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的发展,使读书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书籍整体设计也日益图像化。迎合市场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简析了读图时代书籍整体设计的一些不良现象,并从积极提出对策:关注本土性,突出民族特点。
关建词:读图时代 ;本土性;书籍整体设计
从建国后曾风行一时的“小人书”,到近来流行的朱德庸的《涩女郎》和几米的绘画读本,当今时代的书籍正逐渐从过去的以文字为主或与插图相结合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图像多量化、立体图像、电子图像等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当代人阅读习惯也随之出现了某种转变,人们更愿意阅读各类图像类读物。
中国似乎从“读书时代”走入了“读图时代”,大家只想用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享受阅读的快感,对板着脸教育人的文本敬而远之。读图时代的书籍功能不仅局限于文字信息的传播,新工艺材料的不断出现,为书籍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文字维持着自身的作用外,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将触觉、嗅觉和听觉的元素运用在书籍设计中。
需求总是市场的风向标。为了适应“读图时代”的到来,近两年,绘本风靡图书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部分读者轻松阅读和视觉享受的需要。当包装成了销售的前提,图书整体设计在出版界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市场產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首先产生了技术性的问题。如图片泛滥,文字过少,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便;还有单纯为了提高图书的销量而把人物经历放在书籍封面上,而轻视了书籍整体设计与书籍本身应该传 达出的美;再如华而不实的装帧效果加大了书籍的成本,给读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花销;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设计师对书籍装帧设计内容及形式的表现缺乏科学的研究,对书籍整体设计缺乏真正的创新,认为只要运用特种纸、 封面镂空、彩色印刷、喷砂、起鼓等技术上的手段就是好的图书设计。
其次,忽视了书籍设计本身的内涵。
有研究表明,读文字和读图时,大脑进行的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和图形相比,文字是抽象的,是经过概括的,大脑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要调动更多的机能。“读图”固然方便快 捷,简单易懂,但是却禁锢了人们的思 维,语言文字会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图”是一种原始性的思维模式,而文字是抽象的,是人类更高 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更加不能忽视文字的重要。图片作为一种纯视觉的传播符号,必须依靠和文字的配合。
书籍形态是书的物性构造,它以美观、方便、实用的意义构成书籍直观的静止之美。书籍设计,还有书的理性构造,它以丰富易懂的信息、科学合理的构成、不可思议的创意、有条理的层次、起伏跌宕的旋律、充分互补的图文、创造潜意识的启示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构成了书籍内容活性化的流动之美。
在这个“读图时代”,书籍设计者们要如何与时俱进,做好书籍整体设计呢?
一、把握书籍整体设计的目的和内涵
整体设计是书籍设计的灵魂,只有当书籍设计有一个总的布局构想,才能使书籍的各种构成要素和谐统一,共存于书籍这个统一体中。书籍整体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书籍整体设计不仅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使书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从中得到书的整体感受和启迪。
书籍整体设计包括封面设计、书脊设计、环衬与扉页设计、内容页版式设计以及封底设计。将封面、封底和书脊作为整体造型形态来看,会因产生时间和空间的流动而增加了书籍的容量。在封面设计中,书脊的设计也不容忽视,它是封面与封底之间的过渡。书脊对书籍整体形态的图形、色彩、构成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封底设计要与封面、书脊既协调又要有所变化,应多强调统一的风格。只有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设计,才能使书籍有完整而优美的造型形态
优秀的整体设计是设计者配合作者、文字编辑、领会原著思想、艺术风格、民族特色、时代精神以及读者情趣有机融合起来,处理好文字、图形、色彩、材料四个要素。一本书的设计方案要从全书的整体出发,使每个局部既具有个性、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完整有序,给人以节奏感与韵律感,设计者要统揽全局,在形式构成、图形设计、色彩设计上处理好精简,大小,疏密,虚实以及间隔等关系。
二、提倡本土化,突出民族特点,形成中国特色的书籍设计风格
书籍整体设计要遵循几个原则,本土性便是其中之一。
本土性指书籍装桢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但绝不是简单的搬弄传统,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们。如书法的运用,汉字笔画的运用等。
中国书籍的整体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为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创造了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东汉造纸术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 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发展延续到现在。
我国书籍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而这些被我们视为原始落后的书籍装帧形式正是中国在此领域的精髓所在。从某种 意义来说,上述那些装帧方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多是现代设计师可以借鉴、利用并产生灵感的源泉。
当然,我们提倡本土文化,提倡中国的设计风格,并不是完全照搬古人的做法,而是要对其发展创新。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不能简单地照搬民族性和传统特色的元素,而是在 这些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只有继承和发展我们传统的文化特色,才能打造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风格和审美标准。
本土文化,是在国际文化大家庭中能显现自身主见、实力,能承担自身国际角色的条件和文化基础。宣扬本土文化, 也并非对传统图形简单机械地复制粘贴或视觉样式上的重新展示,而是要看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的价值。
在当代“读图时代” 的文化大背景下,书籍设计者在努力寻求着文字与图形的最佳切合点。既不单纯追求文字的传播效能,不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也不一味的追逐读图的快感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乐趣是书籍整体设计者的目标。今天,书籍设计更应基于本土文化的精神,表达传统艺术的内涵、情趣与自然美,并切合时代的面貌与现代的视觉语言结合。
参考文献:
[1] 鄢明定.“读图时代”与图书编辑.编辑之友.2011.06期
[2] 刘炜.图像在说话——书籍设计中图像语言的叙事性.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梁钜霄.读图时代的图书馆导读创新.图书馆建设.2012.07期
[4] 张秀 .“创意图形”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年记者.2011.14期
关建词:读图时代 ;本土性;书籍整体设计
从建国后曾风行一时的“小人书”,到近来流行的朱德庸的《涩女郎》和几米的绘画读本,当今时代的书籍正逐渐从过去的以文字为主或与插图相结合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图像多量化、立体图像、电子图像等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当代人阅读习惯也随之出现了某种转变,人们更愿意阅读各类图像类读物。
中国似乎从“读书时代”走入了“读图时代”,大家只想用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享受阅读的快感,对板着脸教育人的文本敬而远之。读图时代的书籍功能不仅局限于文字信息的传播,新工艺材料的不断出现,为书籍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文字维持着自身的作用外,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将触觉、嗅觉和听觉的元素运用在书籍设计中。
需求总是市场的风向标。为了适应“读图时代”的到来,近两年,绘本风靡图书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部分读者轻松阅读和视觉享受的需要。当包装成了销售的前提,图书整体设计在出版界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市场產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首先产生了技术性的问题。如图片泛滥,文字过少,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便;还有单纯为了提高图书的销量而把人物经历放在书籍封面上,而轻视了书籍整体设计与书籍本身应该传 达出的美;再如华而不实的装帧效果加大了书籍的成本,给读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花销;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设计师对书籍装帧设计内容及形式的表现缺乏科学的研究,对书籍整体设计缺乏真正的创新,认为只要运用特种纸、 封面镂空、彩色印刷、喷砂、起鼓等技术上的手段就是好的图书设计。
其次,忽视了书籍设计本身的内涵。
有研究表明,读文字和读图时,大脑进行的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和图形相比,文字是抽象的,是经过概括的,大脑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要调动更多的机能。“读图”固然方便快 捷,简单易懂,但是却禁锢了人们的思 维,语言文字会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图”是一种原始性的思维模式,而文字是抽象的,是人类更高 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更加不能忽视文字的重要。图片作为一种纯视觉的传播符号,必须依靠和文字的配合。
书籍形态是书的物性构造,它以美观、方便、实用的意义构成书籍直观的静止之美。书籍设计,还有书的理性构造,它以丰富易懂的信息、科学合理的构成、不可思议的创意、有条理的层次、起伏跌宕的旋律、充分互补的图文、创造潜意识的启示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构成了书籍内容活性化的流动之美。
在这个“读图时代”,书籍设计者们要如何与时俱进,做好书籍整体设计呢?
一、把握书籍整体设计的目的和内涵
整体设计是书籍设计的灵魂,只有当书籍设计有一个总的布局构想,才能使书籍的各种构成要素和谐统一,共存于书籍这个统一体中。书籍整体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书籍整体设计不仅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使书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从中得到书的整体感受和启迪。
书籍整体设计包括封面设计、书脊设计、环衬与扉页设计、内容页版式设计以及封底设计。将封面、封底和书脊作为整体造型形态来看,会因产生时间和空间的流动而增加了书籍的容量。在封面设计中,书脊的设计也不容忽视,它是封面与封底之间的过渡。书脊对书籍整体形态的图形、色彩、构成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封底设计要与封面、书脊既协调又要有所变化,应多强调统一的风格。只有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设计,才能使书籍有完整而优美的造型形态
优秀的整体设计是设计者配合作者、文字编辑、领会原著思想、艺术风格、民族特色、时代精神以及读者情趣有机融合起来,处理好文字、图形、色彩、材料四个要素。一本书的设计方案要从全书的整体出发,使每个局部既具有个性、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完整有序,给人以节奏感与韵律感,设计者要统揽全局,在形式构成、图形设计、色彩设计上处理好精简,大小,疏密,虚实以及间隔等关系。
二、提倡本土化,突出民族特点,形成中国特色的书籍设计风格
书籍整体设计要遵循几个原则,本土性便是其中之一。
本土性指书籍装桢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但绝不是简单的搬弄传统,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们。如书法的运用,汉字笔画的运用等。
中国书籍的整体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为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创造了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东汉造纸术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 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发展延续到现在。
我国书籍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而这些被我们视为原始落后的书籍装帧形式正是中国在此领域的精髓所在。从某种 意义来说,上述那些装帧方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多是现代设计师可以借鉴、利用并产生灵感的源泉。
当然,我们提倡本土文化,提倡中国的设计风格,并不是完全照搬古人的做法,而是要对其发展创新。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不能简单地照搬民族性和传统特色的元素,而是在 这些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只有继承和发展我们传统的文化特色,才能打造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风格和审美标准。
本土文化,是在国际文化大家庭中能显现自身主见、实力,能承担自身国际角色的条件和文化基础。宣扬本土文化, 也并非对传统图形简单机械地复制粘贴或视觉样式上的重新展示,而是要看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的价值。
在当代“读图时代” 的文化大背景下,书籍设计者在努力寻求着文字与图形的最佳切合点。既不单纯追求文字的传播效能,不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也不一味的追逐读图的快感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乐趣是书籍整体设计者的目标。今天,书籍设计更应基于本土文化的精神,表达传统艺术的内涵、情趣与自然美,并切合时代的面貌与现代的视觉语言结合。
参考文献:
[1] 鄢明定.“读图时代”与图书编辑.编辑之友.2011.06期
[2] 刘炜.图像在说话——书籍设计中图像语言的叙事性.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梁钜霄.读图时代的图书馆导读创新.图书馆建设.2012.07期
[4] 张秀 .“创意图形”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年记者.2011.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