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拍脑袋可不行

来源 :课堂内外(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曾经为《拍脑袋的发明》一书中那些奇思妙想叹羡不已。我也幻想着,什么时候我的脑袋也能“拍”出一个好发明!然而,我双手托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没能想出一个好点子。
  偶然一次坐公交车时,一个紧急刹车,一位站着的乘客跌倒了,原来是他拉着的拉手吊环的吊带断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吊带对乘客的安全是多么重要。后来,我每次乘车都喜欢观察吊环和吊带。渐渐地,我发现吊环吊带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纤维断裂、发毛的现象,这种吊带在紧急刹车时,就可能被拉断。
  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会不会是一次发明的机会呢?老师和家长知道我的想法后,都支持我,鼓励我,给了我信心,于是我下决心要找到解决办法。在老师和家长的指点下,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创新实践活动。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先要弄清引起问题的原因。通过向公交车驾驶员叔叔和售票员阿姨了解情况,以及我的多次观察和请教老师,我分析得出,吊环在使用时吊带因反复弯曲,与吊带夫的棱边经过强烈的摩擦而造成了严重的磨损。
  吊带既然是被吊带夹磨损的,那我就从吊带夹着手。吊带夹的棱边是一个“刀刃”,我让“刀刃”变钝不就行了吗?老师肯定了我的思路,希望我进一步完善。
  那些天,我像着了迷似的满脑子尽是吊带、吊带夹,一上公共汽车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车上的拉手吊环,结果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吊带的磨损总是首先出现在吊带的两个侧边。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将吊带夹口部做成两侧宽、中间窄的形状,以减少两侧的磨损。
  虽然从原理上来看,我的发明还是不错的,但它有实用推广价值吗?在妈妈的陪伴下,我来到了重庆恒通客车制造厂,请教田总工程师。热情的田总工程师肯定了我的创新想法,认为这种方案原理正确,简单实用,不需变更已有的生产方式,也就不会增加成本。我发现他们对成本非常重视,这是我以前从未考虑过的 。这次客车制造厂之行,我的收获颇多。
  我的这件发明作品“拉手吊环的吊带夹新结构”在第2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碍了小学组的一等奖,后来又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了小学组的二等奖。“拉手吊环的吊带夫新结构”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这就是我实现理想迈出的第一步。在激动与欣喜的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创新发明需要走进生活,关在屋子里“拍脑袋”是一事无成的。
其他文献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如果是在几百年前,我们可以不用怀疑,可在拥有发达的新兴生物技术的现代,“不可能”就不会那么绝对了,利用新兴的生物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植物体上的结构材料,培植出相同的植株,创造一个奇妙的瓶中花园。这是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神奇的“植物克隆”技术。  什么是克隆  大家一定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那根有魔力
【正】 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一诗,学术界曾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首诗写的是妇人思夫,还是女子盼嫁。争论的结局,似乎是前一种主张获得了胜利。所
教室里更乱了些。“笑什么?你?”我问水皮女,她居然笑得更甜,放肆又顽皮地露出小牙。看样子啦已经知道我的心思。“你是不是要我,把这个100分吹一个给仂即”说完就行动起来,眨眼的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二维层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Eu(PCPOA)3(H2O)]n(PCPOA-p-chlorophenoxyacetate,对氯苯氧乙酸)。在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磁微扰下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定量预测大黄样品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包括:蒽醌及其单糖甙类、水溶性蒽甙类、芪甙类、鞣质及其有关化合物。在1100~25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
将冷冻干燥处理后的极大螺旋藻干粉(脱水细胞)悬浮于NaCl等渗盐水中并添加葡萄糖和尿素,分别置于暗室、自然光照环境和培养箱中,在2,14,26h后分别测定其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下,藻细胞复水后的光谱特征峰随光强的不同呈现有规律的下降,暗室下的复水藻细胞特征峰强度最高,而放置在光照培养箱的则最低。说明在水分胁迫和光抑制的双重作用下,经过冷冻脱水的藻细胞复水后无法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