂停工、工人下岗、人才外流、企业倒闭……人们的心里蒙上了阴霾。
面对窘境,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没有沉沦。经过几近痛苦的思考,他们认识到:齐齐哈尔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只有坚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机制才能摆脱困境。如果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企业就没有动力源泉,也不会持续发展。
于是,齐齐哈尔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与拼搏。
机遇挑战——“质量兴市”助阵
2007年7月20日,记者就齐齐哈尔市的“质量兴市”历程,采访了该市的质量主管部门齐齐哈尔市质监局。
该局质量处处长李云山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齐齐哈尔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内容的“质量兴市”号召后,作为重点城市,齐齐哈尔市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质量兴市”3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组织开展“质量兴市”活动;2003年,国家拉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帷幕;2005年3月31日,省长张左己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又宣布:黑龙江将倾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
面对如此多的机遇和挑战,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抓住了机遇。他们有了新的认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也是国家《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四大类”产品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兴市”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同规划、同落实;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适时进行推进。先后制定了《2001—2003齐齐哈尔市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和《2005—2007齐齐哈尔市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全市各县(市)区。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经委、质监局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工商、税务、财政、建设、农委、药监、联通、邮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所属各县、区成立相应机构,并制定区域性工作方案。
市政府在制定“齐齐哈尔市振兴老工业基地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时,又将“名牌战略”列为重要章节进行了规划。
为实现《质量兴市工作方案》中确定的战略目标,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在实现了第一个阶段(2001—2003年)确定的6项工作目标基础上,又将其扩展为10项,包括:创中国、省、市名牌数;名牌产品产值率;创优秀QC成果;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产品采标;绿色食品标识;质量认证(产品、体系、环境等认证);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工程监督覆盖面和服务行业用户满意度等。由主管市长与9个县(市)主管县(市)长和4个区的主管区长,分别签订了“质量兴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状”,并且每年都由主管市长带队组成考核组对各县(市)区进行监督考核,确保了工作目标的实现。
典型示范——推动经济发展
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在全市确定了110户骨干企业作为“质量兴市”的重点企业;确定了富裕县、克东县、克山县、讷河市、龙江县、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富拉尔基区为“质量兴市”重点县(市)区。
对约100多户质量管理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如一重集团、齐齐哈尔车辆集团、华安集团、北满特钢、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飞鹤乳业、北大仓集团、富裕老窖酒业集团公司、金鼎亚麻纺织集团等企业,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分别与其建立了联系制度,推广他们的质量管理经验,带动其他企业质量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同时还与矿泉水、食品、橡胶、农机、塑窗、眼镜等中、小企业签订了“扶持协议”和建立了联合打假联络制度,有重点地帮助他们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例如:没有标准的,帮助建立标准并适时备案;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及时帮助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
齐齐哈尔市质监局还结合各县(市)区的具体特点,开展了“一县一品”的“质量兴县”活动。富裕县牢牢抓住上海光明乳业落户当地的机遇,推动全县养牛业的发展。光明乳业在当地建起了标准化的养牛基地、标准化的奶站;从奶牛牵来后,自动化吸奶,并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储奶罐,不与空气接触,避免了受环境污染。荣获中国名牌的“光明浓缩液体奶”,30%左右都是在这里生产的。这个县现有省名牌3个、市名牌5个,名牌产品产值率达到82%。2003年,这个县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称号。
克东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已完全脱贫,成为了后起之秀。自开展以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兴县”活动后,该县先后扶持和培育了“飞鹤乳粉”成为中国名牌;“克冬牌”克东腐乳、“东兴牌”农机、“绿金牌”有机大豆植物油和“火山鸣泉牌”矿泉水等4种产品成为黑龙江省名牌,名牌总数位列全市各县(市)第一位。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积极培育发展洋葱产业,梅里斯洋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激发了农民种植洋葱的积极性。齐齐哈尔市质监局还帮助这个区将洋葱注册了“大八旗”品牌,并帮助联系、引进了齐齐哈尔山鹰集团,投资1.2亿元在梅里斯区建立了蔬菜储存基地,建起了冷库、净菜车间、检验室等,对梅里斯洋葱进行包销;在夏秋季节南方洋葱断档情况下,大打时间差,利用自身可以“打冷”运输的优势向外销售,将新鲜洋葱打入南方市场。现在,这个区的洋葱已远销南方各省以及香港、澳门、越南和俄罗斯等。
全面谋划——实施品牌战略
争创名牌是“质量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市的做法是:总体谋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齐齐哈尔市质监局结合本市企业的实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对争创名牌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已编制的“十一五”创名牌工作规划中,有64种产品被列入了培育计划。主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市场占有率高、效益好、质量水平在省内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的产品为重点进行培育,以装备制造业、乳、糖、腐乳、实木家具、亚麻纱(布)及其制品等为重点争创中国名牌;以白酒、淀粉及其制品、大豆油、天然矿泉水、农机具、液面肥、化工产品、水泥等优势产品争创省名牌。同时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培育名牌。做到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梯次推进。
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质监局还制定了近期和年度计划,进行重点推进。他们帮助企业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如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考取质量工程师获证、获省以上质量管理奖及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为企业争创名牌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目前,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齐一牌”数控车床、北方糖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红光牌”白糖、飞鹤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飞鹤牌”乳粉、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齐二牌”重型数控镗铣床和华鹤集团生产的“华鹤牌”实木家具,已经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今年,克山县金鼎亚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雪莲牌”亚麻布,又被评为中国名牌,使齐齐哈尔市获中国名牌数达到6个。同时,该市创省名牌25个。今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又制定发布了“名牌奖励办法”,对企业培育争创名牌将起到促进作用。
在为企业服务、扶持企业参评的工作中,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刚开始时,有很多企业不注重名牌参评工作。市质监局就时刻注意网上关于评名牌的信息,特别是齐齐哈尔市企业规模达到参评条件的装备制造、糖、乳、亚麻等行业;在创名牌工作中,该局质量处每年都要召开有关企业参加会议;有时,质量处的同志还要亲自到企业进行反复宣讲、动员,提高企业对名牌的认识,使众多企业老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就是形象,就是影响力,就是效益;然后帮助企业将产品申请列入参评目录;当网上“评价目录”列出后,质量处及时告知企业,并按“评价细则”帮助企业逐项研究,进行仔细准备,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如何填写、采用什么标准、哪项需要复印、如何装订等等。
李云山处长告诉记者,名牌的产生,关键在于培育。提前分析、掌握名牌评比将增添哪些产品项目,然后根据本市企业的产能规模、质量实际情况、具备哪些优势;帮助企业分析存在哪些不足、还需要做哪些改进,提前做好培育工作;与此同时,市质监局在这一时期,还要加强对培育企业产品质量的重点监督抽查,不能出现质量等问题,帮助企业把好质量关。他还郑重地对记者说:“齐齐哈尔市质监局的原则是要为这项事业负责任,企业参评条件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宁缺毋滥。因为,名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放眼未来——前程繁花似锦
齐齐哈尔市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市。她的先人曾在这里英勇地抗击过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第一枪。她的后人也曾为共和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奠定过坚实基础。
随着城市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高,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齐齐哈尔市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齐齐哈尔市,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经济繁荣。去年,该市荣获2006年“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84亿元。
在新的机遇面前,齐齐哈尔市又为自己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以装备工业、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三大品牌带动城市发展。齐齐哈尔市市长林秀山在8月6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首届重大技术装备博览会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描述道:“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启动区,协议入区企业已达180个,其中装备企业及配套企业30个。
目前,我市已有规模以上装备工业企业66户,总资产160亿元,从业人员6万余人。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3.4%。2004〜2006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5%,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年均递增25%以上,到2010年,工业经济总量要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再造一个齐齐哈尔工业。
光明的前景,宏伟的计划,值得人们信赖。相信,不久的将来,齐齐哈尔市在“质量兴市”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呐喊声中,“鹤城”一定会再次腾飞。
“鹤城”——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曾经集百千宠爱于一身。然而,一朝醒来,齐齐哈尔人发现他们落伍了——工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农业产值上不去,农民增收缓慢;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排名直线下滑……危机来了。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考察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并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以此为契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帷幕拉开了。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进入“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齐齐哈尔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在其所辖县——富裕县2003年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县)”先进县的基础上,2006年该市又夺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为黑龙江“质量立省”做出了贡献。
昔日的老工业基地,今日再展雄风,重又焕发了青春。
质量春秋:
质量兴市:鹤城腾飞
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麓的嫩江,与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的第二松花江汇成了我国著名大江——松花江的源头。
由于嫩江的冲击作用,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嫩江平原。在这条河中、下游的两岸,历经30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座聚集着近600万人口,从事着重工业和绿色农业生产的城市——齐齐哈尔市。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曾经有过辉煌和阵痛,在“质量兴市”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呐喊声中再度崛起的城市,贴近她的胸膛,感受她的活力与希冀。
曾经辉煌——共和国的骄子
早在建国初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主体基本由国家集中投资兴建的一大批重、装备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我国北方重镇——齐齐哈尔市。
这其中,有被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誉为“国宝”、“共和国长子”的——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现称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有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现称为: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有占全国铁路货车车厢产量30%的——齐齐哈尔车辆厂(现称为: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位居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前列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现称为: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现称为:齐齐哈尔二机床企业集团)。这里还有为国防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和平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和建华机械厂等三大军工企业,以及在以后陆续建设的化工、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电子、医药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是我国最大的铸锻件和轧制设备加工基地;北满特钢,是我国特种钢和无缝钢管生产重要厂家,曾经先后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门重型火炮、第一辆重型坦克、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架歼击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第一座原子能核反应堆、第一枚洲际导弹等多个国家“第一”提供了关键性合金钢材,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齐齐哈尔车辆厂,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基地;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是我国重特大机床生产基地……
齐齐哈尔市因得益于松嫩平原肥沃的黑土、丰沛洁净的嫩江水滋养,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有3000万亩的耕地,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基地。
痛定思痛——时代赋予思辨
齐齐哈尔市,一个鱼米之乡。在十年“文革”的冲击后,改革开放的初期,齐齐哈尔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荣耀。
国有大型企业,往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无法暴露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产业机构不合理、企业“包袱”沉重、体制不顺、人员多、债务重……等等。担负着全市财政重要支撑的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工厂停工、工人下岗、人才外流、企业倒闭……人们的心里蒙上了阴霾。
面对窘境,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没有沉沦。经过几近痛苦的思考,他们认识到:齐齐哈尔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只有坚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机制才能摆脱困境。如果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企业就没有动力源泉,也不会持续发展。
于是,齐齐哈尔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与拼搏。
机遇挑战——“质量兴市”助阵
2007年7月20日,记者就齐齐哈尔市的“质量兴市”历程,采访了该市的质量主管部门齐齐哈尔市质监局。
该局质量处处长李云山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齐齐哈尔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内容的“质量兴市”号召后,作为重点城市,齐齐哈尔市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质量兴市”3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组织开展“质量兴市”活动;2003年,国家拉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帷幕;2005年3月31日,省长张左己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又宣布:黑龙江将倾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
面对如此多的机遇和挑战,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抓住了机遇。他们有了新的认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也是国家《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四大类”产品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兴市”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同规划、同落实;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适时进行推进。先后制定了《2001—2003齐齐哈尔市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和《2005—2007齐齐哈尔市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全市各县(市)区。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经委、质监局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工商、税务、财政、建设、农委、药监、联通、邮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所属各县、区成立相应机构,并制定区域性工作方案。
市政府在制定“齐齐哈尔市振兴老工业基地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时,又将“名牌战略”列为重要章节进行了规划。
为实现《质量兴市工作方案》中确定的战略目标,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在实现了第一个阶段(2001—2003年)确定的6项工作目标基础上,又将其扩展为10项,包括:创中国、省、市名牌数;名牌产品产值率;创优秀QC成果;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产品采标;绿色食品标识;质量认证(产品、体系、环境等认证);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工程监督覆盖面和服务行业用户满意度等。由主管市长与9个县(市)主管县(市)长和4个区的主管区长,分别签订了“质量兴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状”,并且每年都由主管市长带队组成考核组对各县(市)区进行监督考核,确保了工作目标的实现。
典型示范——推动经济发展
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在全市确定了110户骨干企业作为“质量兴市”的重点企业;确定了富裕县、克东县、克山县、讷河市、龙江县、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富拉尔基区为“质量兴市”重点县(市)区。
对约100多户质量管理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如一重集团、齐齐哈尔车辆集团、华安集团、北满特钢、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飞鹤乳业、北大仓集团、富裕老窖酒业集团公司、金鼎亚麻纺织集团等企业,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分别与其建立了联系制度,推广他们的质量管理经验,带动其他企业质量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同时还与矿泉水、食品、橡胶、农机、塑窗、眼镜等中、小企业签订了“扶持协议”和建立了联合打假联络制度,有重点地帮助他们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例如:没有标准的,帮助建立标准并适时备案;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及时帮助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
齐齐哈尔市质监局还结合各县(市)区的具体特点,开展了“一县一品”的“质量兴县”活动。富裕县牢牢抓住上海光明乳业落户当地的机遇,推动全县养牛业的发展。光明乳业在当地建起了标准化的养牛基地、标准化的奶站;从奶牛牵来后,自动化吸奶,并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储奶罐,不与空气接触,避免了受环境污染。荣获中国名牌的“光明浓缩液体奶”,30%左右都是在这里生产的。这个县现有省名牌3个、市名牌5个,名牌产品产值率达到82%。2003年,这个县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称号。
克东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已完全脱贫,成为了后起之秀。自开展以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兴县”活动后,该县先后扶持和培育了“飞鹤乳粉”成为中国名牌;“克冬牌”克东腐乳、“东兴牌”农机、“绿金牌”有机大豆植物油和“火山鸣泉牌”矿泉水等4种产品成为黑龙江省名牌,名牌总数位列全市各县(市)第一位。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积极培育发展洋葱产业,梅里斯洋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激发了农民种植洋葱的积极性。齐齐哈尔市质监局还帮助这个区将洋葱注册了“大八旗”品牌,并帮助联系、引进了齐齐哈尔山鹰集团,投资1.2亿元在梅里斯区建立了蔬菜储存基地,建起了冷库、净菜车间、检验室等,对梅里斯洋葱进行包销;在夏秋季节南方洋葱断档情况下,大打时间差,利用自身可以“打冷”运输的优势向外销售,将新鲜洋葱打入南方市场。现在,这个区的洋葱已远销南方各省以及香港、澳门、越南和俄罗斯等。
全面谋划——实施品牌战略
争创名牌是“质量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市的做法是:总体谋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齐齐哈尔市质监局结合本市企业的实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对争创名牌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已编制的“十一五”创名牌工作规划中,有64种产品被列入了培育计划。主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市场占有率高、效益好、质量水平在省内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的产品为重点进行培育,以装备制造业、乳、糖、腐乳、实木家具、亚麻纱(布)及其制品等为重点争创中国名牌;以白酒、淀粉及其制品、大豆油、天然矿泉水、农机具、液面肥、化工产品、水泥等优势产品争创省名牌。同时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培育名牌。做到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梯次推进。
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质监局还制定了近期和年度计划,进行重点推进。他们帮助企业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如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考取质量工程师获证、获省以上质量管理奖及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为企业争创名牌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目前,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齐一牌”数控车床、北方糖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红光牌”白糖、飞鹤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飞鹤牌”乳粉、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齐二牌”重型数控镗铣床和华鹤集团生产的“华鹤牌”实木家具,已经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今年,克山县金鼎亚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雪莲牌”亚麻布,又被评为中国名牌,使齐齐哈尔市获中国名牌数达到6个。同时,该市创省名牌25个。今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又制定发布了“名牌奖励办法”,对企业培育争创名牌将起到促进作用。
在为企业服务、扶持企业参评的工作中,齐齐哈尔市质监局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刚开始时,有很多企业不注重名牌参评工作。市质监局就时刻注意网上关于评名牌的信息,特别是齐齐哈尔市企业规模达到参评条件的装备制造、糖、乳、亚麻等行业;在创名牌工作中,该局质量处每年都要召开有关企业参加会议;有时,质量处的同志还要亲自到企业进行反复宣讲、动员,提高企业对名牌的认识,使众多企业老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就是形象,就是影响力,就是效益;然后帮助企业将产品申请列入参评目录;当网上“评价目录”列出后,质量处及时告知企业,并按“评价细则”帮助企业逐项研究,进行仔细准备,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如何填写、采用什么标准、哪项需要复印、如何装订等等。
李云山处长告诉记者,名牌的产生,关键在于培育。提前分析、掌握名牌评比将增添哪些产品项目,然后根据本市企业的产能规模、质量实际情况、具备哪些优势;帮助企业分析存在哪些不足、还需要做哪些改进,提前做好培育工作;与此同时,市质监局在这一时期,还要加强对培育企业产品质量的重点监督抽查,不能出现质量等问题,帮助企业把好质量关。他还郑重地对记者说:“齐齐哈尔市质监局的原则是要为这项事业负责任,企业参评条件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宁缺毋滥。因为,名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放眼未来——前程繁花似锦
齐齐哈尔市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市。她的先人曾在这里英勇地抗击过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第一枪。她的后人也曾为共和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奠定过坚实基础。
随着城市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高,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齐齐哈尔市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齐齐哈尔市,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经济繁荣。去年,该市荣获2006年“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84亿元。
在新的机遇面前,齐齐哈尔市又为自己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以装备工业、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三大品牌带动城市发展。齐齐哈尔市市长林秀山在8月6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首届重大技术装备博览会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描述道:“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启动区,协议入区企业已达180个,其中装备企业及配套企业30个。
目前,我市已有规模以上装备工业企业66户,总资产160亿元,从业人员6万余人。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3.4%。2004〜2006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5%,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年均递增25%以上,到2010年,工业经济总量要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再造一个齐齐哈尔工业。
光明的前景,宏伟的计划,值得人们信赖。相信,不久的将来,齐齐哈尔市在“质量兴市”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呐喊声中,“鹤城”一定会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