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代,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许慎在《说文》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同一时期,江淮一带是把母亲称为“社”的。《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意思是说,东家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儿子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见了,回去对自己的母亲说:“社有什么可留恋的,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许慎在《说文》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同一时期,江淮一带是把母亲称为“社”的。《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意思是说,东家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儿子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见了,回去对自己的母亲说:“社有什么可留恋的,快点死吧,我也和东家的儿子一样哀伤地痛哭。”这里的“社”指的就是母亲。高诱注解说:“(汉朝时)江淮人谓母为社也。”
南北朝时期,母亲又被称为“家家”。《北史·南阳王绰传》中说:“(北齐南阳王高)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意思是说,北齐时期的南阳王高绰和他的兄弟门都称呼父亲为“兄兄”,称呼母亲为“家家”,称呼奶娘为“姊姊”,称呼妻子为“妹妹”。
宋朝的时候,母亲也被称为“姐姐”。《四朝闻见錄》中说,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想以妃子吴氏为皇后,宋高宗对吴氏说道:“俟姐姐归,当举行。”意思是说,等姐姐从北方归来的时候,就举行册封皇后的典礼。这里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吴氏对宋高宗说道:“大姐姐远处北方,妾岂敢干此。”意思是说,大姐姐此时远在北方,我怎敢当皇后?这里的“大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原配妃子邢氏。由此可见,南宋时期把母亲和原配妃子都称为“姐姐”。
其他文献
古人对睡眠是很讲究的,因此古人对每一种深、浅度或姿势的睡眠,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坐着打瞌睡,叫作“睡”;闭目养神未睡着,叫作“眠”;趴在茶几、案头上睡觉,叫作“卧”;仰在炕上睡,叫作“寝”;躺着睡且睡着了,叫作“寐”;刚刚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觉”或“寤”。由此可知,在古代,“睡觉”并非是一個词,“睡”指闭眼睡,“觉”指睡醒了。 唐代时,“睡”和“觉”开始在典籍、诗歌作品中连用,如白居易《早兴
《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浴,灑身也。”《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还有《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等等,这里的“沐”都是洗头发的意思。而《论衡·讥月》:“浴去身垢。”《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浴于池。”这里的“浴”都是洗身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一句更充分说明,“沐”和“浴”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沐”是洗发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著有多部哲学著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928年,哲学大师冯友兰喜添一女,取名冯钟璞,笔名宗璞。1938年,年仅10岁的宗璞在战火中,随家人南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的8年时光,给少年宗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1985年春到1
2016年5月8日,著名作家马识途的兄长、1949年起义参加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少将、105岁的抗战老兵马士弘逝世,不禁让人想起他在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石牌会战中的故事。 1940年夏,马士弘所在的国军第18军5个师开赴鄂西前线,担负守卫长江石牌要塞及三峡地区任务。从长江口到重庆这一段,共有7座要塞,石牌要塞是最后一座要塞,也是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 日军自1940年攻陷宜昌后,一直处心积虑谋
20世纪60年代,我在湖南攸县工作,当时的县领导以工农干部为主,文化水平都不高,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属公用,并未分工为某某领导的专职秘书。除重要会议主题报告需要秘书写稿外,一般性讲话,根本不用秘书操劳,也不印刷,与会人员都有做笔记的习惯。 县委书记朱洪富,是个典型的工农干部。思路敏捷,工作能力强,就是没文化。他的笔记本,只有自己看得懂。代号多,白字多,比如鸾山的“鸾”,酃县的“酃”,代号就是一个“○
据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岸信介内阁今天正式成立了历届内阁未能组成的“宪法调查会”,准备修改日本的现行宪法。 岸信介内阁企图修改宪法的主要目的是想消除限制日本大规模撤军的法律障碍,并且要进一步限制现行宪法上规定的微不足道的民主权利。 日本社会党拒绝参加这个机构,并且在今天发表声明,要求岸信介内阁立即废除这个调查会。社会党指出,岸信介内阁成立这个“宪法调查会”,是要把日本变成美国原子战略体
许德珩,1890年生于江西九江。早年加入同盟会,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著名青年学生领袖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1990年2月病逝,享年100岁。 许德珩学贯中西,精通英、法两种语言,国内最早的《社会学方法论》一书,就是他译的。他曾两度当兵,并出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可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样的经历,少有人为。
日本投降前夕,美國驻亚洲部队称:1938年,日本初步攻势结束时,中国军队共有400万军队,在此后的6年中,中国政府每年征兵150万人。到1944年,部队花名册至少应该有1200万人,但实际上只剩下了400万人,那么,另外800万人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1.伤亡。大约有100万国军战死和受伤。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日军相差悬殊,伤亡人数远大于日军。 2.投降。因为艰苦、怕死和信仰的原因,有成千上万的国
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政胡希吕拘泥于朱熹“微,无也”的解释,视“微须”为没有胡须。这可苦了一班稍微有些胡须的考生了:按学政大人的理解,自己应该是没有胡须的人。如此这般,不被学政大人当成替考者驱之考场门外才怪呢!书中记载说,一个名叫沈廷辉的江苏常熟生员就因此吃了哑巴亏。后来,一个维权意识强的考生据理力争:《论语》上说“孔子微服而过宋”,照你说,“微”就是“无”,敢情孔老夫子是裸体
众所周知,“恭”是个褒义词,那么,怎么把含有恭敬之意的“恭”字与具有入厕如厕之意的“出恭”一词扯到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的科举考试说起。 明朝盛行的科举考试,除了监考是朝中的大臣外,光从皇帝亲自巡视考场这项看,它的意义就非同寻常,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考试时间过长,考生需要方便的事在所难免。为了便于管理,考场设置了“出恭入敬牌”。凡需要出去方便者,要申请此牌,托于胸前,到指定地點去解决,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