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41-01
摘要: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运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与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来规避企业用工风险。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 企业
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契约成为派遣单位的职工后,再由派遣单位与真正需要用工的单位(即用工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力派遣契约,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职业劳动,由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劳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用工方式。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存在着劳动者、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三方主体,劳动者与派遣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派遣合同两个合同关系。传统劳动用工方式中劳动力雇佣和使用都是用人单位,下劳动者由派遣单位雇佣但却由用工单位使用,使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1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用工制度的推进,劳动力市场自主地位的确立,自发的决定用工、就业形势和经营形势,劳务派遣也就随之产生。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劳务派遣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其他地区也陆续不断的发展起来。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劳务派遣工的需求量比较大,其中,电信、银行、家电、邮政、运输、家政等服务行业以及一些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是劳务派遣用工的主要行业。
2 劳务派遣用工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劳务派遣用工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弹性的用人机制,企业用工灵活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事管理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劳务派遣机构拥有大量的备选人才库,广泛的人才搜寻途径,企业只需要把用人的具体条件向人力资源公司即派遣机构说清楚,具体的人员招聘、人员的培训及人员管理都由派遣机构来完成,企业只需要根据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等与派遣机构谈判总体费用,具体到每一个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签约、违约等细节则有派遣机构具体管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的劳资纠纷,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随时增加或者减少劳务派遣用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人员使用效率,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了效率。
3 劳务派遣用工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劳务派遣用工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和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首先,大量使用派遣员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劳务派遣用工在短时间很难看出其自身的价值。派遣用工和企业的员工同工不同酬,甚至劳务派遣员工比企业员工的工作强度更大,收入却不到企业员工的一半,企业的各项福利都享受不到,势必影响到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也很难被企业发现留用,对于劳务派遣工的激励,企业很少关注,致使劳务派遣员工流动频繁,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机密被泄露的风险。如果企业为了工作或者企业某个项目让劳务派遣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具体项目中,势必使劳务派遣员工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企业,无意之中就会把企业内部的一些机密透漏给劳务派遣的员工。由于劳务派遣员工和企业不存在直接关系,随时可以离开企业,被派遣机构派去其他的企业接受项目工作,就不可避免的把机密透漏给其他的企业,企业内部机密的泄露的风险将加大,一旦泄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4 企业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1 要对劳务派遣公司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劳务派遣公司,完善劳务派遣协议降低劳务派遣的风险。劳务派遣公司是整个派遣工作的实施者,劳务派遣公司的好坏与其派遣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成本实力、企业的文化,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劳务派遣公司选择合适的派遣模式,签订完善的劳务派遣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企业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劳务派遣公司做好及时的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2 企业内部要做好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企业应该做好和劳务派遣员工的沟通,增强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让他们能够融入到企业文化里。对企业派遣的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劳务派遣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刻的明白,劳务派遣不但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内部员工相比,劳务派遣用工不是企业的内部员工,流动性比较大,思维变化比较复杂,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要及时的关注劳务派遣的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及时反馈,规避企业内部的风险。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纳采用,随着市场结构的优化,企业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务派遣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丽宾:《 对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研究》,《 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
[2] 田小平《劳务派遣对企业德利弊分析及相应措施》《人力资源》
[3] 陈月生 吴宏洛《东 南 学 术 》” 2007年 第2期
[4] 李伶俐《劳务派遣制度的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7期
摘要: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运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与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来规避企业用工风险。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 企业
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契约成为派遣单位的职工后,再由派遣单位与真正需要用工的单位(即用工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力派遣契约,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职业劳动,由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劳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用工方式。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存在着劳动者、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三方主体,劳动者与派遣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派遣合同两个合同关系。传统劳动用工方式中劳动力雇佣和使用都是用人单位,下劳动者由派遣单位雇佣但却由用工单位使用,使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1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用工制度的推进,劳动力市场自主地位的确立,自发的决定用工、就业形势和经营形势,劳务派遣也就随之产生。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劳务派遣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其他地区也陆续不断的发展起来。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劳务派遣工的需求量比较大,其中,电信、银行、家电、邮政、运输、家政等服务行业以及一些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是劳务派遣用工的主要行业。
2 劳务派遣用工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劳务派遣用工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弹性的用人机制,企业用工灵活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事管理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劳务派遣机构拥有大量的备选人才库,广泛的人才搜寻途径,企业只需要把用人的具体条件向人力资源公司即派遣机构说清楚,具体的人员招聘、人员的培训及人员管理都由派遣机构来完成,企业只需要根据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等与派遣机构谈判总体费用,具体到每一个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签约、违约等细节则有派遣机构具体管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的劳资纠纷,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随时增加或者减少劳务派遣用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人员使用效率,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了效率。
3 劳务派遣用工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劳务派遣用工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和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首先,大量使用派遣员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劳务派遣用工在短时间很难看出其自身的价值。派遣用工和企业的员工同工不同酬,甚至劳务派遣员工比企业员工的工作强度更大,收入却不到企业员工的一半,企业的各项福利都享受不到,势必影响到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也很难被企业发现留用,对于劳务派遣工的激励,企业很少关注,致使劳务派遣员工流动频繁,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机密被泄露的风险。如果企业为了工作或者企业某个项目让劳务派遣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具体项目中,势必使劳务派遣员工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企业,无意之中就会把企业内部的一些机密透漏给劳务派遣的员工。由于劳务派遣员工和企业不存在直接关系,随时可以离开企业,被派遣机构派去其他的企业接受项目工作,就不可避免的把机密透漏给其他的企业,企业内部机密的泄露的风险将加大,一旦泄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4 企业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1 要对劳务派遣公司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劳务派遣公司,完善劳务派遣协议降低劳务派遣的风险。劳务派遣公司是整个派遣工作的实施者,劳务派遣公司的好坏与其派遣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成本实力、企业的文化,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劳务派遣公司选择合适的派遣模式,签订完善的劳务派遣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企业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劳务派遣公司做好及时的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2 企业内部要做好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企业应该做好和劳务派遣员工的沟通,增强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让他们能够融入到企业文化里。对企业派遣的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劳务派遣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刻的明白,劳务派遣不但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内部员工相比,劳务派遣用工不是企业的内部员工,流动性比较大,思维变化比较复杂,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要及时的关注劳务派遣的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及时反馈,规避企业内部的风险。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纳采用,随着市场结构的优化,企业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务派遣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丽宾:《 对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研究》,《 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
[2] 田小平《劳务派遣对企业德利弊分析及相应措施》《人力资源》
[3] 陈月生 吴宏洛《东 南 学 术 》” 2007年 第2期
[4] 李伶俐《劳务派遣制度的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