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汉语热 ”持续升温,国家汉办考虑到国外不断扩大的汉语学习需求,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到各国参与汉语教育工作。然而,志愿队伍不断壮大,随之而来,在教师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分析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0)27-0093-02
  一、跨文化适应概述
  (一)跨文化适应的含义
  跨文化适应指一个人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在人际交往、生活习惯、思维观念等方面,淡化文化休克的消极效应,从而在新地域里与人交往。它也是学习如何“入乡随俗”的过程。
  (二)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蜜月期、挫折期、恢复期、适应期,这是早期学者通过研究短旅者的客居经历,延伸得出的适应阶段结论。他们阐述文化适应的阶段性,表明这其实是一个充斥着未知变化的过程,关于“文化休克”的讨论分析,在学术界颇受认可。
  (三)跨文化适应的结构维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联系和互有不同的要素,即是结构维度。对于如何划分跨文化适应过程的结构维度,学者们意见不一。Black.Oddou分为一般性、工作性、交往性适应。Ward.Kennedy分为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问题
  (一)社会文化适应——生活条件
  生活条件对于海外从事汉教工作的志愿者而言,无疑是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其一,是生活环境适应,指对当地饮食住行、自然气候等的适应情况。其二,是人际交往,指对日常的沟通交际,文化风俗等的理解度。其三,是公共服务,指对当地的公序良俗、治安情况等的适应度。其四,是社会支持,指有关行政、法律的问题处理,宗教活动组织的适应情况。
  (二)交往适应——语言障碍
  志愿者教师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不通,尤其是在语言成为新环境里的重要交流工具的情况下。这直接影响到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和生活交际。有专家学者就指出,想要短时间掌握一门外语以便志愿工作使用,这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即便有岗前培训提供。客观来看,语言不通就是一大难题。它除了给志愿工作者们带来以上三个方面的干扰和影响,更打击了自信心,延长了挫折期。
  (三)工作适应——课堂管理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课堂纪律上有着不一样的要求范式。这深刻地体现在了有关调查里。“学生不听课”这一项,高票当选志愿者教师们心目中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同或释然的课堂风气。同时,学生管教难度大,也成為了中国教师任职期间最大的受挫点。在有些国家,倡导个性的教育理念盛行,自由惯了的学生们并不吃训斥说教的老一套,这令多数志愿者感到无奈和焦虑。由此可见,经验不足和方法过时,已经为跨文化课堂设置了障碍,加之语言不通,更是让教育工作的开展雪上加霜。
  三、解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
  在跨文化适应这个问题上,个人素质、所处地域、时间段等因素都会对之产生影响,因此每个人的具体感受和适应情况都不同。不过,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规律。为了解决志愿教学工作中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笔者参照了许多权威学者的研究报告,辅之以本人积累的海外工作心得和总结反思,为汉语教师们整理了与之相关的工作建议:
  (一)赴任前多方搜集相关信息,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在赴任之前,志愿者应保持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不作不切合工作环境的设想,全面了解工作地的实际情况,提前对该国的文化风俗进行学习,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将要接手的教学任务,用积极的态度为任职后的生活做好思想准备。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在任职之前熟悉当地禁忌和人文风貌,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意外情况。此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当加强自我审视与自我更新,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素质、丰富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应对教育志愿工作、传播汉语言文化打下夯实的实力基础。
  (二)适当调整心理预期,尽快适应环境
  如何度过“文化休克阶段”?多数接受采访的志愿者表示,保持一个良好正面的心态非常重要。志愿工作需要来到异国他乡,老师们觉得不适应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只有放宽心去接纳,放开手脚大胆去摸索,才能缩短适应期,尽快上岗。任何工作都有从生疏到熟稔的一个过程,在刚入职遇到不顺利的环节时,无论是过度焦虑紧张还是消极对待都不可取。作为青涩的志愿工作者,不懂就要问,用解决问题的思维代替放大问题的思维,从内心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积极寻求帮助,在实践中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消解焦虑情绪。
  汉语教学志愿工作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工作,旨在支援海外汉语言教育事业,因此志愿工作者需要先摘除“出国”滤镜,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的朴实性和其中存在的挑战。不要带着享乐主义思想看待志愿工作,否则将会有很长的心理过渡期,甚至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状态。工作受挫时,建议志愿者联系信任亲近的亲人伙伴,获取心理疏通和安慰,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和困惑,不要郁结于心,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当工作或生活里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和意外情况时,一定要及时与汉办和校方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和支援。并且,时刻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必须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三)加强外语学习,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对于海外教学工作而言,语言是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因此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当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提升,以便于人际交往和工作沟通。   跨文化适应过程的最大难题还是外语表达能力不足。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语言不通会从方方面面影响志愿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事实也表明,语言上的沟通不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汉语教学工作的障碍,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师们开展教学。教学志愿工作并非只在欧美国家开展,因此,一旦到达非英语国家,自小接受英语语种学习的志愿者们遇到的沟通难题就显得更为棘手。这也表明,要完成志愿工作,克服语言障碍,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赴任前的语言强化训练,更需要在到任后继续学习,尽快掌握当地语言。能否掌握当地语言,不仅关系着师生关系的建立、新朋友圈的形成,更关系着跨文化适应期的长短,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文化传播的效果。为了到任后的衔接学习,志愿者们需要预先备好相关语言学习资料,不必购置太多,有必需的词典和交际类书籍即可。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的熏陶,志愿者们应当卸下怕丢脸怕说错的心理负担,积极融入当地民众,在语言环境里不断精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要多听多问多说,才会越讲越地道。而对于外来的志愿者老师,多数当地人也非常乐意接纳差异,为老师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除此之外,老师们也可以对假期加以适当利用,可以考虑报名专业的语言学习班,借此加强口语表达。行胜于言,当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掌握了当地语言,在无形之中,就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同时,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更有利于教师融入当地文化。
  (四)快乐汉语,趣味课堂
  由于东西方教学风格和理念的差异,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面对外国的学生,受客观条件限制,汉语教师们需要做出改变,从授课方式和知识考察等方面改变。
  在授课方式上,汉语教师志愿者要学着不断调整,不断创新。顺应国外教学要求,构建趣味汉语课堂。在学生上课习惯和汉语言韵味中保持平衡,设置一些将学习和游戏结合的趣味课堂环节,例如课堂讨论、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等等。
  在知识考察上,老师们应该摈弃中国式的题海战术,针对外国学生的个性,采取“堂堂清”检测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巩固,或者用实践作业替代书面作业,充分发挥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五)遵循自我导向、他人导向以及知觉导向原则
  在工作过程中,汉语教师志愿者难免因文化差异而发生各种难分歧和冲突,这就要求教师们灵活运用智慧来解决难题。要应对文化差异引发的尴尬,教师们首先应当加强和当地学生、朋友的交流,多向他们请教文化习俗。其次,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主动了解所在国的文化禁忌和礼仪范式。最后,要从自己的客居经历里总结经验,以减少失误。而应对文化差异最为有效率而稳妥的方法,就是主动学习。用主动积极的姿态,去了解赴任国的文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缩减差距,降低融入当地文化环境的难度。
  了解和包容,是克服文化隔阂的良药。通过了解,教师们才能发现差异,理解差异,進而在举止谈吐上做出调整改变。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在海外留学过的志愿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并胜任汉语教师这份工作。回访表明,志愿工作者们适应美国的情况要比适应韩国的情况好,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我们和美、韩两国文化距离的远近,而在于,是否有做出消除文化代沟的尝试,是否有去了解,是否有去接纳。
  综上所述,汉语教师志愿者想要克服“文化休克”,克服汉语教学工作存在的“瓶颈”,就必须开拓视野、放开心胸,来悦纳文化差异、消解文化冲突;必须积极了解、理解、尊重、欣赏、学习所在国文化,来帮助自己度过文化适应期,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一帆.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案例分析[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2020.
  [2]王婷婷,孙亚茹.刍议新时代下非遗纪录片的传播策略[J].电影文学,2019,(09).
  [3]刘欢.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4]张欢欢.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返乡文化休克及文化再适应现象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玄雪莹,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2005年前后,我国开始提出“数字化出版”的概念。在这十几年之中,由于我国科学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所以我国的书籍出版行业也在正在朝着数字化产业形态方向转型。而《日本文学思潮史》数字化出版是日本文化学习和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日本文学思潮史》数字化出版传播可使多人同时在线,浏览阅读或者
期刊
【摘要】关于汉、日语中的同源成语的研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但关于某一特定来源的成语的研究鲜有涉及。而关于同源成语的研究中,其使用情况调查主要从共时的角度进行词频对比,但缺少历时考察。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和通用度概念及计算公式,对源于佛教领域的同源成语在古、近代汉日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日两国在同源成语的使用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从量化和历时的角度把握同源成语在汉日语中的分布和使用特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中介绍并引用的西方 “解构主义”理论,首先就其概念进一步界定,再讨论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和该理论在翻译哲学上仍需验证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解构概念的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意义;德里达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82-02  一、解构意义是
期刊
【摘要】 在进行表演时,表演的水平会受到演员素质的影响,为此,演员要专注地对于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在这一情况下,演员必须要具有信念感来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信念感,分析了信念感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演员演技的提升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信念感;表演;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友人前来参观游览。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公示语在指示、激励、限制人们做某些事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不恰当的公示语却无法提供信息,这不仅会误导读者,还严重破坏运城市的形象。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理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的“适应与選择”引入到翻译研究中,对翻译过程、翻译维度、翻译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不断的追求文化的提高,当今世界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因此音乐文化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音乐文化在不断地进步,通过不断的创新而不断发展。通过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不难发现,音乐文化能够显示出每个时代的发展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时代的文明,因此音乐文化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必须注重音乐文化的培养,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我国民
期刊
【摘要】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毕业论文改革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弊端;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91-0
期刊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现代翻译工作者的必备职业素质之一,也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为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不竭动力。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内涵出发,对新时代译者和个人需要怎样的信息素养进行详细阐述,接着对译者信息素养形成过程中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说明终身学习在译者信息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信息素养;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天然的物候条件造就了华夏子民的灵秀,屈原则是灵秀中的灵秀,战国的特殊背景、宠臣与逐臣的身份、特定的社会历史诸因素作用于屈原,汇合成就其《离骚》独特的“弃妇式审美心理结构”。本文拟从诗歌的物境与情境两个层面入手,分析诗歌文本中呈现的“香草美人式的女性化意象组合”及“弃妇式审美心理结构”两大特质,探究《离骚》丰饶秾丽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离骚》;女性意识;文本呈现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交流工具,不仅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也对周边地区和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和朝鲜半岛由于地缘优势,自古以来保持着良好的跨域交流,朝鲜长期借用汉字进行书面记录,成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受中华文化和汉字构造原理的启发,1444年世宗大王创制了《训民正音》,朝鲜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字体系。与此同时,汉字始终在朝鲜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