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巨大的翻译任务量、内容专业化程度高、交稿日期缩短、质量保证要求高,使得传统的翻译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翻译市场的需求。于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应运而生,凸显出强大的产业生产力。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对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一步思考,从其记忆库和术语库两个部分帮助我们避免传统翻译课堂的弊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术语库;记忆库
中图分类号:G642;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075-02
0引言
自1978年以来,关于与现代技术相关的翻译教学论文在我国数量逐年递增,其中涉及CAT技术、机器翻译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语料库等主题[1]。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电子计算机被研发成功,美国科学家韦弗就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构想。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机器翻译根本无法对两种语言的翻译,译本内容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机器翻译进入了萧条阶段。直到90年代左右,随着语料库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我国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开始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进行研究。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院系正式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丰富学生在翻译技巧、方法和文本类型的经验,希望帮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200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秋季学期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课程(CAT),至今在软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方面均领先于其他高校。课程设置上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历史、原理,广义和狭义的翻译工具,术语和术语库等[2]。
但是在一些三线城市的普通高等院校,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上的应用,重视度和普及率不高。目前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一本固定的教材为载体,教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和内容。这样的结果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就某一具体的翻译文本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少,整堂课所涉及到的学生自主翻译的效率不高。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学习内容具有丰富性、时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也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增强翻译兴趣,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翻译内容的训练机会。
1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功能介绍——翻译记忆(TM)和术语库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技术是翻譯记忆(Translation Memory)技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记忆(TM)通过数据库的使用,翻译记忆库在后台不断学习和自动储存新的译文,这些新的译文将会逐步形成译者独有的记忆库。而当使用者在使用到相似的短语或者句子的时候,记忆库会提供译文,译者可以自主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模糊匹配也能很好地帮助译者进行相应的翻译。译者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发现译文在语言风格、句式、词意相似的内容,从而进行参考。最后译者只需要选择最优的内容进行匹配即可。在翻译过程中,新的词条会自动被收入到记忆库中,最终,翻译记忆动态地将会不断增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翻译记忆库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记忆库,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如果一个团队进行同一个翻译项目时,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因特网共享一个翻译记忆库。如Trados可以连接SDL公共翻译记忆库,参照其他成员的翻译结果,以提高译文质量。
在翻译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在整篇文章里遇到反复出现的一些术语,而不同的人针对同一含义的术语,往往有不同的译法,甚至在同一译文里,对同一术语的翻译,也存在不同。这样一来,译文文本就会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对译文出现困惑。这样的译文质量是比较低的。而翻译记忆里的术语库管理,就会在译者第一次翻译的时候,自动储存,而在之后翻译遇到同一术语,会自动提示译者该译文。同时日积月累下来的术语也会使得同领域内的翻译更加准确快捷。
2传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问题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考试进行改革,将完形填空取消,用段落翻译题进行代替。以汉译英为主,内容篇幅大概150词左右,以原来占总分值的10%增加到了15%,由此可见,翻译在大学培养英语能力中逐渐受到重视。而段落翻译与先前的句式翻译完全不同,它不仅仅测试学生对基本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的运用,还考察学生对整个段落的文体、语言风格、翻译方法和大体的翻译策略等。而对于这一部分的题型,许多学生最后的分值并不高。大学课堂里,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学生考取四六级证书的一个工具。而当下大多数高校的教材几乎都是《精读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主要还是以听说读写等几个板块加以练习,并没有一本单独的翻译教材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这还是源于,在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误识,即外语能力好就等于翻译能力就好。当前许多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摸索,很难单独对翻译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一种态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翻译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就难怪为什么许多学生在四六级翻译题分值偏低的一个原因。而在教师方面,对于四六级翻译讲解基本上都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课堂中心,以零星的句子翻译为主,增发一些练习题,然后核对答案。整个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讨论、学生间的互助协作、辩证思维的培养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对翻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翻译的兴趣,同时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更无法在当前紧密的国际合作背景之下,为社会提供具有翻译能力的非英语专业人才。翻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应对一些难点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3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课堂中的使用——以Trados为例
Trados是由德国Trados GmbH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机辅翻译领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多跨国公司,如德勤,以及国际组织如微软公司都是它的用户。Trados包括以下功能:翻译记忆系统、对齐工具、术语管理工具、自动翻译、文件过滤器、电子词典、拼写与语法检查工具等功能性模块。 4 Trados的记忆库在翻译课堂中的使用
教师在课上通过电脑傳给学生,学生在把原文导入进系统之后,在双语对齐的界面下,可以设置一个个翻译单元,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等,最终将原文和译文对齐的效果,方便翻译。这样一来,最后翻译的成果就能保存到完整的翻译记忆库,增大翻译记忆库的容量。但是每一个翻译单元才是学生需要去处理的最基本的板块。因为翻译单元的组合,需要学生自主动手匹配原文和译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学生可以整体上充分熟悉和把握文本。
4.1记忆库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提升
学生在翻译一篇英语文本或者中文文本的时候,记忆库通过人工智能搜索及匹配类似文本,自动在记忆库搜寻相似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若搜索到的内容与要翻译的内容一致,就自动翻译出来,学生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篇章类型决定是否采用。若搜索结果不匹配,就是模糊匹配,学生就需要手动翻译,查询相关资料。这一功能,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翻译材料,减少重复的翻译工作,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练习更多的翻译文本。
4.2术语库丰富学生对语言背景的了解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术语库。学生可将相关行业里的专业术语储存到术语库,在之后的翻译中提取使用,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可不断更新术语库。Trados的术语库,需要学生手动添加,这样一来,学生在该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对相关术语的理解和把握。因为对背景知识的不了解,特别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等,如医学、天文学等,这时计算机辅助翻译便能准确有效地提供给学生相关术语。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大学生能够将翻译的方向扩展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丰富大学生的翻译知识,让大学生在翻译任何专业的内容时都能够得心应手[3]。
5结语
传统的翻译课堂出现的弊端需要引起重视,现代的翻译技术引入翻译课堂,并对其进行改革是趋势,也能加强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与内在动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际上是计算机翻译技术的一种,大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能够对外语文本进行准确的翻译,不断提升在翻译过程中的文本处理和信息获取的效率,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为成为国家需要的翻译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古煜奎,邵曦瑶.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回眸(1978-2013)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26(1):56-61.
[2]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30(4):51-55 97.
[3]那洪伟.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课程探索与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66.
[4]唐昉.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计与实施[J].当代外语研究,2018(2):64-69 82.
(责编:杨梅)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术语库;记忆库
中图分类号:G642;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075-02
0引言
自1978年以来,关于与现代技术相关的翻译教学论文在我国数量逐年递增,其中涉及CAT技术、机器翻译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语料库等主题[1]。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电子计算机被研发成功,美国科学家韦弗就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构想。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机器翻译根本无法对两种语言的翻译,译本内容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机器翻译进入了萧条阶段。直到90年代左右,随着语料库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我国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开始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进行研究。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院系正式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丰富学生在翻译技巧、方法和文本类型的经验,希望帮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200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秋季学期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课程(CAT),至今在软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方面均领先于其他高校。课程设置上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历史、原理,广义和狭义的翻译工具,术语和术语库等[2]。
但是在一些三线城市的普通高等院校,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上的应用,重视度和普及率不高。目前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一本固定的教材为载体,教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和内容。这样的结果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就某一具体的翻译文本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少,整堂课所涉及到的学生自主翻译的效率不高。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学习内容具有丰富性、时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也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增强翻译兴趣,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翻译内容的训练机会。
1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功能介绍——翻译记忆(TM)和术语库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技术是翻譯记忆(Translation Memory)技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记忆(TM)通过数据库的使用,翻译记忆库在后台不断学习和自动储存新的译文,这些新的译文将会逐步形成译者独有的记忆库。而当使用者在使用到相似的短语或者句子的时候,记忆库会提供译文,译者可以自主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模糊匹配也能很好地帮助译者进行相应的翻译。译者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发现译文在语言风格、句式、词意相似的内容,从而进行参考。最后译者只需要选择最优的内容进行匹配即可。在翻译过程中,新的词条会自动被收入到记忆库中,最终,翻译记忆动态地将会不断增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翻译记忆库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记忆库,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如果一个团队进行同一个翻译项目时,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因特网共享一个翻译记忆库。如Trados可以连接SDL公共翻译记忆库,参照其他成员的翻译结果,以提高译文质量。
在翻译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在整篇文章里遇到反复出现的一些术语,而不同的人针对同一含义的术语,往往有不同的译法,甚至在同一译文里,对同一术语的翻译,也存在不同。这样一来,译文文本就会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对译文出现困惑。这样的译文质量是比较低的。而翻译记忆里的术语库管理,就会在译者第一次翻译的时候,自动储存,而在之后翻译遇到同一术语,会自动提示译者该译文。同时日积月累下来的术语也会使得同领域内的翻译更加准确快捷。
2传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问题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考试进行改革,将完形填空取消,用段落翻译题进行代替。以汉译英为主,内容篇幅大概150词左右,以原来占总分值的10%增加到了15%,由此可见,翻译在大学培养英语能力中逐渐受到重视。而段落翻译与先前的句式翻译完全不同,它不仅仅测试学生对基本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的运用,还考察学生对整个段落的文体、语言风格、翻译方法和大体的翻译策略等。而对于这一部分的题型,许多学生最后的分值并不高。大学课堂里,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学生考取四六级证书的一个工具。而当下大多数高校的教材几乎都是《精读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主要还是以听说读写等几个板块加以练习,并没有一本单独的翻译教材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这还是源于,在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误识,即外语能力好就等于翻译能力就好。当前许多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摸索,很难单独对翻译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一种态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翻译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就难怪为什么许多学生在四六级翻译题分值偏低的一个原因。而在教师方面,对于四六级翻译讲解基本上都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课堂中心,以零星的句子翻译为主,增发一些练习题,然后核对答案。整个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讨论、学生间的互助协作、辩证思维的培养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对翻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翻译的兴趣,同时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更无法在当前紧密的国际合作背景之下,为社会提供具有翻译能力的非英语专业人才。翻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应对一些难点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3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课堂中的使用——以Trados为例
Trados是由德国Trados GmbH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机辅翻译领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多跨国公司,如德勤,以及国际组织如微软公司都是它的用户。Trados包括以下功能:翻译记忆系统、对齐工具、术语管理工具、自动翻译、文件过滤器、电子词典、拼写与语法检查工具等功能性模块。 4 Trados的记忆库在翻译课堂中的使用
教师在课上通过电脑傳给学生,学生在把原文导入进系统之后,在双语对齐的界面下,可以设置一个个翻译单元,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等,最终将原文和译文对齐的效果,方便翻译。这样一来,最后翻译的成果就能保存到完整的翻译记忆库,增大翻译记忆库的容量。但是每一个翻译单元才是学生需要去处理的最基本的板块。因为翻译单元的组合,需要学生自主动手匹配原文和译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学生可以整体上充分熟悉和把握文本。
4.1记忆库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提升
学生在翻译一篇英语文本或者中文文本的时候,记忆库通过人工智能搜索及匹配类似文本,自动在记忆库搜寻相似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若搜索到的内容与要翻译的内容一致,就自动翻译出来,学生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篇章类型决定是否采用。若搜索结果不匹配,就是模糊匹配,学生就需要手动翻译,查询相关资料。这一功能,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翻译材料,减少重复的翻译工作,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练习更多的翻译文本。
4.2术语库丰富学生对语言背景的了解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术语库。学生可将相关行业里的专业术语储存到术语库,在之后的翻译中提取使用,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可不断更新术语库。Trados的术语库,需要学生手动添加,这样一来,学生在该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对相关术语的理解和把握。因为对背景知识的不了解,特别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等,如医学、天文学等,这时计算机辅助翻译便能准确有效地提供给学生相关术语。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大学生能够将翻译的方向扩展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丰富大学生的翻译知识,让大学生在翻译任何专业的内容时都能够得心应手[3]。
5结语
传统的翻译课堂出现的弊端需要引起重视,现代的翻译技术引入翻译课堂,并对其进行改革是趋势,也能加强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与内在动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际上是计算机翻译技术的一种,大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能够对外语文本进行准确的翻译,不断提升在翻译过程中的文本处理和信息获取的效率,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为成为国家需要的翻译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古煜奎,邵曦瑶.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回眸(1978-2013)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26(1):56-61.
[2]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30(4):51-55 97.
[3]那洪伟.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课程探索与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66.
[4]唐昉.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计与实施[J].当代外语研究,2018(2):64-69 82.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