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周婷玉)流传千年的中医络病理论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经过多年攻关和实践,在络病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不仅构建了脉络学说,并开发出一系列国家新药,成功应用于临床,从而为提高我国血管病防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13日,全面阐述中医脉络理论的原创专著《脉络论》在京首发。《脉络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主审、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主编,共210万字,集中反映了由吴以岭院士主持,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8家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的成果。
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是经脉系统中以运行血液为主要功能的网络,与西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医界,“经脉”与“经络”概念一直被混淆,致使数千年来关于血脉及脉络病变的大量理论和治疗方药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未形成系统的脉络学说。
从2005年起,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系统整理历代医家关于血脉及脉络理论的相关论述,提出“脉络一血管系统病”概念,并建立了辨证诊断标准。
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专家们总结脉络痛变发生规律与共性病理环节,从遍布全身的脉络发病共性规律与心、脑、肺、肾等不同部位病种的特殊性相结合,寻找其辨证治疗用药规律,促进了创新药物研发。一系列循证医学评价,证实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
13日的首发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到会祝贺。他说,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奋力攻关,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多学科专家群体把络病学研究推到了一个新阶段。络病学术研究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医学术界创新发展的亮点。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院士则希望今后中医药领域有更多的成果来提升中医药理论,用现代科技语言来解释、演绎中医药宝库,使中医药更快地现代化和国际化。
据悉,此前由吴以岭院士主编的《络病学》已经被列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在国内数十所医学院校和新加坡等国外院校开课,中医络病学学科也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轴突回传信号颠覆传统神经元理论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对神经元的研究中观察到,轴突可以将信号传回到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神经元还能在较长时间内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的教科书理论。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构成。传统理论中,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树突,用以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信号传入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信号从细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腺体。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美国西北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尼尔森·斯普斯顿表示,轴突也能向细胞体发送信号这一发现让他们非常吃惊,它颠覆了教科书中的观点。
科学家同时证实,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而且,在发送信号前,轴突能自行进行神经计算,无需细胞体或树突的参与。此前科学家认为,在轴突内的神经计算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会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连,而不会同轴突相连。
(新华网)
轴突之间相互交流的现象是斯普斯顿团队在对老鼠的海马体和新皮层中单个神经元进行研究时观察到的。科学家希望接下来能弄清这种行为究竟是个别反常现象还是在很多神经细胞内都会发生。斯普斯顿表示,他们并不认为这种情况很罕见,但对他们来说,了解这种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以及如何发生更为关键。
此外,斯普斯顿和同事还首次发现,即使细胞体或树突内没有受到刺激,单个神经元也能靠轴突传送信号。实验中,他们对一个神经元进行电刺激,历时一两分钟,每隔十秒刺激一次。在这段时间内,该神经元持续发送信号,但当电刺激终止时,神经元仍然会发送信号,历时一分钟。斯普斯顿表示,神经元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发送信号,令人很难想象。这表明,神经元能在较长时间内(从几十秒到数分钟不等)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
这个独特的神经功能可能与记忆有关,也可能同疾病有关。有些受到抑制的神经元持续发送信号或许可以抵消大脑内极度活跃的状态,比如预防癫痫发作过程中无法抑制的兴奋等。
对于研究癫痫、自闭症、老年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疾病的科学家来说,更深层地理解普通神经元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该研究发表在2月份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科技日报)
13日,全面阐述中医脉络理论的原创专著《脉络论》在京首发。《脉络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主审、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主编,共210万字,集中反映了由吴以岭院士主持,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8家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的成果。
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是经脉系统中以运行血液为主要功能的网络,与西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医界,“经脉”与“经络”概念一直被混淆,致使数千年来关于血脉及脉络病变的大量理论和治疗方药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未形成系统的脉络学说。
从2005年起,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系统整理历代医家关于血脉及脉络理论的相关论述,提出“脉络一血管系统病”概念,并建立了辨证诊断标准。
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专家们总结脉络痛变发生规律与共性病理环节,从遍布全身的脉络发病共性规律与心、脑、肺、肾等不同部位病种的特殊性相结合,寻找其辨证治疗用药规律,促进了创新药物研发。一系列循证医学评价,证实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
13日的首发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到会祝贺。他说,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奋力攻关,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多学科专家群体把络病学研究推到了一个新阶段。络病学术研究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医学术界创新发展的亮点。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院士则希望今后中医药领域有更多的成果来提升中医药理论,用现代科技语言来解释、演绎中医药宝库,使中医药更快地现代化和国际化。
据悉,此前由吴以岭院士主编的《络病学》已经被列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在国内数十所医学院校和新加坡等国外院校开课,中医络病学学科也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轴突回传信号颠覆传统神经元理论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对神经元的研究中观察到,轴突可以将信号传回到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神经元还能在较长时间内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的教科书理论。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构成。传统理论中,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树突,用以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信号传入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信号从细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腺体。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美国西北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尼尔森·斯普斯顿表示,轴突也能向细胞体发送信号这一发现让他们非常吃惊,它颠覆了教科书中的观点。
科学家同时证实,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而且,在发送信号前,轴突能自行进行神经计算,无需细胞体或树突的参与。此前科学家认为,在轴突内的神经计算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会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连,而不会同轴突相连。
(新华网)
轴突之间相互交流的现象是斯普斯顿团队在对老鼠的海马体和新皮层中单个神经元进行研究时观察到的。科学家希望接下来能弄清这种行为究竟是个别反常现象还是在很多神经细胞内都会发生。斯普斯顿表示,他们并不认为这种情况很罕见,但对他们来说,了解这种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以及如何发生更为关键。
此外,斯普斯顿和同事还首次发现,即使细胞体或树突内没有受到刺激,单个神经元也能靠轴突传送信号。实验中,他们对一个神经元进行电刺激,历时一两分钟,每隔十秒刺激一次。在这段时间内,该神经元持续发送信号,但当电刺激终止时,神经元仍然会发送信号,历时一分钟。斯普斯顿表示,神经元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发送信号,令人很难想象。这表明,神经元能在较长时间内(从几十秒到数分钟不等)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
这个独特的神经功能可能与记忆有关,也可能同疾病有关。有些受到抑制的神经元持续发送信号或许可以抵消大脑内极度活跃的状态,比如预防癫痫发作过程中无法抑制的兴奋等。
对于研究癫痫、自闭症、老年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疾病的科学家来说,更深层地理解普通神经元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该研究发表在2月份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