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实证研究述评

来源 :高教发展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m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中国大学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回溯与梳理发现:研究对象以重点名牌大学为主、以历史上的和解放前的大学为主、以大学群为主,地方性大学难以进入研究视野;研究方式以历史文献法、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为主,缺少微型叙事研究;研究视角以外在视角为主,以理念和功能研究为主,对学校本身的存在缺少"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不同层次。文化管理就是要营造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合并高校而言,文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对组
我国高校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外,还必须从淘汰这条途径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改革为实施"淘汰制"提供了可能性,高校实施"淘汰制"已有法律依据,但同时必须注意处理好传统教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分析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领域公平性的因素,提出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全国教育评估机构座谈会于2006年7月22日在南京工业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江苏、上海、广东、云南、辽宁、山东、福建和江西等省市的9家教育评估机构、《高教发展与评估》杂
2006年8月1~4日,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2006学术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举行。会议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分会主办,集美大学承办。高教研究分会共有39个成员单位,
为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建设中的上海海事大学必须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整体搬迁后的上海海事大学其发展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办学以本科生教育为主,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校作为就业工作的主体单位,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开创性地作好
评介爱因斯坦的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综述其教育的主要观点:教育的动力是兴趣与品德,教育的方法包括直觉、自学和结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能力及和谐发展.
期刊
研究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的方式,提出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