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画雪,因为雪色洁净、凄美,黑色之间蕴育着顽强的生命,生活在北方,自然对雪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我画的是我心中的雪色,是我内心的黑白世界。
——赵青仲
纵观中国山水画史,隋唐以来,历代大师都对雪有过大量的描绘,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借古而开今”,任何一个新的画派,新的风格和新的技法产生,都是融前人之法,师自然之造化。我学习传统十余年,师从一位传统功底深厚的老先生,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临摹了大量的前人绘画,获益匪浅,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突破古法,仅仅停留在学习传统技法和临摹前人的作品,也只是为传统而传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师古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外师造化,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说明大自然才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源泉和老师。
这些年我多以雪景山水为题材,在学习传统技法时就喜欢临摹雪景山水,六朝的《雪山红树图》、唐代王维的《江山雪霁图》、五代巨然的《雪图》、宋朝范宽的《雪景寒林》、明代唐寅的《函关雪霁》等,我都不止一次的临摹,画中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树,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每次临摹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新的收获。
冬季,一岁将尽,自然界里万物凋敝,一派孤寂,郭熙论画“谓四时之景不同,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冬天雪气黯淡,烟岚惨淡如睡”。荆浩则谓冬景是“即地为雪,水浅沙平,冰雪匝地,烟旗孤村,渔舟倚岸,樵者负薪”,其景其色,让人忧愁,又有些伤感。渐渐地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性情,好像与雪有了缘分,每到冬天下雪,我一定往里跑,去独自享受那份寂静和伤感。这种来自生活的切实感受,笔墨是你平时积累的功夫,只有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摄取造化神韵,运用已掌握的笔墨技法,才能不拘成法的大胆创造,泻胸中之丘壑于咫尺之间。
我喜欢画雪,因为雪色洁净、凄美。
赵青仲简介
赵青仲 1960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协会会员,北京崇文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东城区政协常委。
曾学习水粉、水彩多年,后随传统功底深厚的董谦如老先生学习传统山水,并临摹了大量前人名作,1979年进入燕京书画社创作室,接受了很多著名画家的指教,获益匪浅。遍游名山大川,通过大量写生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作品多在香港《收藏天地》《收藏家》,台湾《艺术家》《雄狮美术》及国内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
1989年9月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1990年1月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
1991年7月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作品《雨夜》获中国美协四季美展铜奖;
1992年5月在香港举办三人联展,作品《霁雪》获北京市美展二等奖;
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办三人联展;
1994年5月在台湾举办三人巡回展,作品《水乡》获北京青年美展优秀奖;
1997年4月在日本举办四人联展;
1998年《岁月》入选文化部群星奖大展优秀奖;
1999年《雪霁》入选中国美协跨世纪全国山水画大展;
2001年4月新加坡联展,出版《赵青仲水墨山水画集》;
2005年《红房顶》入选中国美协山水画展;
2006年出版《赵青仲山水画集》;
2009年上海三人联展,出版《赵青仲雪意山水画集》;
2010年10月广州三人联展;
2012年获“中国书画报华夏之星山水画金奖”
2013年入选中国书画报50人提名展。
赵青仲自述
60后,从小喜爱涂抹乱画,文革开始上学。文革结束毕业,至今学历不高。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爱上了美术,画工、农、兵,画领袖像。在文化馆学习水粉、水彩。后爱上水墨。拜师传统功底深厚的董谦如老先生,学习传统技法十余年,至今得益于此。文革后恢复高考,自认画儿画的不错,美院、师院两次进入复试未果,遗憾至今。
进入燕京书画社算是步入这行,并有机会接受很多名家的指教,获益匪浅,专业创作二十余年,上山下乡,游山玩水。师法自然成就了胸中丘壑。天地之间尤爱冰雪。寒崖上的对弈,溪江边的独钓,宁静而致远,让我神往,是我精神所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在生活态度,倒是让我的朋友们在我的画里解读到了“禅意的顿悟”和“无意的深刻”,这让我倍感欣慰和鼓舞。
作品多次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展览在大奖赛上获奖。但在宣传、出版上显得低能不思用功,近年又忙于单位业务,更是无暇顾及,至今还是非著名。但我画画认真、勤奋、勇于探索,画起画来不惜体力,乐此不疲,且时有冲动。看来这辈子会以此为乐了。
在此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朋友们!
赵青仲
——赵青仲
纵观中国山水画史,隋唐以来,历代大师都对雪有过大量的描绘,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借古而开今”,任何一个新的画派,新的风格和新的技法产生,都是融前人之法,师自然之造化。我学习传统十余年,师从一位传统功底深厚的老先生,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临摹了大量的前人绘画,获益匪浅,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突破古法,仅仅停留在学习传统技法和临摹前人的作品,也只是为传统而传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师古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外师造化,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说明大自然才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源泉和老师。
这些年我多以雪景山水为题材,在学习传统技法时就喜欢临摹雪景山水,六朝的《雪山红树图》、唐代王维的《江山雪霁图》、五代巨然的《雪图》、宋朝范宽的《雪景寒林》、明代唐寅的《函关雪霁》等,我都不止一次的临摹,画中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树,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每次临摹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新的收获。
冬季,一岁将尽,自然界里万物凋敝,一派孤寂,郭熙论画“谓四时之景不同,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冬天雪气黯淡,烟岚惨淡如睡”。荆浩则谓冬景是“即地为雪,水浅沙平,冰雪匝地,烟旗孤村,渔舟倚岸,樵者负薪”,其景其色,让人忧愁,又有些伤感。渐渐地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性情,好像与雪有了缘分,每到冬天下雪,我一定往里跑,去独自享受那份寂静和伤感。这种来自生活的切实感受,笔墨是你平时积累的功夫,只有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摄取造化神韵,运用已掌握的笔墨技法,才能不拘成法的大胆创造,泻胸中之丘壑于咫尺之间。
我喜欢画雪,因为雪色洁净、凄美。
赵青仲简介
赵青仲 1960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协会会员,北京崇文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东城区政协常委。
曾学习水粉、水彩多年,后随传统功底深厚的董谦如老先生学习传统山水,并临摹了大量前人名作,1979年进入燕京书画社创作室,接受了很多著名画家的指教,获益匪浅。遍游名山大川,通过大量写生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作品多在香港《收藏天地》《收藏家》,台湾《艺术家》《雄狮美术》及国内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
1989年9月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1990年1月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
1991年7月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作品《雨夜》获中国美协四季美展铜奖;
1992年5月在香港举办三人联展,作品《霁雪》获北京市美展二等奖;
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办三人联展;
1994年5月在台湾举办三人巡回展,作品《水乡》获北京青年美展优秀奖;
1997年4月在日本举办四人联展;
1998年《岁月》入选文化部群星奖大展优秀奖;
1999年《雪霁》入选中国美协跨世纪全国山水画大展;
2001年4月新加坡联展,出版《赵青仲水墨山水画集》;
2005年《红房顶》入选中国美协山水画展;
2006年出版《赵青仲山水画集》;
2009年上海三人联展,出版《赵青仲雪意山水画集》;
2010年10月广州三人联展;
2012年获“中国书画报华夏之星山水画金奖”
2013年入选中国书画报50人提名展。
赵青仲自述
60后,从小喜爱涂抹乱画,文革开始上学。文革结束毕业,至今学历不高。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爱上了美术,画工、农、兵,画领袖像。在文化馆学习水粉、水彩。后爱上水墨。拜师传统功底深厚的董谦如老先生,学习传统技法十余年,至今得益于此。文革后恢复高考,自认画儿画的不错,美院、师院两次进入复试未果,遗憾至今。
进入燕京书画社算是步入这行,并有机会接受很多名家的指教,获益匪浅,专业创作二十余年,上山下乡,游山玩水。师法自然成就了胸中丘壑。天地之间尤爱冰雪。寒崖上的对弈,溪江边的独钓,宁静而致远,让我神往,是我精神所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在生活态度,倒是让我的朋友们在我的画里解读到了“禅意的顿悟”和“无意的深刻”,这让我倍感欣慰和鼓舞。
作品多次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展览在大奖赛上获奖。但在宣传、出版上显得低能不思用功,近年又忙于单位业务,更是无暇顾及,至今还是非著名。但我画画认真、勤奋、勇于探索,画起画来不惜体力,乐此不疲,且时有冲动。看来这辈子会以此为乐了。
在此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朋友们!
赵青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