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伟大梦想,具体解读因人而异。本文把初中生的“中国梦”解读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美好品质,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品析佳句、描绘情景、作业设计等渗透“中国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拥有“中国梦”。
关键词: 中国梦 初中语文 渗透方法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解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的一些尝试。
一、初中生“中国梦”内涵的解读
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是就整个中华民族提出的伟大复兴之梦,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细化、具体化。我是这样解读每个学生的“中国梦”的。
1.树立远大理想。
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应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明白自己“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日后要做中华民族的脊梁,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今日努力学习,明天的民族振兴才有希望。
2.培养美好品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罗万象,涵盖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不能空洞说教,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美好品质的体现。
(1)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让学生明白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爱党、爱国就是平时生活勤俭节约,不浪费;走路不乱吐痰,不乱扔纸屑。爱人民就是回家给父母端一碗饭,倒一杯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劳动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善始善终,把大道理落实在小行动上。
(2)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首先要求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就要珍惜它的来之不易。只有平时坚持锻炼,拥有健康体魄,扬起生命之帆,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对大自然的各种生命心生敬畏,就会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与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环保意识。我经常教育学生,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平时吃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购物自己带包,不使用塑料袋;鼓励家人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每年植树节,在自家房前屋后栽一棵小树,并能坚持照料。凡此种种善举,都会使我们的家园一日比一日更美好。
(4)形成良好品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教育学生做文明人。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亲爱老,尊师重友,皆成习惯。动静举止,得体大方。让学生时刻懂得,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对别人将善莫大焉。
我认为,这样解读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才能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生在日常行为之中才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脚踏实地做,从而经常进步。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语文教学在渗透“中国梦”的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美好品德的载体。在初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梦”教育,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
1.在朗读训练中体验祖国河山之美,渗透“中国梦”的教育。
我们的祖国,山川美不胜收,让学生诵读赞美祖国山河的名篇,胸中自会激荡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在教学《三峡》、《答谢中书书》、《岳阳楼记》等课文时,我和学生一起聆听朗读带,然后学生自由地模拟朗读,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诵读中,三峡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刀削斧砍的奇峰,奔腾如雷、势如奔马的夏季江流,如诗如画,一幕幕自然映入学生脑际。陶弘景笔下的“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早晚“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的悠闲自在,自会让学生流连忘返,学生也会如范仲淹一样,胸中自有“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之水,无形中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优美的课文是优美的图画,在诵读中令学生荡气回肠。
2.在品析佳句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语文名篇里面佳句较多,对这些佳句的赏析,无形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净化自己的灵魂。我在教学莫怀成的《散步》时,和学生一起品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纷纷质疑,为什么“母亲”和“儿子”是整个世界?交流之后,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原来母亲、我们、儿子代表人类不断传承、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孝亲敬老,关怀下一代,是人类的美德。我进而启发学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日渐美好。
3.在描绘情境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我在执教《斑羚飞渡》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当讨论到斑羚群险入绝境时,我让学生描绘当时紧迫的情形。一个学生是这样描绘的:“那只老斑羚的奋力一跳,用自己的生命活生生地告诉所有的斑羚,我们整个斑羚族已陷入绝境,要么如自己,慷慨悲壮地走向死亡,要么回头,等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结局。”霎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当整篇课文结束时,许多学生的点评也让我激动不已。“生,任务繁重,但是要走下去;死,轰轰烈烈,必要时不犹豫。”“老斑羚用生命为年轻斑羚架起了一座生之彩虹,它们永远活着。”“人类在这里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以后我们要改变自己。”学生在描绘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在《紫藤萝瀑布》、《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的教学中,我使用这种方法,触动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4.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语文作业除了课本及配套练习上的习题外,就属作文了。作文是渗透“中国梦”教育的捷径。学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之后,我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作文,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育学生要有节约意识时,我让学生在双休日跟随父母去地里劳动,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让学生在作文中谈诚信、谈礼貌,使其明白孔子所说的“人无礼则不生,是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道理,自觉做一个文明人。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的意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会幸福,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想。每一个人都要为实现这一宏伟理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而语文在唤醒、激发学生“中国梦”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荡起“中国梦”的风帆,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不竭动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仅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让“中国梦”成为所教学生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洪镇涛.论语.上海大学出版社.
[2]黄钧等校注.全唐诗.岳麓书社,1998.
[3]张松辉.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
[4]《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关键词: 中国梦 初中语文 渗透方法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解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的一些尝试。
一、初中生“中国梦”内涵的解读
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是就整个中华民族提出的伟大复兴之梦,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细化、具体化。我是这样解读每个学生的“中国梦”的。
1.树立远大理想。
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应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明白自己“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日后要做中华民族的脊梁,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今日努力学习,明天的民族振兴才有希望。
2.培养美好品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罗万象,涵盖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不能空洞说教,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美好品质的体现。
(1)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让学生明白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爱党、爱国就是平时生活勤俭节约,不浪费;走路不乱吐痰,不乱扔纸屑。爱人民就是回家给父母端一碗饭,倒一杯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劳动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善始善终,把大道理落实在小行动上。
(2)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首先要求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就要珍惜它的来之不易。只有平时坚持锻炼,拥有健康体魄,扬起生命之帆,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对大自然的各种生命心生敬畏,就会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与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环保意识。我经常教育学生,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平时吃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购物自己带包,不使用塑料袋;鼓励家人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每年植树节,在自家房前屋后栽一棵小树,并能坚持照料。凡此种种善举,都会使我们的家园一日比一日更美好。
(4)形成良好品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教育学生做文明人。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亲爱老,尊师重友,皆成习惯。动静举止,得体大方。让学生时刻懂得,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对别人将善莫大焉。
我认为,这样解读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才能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生在日常行为之中才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脚踏实地做,从而经常进步。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语文教学在渗透“中国梦”的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是美好品德的载体。在初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梦”教育,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
1.在朗读训练中体验祖国河山之美,渗透“中国梦”的教育。
我们的祖国,山川美不胜收,让学生诵读赞美祖国山河的名篇,胸中自会激荡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在教学《三峡》、《答谢中书书》、《岳阳楼记》等课文时,我和学生一起聆听朗读带,然后学生自由地模拟朗读,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诵读中,三峡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刀削斧砍的奇峰,奔腾如雷、势如奔马的夏季江流,如诗如画,一幕幕自然映入学生脑际。陶弘景笔下的“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早晚“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的悠闲自在,自会让学生流连忘返,学生也会如范仲淹一样,胸中自有“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之水,无形中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优美的课文是优美的图画,在诵读中令学生荡气回肠。
2.在品析佳句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语文名篇里面佳句较多,对这些佳句的赏析,无形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净化自己的灵魂。我在教学莫怀成的《散步》时,和学生一起品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纷纷质疑,为什么“母亲”和“儿子”是整个世界?交流之后,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原来母亲、我们、儿子代表人类不断传承、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孝亲敬老,关怀下一代,是人类的美德。我进而启发学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日渐美好。
3.在描绘情境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我在执教《斑羚飞渡》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当讨论到斑羚群险入绝境时,我让学生描绘当时紧迫的情形。一个学生是这样描绘的:“那只老斑羚的奋力一跳,用自己的生命活生生地告诉所有的斑羚,我们整个斑羚族已陷入绝境,要么如自己,慷慨悲壮地走向死亡,要么回头,等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结局。”霎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当整篇课文结束时,许多学生的点评也让我激动不已。“生,任务繁重,但是要走下去;死,轰轰烈烈,必要时不犹豫。”“老斑羚用生命为年轻斑羚架起了一座生之彩虹,它们永远活着。”“人类在这里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以后我们要改变自己。”学生在描绘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在《紫藤萝瀑布》、《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的教学中,我使用这种方法,触动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4.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语文作业除了课本及配套练习上的习题外,就属作文了。作文是渗透“中国梦”教育的捷径。学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之后,我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作文,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育学生要有节约意识时,我让学生在双休日跟随父母去地里劳动,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让学生在作文中谈诚信、谈礼貌,使其明白孔子所说的“人无礼则不生,是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道理,自觉做一个文明人。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的意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会幸福,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想。每一个人都要为实现这一宏伟理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而语文在唤醒、激发学生“中国梦”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荡起“中国梦”的风帆,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不竭动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仅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让“中国梦”成为所教学生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洪镇涛.论语.上海大学出版社.
[2]黄钧等校注.全唐诗.岳麓书社,1998.
[3]张松辉.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
[4]《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