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刁斗写的小说很多,我读的却很少,这是第一本。我在这本小说中看到了刁斗作为小说家所精心掩藏的某种野心,还有他的聪明和底气。
所谓“精心掩藏的野心”,按照中学语文课本讲授的词组分析方法,先说中心名词“野心”。刁斗的野心在于他意欲通过书写一个始终徘徊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边缘的异类的故事,为从1953年到2003年间的50年间的中国大陆描绘一幅民间思想风俗史——还可以说得更言简意赅一些,刁斗要为解放后的普通中国人写一部思想史。所谓“精心掩藏”,是说作为小说的形式,这本书最终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严肃整饬的编年史,它更像是一幅充满民间烟火气的《清明上河图》式的思想风俗图,以时间为轴,人物为纲,把五十年间承载着种种思想端倪的人物和事件一一搬入画卷,勾勒点染,纤细入微,把一切意图都埋藏在细节中间,一目了然,却又耐人寻味。
说说主要的人物,刁北是梵高式的这么一个人,但是,他不像梵高总是思索麦田和上帝,他生在更为复杂荒诞和动荡一些的新中国,思索着乌托邦和桃花源。刁北的人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绚烂得让人头晕的色彩,他生于五十年代,成长于六七十年代,因为大历史中阴差阳错的小偶然坐过两次牢,爱看点生僻的闲书,爱参加点可疑的小聚会,和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又和一个女同性恋结婚离婚,之后沦落在社会边缘,靠给死人写墓志铭为生。刁北身上的不合群和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执著与梵高很相似,此外,他们的潦倒也有几分相似。但是,刁北显然比梵高要温和得多。他对抗自己所不愿意附议的东西的方式,始终是显得有些沉默而顺从的。刁北的气质是知识分子式的,他本能式的被动,悲悯,心怀温和的普世价值观,认为“人是大自然放的一个屁”,他心地善良,热爱知识,不贪生,不贪权,不贪财,不惹事生非,天资聪颖,却苟且而知足。他唯一格格不入的,是他的父亲。
“父亲”在这本书里,是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无论在什么年代,他对于权术有着本能的迷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儿子刁北,甚至出卖儿子,与之彻底划清界线。他极其善于躲避时代变更交替时的暗礁,懂得如何顺应潮流而生。对于旧时代,他念念不忘到了躁狂和赡妄的地步。但是,对于这个政治上令他头痛的儿子刁北,他内心里却又心怀某种难言的欣赏。儿子和父权,在这本书中的对抗,似乎已经不是单纯的伦理意义上的对抗。佛洛伊德的“弑父”在这里成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戕灭。在书中,“父亲”临死时和儿子刁北的“和解”被书写得如同生活本身,却又有耐人寻味的某种象征意味。极左与极右,仿佛就在这个时候,交汇成为了一条不再相互对抗的水流,裹挟着更加安于现世生活,甚至于已经不再把“思想”作为生存第一要务的刁北,平静地流向生命的终极。在刁斗的笔下,50岁的刁北,如同一颗尘埃,在世俗的幸福中栖息了下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刁斗对于和谐的某种诠释。正如我不知道世俗的幸福在多大意义上真的能够拯救自己。
在这条与“父亲”违逆而行的小路上,刁北始终保持着他作为独行修士的气质和生活方式。他不缺女人,总有女人着迷于他,并勇于献身,献身的同时,还一并献出了自己的心。对于那个献了身却没办法献出自己的心的女人,他温和地和她生活,又温和地和她离了婚。他总是这样,以宽容而柔软的方式接纳着进入他生活的女人,却从来不粘滞她们。他带着既欣赏又清楚的眼光看着这些女人,甚至,他还以自己的思想方式,教育着这些女人。连接他和这些女人的,是一条一条隐形而坚韧、荒诞而古怪的绳索。这些绳索在刁斗的笔下,是一个一个巧妙而荒诞的细节,让人实在无法忍俊。
我喜欢聪明的作家,能够把50年间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繁复的大事件几乎无一遗漏见缝插针而又天衣无缝地融入小人物的鲜活生活中的作家,是需要聪明和底气的。否则,他的野心也就成为了一种赡妄。我很可喜地在这本小说中看到了这三者融为了一体。
画蛇添足地再说两句。首先,从阅读的顺畅而言,这恐怕不是能够轻易从中得到阅读快感的一本小说。刁北的五十年生活整个被打乱,时空重组,人物交错。你必须时刻提防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不认识的人,一段不知首尾的故事,有点“迷宫”式的绕,小心被绕晕了。我在有些痛恨刁北玩弄他的聪明的同时,仍然忍不住妇人之仁地想,也许,他是想让摊开这本小说的读者读得慢点,再慢点,他生怕读者小看了他那些精心掩埋的“野心”。其次,书中所附的那个“年表”,看上去,好像有些不知所云,其实,仔细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与死亡有关。联系到每一段话前面的年份,再把那个年份里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标志性大事件联想一下,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张年表,当然,那已经与刁斗无关。
《我哥刁北年表》
作者:刁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定价:29.00元
所谓“精心掩藏的野心”,按照中学语文课本讲授的词组分析方法,先说中心名词“野心”。刁斗的野心在于他意欲通过书写一个始终徘徊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边缘的异类的故事,为从1953年到2003年间的50年间的中国大陆描绘一幅民间思想风俗史——还可以说得更言简意赅一些,刁斗要为解放后的普通中国人写一部思想史。所谓“精心掩藏”,是说作为小说的形式,这本书最终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严肃整饬的编年史,它更像是一幅充满民间烟火气的《清明上河图》式的思想风俗图,以时间为轴,人物为纲,把五十年间承载着种种思想端倪的人物和事件一一搬入画卷,勾勒点染,纤细入微,把一切意图都埋藏在细节中间,一目了然,却又耐人寻味。
说说主要的人物,刁北是梵高式的这么一个人,但是,他不像梵高总是思索麦田和上帝,他生在更为复杂荒诞和动荡一些的新中国,思索着乌托邦和桃花源。刁北的人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绚烂得让人头晕的色彩,他生于五十年代,成长于六七十年代,因为大历史中阴差阳错的小偶然坐过两次牢,爱看点生僻的闲书,爱参加点可疑的小聚会,和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又和一个女同性恋结婚离婚,之后沦落在社会边缘,靠给死人写墓志铭为生。刁北身上的不合群和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执著与梵高很相似,此外,他们的潦倒也有几分相似。但是,刁北显然比梵高要温和得多。他对抗自己所不愿意附议的东西的方式,始终是显得有些沉默而顺从的。刁北的气质是知识分子式的,他本能式的被动,悲悯,心怀温和的普世价值观,认为“人是大自然放的一个屁”,他心地善良,热爱知识,不贪生,不贪权,不贪财,不惹事生非,天资聪颖,却苟且而知足。他唯一格格不入的,是他的父亲。
“父亲”在这本书里,是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无论在什么年代,他对于权术有着本能的迷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儿子刁北,甚至出卖儿子,与之彻底划清界线。他极其善于躲避时代变更交替时的暗礁,懂得如何顺应潮流而生。对于旧时代,他念念不忘到了躁狂和赡妄的地步。但是,对于这个政治上令他头痛的儿子刁北,他内心里却又心怀某种难言的欣赏。儿子和父权,在这本书中的对抗,似乎已经不是单纯的伦理意义上的对抗。佛洛伊德的“弑父”在这里成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戕灭。在书中,“父亲”临死时和儿子刁北的“和解”被书写得如同生活本身,却又有耐人寻味的某种象征意味。极左与极右,仿佛就在这个时候,交汇成为了一条不再相互对抗的水流,裹挟着更加安于现世生活,甚至于已经不再把“思想”作为生存第一要务的刁北,平静地流向生命的终极。在刁斗的笔下,50岁的刁北,如同一颗尘埃,在世俗的幸福中栖息了下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刁斗对于和谐的某种诠释。正如我不知道世俗的幸福在多大意义上真的能够拯救自己。
在这条与“父亲”违逆而行的小路上,刁北始终保持着他作为独行修士的气质和生活方式。他不缺女人,总有女人着迷于他,并勇于献身,献身的同时,还一并献出了自己的心。对于那个献了身却没办法献出自己的心的女人,他温和地和她生活,又温和地和她离了婚。他总是这样,以宽容而柔软的方式接纳着进入他生活的女人,却从来不粘滞她们。他带着既欣赏又清楚的眼光看着这些女人,甚至,他还以自己的思想方式,教育着这些女人。连接他和这些女人的,是一条一条隐形而坚韧、荒诞而古怪的绳索。这些绳索在刁斗的笔下,是一个一个巧妙而荒诞的细节,让人实在无法忍俊。
我喜欢聪明的作家,能够把50年间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繁复的大事件几乎无一遗漏见缝插针而又天衣无缝地融入小人物的鲜活生活中的作家,是需要聪明和底气的。否则,他的野心也就成为了一种赡妄。我很可喜地在这本小说中看到了这三者融为了一体。
画蛇添足地再说两句。首先,从阅读的顺畅而言,这恐怕不是能够轻易从中得到阅读快感的一本小说。刁北的五十年生活整个被打乱,时空重组,人物交错。你必须时刻提防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不认识的人,一段不知首尾的故事,有点“迷宫”式的绕,小心被绕晕了。我在有些痛恨刁北玩弄他的聪明的同时,仍然忍不住妇人之仁地想,也许,他是想让摊开这本小说的读者读得慢点,再慢点,他生怕读者小看了他那些精心掩埋的“野心”。其次,书中所附的那个“年表”,看上去,好像有些不知所云,其实,仔细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与死亡有关。联系到每一段话前面的年份,再把那个年份里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标志性大事件联想一下,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张年表,当然,那已经与刁斗无关。
《我哥刁北年表》
作者:刁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定价: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