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仍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从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发表《国家竞争优势》,并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理清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在联系,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和措施的制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启示;对策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90年代初发表了《国家竞争优势》,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在继承发扬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重点描述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各种条件。迈克尔·波特提出,某国的贸易优势并不似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的单纯地取决于该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等因素,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产业创新及升级能力。由于当代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依赖知识创造与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行业范畴,成为经济体内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结构皆参与竞争优势的构成。
2.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指导理论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要素禀赋论,对外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这一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事实证明,我国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个过程既表现出明显比较优势也存在不足。
如上分析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在新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
一般来说,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逐渐变小,规模经济、知识技术创新、政策等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渐渐开始起决定性作用。竞争优势更能体现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与能力。因而,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优势来自装备、技术、产品、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管理行为。这些过程中的每一项都对相对成本有所贡献。即,竞争优势的比较可以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入手。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到的四个主要因素,我们认为我国也有着以下巨大潜力。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能源方面,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开始可以供给我国自身发展。我国处在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有着众多优秀的海港,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先天优势。
二,随着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提高速度很快,这对我国提高内需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自主研发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无形的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已占据一席之地。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阶段就以初级产品的加工生产为主,这样一来对于我国发展国际竞争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我国南北方得天独厚的传统产业为我国发展竞争优势产业提供所需以及有利的后备力量。
四,迈克尔·波特强调,国内同行业中的激烈竞争是该行业产生竞争优势重要辅助条件,他反对传统理论中关于国内竞争是资源浪费的理念。国家政府应鼓励改革创新,改革后的企业应该在其行业自由发挥自身优势,互相竞争前进。新兴产业更是刺激竞争优势产生的有力因素。
尽管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竞争优势不足,有待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发展竞争优势理论拥有着巨大空间。用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四要素来分析如下: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说,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但是因为技术设备上的相对落后,在开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资源能源浪费,过度投入的生产要素很多。只有对技术的进行创新并且同时提高生产率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从劳动力方面来说,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优势明显,但是问题就在于由于数量众多不好管理而造成的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生产技能低下。劳动力素质培养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还有极大上升的空间。
从国内需求方面来说,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力有待提高,这点上涉及到机遇机会和政府政策作用,国内需求的竞争需要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为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本国的同行业企业相互竞争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会使自身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者、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来看,我国相关产业中的技术问题是重点提高对象,我国在国民建设时期、一五、二五建设时期的四大工业基地,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只有珠三角,沪宁杭两工业基地接受新兴产业较早,技术略领先其他地区。农业上同样也是机械化生产刚刚被引进国内,有待提高,这些都是蕴藏这巨大发展潜力的地方。在这些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或者说是具体的落实这些问题的处理之后,我们相信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自然而然的具体体现出来,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稳步提升提供巨大动力。
另外波特还认为政府在竞争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政府应该积极的建立市场竞争规范法则,提供相对完善的信息并且采取鼓励性政策。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是建立合适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我国产品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以上分析说明我国仍需继续发展竞争优势,在此分析下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结论
综上所述,首先,本文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出发,并运用这两种理论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现状:一是在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明显;二是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其次,本文在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在新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来自装备、技术、产品、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管理行为”,“这些过程中的每一项都对相对成本有所贡献”的原则,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立足比较优势,并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围绕资源禀赋探索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途径,切实把资源比较优势转化成经济竞争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展现出地区各展所长百花齐放,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新格局。(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启示;对策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90年代初发表了《国家竞争优势》,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在继承发扬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重点描述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各种条件。迈克尔·波特提出,某国的贸易优势并不似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的单纯地取决于该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等因素,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产业创新及升级能力。由于当代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依赖知识创造与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行业范畴,成为经济体内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结构皆参与竞争优势的构成。
2.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指导理论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要素禀赋论,对外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这一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事实证明,我国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个过程既表现出明显比较优势也存在不足。
如上分析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在新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
一般来说,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逐渐变小,规模经济、知识技术创新、政策等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渐渐开始起决定性作用。竞争优势更能体现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与能力。因而,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优势来自装备、技术、产品、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管理行为。这些过程中的每一项都对相对成本有所贡献。即,竞争优势的比较可以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入手。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到的四个主要因素,我们认为我国也有着以下巨大潜力。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能源方面,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开始可以供给我国自身发展。我国处在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有着众多优秀的海港,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先天优势。
二,随着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提高速度很快,这对我国提高内需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自主研发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无形的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已占据一席之地。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阶段就以初级产品的加工生产为主,这样一来对于我国发展国际竞争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我国南北方得天独厚的传统产业为我国发展竞争优势产业提供所需以及有利的后备力量。
四,迈克尔·波特强调,国内同行业中的激烈竞争是该行业产生竞争优势重要辅助条件,他反对传统理论中关于国内竞争是资源浪费的理念。国家政府应鼓励改革创新,改革后的企业应该在其行业自由发挥自身优势,互相竞争前进。新兴产业更是刺激竞争优势产生的有力因素。
尽管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竞争优势不足,有待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发展竞争优势理论拥有着巨大空间。用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四要素来分析如下: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说,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但是因为技术设备上的相对落后,在开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资源能源浪费,过度投入的生产要素很多。只有对技术的进行创新并且同时提高生产率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从劳动力方面来说,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优势明显,但是问题就在于由于数量众多不好管理而造成的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生产技能低下。劳动力素质培养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还有极大上升的空间。
从国内需求方面来说,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力有待提高,这点上涉及到机遇机会和政府政策作用,国内需求的竞争需要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为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本国的同行业企业相互竞争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会使自身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者、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相关和支撑产业状况来看,我国相关产业中的技术问题是重点提高对象,我国在国民建设时期、一五、二五建设时期的四大工业基地,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只有珠三角,沪宁杭两工业基地接受新兴产业较早,技术略领先其他地区。农业上同样也是机械化生产刚刚被引进国内,有待提高,这些都是蕴藏这巨大发展潜力的地方。在这些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或者说是具体的落实这些问题的处理之后,我们相信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自然而然的具体体现出来,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稳步提升提供巨大动力。
另外波特还认为政府在竞争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政府应该积极的建立市场竞争规范法则,提供相对完善的信息并且采取鼓励性政策。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是建立合适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我国产品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以上分析说明我国仍需继续发展竞争优势,在此分析下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结论
综上所述,首先,本文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提出及争论出发,并运用这两种理论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现状:一是在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明显;二是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其次,本文在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在新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来自装备、技术、产品、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管理行为”,“这些过程中的每一项都对相对成本有所贡献”的原则,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立足比较优势,并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围绕资源禀赋探索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途径,切实把资源比较优势转化成经济竞争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展现出地区各展所长百花齐放,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新格局。(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