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例析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如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解读材料】
  要全面理解材料,注意分析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讲果戈里有让人给作品提意见的习惯,这是中心句,统领下文,下面事实实际上是论据。
  第二部分,介绍事件,写的是果戈里的行為,是对果戈里品性的具体说明,注意全面把握事件的要素,分析前因后果。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果戈里请茹科夫斯基为作品提意见,其时茹科夫斯基打瞌睡,果戈里认为这是对作品最好的批评,将剧本投入火中。分析要素:果戈里——茹科夫斯基,果戈里为主要因素,事情因果都围绕其展开,提炼观点应以其为重心。
  【准确立意】
  1.分析因果关系:果戈里为什么把作品投入火中?
  因为果戈里认为茹科夫斯基的瞌睡是对作品最好的批评,说明作品有不足之处,投入火中,是为了推倒重来。由此可确定立意:严格要求出精品;凡事都必须严格(严谨、谨慎);做事要力求精益求精;自省以求真美。
  2.分析逻辑关系:果戈里听取别人为作品提意见(批评)的习惯说明了什么?
  听取别人的意见(批评),反映的是虚心求教的问题。习惯说明这一事件不是偶然,揭示了果戈里的品性。果戈里的行为正是他虚心求教(听取别人意见)的最好说明。由此可立意: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虚心求教),这是完善自己(或取得更长足进步)的必备条件。
  以上两个角度应当是最佳立意角度,立意从材料的整体入手,深入剖析了前因后果,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这是材料解读和立意的关键。
  【多角度立意】
  材料中有诗人爱午睡的暗示,这就意味着诗人的瞌睡未必是对作品的不满(注意这里说的是未必,也有可能是不满,如果果戈里的作品足够吸引人,也许诗人不会瞌睡);接受意见的办法很多,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问题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态度。由此可以立意:凡事要采取审慎态度,不可盲断;听取意见要客观、理智,不可全盘接受。
  这两个角度是正题反做,把握得好照样可以使作文高质量。要注意,阐述要客观辩证。即不要全面否定果戈里的行为,侧重论述审慎态度、理智判断等。因为这两个角度,是从诗人瞌睡未必是对作品不满的角度分析的,既然是未必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性存在,对“未必”的事情,采取决然的行为,正说明了不理智、不审慎。如此立意、分析,才科学辩证。
  【开头】
  1.茹如科夫斯基的黄粱一梦,果戈里的心血就付之一炬。过程虽然不惊心动魄,但我顿生惋惜之感。
  2.面对一道上好的佳肴,即使吃得再饱,也不会拒绝再来品尝一番,正如面对一部上好的剧本,即使再困倦,也不会在聆听中沉沉睡去。果戈里的作品也许真的很精彩,可他还是让茹如科夫基睡着了。这也说明他的工夫还未真到家,真正绝好的作品是不会让人产生睡意的。
  3.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塑的一个天堂。当然,在天堂里,也有善恶丑美之分。有的人珍惜自己的天堂,极尽一生修复完善它,也有人无端破坏轻言放弃它。果戈里因为别人无意间的打盹而将作品付之一炬,为何不想想,火苗里的天堂,究竟有多美呢?
  【结尾】
  1.所以请学会把握事物的要害。雄鹰没有因为天空中的阴霾放弃蓝天,水手并没因为海上的风浪而放弃远航。因此,切莫因为别人一时的疏忽或是不屑而放弃你原本会取得的辉煌。
  2.对于自己心血自然需要别人的指正,但切不可把前辈奉若神灵。假如顾况也在白居易作“离离原上草”时也睡过去,那么那烧不尽的(下转2-7版中缝)(上接7版《材料作文导写例析》)野火,恐怕也将一代诗家吞没了。
  3.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和事都需要我们以审慎态度对待。学生应审慎对待学业,以求将来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青年人应审慎对待事业,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老年人应审慎对待自己,让自己有祥和的晚年。
  【素材】
  1.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2.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3.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众,官居高位,但却非常注重虚心向别人求教,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纸上、粉于壁,兴卧观之屡思屡议”。其作品《醉翁亭记》,用字精炼,文辞优美,被人们传诵至今,此文就曾得益于一位砍柴老樵夫的指教。
其他文献
古典诗歌的鉴赏内容丰富,鉴赏点密集,在高考试题的考查过程中,设题形式多种多样,需要鉴赏的角度及范围也层出不穷。但是,不管诗歌如何设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往往是鉴赏诗歌,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关键一环。所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我们快速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有关诗歌鉴赏的题目。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思想情感呢?如何能迅速地挖掘出该诗歌的思想情感呢?这其中有着关键的一步,就是善于寻找诗歌中的情语,巧用情
期刊
作文是学生展示写作个性与才能的舞台。纵观这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给了学生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四平八稳,标题、立意、结构、语言都没有什么缺点,但也找不出什么亮点,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作文很难得到高分。这几年语文考试说明特别强调作文要有创新意识。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创新,而是缺少创新的方法。怎样让创新成为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在作文的舞台上展翅高飞,我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
期刊
现代的语文高考题,考查的重点不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而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首先要选好书,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教材选择一些有益的书籍。例如,中外文学名著,伟人传记等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我们要多引导学生阅读。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此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有两个内容:1.是对语文材料中字词的音、形、义的认识。2.是对文本信息的了
期刊
语文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无论运用哪种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扎实地 掌握知识,培养多种能力。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最佳手段。   所谓把绘画引进语文教学中(以下简称绘画法),就是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后,通过自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把课文内容用绘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
期刊
有观点认为,在空间结构上,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在时间进程上,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拥有相对平等的入学机会,得到大致均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并能够获得尽可能的发展与成长。  较长时间以来,在多年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体制下,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教育非均衡发展趋向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费神的一个问题。“老师累,学生怕,收效低”。尤其是教两个班的高中语文,要耗费大量时间,使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发给学生之后,学生也仅看分数,而将作文弃置一旁。更有甚者连作文本也懒得翻动。若老师动一下脑筋,想一下点子,仅改一半,或只粗略看一遍,仅打个分。但这又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的写作热情消退。  如何让老师既节约了时间,学生又提高了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具
期刊
很早就想写一篇女儿成长的文章,却因为总是忙,迟迟动不了笔。一旦动起笔来,又发现这文章很不容易写。我有许多话既想对女儿说,又想借此机会,感谢她所有的老师,所以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希望她快乐生活,所以每个家庭都有许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我也只是谈谈一下我们的一点点做法,并愿与其他家长交流。  保持家庭和睦,让孩子享受
期刊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来走出课堂继续自我教育。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感化学生,首先必须燃烧自己”。那么,教师在教学运作过程中又该如何去发挥情感作用,合理有效地“活化主体”,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进入角色,领悟情感——走向教材  “文章情铸成”。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与作品的思想产生共鸣,才有可能情真意切地向学生传情达意,撞击学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曾经唱着独角戏的老师们在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获得的信息也多了,但是随之生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阅读量在下降,阅读感悟贫乏。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自愿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语文是在阅读与感悟中汲取美的感受,丧失了阅读兴趣,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