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式阅读 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自主式阅读教学呢?
一、自主式阅读内涵和理论依据
1、自主式阅读的内涵。
自主阅读指学生以自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特征而进行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行为层面和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的自主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认知层面的自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时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二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认知自主,即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包括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在将自主阅读的涵义界定于两个层面的同时,我们更为关注认知层面的自主,因为只有认知层面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的自主;否则,行为上的自主将由自觉退化为低层次的自由。
2、自主式阅读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以学定教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学生预习,创设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学生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产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阅读、探究的愿望。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的能力,变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布置预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疑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提问,确定教学目标,力求避免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
2、设计鲜活的练习形式。
训练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阅读中让学生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读读感兴趣的内容,抄抄喜欢的词句;阅读后背背喜欢的段落,写写读后的感受。将乏味的抄、背、写融于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使用权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读写实践中陶冶情操,發展语言,锻炼思维,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比如自主选择式。即在自读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新闻记者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新闻记者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注意:
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
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
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制班级。
再比如质疑解疑式。即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注意:
第一,该模式一般适用于含有难理解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
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的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
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过多地占用教学法时间。
3、重视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使学生学会自评。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学生朗读、表演或讲故事时,让他们自己对自我的表现做出判断。开始学生只会说“挺好”或者“不太好”之类不太明确的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做出“我读得没有感情”、“我的声音太低”、“我的动作不好看”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不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
(2)加强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我们注意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一是围绕“三维”目标研究评价的内容;二是创新评价的方法。如如何评价同学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别人的长处后指出努力方向;同学讲了如何补充;同学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如何做到求同存异等。这种互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3)重视师生之间的互评。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无数次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得到同步发展,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建立“课堂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发言次数、有影响精妙的发言、今日“精彩回放”、本节课谁沉默了?今日“进步之星”等。每天有语文学习小组长作好记录,一周公布结果,组织评比“最佳小组”和“最好的发言”。再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历程,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式阅读 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自主式阅读教学呢?
一、自主式阅读内涵和理论依据
1、自主式阅读的内涵。
自主阅读指学生以自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特征而进行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行为层面和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的自主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认知层面的自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时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二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认知自主,即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包括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在将自主阅读的涵义界定于两个层面的同时,我们更为关注认知层面的自主,因为只有认知层面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的自主;否则,行为上的自主将由自觉退化为低层次的自由。
2、自主式阅读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以学定教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精心组织学生预习,创设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学生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产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阅读、探究的愿望。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的能力,变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布置预习,指导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疑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提问,确定教学目标,力求避免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
2、设计鲜活的练习形式。
训练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阅读中让学生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读读感兴趣的内容,抄抄喜欢的词句;阅读后背背喜欢的段落,写写读后的感受。将乏味的抄、背、写融于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使用权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读写实践中陶冶情操,發展语言,锻炼思维,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比如自主选择式。即在自读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新闻记者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新闻记者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注意:
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
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
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制班级。
再比如质疑解疑式。即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注意:
第一,该模式一般适用于含有难理解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
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的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
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过多地占用教学法时间。
3、重视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使学生学会自评。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学生朗读、表演或讲故事时,让他们自己对自我的表现做出判断。开始学生只会说“挺好”或者“不太好”之类不太明确的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做出“我读得没有感情”、“我的声音太低”、“我的动作不好看”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不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
(2)加强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我们注意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一是围绕“三维”目标研究评价的内容;二是创新评价的方法。如如何评价同学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别人的长处后指出努力方向;同学讲了如何补充;同学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如何做到求同存异等。这种互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3)重视师生之间的互评。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无数次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得到同步发展,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建立“课堂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发言次数、有影响精妙的发言、今日“精彩回放”、本节课谁沉默了?今日“进步之星”等。每天有语文学习小组长作好记录,一周公布结果,组织评比“最佳小组”和“最好的发言”。再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历程,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