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森林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论证,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林场森林质量、促进林场森林资源全面协调持续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发展建议;重庆;乐村林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158-0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数量以质量为前提。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1]。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2-3]。笔者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长期在基层从事营林生产和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乐村林场实际,就提高林场森林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 林场概况
南川区乐村林场位于南川区东北部,分布在水江镇、鱼泉乡境内,属国有林业事业单位,生态公益型林场。地形呈一狭长带状分布,主要地貌为中山台地,境内南高北低,海拔1 000~1 864 m。主要土壤为山地黄壤,多属矿子黄泥土和暗黄泥土2个土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3.5 ℃,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7 ℃;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5 ℃。境内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平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雨量1 238~1 285 mm,12月下旬开始降雪,冬季有冰冻,年均无霜期270~287 d。林场距南川城区39 km。
2 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2.1 现状
林场现有国有森林经营面积4 066.7 hm2,活立木蓄积189 910 m3。按分类经营划分:公益林2 846.7 hm2(其中重点公益林1 467 hm2)、商品林1 220 hm2。林场现有未成林造林地320.1 hm2;人工杉木、落叶松幼林156 hm2;人工杉木、柳杉中龄林151 hm2,活立木蓄积17 890 m3;人工杉木、柳杉近熟林49 hm2,活立木蓄积6 511 m3;杉木、马尾松、华山松成熟林402 hm2,活立木蓄积75 375 m3;人工杉木过熟林258.8 hm2,活立木蓄积46 976 m3;低产(效)林36.5 hm2;竹林333.3 hm2,灌木林地640 hm2。林场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2.2 评价
乐村林场作为国有林业事业单位,担负着培育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秩序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职责,起着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全场森林资源分布均匀、生态稳定;森林覆盖率高(91%),森林生态作用优势明显;但林龄结构十分不合理,用材林成过熟林面积大;人工成过熟用材林,低产(效)林分单位活立木蓄积量普遍偏低,林分质量差;林木分布不均匀,人工中龄林卫生条件差,需抚育间伐;低产(效)林需改造更新;低产竹林密度大,长势差,竹子纤细,需间伐改造。
3 存在的问题
3.1 人工杉木过熟林林龄过大、树木老化、枯死严重,需主伐更新
乐村林场人工杉木过熟林是20世纪60年代人工营造的速丰用材林,属商品林区,林龄50年,树木老化,基本停止生长,枯枝断梢严重,又因多为纯林,极易感染病虫害,亟需主伐更新,受主伐限额限制,致使林场放慢对人工杉木过熟林的主伐更新进程,扼制了林地生产潜力的发挥。
该场的人工成过熟林及低产(效)林均为人工用材林,大多区划为商品林区。因历史、技术原因,造林时未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树种搭配不当(或未配置),整地、栽植质量差;造林后经营管理粗放,牛羊危害严重,抚育管护未及时跟上,致使林分质量差,单位活立木蓄积量低,更有甚者形成低产(效)林或小老头林分,需主伐(改造)更新,但也受采伐管理法律法规的限制,致使林场更新进程缓慢。
3.2 特用林的利用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区别对待,合理利用
重庆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误划保护区范围,将林场20世纪90年代营造的40.4 hm2柳杉速丰林和60年代营造的70 hm2(蓄积12 500 m3)杉木速丰林划入了保护区范围。目前,柳杉林分密度过大,枯死严重,有的林木树干纤细,雪压导致大量林木折断,林相残破,亟需抚育间伐,杉木林分基本停止生长,也需主伐更新。
3.3 “十二五”年森林采伐限额偏低,不适宜培育森林后续资源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003年4月),乐村林场商品林区林分年生长量为7 798 m3,而核定该场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偏少,与林场对森林后续资源的培育要求有差距。
3.4 采伐限额适用的出材率偏低,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重庆市“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表,整个重庆市的商品材出材率为52.9%。而乐村林场1989年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显示:杉木、马尾松、华山松经营性采伐综合出材率为71%,生长抚育的综合出材率为65%,透光抚育的综合出材率为40%,这些数据与52.9%出材率的差距很大。若各地都用固定的出材率去计算出材量或以出材量反推采伐蓄积量肯定存在很大误差,给采伐管理带来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同时也给生产单位对采伐的具体数量监控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4 发展建议
4.1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尽快编制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并报经批准。按照批准的方案科学有序地实施,不断提高林场可持续经营水平。
4.2 营林措施
4.2.1 低山育苗,高山造林。高山育苗缩短了苗木的生长期,不利于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木质化,所以采取低山育苗、高山造林的育苗造林模式,但应严格注意苗木的木质化程度,确保苗木质量,提倡用一年生苗造林。
4.2.2 严格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首先是造林地的清林。为便于今后的抚育管理,造林地在整地前要进行全面、细致、彻底的清林作业,在每年的8月以后砍伐造林地上的杂灌、草丛,或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地上晒干、堆烧(坐火烧山),清林时严防引发山火。也可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
其次是细致整地,合理配置,科学栽植。清林结束后,要因地制宜,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配置,细致整地,科学栽植,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4-5]。为预防冰雪、病虫危害或感病植株的感染及森林火灾的发生,造林适宜营造针阔混交林,杉木、柳杉、日本落叶松等针叶树与枫香、鹅掌楸、木荷、檫木等阔叶树按7∶3比例带状或块状混交造林。采取长方形的配置方式,株行距1.5 m×2.0 m。大穴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对日本落叶松、柳杉等易受冰雪危害(雪折、翻蔸倒伏)的浅根性树种,应控制造林密度(2 505~3 330株/hm2为宜),加大整地深度,适当深栽,回窝时必须将燃烧后的地表灰烬回入穴内底部,回窝呈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
第2年春季苗木萌动前15 d内进行人工植苗造林。植苗时要把好质量关,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压实,适当深栽,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回土呈泡粑型。
4.2.3 加强造林地的补植、抚育管理,促进郁闭成林。造林后的前3年春季应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工作,确保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一般而言,造林当年的苗木处于定苗阶段,不宜实施锄抚,但秋后应对造林地全面刀抚1次,清除所有的杂草、灌丛、草丛。从造林后的第2年起必须加强对造林地的抚育管理,每年春(5月)、秋(7月)2季各抚育1次,春季以窝抚为主(窝抚实行锄抚,窝宽直径1 m,窝内培土、石块、杂草拣尽);秋抚实行全面刀抚(用刀将造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丛、草丛砍伐,其伐根高度控制在5 cm以下),直至郁闭成林。郁闭后视幼林长势情况,按每隔3~5年时间对幼林地实施抚育间伐作业,将林内非目的树种及病枯木伐除,以利于林木生长。此外,要加强对幼林地的人工管护力度,防止牛羊践踏危害和人为破坏,如挖鱼腥草、山草药等活动易造成苗木根部伤害。
4.2.4 病虫害防治。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乐村林场地处高寒山区,常年气候凉爽,一般而言,林木病虫危害较少,但也不可忽视,杉木病害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内的黄化病,日本落叶松有蚂蚁在侵蚀个别植株树根,致其死亡,注意观察防治。
4.2.5 积极开展抚育间伐,促进林木又好又快生长。幼林郁闭成林后,适时开展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严格按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的三砍三留原则,结合间伐强度(针叶纯林按2.3 m×2.3 m的株行距、针阔混交林按2.8 m×2.8 m的株行距、阔叶纯林按3.3 m×3.3 m的株行距确立保留木即可),控制边界范围和伐桩高度(8 cm以下),伐除非目的树种,促进保留木速生丰产。
4.2.6 加快低产(效)林改造进程,使之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提高林分质量。因过去营林、管护原因,林场有36.5 hm2低产(效)林的小老头林需改造更新,使之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提高林分质量。
4.2.7 加快低产竹林抚育扶壮或改造工作,提高竹林质量。林场有333.3 hm2的实生平竹、水竹林,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竹林密度大,易受冰雪危害,需间伐改造,以提高竹林质量,彰显竹林景观,发挥游憩价值。
4.3 政策措施
践行科学发展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采伐管理政策,加大实施人工成过熟林采伐,尤其是抚育及低产(效)林分改造力度,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稳步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施森林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
4.3.1 完善限额制度。国有林场经营用材林主要是生产木材及林副产品。抚育间伐是经营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措施。低产(效)林改造就是将低产(效)林木,通过砍伐、更新,使之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成为生长快、材质好的林分,改造越多,培育的森林资源就越多,对于这2种采伐应鼓励实施。对于抚育间伐应按作业设计上报审批即可采伐,对于低产(效)林改造,需在作业前建立申报审批制度,采伐后进行检查与验收即可。这样操作简便,检查易行,杜绝乱砍滥伐。
同时,认真贯彻森林分类经营方针,按杉木(含柳杉)30年一个轮伐期、马尾松(含华山松)50年一个轮伐期实行轮伐,在有限的林地上保持森林资源的动态平衡,在轮伐的基础上,实行集约经营,实现森林资源的再生及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4.3.2 调整树种出材率。按照相关调查规范要求,及时组织核定树种出材率,采伐设计使用调整后的出材率,伐前调查使用二元立木材积表,这样就能提高森林采伐限额的监管力度,合理组织生产、销售,有利于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
4.4 开展科技创新,探索公益林复合经营技术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开展公益林复合经营技术,提高公(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59页)
益林分质量,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社会,服务人类[6]。
总之,森林资源在实现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崇尚科学,在政策和技术上切合实际地培育、保护、利用好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让森林资源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熊国辉,熊晓洪,黄金芽,等.靖安县花桥民营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3(3):51-53.
[2] 周吉省,朱红蔓.永嘉县正江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04-208.
[3] 刘春,熊肖林.安义县新华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228-230.
[4] 杨志光,穆鑫,孙玉.陈家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8(1):21-22.
[5] 马学林.东马场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13,216.
[6] 戴军.大桂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10(1):58-60.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发展建议;重庆;乐村林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158-0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数量以质量为前提。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1]。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2-3]。笔者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长期在基层从事营林生产和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乐村林场实际,就提高林场森林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 林场概况
南川区乐村林场位于南川区东北部,分布在水江镇、鱼泉乡境内,属国有林业事业单位,生态公益型林场。地形呈一狭长带状分布,主要地貌为中山台地,境内南高北低,海拔1 000~1 864 m。主要土壤为山地黄壤,多属矿子黄泥土和暗黄泥土2个土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3.5 ℃,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7 ℃;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5 ℃。境内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平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雨量1 238~1 285 mm,12月下旬开始降雪,冬季有冰冻,年均无霜期270~287 d。林场距南川城区39 km。
2 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2.1 现状
林场现有国有森林经营面积4 066.7 hm2,活立木蓄积189 910 m3。按分类经营划分:公益林2 846.7 hm2(其中重点公益林1 467 hm2)、商品林1 220 hm2。林场现有未成林造林地320.1 hm2;人工杉木、落叶松幼林156 hm2;人工杉木、柳杉中龄林151 hm2,活立木蓄积17 890 m3;人工杉木、柳杉近熟林49 hm2,活立木蓄积6 511 m3;杉木、马尾松、华山松成熟林402 hm2,活立木蓄积75 375 m3;人工杉木过熟林258.8 hm2,活立木蓄积46 976 m3;低产(效)林36.5 hm2;竹林333.3 hm2,灌木林地640 hm2。林场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2.2 评价
乐村林场作为国有林业事业单位,担负着培育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秩序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职责,起着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全场森林资源分布均匀、生态稳定;森林覆盖率高(91%),森林生态作用优势明显;但林龄结构十分不合理,用材林成过熟林面积大;人工成过熟用材林,低产(效)林分单位活立木蓄积量普遍偏低,林分质量差;林木分布不均匀,人工中龄林卫生条件差,需抚育间伐;低产(效)林需改造更新;低产竹林密度大,长势差,竹子纤细,需间伐改造。
3 存在的问题
3.1 人工杉木过熟林林龄过大、树木老化、枯死严重,需主伐更新
乐村林场人工杉木过熟林是20世纪60年代人工营造的速丰用材林,属商品林区,林龄50年,树木老化,基本停止生长,枯枝断梢严重,又因多为纯林,极易感染病虫害,亟需主伐更新,受主伐限额限制,致使林场放慢对人工杉木过熟林的主伐更新进程,扼制了林地生产潜力的发挥。
该场的人工成过熟林及低产(效)林均为人工用材林,大多区划为商品林区。因历史、技术原因,造林时未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树种搭配不当(或未配置),整地、栽植质量差;造林后经营管理粗放,牛羊危害严重,抚育管护未及时跟上,致使林分质量差,单位活立木蓄积量低,更有甚者形成低产(效)林或小老头林分,需主伐(改造)更新,但也受采伐管理法律法规的限制,致使林场更新进程缓慢。
3.2 特用林的利用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区别对待,合理利用
重庆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误划保护区范围,将林场20世纪90年代营造的40.4 hm2柳杉速丰林和60年代营造的70 hm2(蓄积12 500 m3)杉木速丰林划入了保护区范围。目前,柳杉林分密度过大,枯死严重,有的林木树干纤细,雪压导致大量林木折断,林相残破,亟需抚育间伐,杉木林分基本停止生长,也需主伐更新。
3.3 “十二五”年森林采伐限额偏低,不适宜培育森林后续资源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003年4月),乐村林场商品林区林分年生长量为7 798 m3,而核定该场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偏少,与林场对森林后续资源的培育要求有差距。
3.4 采伐限额适用的出材率偏低,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重庆市“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表,整个重庆市的商品材出材率为52.9%。而乐村林场1989年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显示:杉木、马尾松、华山松经营性采伐综合出材率为71%,生长抚育的综合出材率为65%,透光抚育的综合出材率为40%,这些数据与52.9%出材率的差距很大。若各地都用固定的出材率去计算出材量或以出材量反推采伐蓄积量肯定存在很大误差,给采伐管理带来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同时也给生产单位对采伐的具体数量监控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4 发展建议
4.1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尽快编制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并报经批准。按照批准的方案科学有序地实施,不断提高林场可持续经营水平。
4.2 营林措施
4.2.1 低山育苗,高山造林。高山育苗缩短了苗木的生长期,不利于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木质化,所以采取低山育苗、高山造林的育苗造林模式,但应严格注意苗木的木质化程度,确保苗木质量,提倡用一年生苗造林。
4.2.2 严格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首先是造林地的清林。为便于今后的抚育管理,造林地在整地前要进行全面、细致、彻底的清林作业,在每年的8月以后砍伐造林地上的杂灌、草丛,或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地上晒干、堆烧(坐火烧山),清林时严防引发山火。也可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
其次是细致整地,合理配置,科学栽植。清林结束后,要因地制宜,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配置,细致整地,科学栽植,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4-5]。为预防冰雪、病虫危害或感病植株的感染及森林火灾的发生,造林适宜营造针阔混交林,杉木、柳杉、日本落叶松等针叶树与枫香、鹅掌楸、木荷、檫木等阔叶树按7∶3比例带状或块状混交造林。采取长方形的配置方式,株行距1.5 m×2.0 m。大穴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对日本落叶松、柳杉等易受冰雪危害(雪折、翻蔸倒伏)的浅根性树种,应控制造林密度(2 505~3 330株/hm2为宜),加大整地深度,适当深栽,回窝时必须将燃烧后的地表灰烬回入穴内底部,回窝呈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
第2年春季苗木萌动前15 d内进行人工植苗造林。植苗时要把好质量关,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压实,适当深栽,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回土呈泡粑型。
4.2.3 加强造林地的补植、抚育管理,促进郁闭成林。造林后的前3年春季应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工作,确保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一般而言,造林当年的苗木处于定苗阶段,不宜实施锄抚,但秋后应对造林地全面刀抚1次,清除所有的杂草、灌丛、草丛。从造林后的第2年起必须加强对造林地的抚育管理,每年春(5月)、秋(7月)2季各抚育1次,春季以窝抚为主(窝抚实行锄抚,窝宽直径1 m,窝内培土、石块、杂草拣尽);秋抚实行全面刀抚(用刀将造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丛、草丛砍伐,其伐根高度控制在5 cm以下),直至郁闭成林。郁闭后视幼林长势情况,按每隔3~5年时间对幼林地实施抚育间伐作业,将林内非目的树种及病枯木伐除,以利于林木生长。此外,要加强对幼林地的人工管护力度,防止牛羊践踏危害和人为破坏,如挖鱼腥草、山草药等活动易造成苗木根部伤害。
4.2.4 病虫害防治。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乐村林场地处高寒山区,常年气候凉爽,一般而言,林木病虫危害较少,但也不可忽视,杉木病害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内的黄化病,日本落叶松有蚂蚁在侵蚀个别植株树根,致其死亡,注意观察防治。
4.2.5 积极开展抚育间伐,促进林木又好又快生长。幼林郁闭成林后,适时开展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严格按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的三砍三留原则,结合间伐强度(针叶纯林按2.3 m×2.3 m的株行距、针阔混交林按2.8 m×2.8 m的株行距、阔叶纯林按3.3 m×3.3 m的株行距确立保留木即可),控制边界范围和伐桩高度(8 cm以下),伐除非目的树种,促进保留木速生丰产。
4.2.6 加快低产(效)林改造进程,使之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提高林分质量。因过去营林、管护原因,林场有36.5 hm2低产(效)林的小老头林需改造更新,使之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提高林分质量。
4.2.7 加快低产竹林抚育扶壮或改造工作,提高竹林质量。林场有333.3 hm2的实生平竹、水竹林,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竹林密度大,易受冰雪危害,需间伐改造,以提高竹林质量,彰显竹林景观,发挥游憩价值。
4.3 政策措施
践行科学发展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采伐管理政策,加大实施人工成过熟林采伐,尤其是抚育及低产(效)林分改造力度,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稳步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施森林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
4.3.1 完善限额制度。国有林场经营用材林主要是生产木材及林副产品。抚育间伐是经营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措施。低产(效)林改造就是将低产(效)林木,通过砍伐、更新,使之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成为生长快、材质好的林分,改造越多,培育的森林资源就越多,对于这2种采伐应鼓励实施。对于抚育间伐应按作业设计上报审批即可采伐,对于低产(效)林改造,需在作业前建立申报审批制度,采伐后进行检查与验收即可。这样操作简便,检查易行,杜绝乱砍滥伐。
同时,认真贯彻森林分类经营方针,按杉木(含柳杉)30年一个轮伐期、马尾松(含华山松)50年一个轮伐期实行轮伐,在有限的林地上保持森林资源的动态平衡,在轮伐的基础上,实行集约经营,实现森林资源的再生及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4.3.2 调整树种出材率。按照相关调查规范要求,及时组织核定树种出材率,采伐设计使用调整后的出材率,伐前调查使用二元立木材积表,这样就能提高森林采伐限额的监管力度,合理组织生产、销售,有利于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
4.4 开展科技创新,探索公益林复合经营技术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开展公益林复合经营技术,提高公(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59页)
益林分质量,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社会,服务人类[6]。
总之,森林资源在实现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崇尚科学,在政策和技术上切合实际地培育、保护、利用好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让森林资源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熊国辉,熊晓洪,黄金芽,等.靖安县花桥民营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3(3):51-53.
[2] 周吉省,朱红蔓.永嘉县正江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环境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04-208.
[3] 刘春,熊肖林.安义县新华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228-230.
[4] 杨志光,穆鑫,孙玉.陈家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8(1):21-22.
[5] 马学林.东马场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13,216.
[6] 戴军.大桂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1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