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方法论的角度看文化意象翻译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包含三个表征:"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以此为视角,探讨作为文化符号的意象翻译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在意象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体验,在译语中构建有利于读者理解的意象;还应重视原语意象信息的突出程度,在译语中做出相应的处理;也应该侧重意象的特质意义的表现,引导译语读者对特质信息的注意。文化意象翻译应该是动态的、合理的以及协调的操作过程。
其他文献
苏轼作为北宋“蜀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儒家思想渊源和深刻的时代思潮背景。在道的层面,他坚守了以孔孟之道自任、志在批判、议论不随、勇于担当的士君子人
《传律图源解集》 是日本江户时代东大寺僧人亮然重庆所撰写的一部佛教律宗传 法谱系著作.此书广泛采集中日两国的史料,梳理了律学的传播源流及律宗僧人的师承关系, 尤其凸显
李商隐和冯延巳,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在其作品中所流露的情绪体验有相似之处,即痛苦的挣扎与无望的执着。他们面对这难以承受的痛苦仍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并至死不悔,在作品中表现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周人创造了以德治为核心的信念伦理体系,秦人创造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体系。传承周秦伦理文化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
明清鼎革之后,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选择了与清廷合作,成为所谓的“贰臣”。这些贰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他们根据地域可划分为南北两大诗人群体。南北贰臣诗人由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正为一些试点中所反映出的突出的深层问题所困扰。常任制的定位不明和试点目标模糊,使其作为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试点在总体上未能突破
人的生命归宗于对时间的体认,在时间中人的存在得以全景展示。鲁迅作为多面的存在,在时间的三维中他的生命展露生存的无所凭依,处于价值夹缝和压抑的飘零境遇,成了中国现代文
无论“周秦”,还是“周秦伦理文化”的概念,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在广义上,不仅有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的伦理文化,而且有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伦理文化。周人创造的伦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