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法律和政治素质培养教育的主要主渠道和重要环节。自2004年16号文件颁布以来,高校课程体系、学科构建、师资培训、体制管理等方面都强化了建设,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关键词:讲话;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65-02
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能深刻认识和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灵魂”,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的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真理的精髓,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推进这些理论“三进”工作,自己必然应当率先成为这些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践行者,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学习和掌握时代理论的精华,时刻站在理论学习、理论创新和理论宣传的高岗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我国当前理论学习的精华,它不但高度凝练,更是一部能够“囊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巨著”,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参考和运用的必备教材。通过学习和初步的教学实践,我就《讲话》内容如何贯穿在高校具有统编教材的四门课程里、如何运用而谈谈我初步的探索。这四门统编教材的课程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面就《讲话》在高校课程中的贯彻作如下探索。
一、《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石,是实践并发展着的理论。从整体上看,《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实践的观点。在第二个“同志们,朋友们”之后的段落,从1840年以来风雨如晦的悲壮奋斗史中引出了“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总结“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革命有了光明发展前景。”归纳了党在这90年间“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事实充分证明了“四个选择”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在第五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段落里论党的建设,再次强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是实践”这些精髓论断,不但涉及马克思主义历史性的选择,也深化了对其实质内容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讲解中结合《讲话》,阐述这些论断,不但讲够讲清原理,还能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理解其精神实质,达到理论高度与实践运用成功的完美结合,强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任感。
二、《讲话》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再现并论证了“四个选择”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必然性,这四个选择就是《讲话》第二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段落中总结提到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包括了对1840年以来,170多年历史和成就的梳理,对1921年以来,这90年成就的论述,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随后在第三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段落中表达了对前辈仁人志士们丰功伟绩的缅怀,对人民的赞扬与讴歌。这两部分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一气呵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高度融会贯通。因此,可以结合课本引入《讲话》这些内容,特别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实时地引入《讲话》中铿锵有力的论断,不但丰富了书本教学的内容,使教学与时俱进,清风扑面,又能更加深入地消化和吸收课本中的理论。
三、《讲话》在《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
《讲话》从第四个“同志们,朋友们”开始,到第九个“同志们,朋友们”,内容极为庞大,涉及大部分《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内容。第四个“同志们,朋友们”部分论述90年的成就是“开辟了一条道路,形成一套理论体系,确立了一种社会制度”;第五个“同志们,朋友们”部分论述“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当”,是对教材“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部分的论述和充实,这个部分里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很多,如: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四个坚持”,在新形势下党面临“四种考验,存在四种危险”,强调理论建设和创新对党的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和要求,把人才提高到“人才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第六个“同志们,朋友们”部分对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作全方位的论述,包括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的认识,坚持科學发展,推进民主政治,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军队国防,一国两制等内容。这部分不但总结成绩,还提出要求,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凝练和补充。教学中应该积极吸纳和引入这些新提法、新思想和新观点。第七个“同志们,朋友们”的部分与教材“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这章的内容相互呼应,但在出发点和立场上有了丰富和发展,教材本着从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出发,而《讲话》则融入了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目标,不仅考虑了国家利益,更展示了作为国家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宏伟的政治抱负:“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铭刻在党章里,更在当前的目标和行动里彰显出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鼓舞和感召着无数青年志士投身到党的事业中来。第九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部分再次回顾历史,提出目标和使命,凝结全党干劲。这部分是把纪念—回顾—成绩—展望—要求的完美统一,把党的责任和国家繁荣振兴结合了起来,也与教材最后的章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部分相互呼应。在教学完成时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可以达到总结知识,激发情感,形成共鸣的良好效果。
四、《讲话》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讲话》中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很多,按教材顺序依次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讲话》中谈到的“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与教材中的“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要引导学生在思考、鉴别中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道德信念,磨砺品性,锻炼意志,在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环境中寻找正确的信念支点;教材中“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这部分与《讲话》中干部的作风建设,正确的群众观和权力观部分密切相连;道德修养部分与《讲话》中提出的“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高度统一。教材法律知识部分是对《讲话》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部制度”中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细化掌握。除此《讲话》中第八个“同志们,朋友们”后对青年作用意义的论断,也是对教材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和补充。《讲话》的引入和丰富教学,即能促使大学生树立宏伟大志,也能使其感到作为“国家栋梁”所肩负的重任,感受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不但能振奋人心,也能使大学生对课本知识耳目一新,教学效果倍增。
关键词:讲话;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65-02
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能深刻认识和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灵魂”,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的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真理的精髓,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推进这些理论“三进”工作,自己必然应当率先成为这些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践行者,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学习和掌握时代理论的精华,时刻站在理论学习、理论创新和理论宣传的高岗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我国当前理论学习的精华,它不但高度凝练,更是一部能够“囊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巨著”,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参考和运用的必备教材。通过学习和初步的教学实践,我就《讲话》内容如何贯穿在高校具有统编教材的四门课程里、如何运用而谈谈我初步的探索。这四门统编教材的课程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面就《讲话》在高校课程中的贯彻作如下探索。
一、《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石,是实践并发展着的理论。从整体上看,《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实践的观点。在第二个“同志们,朋友们”之后的段落,从1840年以来风雨如晦的悲壮奋斗史中引出了“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总结“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革命有了光明发展前景。”归纳了党在这90年间“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事实充分证明了“四个选择”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在第五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段落里论党的建设,再次强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是实践”这些精髓论断,不但涉及马克思主义历史性的选择,也深化了对其实质内容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讲解中结合《讲话》,阐述这些论断,不但讲够讲清原理,还能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理解其精神实质,达到理论高度与实践运用成功的完美结合,强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任感。
二、《讲话》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再现并论证了“四个选择”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必然性,这四个选择就是《讲话》第二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段落中总结提到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包括了对1840年以来,170多年历史和成就的梳理,对1921年以来,这90年成就的论述,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随后在第三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段落中表达了对前辈仁人志士们丰功伟绩的缅怀,对人民的赞扬与讴歌。这两部分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一气呵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高度融会贯通。因此,可以结合课本引入《讲话》这些内容,特别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实时地引入《讲话》中铿锵有力的论断,不但丰富了书本教学的内容,使教学与时俱进,清风扑面,又能更加深入地消化和吸收课本中的理论。
三、《讲话》在《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
《讲话》从第四个“同志们,朋友们”开始,到第九个“同志们,朋友们”,内容极为庞大,涉及大部分《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内容。第四个“同志们,朋友们”部分论述90年的成就是“开辟了一条道路,形成一套理论体系,确立了一种社会制度”;第五个“同志们,朋友们”部分论述“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当”,是对教材“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部分的论述和充实,这个部分里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很多,如: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四个坚持”,在新形势下党面临“四种考验,存在四种危险”,强调理论建设和创新对党的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和要求,把人才提高到“人才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第六个“同志们,朋友们”部分对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作全方位的论述,包括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的认识,坚持科學发展,推进民主政治,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军队国防,一国两制等内容。这部分不但总结成绩,还提出要求,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凝练和补充。教学中应该积极吸纳和引入这些新提法、新思想和新观点。第七个“同志们,朋友们”的部分与教材“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这章的内容相互呼应,但在出发点和立场上有了丰富和发展,教材本着从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出发,而《讲话》则融入了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目标,不仅考虑了国家利益,更展示了作为国家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宏伟的政治抱负:“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铭刻在党章里,更在当前的目标和行动里彰显出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鼓舞和感召着无数青年志士投身到党的事业中来。第九个“同志们,朋友们”后的部分再次回顾历史,提出目标和使命,凝结全党干劲。这部分是把纪念—回顾—成绩—展望—要求的完美统一,把党的责任和国家繁荣振兴结合了起来,也与教材最后的章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部分相互呼应。在教学完成时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可以达到总结知识,激发情感,形成共鸣的良好效果。
四、《讲话》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讲话》中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很多,按教材顺序依次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讲话》中谈到的“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与教材中的“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要引导学生在思考、鉴别中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道德信念,磨砺品性,锻炼意志,在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环境中寻找正确的信念支点;教材中“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这部分与《讲话》中干部的作风建设,正确的群众观和权力观部分密切相连;道德修养部分与《讲话》中提出的“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高度统一。教材法律知识部分是对《讲话》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部制度”中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细化掌握。除此《讲话》中第八个“同志们,朋友们”后对青年作用意义的论断,也是对教材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和补充。《讲话》的引入和丰富教学,即能促使大学生树立宏伟大志,也能使其感到作为“国家栋梁”所肩负的重任,感受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不但能振奋人心,也能使大学生对课本知识耳目一新,教学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