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方式,观察5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和低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短暂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部脑缺血导致短暂性、可逆性、反复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问世后,血黏度增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制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相关和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采取自身对照方式,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5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共筛选我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均于发病后1~12小时就诊,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1],并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肾脏疾病等,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0~75岁,平均67.6岁。
观察项目及方法: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以肝素抗凝,混匀,放入北京利普生LBY.N6A血流变测定仪,在37℃的环境中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用上海产DXC-400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并通过北京产LDZ4-08自动平衡微量离心机测定红细胞压积,同时采用双缩脲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治疗方法:川芎嗪注射液,每次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14天为1个疗程;同时停用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的药物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
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观察数据以X[TX-]±s记录,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结 果
结果显示治疗前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高黏度血症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病因素之一。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变化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血液黏度是一组复合性指标,其高低取决于血液中有形成分和血浆成分量与质的变化,其中红细胞比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性及聚集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高,说明血液中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降低了红细胞在末梢循环中的通透能力,使循环阻力增加,微循环灌注不良;低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高,说明血液中的红细胞容易集聚,形成红细胞聚集体,增加了血液阻力,使血黏度增加。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短暂脑缺血发作病人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与对正常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引起TIA
的原因之一,纠正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有助于有效地控制TIA,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能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和释放,具有抗血栓作用[2],而且它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3,4]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的机械性阻塞,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5]。
本组实验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低切变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特别是增强红细胞自身变形性,具有明显抑制红细胞聚集粘附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 996,29:379.
2 黄瑞健,廖崇光,陈道中,等.川芎嗪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的血栓素A2及前列环素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6):333
3 李菊英,柯绍发,吕衍文,等.川芎嗪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卒中与精神疾病,2002,9(1):53
4 狄柯坪,杜军英,田凯锋,等.川芎嗪对家兔肠系膜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作用.四川中医,2002,20(1):10
5 张兆辉,余绍祖,赵保路.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形核白细胞功能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3):154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短暂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部脑缺血导致短暂性、可逆性、反复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问世后,血黏度增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制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相关和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采取自身对照方式,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5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共筛选我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54例,均于发病后1~12小时就诊,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1],并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肾脏疾病等,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0~75岁,平均67.6岁。
观察项目及方法: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以肝素抗凝,混匀,放入北京利普生LBY.N6A血流变测定仪,在37℃的环境中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用上海产DXC-400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并通过北京产LDZ4-08自动平衡微量离心机测定红细胞压积,同时采用双缩脲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治疗方法:川芎嗪注射液,每次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14天为1个疗程;同时停用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的药物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
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观察数据以X[TX-]±s记录,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结 果
结果显示治疗前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高黏度血症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病因素之一。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变化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血液黏度是一组复合性指标,其高低取决于血液中有形成分和血浆成分量与质的变化,其中红细胞比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性及聚集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高,说明血液中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降低了红细胞在末梢循环中的通透能力,使循环阻力增加,微循环灌注不良;低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高,说明血液中的红细胞容易集聚,形成红细胞聚集体,增加了血液阻力,使血黏度增加。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短暂脑缺血发作病人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与对正常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引起TIA
的原因之一,纠正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有助于有效地控制TIA,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能抑制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和释放,具有抗血栓作用[2],而且它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3,4]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的机械性阻塞,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5]。
本组实验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低切变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特别是增强红细胞自身变形性,具有明显抑制红细胞聚集粘附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 996,29:379.
2 黄瑞健,廖崇光,陈道中,等.川芎嗪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的血栓素A2及前列环素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6):333
3 李菊英,柯绍发,吕衍文,等.川芎嗪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卒中与精神疾病,2002,9(1):53
4 狄柯坪,杜军英,田凯锋,等.川芎嗪对家兔肠系膜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作用.四川中医,2002,20(1):10
5 张兆辉,余绍祖,赵保路.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形核白细胞功能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