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延边市烟集学校 延边 133000
创新教育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创新,从而叩开他们创新思维的心扉。那么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例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主动探索 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3.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修定版)》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创新合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是个体学习模式的升华。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及参与下,通过小组合作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如:森林公园要召开动物运动会,共去了38个运动员,要派车去接他们,一辆面包车6个座位80元,一辆轿车4个座位60元,你认为应该怎么派车最合理?这是一道三年级的能力训练题,给出的条件较多,内涵很丰富,学生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我让他们认真读题,并启发学生:这里的“合理”是什么意思?学生1:这里的合理就是省钱。学生2:还包含用车少。老师:那么,怎样派车最省钱?而且车少呢?经学生讨论得出两个方案:(1)80×6+60=540(元),共派7辆车,需要540元。(2)80×5+60×2=520(元),也是派7辆车,需要520元。显然方案二安排最合理,其中包含了优选化的数学思想,而且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5.激励成功 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总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
创新教育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创新,从而叩开他们创新思维的心扉。那么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例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主动探索 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3.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修定版)》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创新合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是个体学习模式的升华。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及参与下,通过小组合作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如:森林公园要召开动物运动会,共去了38个运动员,要派车去接他们,一辆面包车6个座位80元,一辆轿车4个座位60元,你认为应该怎么派车最合理?这是一道三年级的能力训练题,给出的条件较多,内涵很丰富,学生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我让他们认真读题,并启发学生:这里的“合理”是什么意思?学生1:这里的合理就是省钱。学生2:还包含用车少。老师:那么,怎样派车最省钱?而且车少呢?经学生讨论得出两个方案:(1)80×6+60=540(元),共派7辆车,需要540元。(2)80×5+60×2=520(元),也是派7辆车,需要520元。显然方案二安排最合理,其中包含了优选化的数学思想,而且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5.激励成功 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总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