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艺术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真的会“拿主意”吗?
  有一部你喜欢的明星主演的电影,DVD售价15美元。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买还是不买,你会怎么选?有实验表明,80%的受试者都会选择买。如果将这个问题改一下:你是愿意花15美元买这个DVD,还是愿意把这15美元省下来,花到任何自己想花的地方去?结果却让愿意买DVD的人从80%下降到了55%。
  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选择难题,而当你只能选择yes或no时,从长期看来,你有52%的决定都是错的。但如果增加一两个选项,那么选错的比率就下降到32%。选项增加了,选对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因为当你没考虑到别的选项时,你实际上是“钻了牛角尖”。
  我们的生活轨迹其实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然而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做过多少决策。也正因为决策机会少,人们就不太重视,也不擅长,更缺乏科学决策意识。真正的决策必须得有多个选项,是面对不容易判断优劣的几个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它是一个非常纠结的心理过程。

扩充多个选项


  通常人们在做决策时都习惯于从已有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想想自己能不能增加几个选项。

  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以对氧气的早期研究闻名于世,而且还对政治运动和神学感兴趣,写过很多著作,是个很优秀的教育家。他本来是个牧师,这个工作很稳定,社会地位也高,年薪100英镑,但就是钱不够花。有一位大亨谢尔本伯爵希望普利斯特里能给自己的孩子当家庭教师,同时也给自己当个顾问,并开出250英镑的年薪。谢尔本伯爵可不是一般的富豪,不仅有权有势还非常高调,后来还当过英国首相。
  虽然年薪十分诱人,但这个岗位有利有弊,普利斯特里并没有贸然决定。他先找来几个人帮自己拿主意,其中就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建议普利斯特里利用“道德算数”法,找张纸做一个利弊分析。在左边写下做这件事的理由,右边写下不做的理由。写好之后再权衡两边的理由,如果有两个对立的理由重要性对等就把它们都划掉,最后剩下的理由中,哪边多就选择哪边。
  富兰克林這个办法其实是个被动决策法。是假设所有的条件、所有的信息都摆在桌面上了,仅仅根据这些条件和信息做决策,那剩下的当然就只是一个算数问题。但普利斯特里使用了更积极的决策办法。
  首先,积极寻求更多的信息。他向自己的朋友寻求建议,朋友劝他别去,去了就成了贵族的附属,没有了学者的独立性。接着,普利斯特里又询问了更了解谢尔本伯爵的人。他发现,越是了解谢尔本伯爵的人,越劝他接受这个工作。最后,普利斯特里没有在去与不去之间二选一,而是积极改变了选项,向谢尔本伯爵提出两个要求:
  1.指定一位教师在伯爵家教书,自己仍住在利兹,远程操控这个教师,只在伯爵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再去伦敦;
  2.如果将来两人的关系闹僵,这份工作不能做了,伯爵也要保证每年支付给他150英镑,直到终生。
  对于普利斯特里提出的修改条款,谢尔本伯爵居然同意了。而普利斯特里也接受了这份offer,给谢尔本伯爵当了7年家庭教师和顾问。在这7年时间里他过得自由自在,也取得很多学术成果。虽然7年后没能继续这份工作,但谢尔本伯爵依然每年给普利斯特里150英镑。

跳出“确认偏误”


  在选择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这一步人们常常犯“确认偏误”,容易被自己的短期情感左右。比如在已有选项中,已经先入为主地“喜欢”某个选项,就可能会不顾事实坚持这个选项。而普利斯特里的做法是向很多人寻求意见,对自己的工作前景获得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摆出多个并列选择
  把多个选项都摆在桌子上一起参选。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两个设计小组设计一个东西,但两个的提案方式却不同。第一组每想出来一个方案就拿来看,然后根据提出的意见再修改,再提出不同的方案。而第二组则是一次性提供好几个方案,同时摆在面前让你选择。选定一个之后,再拿回去略作修改。
  你会怎么选?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的做法效果要好得多。把所有的选项都摆出来,哪个好哪个不好一目了然。而一个一个比较,不仅费时又费力,而且到后面还可能忘了前面的。我们平时买东西、决定科研课题、选择上哪个项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方案都摆出来,统一选择。现在大人物做决策,往往都要求顾问同时给几个方案。
  设立反对派
  当然,面对重大选择时,方案太多我们也容易纠结,尤其是当你特别想去做一件事时,别人说什么都不容易听得进去,这时候你需要设置一个反对派。
  大公司的CEO特别喜欢收购别人的公司,而且经常给一个明显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事实上,过去那些收购的案例最后的结果很多都不好。那CEO们为什么还这么热衷于收购公司呢?有些是因为公司战略需要,而有些则是因为CEO想要通过收购来扩大自己的个人权势。
  有研究者做过一个统计,说主流媒体上每多一篇吹捧收购方CEO的报道,这个CEO收购下一个公司时就愿意多付4.8%的溢价。这就是当你特别想干一件事时,尤其是如果这件事能给你带来感情上的回报,你就可能会一意孤行。那怎么才能阻止这些被荣誉冲昏了头脑的CEO呢?
  有个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了一条经验,就是每个决定都要设立反对派。作为反对派,哪怕心里支持这笔投资,在开会时也要想方设法列举反对的理由。如果在听过所有反对理由之后,公司还是决定要投资,那这个投资决定就可能是比较靠谱的。   现在绝大多数公司的战略决策过程中都没有正式的反对派。这就好比说法庭审判只有检察官,没有辩护律师。企业可以在每次讨论决策之前,设置一支“蓝军”部队,让他们专门唱反调。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组织,而一般的个人决策是不是也需要蓝军呢?找朋友提意见,还有一个“旁观者清”的效果。
  10/10/10法则
  做选择时的很多纠结,其实都是各种复杂情绪在影响自己的判断。这些情绪往往是短期的,从别人眼中看,或者自己过段时间再看根本不重要。“旁观者清”其实就是因为旁观者没有当局者那么多复杂的情绪,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可不能什么事情都听从“旁观者”的意见,毕竟最了解情况的人还是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自己。有一个特别好的旁观技术叫“10/10/10法则”。这个方法要求你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
  10分钟之后,你会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
  10个月之后,你会作何感想?
  10年之后,你又会作何感想?
  举个例子,安妮有个男朋友叫卡尔,45岁,比她大9岁,两人正式交往9个月了,安妮想要赶紧结婚生孩子,但卡尔的态度还不明朗。因为卡尔离过婚,感情受到过创伤,还带着一个女儿,他不想让自己的女朋友干扰孩子。趁着周末一起出去度假的机会,安妮想和卡尔摊牌,但她又有点拿不定主意,担心卡尔拒绝。
  事实上,安妮的这些纠结全都是短期情绪的作用,而“10/10/10法则”最适合克服短期情绪。如果自己跟卡尔表白,10分钟、10个月和10年之后会怎么看待这次的决定。
  安妮想了一下,10分钟之后自己会很紧张,但也会很自豪,因为自己终于说出了口;10个月之后,就算被卡尔拒绝也不会后悔;10年之后,这次表白可能根本就不是个事儿,那时候自己可能跟卡尔已经生活在一起了,或者跟别人生活在一起。
  这其实就是一种旁观者思维,站在一个远距离考虑问题,所有短期的情绪,不管是害怕还是紧张就都不重要了。
  考虑价值观
万维钢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对付复杂系统,使用简单规则非常有效,最适合做出快速的、大量的判断,结果并不比大数据复杂模型的结果差。

  前面的辦法都是用理智战胜情感,让自己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利弊。但任何分析都有限,到最后可能还是面临一个利益计算已经无法判断优劣的局面。这时候就得看个人的“价值观”了。这里所谓的价值观,就是自己设定的“优先级”。
  作为一个企业,你认为让消费者满意最重要,让股东满意最重要,还是让员工满意最重要?这三个满意很多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有时候也会产生矛盾。如果让消费者满意最重要,那就少赚点钱多服务一些人;如果让股东满意最重要,那就尽可能扩大利润;如果让员工满意最重要,那就干脆像美联航一样,为了给自己员工让座可以把乘客直接拉下飞机。企业家事先把这个价值观跟员工说好,员工遇到两难选择时就知道怎么决策了。

找到“特殊因素”


  在面临一堆选项的时候该如何尽可能理性地选择,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己对未来的判断。今天就说一个评估自己未来表现的好办法:用别人预测自己。
  当判断未来进行决策时,想要知道自己会怎样,先听听那些做过这件事的人都怎样了。这里有一个算法叫“基础比率”,也就是前人失败和成功的概率。用基础比率预测,用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是一个特别靠谱的决策方法。就算认为自己很特殊,也要先了解基础比率,再从这个基础上做修正。
  1998年,美国有个年轻人叫布莱恩,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叫“骨质增生异常综合征”。他骨髓的造血功能出了严重的问题,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非常少。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布莱恩大概只有五六年正常生活的存活时间。时间一到,病情就会迅速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布莱恩还有另外一个选项,就是做骨髓移植。如果手术成功,可以让身体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免疫系统。但骨髓移植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手术,即便找到合适的骨髓捐赠者,也不能保证术后身体不会出现排异反应。而且在手术恢复的一年时间内,身体没有免疫系统,出现任何感染都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生与死的决策自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医生告诉布莱恩,一般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就是“基础比率”并不高。但布莱恩并没有简单接受基础比率,并反复追问医生,手术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每种并发症的危险到底有多大?但医生也没办法把每一项都讲得很清楚,于是他开始自己研究。
  布莱恩发现,手术成功的基础比率是所有医院对所有患者做手术的总的统计结果。相对于基础比率,布莱恩有两个优势:第一,大多数做骨髓移植手术的病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布莱恩只有28岁。第二,骨髓移植手术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进行,有些医院每年做300例,很擅长这个手术;而有些医院每年只做30例,并不擅长做这个手术。如果布莱恩去全美国最擅长骨髓移植手术的医院做这个手术,显然成功的几率要高得多。
  这个案例也表明,基础比率虽是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大多数情况下自己都不会比别人特殊多少,但特殊情况也的确存在,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的这个“特殊因素”。
其他文献
针对重钢焦化厂化工生产的具体情况建立的大型焦化化工生产过程综合控制和网络系统运行良好,在稳定生产、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回收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病因及病变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共同特征为头痛、呕吐及息识障碍,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我科成功救治
当下我国法律援助以指派式、申请式和值班律师三种模式运行,实践中三种模式各具价值但亦存在缺陷。法律援助的运行模式直接关系着制度价值的实现和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体现
僵尸网络对网络安全运行及用户数据安全都是极具威胁的隐患,它也因此成为一个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明确僵尸网络的概念,把握僵尸网络的产生、内部工作机理、发展、类型及危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成功。研究团队突破了限制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快速高效改良利用的关
传统手工编排行车计划耗费时间长,难以根据客流、道路、季节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做出及时改变。公交行车计划的计算机化自动排列是一直以来研究目标。目前出现的排列算法解决了
从去年开始,关于可穿戴设备鼻祖Jawbone的各种传闻就一直未停歇。首席财务官离职、被Fitbit起诉,考虑“卖身”,控告小米蓝牙音箱抄袭……事实是,Jawbone现已退出普通消费级智能手环市场,转型运动医疗领域。但转型离不开资金支持,Jawbone的资金状况又非常糟糕,未来道阻且长。  其实从诞生之日起,Jawbone便享受了足够多的资本红利,站在智能穿戴设备的风口不断融资,迅速蹿至“独角兽”行
<正>~~
期刊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黄宁宇等人发明的“高原盐碱水域湖库放牧鲟鱼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项发明包括鲟鱼放牧式养殖的湖库;鲟鱼苗种培育和集约化
以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为原料,用干混法制取了氧化铁。该方法简单易行,亚铁的氧化率达到95%以上,产物中的氧化铁脱硫、再生性能好,初始硫容达到21%,经二次再生,总硫容达到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