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乌鳢鱼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挖塘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苗种培育、挖塘放鱼、选好饵料、日常管理、鱼病防治、适时捕捞等内容,以期为乌鳢鱼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乌鳢鱼;挖塘;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86-01
近年来,为寻找城郊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路子,根据余姚人喜欢食用乌鳢鱼的生活习惯,对此项目我们开展了技术探索。
1乌鳢鱼特征特性
1.1营养丰富
乌鳢鱼肉鲜刺少、味道鲜美,具有去淤生津、滋补调养、生肌补血、加速伤口愈合和催乳的药理功效,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人们视其为美食珍品的佳肴,被余姚人公认为淡水鱼的上等品,普遍作滋补品来食用。
1.2环境习性
乌鳢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因此,凡蛙、泥鳅、鲫鱼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乌鳢鱼喜栖的地方,乌鳢鱼最喜欢栖于水草繁茂的水域,适应性强,有鳃上器辅助呼吸器官,能在缺氧状况和离水环境下存活较长时间。乌鳢鱼多潜伏在水深1m的浅水处,生存温度一般为0~40℃,最适温度16~30℃,春季水温回升至8℃以上时,乌鳢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至12℃时,停止摄食,降至6℃以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安全越冬。乌鳢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1.3摄食习性
乌鳢鱼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一般体长3cm以下的幼鱼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饵料;体长4~8cm的小乌鳢鱼以水生昆虫、小虾和杂鱼为食;体长8cm以上的个体,则以鱼类为主要食物,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摄食量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当水温低于12℃时基本停止摄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2养殖技术
2.1苗种培育
2.1.1仔鱼驯养。刚孵化出的鱼苗3.8~4.3mm,以自身的卵黄囊为营养浮于水面。比家鱼苗身体要娇嫩的多,管理较难,因此应先在塑料盆中、小水泥池中、塑料薄膜的池内或原孵化器内驯养几天,待能成群游泳和跑食浮游动物时,移入鱼苗培育池。驯养时,一般为池深60cm左右的水泥池,放仔鱼1.3~1.4万尾/m2。3~5d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饵料,应立即投食。起初投蛋黄液(蛋黄重量加水1倍搅匀)3mL每天3次,也可投喂轮虫、枝角类、亚桡足类幼体。继驯养4~5d(即孵出后第9~10天)苗体呈黄色,能自由游泳(能下沉能游到水面)和集群摄食时,应将鱼苗陆续移入较大的培育池或网箱进行鱼苗培育。
2.1.2鱼苗池塘培育。①池塘消毒施基肥。②放养密度90~120万尾/hm2,水深0.6~1.0m。③施肥投饵。④日常管理。巡塘,适时注水,拉网分养。鱼苗长至4~5cm后食性开始转换,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如仍留在原池中养下去,密度过大,影响鱼体生长。因此,一般需要经过鱼种饲养阶段,分塘过筛后,养成10cm左右或更大的鱼种。
2.1.3鱼种饲养。鱼种池的基本条件与鱼苗池大体相同,一般采用大的土池塘培育,池面积为333.33~666.67m2,水深0.5~1.5m;放入鱼苗前应进行池塘清理消毒、施肥培水等一系列工作;待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将过筛后规格大小一致的鱼苗按30~75万尾/hm2的密度放养。放养后仍需追肥,培育水质,繁殖浮游动物,供鱼取食,随着鱼体逐渐长大,食性转换,仅靠池中的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其摄食需要时,要及时投喂充足的饲料,并逐步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数量。每天投喂切碎的小杂鱼、小虾或新鲜水蚤,一般每1万尾鱼每天需3~4kg。也可逐渐在动物饲料中将杂鱼内脏、骨头等砸碎后,与麦粉等混合搅拌后投喂。
2.2挖塘放鱼
乌鳢鱼池塘应选地势低洼、水深1.0~1.5m,设防逃围栏0.5m。在池面1/4放养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为乌鳢鱼提供隐蔽环境和炎热季节的避暑地。我们这里养殖资源稀少,大多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为主。具体做法是放养4~5cm乌鳢鱼12~15万尾/hm2,如果进行苗种培育,规格在10~12cm的,则放养7.5~9.0万尾/hm2;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生长情况多次拉网过筛,按规格大小分池塘养殖,最后拉稀到3万尾/hm2左右为宜。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或孔雀石绿10mg/kg溶液浸泡10min。鱼苗池中的水温与放养池中的水温相差不宜过大。
2.3选好饵料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鱼的“感官”反应,把乌鳢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食的浪费。饵料种类以鲜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小杂鱼要新鲜,腐败的小杂鱼千万不可投喂。我们选淡水小杂鱼、小虾及水生昆虫等作饵料,并在养乌鳢鱼池塘中架一套诱光灯,诱集昆虫供乌鳢鱼捕食,效果较好,生长快、成活率高,一般养殖1年可长至500g以上。投饲料前先把小杂鱼类用绞肉机绞碎,放在竹帘食台中让乌鳢鱼取食,日喂2次,用量在旺食期一般为鱼重的7%~8%,淡季为3%~4%,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天气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差异,鱼的摄食量是不一样的,视摄食情况作调整投喂数量,一般待11月后基本不喂食。
2.4 日常管理
(1)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换水。乌鳢鱼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是夏季水温高,水体容易变坏。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一般每周换去1/3,15d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掌握,最好能保持微流水养殖。
(3)防逃。乌鳢鱼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当鱼种逐渐增长,其跳跃能力增强,尤其是在雨天换水时或清晨跳跃十分活跃。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必须大于50cm,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2.5鱼病防治
在拉网运输和放养等操作时要尽量仔细,防止鱼体受伤,用孔雀石绿0.1mg/kg,或甲基蓝0.5mg/kg进行全池消毒,水霉病发病时可采用孔雀石绿10mg/kg,或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防治肠炎病可在100kg饵料中拌入30~35g的呋喃唑酮每日投喂2次,连续喂3d。防治粘孢子病可用90%晶体敌百虫0.2~0.5mg/kg治疗。
2.6适时捕捞
捕捞方法可采取拉网捕捞,捕大留小。2007年我们于10月、11月、春节前分3次捕捞,具体根据乌鳢鱼生长状况和市场价格行情定捕捞时间和数量,最后一次以干塘捕捞,均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 乌鳢鱼;挖塘;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86-01
近年来,为寻找城郊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路子,根据余姚人喜欢食用乌鳢鱼的生活习惯,对此项目我们开展了技术探索。
1乌鳢鱼特征特性
1.1营养丰富
乌鳢鱼肉鲜刺少、味道鲜美,具有去淤生津、滋补调养、生肌补血、加速伤口愈合和催乳的药理功效,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人们视其为美食珍品的佳肴,被余姚人公认为淡水鱼的上等品,普遍作滋补品来食用。
1.2环境习性
乌鳢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因此,凡蛙、泥鳅、鲫鱼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乌鳢鱼喜栖的地方,乌鳢鱼最喜欢栖于水草繁茂的水域,适应性强,有鳃上器辅助呼吸器官,能在缺氧状况和离水环境下存活较长时间。乌鳢鱼多潜伏在水深1m的浅水处,生存温度一般为0~40℃,最适温度16~30℃,春季水温回升至8℃以上时,乌鳢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至12℃时,停止摄食,降至6℃以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安全越冬。乌鳢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1.3摄食习性
乌鳢鱼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一般体长3cm以下的幼鱼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饵料;体长4~8cm的小乌鳢鱼以水生昆虫、小虾和杂鱼为食;体长8cm以上的个体,则以鱼类为主要食物,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摄食量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当水温低于12℃时基本停止摄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
2养殖技术
2.1苗种培育
2.1.1仔鱼驯养。刚孵化出的鱼苗3.8~4.3mm,以自身的卵黄囊为营养浮于水面。比家鱼苗身体要娇嫩的多,管理较难,因此应先在塑料盆中、小水泥池中、塑料薄膜的池内或原孵化器内驯养几天,待能成群游泳和跑食浮游动物时,移入鱼苗培育池。驯养时,一般为池深60cm左右的水泥池,放仔鱼1.3~1.4万尾/m2。3~5d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饵料,应立即投食。起初投蛋黄液(蛋黄重量加水1倍搅匀)3mL每天3次,也可投喂轮虫、枝角类、亚桡足类幼体。继驯养4~5d(即孵出后第9~10天)苗体呈黄色,能自由游泳(能下沉能游到水面)和集群摄食时,应将鱼苗陆续移入较大的培育池或网箱进行鱼苗培育。
2.1.2鱼苗池塘培育。①池塘消毒施基肥。②放养密度90~120万尾/hm2,水深0.6~1.0m。③施肥投饵。④日常管理。巡塘,适时注水,拉网分养。鱼苗长至4~5cm后食性开始转换,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如仍留在原池中养下去,密度过大,影响鱼体生长。因此,一般需要经过鱼种饲养阶段,分塘过筛后,养成10cm左右或更大的鱼种。
2.1.3鱼种饲养。鱼种池的基本条件与鱼苗池大体相同,一般采用大的土池塘培育,池面积为333.33~666.67m2,水深0.5~1.5m;放入鱼苗前应进行池塘清理消毒、施肥培水等一系列工作;待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将过筛后规格大小一致的鱼苗按30~75万尾/hm2的密度放养。放养后仍需追肥,培育水质,繁殖浮游动物,供鱼取食,随着鱼体逐渐长大,食性转换,仅靠池中的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其摄食需要时,要及时投喂充足的饲料,并逐步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数量。每天投喂切碎的小杂鱼、小虾或新鲜水蚤,一般每1万尾鱼每天需3~4kg。也可逐渐在动物饲料中将杂鱼内脏、骨头等砸碎后,与麦粉等混合搅拌后投喂。
2.2挖塘放鱼
乌鳢鱼池塘应选地势低洼、水深1.0~1.5m,设防逃围栏0.5m。在池面1/4放养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为乌鳢鱼提供隐蔽环境和炎热季节的避暑地。我们这里养殖资源稀少,大多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为主。具体做法是放养4~5cm乌鳢鱼12~15万尾/hm2,如果进行苗种培育,规格在10~12cm的,则放养7.5~9.0万尾/hm2;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生长情况多次拉网过筛,按规格大小分池塘养殖,最后拉稀到3万尾/hm2左右为宜。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或孔雀石绿10mg/kg溶液浸泡10min。鱼苗池中的水温与放养池中的水温相差不宜过大。
2.3选好饵料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鱼的“感官”反应,把乌鳢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食的浪费。饵料种类以鲜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小杂鱼要新鲜,腐败的小杂鱼千万不可投喂。我们选淡水小杂鱼、小虾及水生昆虫等作饵料,并在养乌鳢鱼池塘中架一套诱光灯,诱集昆虫供乌鳢鱼捕食,效果较好,生长快、成活率高,一般养殖1年可长至500g以上。投饲料前先把小杂鱼类用绞肉机绞碎,放在竹帘食台中让乌鳢鱼取食,日喂2次,用量在旺食期一般为鱼重的7%~8%,淡季为3%~4%,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天气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差异,鱼的摄食量是不一样的,视摄食情况作调整投喂数量,一般待11月后基本不喂食。
2.4 日常管理
(1)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换水。乌鳢鱼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是夏季水温高,水体容易变坏。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一般每周换去1/3,15d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掌握,最好能保持微流水养殖。
(3)防逃。乌鳢鱼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当鱼种逐渐增长,其跳跃能力增强,尤其是在雨天换水时或清晨跳跃十分活跃。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必须大于50cm,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2.5鱼病防治
在拉网运输和放养等操作时要尽量仔细,防止鱼体受伤,用孔雀石绿0.1mg/kg,或甲基蓝0.5mg/kg进行全池消毒,水霉病发病时可采用孔雀石绿10mg/kg,或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防治肠炎病可在100kg饵料中拌入30~35g的呋喃唑酮每日投喂2次,连续喂3d。防治粘孢子病可用90%晶体敌百虫0.2~0.5mg/kg治疗。
2.6适时捕捞
捕捞方法可采取拉网捕捞,捕大留小。2007年我们于10月、11月、春节前分3次捕捞,具体根据乌鳢鱼生长状况和市场价格行情定捕捞时间和数量,最后一次以干塘捕捞,均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