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的内皮细胞(EC)与自体BMSCs共培养时对BMSCs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BMSCs,培养细胞分为四组:A组(BMSCs组)、B组(BMSCs成骨诱导组)、C组(EC诱导组)及D组(BMSCs和诱导的EC联合培养组),通过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从酶学、组织学及生化等不同方面观察诱导的EC对BM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骨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20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的内皮细胞(EC)与自体BMSCs共培养时对BMSCs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BMSCs,培养细胞分为四组:A组(BMSCs组)、B组(BMSCs成骨诱导组)、C组(EC诱导组)及D组(BMSCs和诱导的EC联合培养组),通过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从酶学、组织学及生化等不同方面观察诱导的EC对BMSCs成骨活性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C组培养诱导的细胞为EC.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均显示EC与BMSCs混合生长良好.MTT检测结果:各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检测结果:D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由BMSCs诱导的EC能够增强BMSCs的成骨活性,提高BMSCs的增殖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1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占同期冠心病手术总量的0.7%.患者平均年龄6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该院78例重度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该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22%,其中重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0%,矫正死亡率为8%.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47%)、早产(49%)、脐带因素(缠绕、脱垂及过短,32%)、臀位(26%)、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
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能特异性地抑制基因的功能,使内源性mRNA降解,导致基因沉默,这种现象称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与其它传统的方法相比,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or short interference RNAs,siRNAS)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RNAi的应用为研究肿瘤的基因功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CD105表达及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例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和24例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D105的表达及MVD.结果5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D105标记的MVD在恶性肿瘤中显著高于交界性及良性肿瘤(P<0.01),CD105标记的恶性肿瘤中MVD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
目的 评估曲美他嗪联合倍他乐克抗心肌缺血的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对87例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44例,服用曲美他嗪20 mg 3次/d和
目的 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控制性降压术(CH)对血液流变特性和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手术患者18例,术前采集15%~20%的血液后,补充2倍采血量的晶胶混合液行ANIH,以异氟醚或硝普钠行CH,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5~65 mm Hg(1 mm Hg=0.133 kPa).比较血液流变学、血浆蛋白、血浆渗透压(Posm)和乳酸(LA)的变化.结果(1)采血量(885.
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磨损方式下和不同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失效行为,探讨了热喷涂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
表面形貌影响光学元件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成品率;在特定应用场合下,通过检测光学元件表面三维微观形貌来检测光学元件的加工质量。将工件表面置于光学显微镜焦面上观测,如观测到工件表面某处存在明显缺陷,通过光学显微镜上下数次微移动,对工件表面该处采集多幅对焦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判别工件是否符合加工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6.0高级语言编写的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对数幅对焦图像进行分析
1文献检索经过检索,1993至2002年发表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相关的随机对照(RCT)研究共7篇文章,其中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有6篇(表1)。虽然这些研究并没有直接对不
巨大纵隔肿瘤临床少见,其组织起源广泛、临床表现多样,且纵隔解剖关系复杂,因而术前诊断较困难,外科治疗过程中危险性及难度较大,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我院自1991年至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