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底,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特大森林火灾,31名扑火人员遇难。针对火灾救援决策,消防“问责制”以及“勇敢文化”,一些相关消防与安全技术专业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火灾不可避免,但救援损失可避免
问:这次火灾的主因是什么?怎样能减少森林火灾发生?
答:户外非常依赖气象条件。按照我国的气候条件,森林火灾通常发生在清明节之前。清明节是我国降水条件的分水岭。节后降雨较多,山火或许可以被降雨或其他条件扑灭;节前天气较干燥,救火就要做综合性的决策分析,考虑气象条件的变化。大规模的火灾是气候推动的结果,此时就要判断救火值不值。火灾不可避免,但救援损失可以避免,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结果。
问:这次火灾遇难者多数是90、00后,消防队年龄结构是否偏低?会不会缺乏经验?
答:过去燃料不多,消防形势不严重,所以消防工作不是很重要,使用年轻人成本低。即使是现在,大家都是谈应急(应急管理以事先预防为主),而不是消防(更专业),对消防的专业性特征认识不足。
现在的问题是,投入大,装备好,但培训跟不上。要进入危险区域,保护必须跟上,相关培训也要跟上。过去没防护设备,自然会远离风险源头。现在装备跟上了,大家就有很大的压力到源头解决问题,危险就来了。
而防护装备会给人一些错误的信心,降低了人体器官对外界的直接感知能力,其逃生能力或逃生欲望会被抑制,一遇意外,可能更容易出事。穿上防护装备,感觉好像准备好了,但意外发生时,可能并没有准备好,任何装备都有设计条件,不知道条件就容易滥用。
消防职业化并非万能药
问:这是否说明,即使有装备,我们对装备的认知还不够,对火情的判断还不足?我们的培训还不够职业化?
答:职业化意味着,将来很长时间干这个工作,消防队员就会想办法干得更好、更适应这个岗位。过去因流动性大,消防队员只干两年,干完后可以换到其他岗位上,大家就没有提高自身水平的意识和努力,这是整体的、制度性的问题。
通常,消防队员对安全话题很有兴趣,这是自保的必要。可好像队员对安全关注多了,就不够勇敢。这种勇敢的社会文化也会对人造成影响。社会越落后,越强调勇敢。社会越发达,越重视专业。勇敢文化容易导致当事人比“蠢”,越“蠢”越光荣,这是一种反智主义,是对消防专业化认识不足的结果。
问:职业化就能避免消防员牺牲吗?
答:职业化不是万能药。职业化也好、志愿者也好,都是为了提高当事人的服务意识。如果没有服务意识,或者不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过去为什么灭火效率差,也是因为非职业 社会越落后,越强调勇敢。社会越发达,越重视专业。
勇敢文化容易导致当事人比“蠢”。这是一种反智主义,是对消防专业化认识不足的结果。化,干好千坏一个样,干嘛要去干。
如果制度上能保证,让能干的人得到奖励,让不能干的人离开,那就会发挥职业主动性。所以职业化不是万用药,关键是怎样发动人,让他们愿意去提升自己,提供更高的服务,这才是正道。
舆论把职业化和专业化混为一谈,好像认为职业化就一定能解决技术问题,其实是不对的。职业化仅仅是一种选择,还有其他可以做到相同效果,但很多人视而不见,因为不懂消防历史和文化。
还有人在丑化职业化。职业化更强调人人平等,而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等级制度带来的好处。在此背景下,职业化概念在中国就变形了。好像一谈技术,就是偷懒;一谈专业,就是不勇敢。过去的消防队伍太多受勇敢文化的误导,在職业化的推动下必将改变。
问:怎样去平衡、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职业化消防员?
答: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驱赶当事人被动解决问题。安全问题具有不常见、突发性特征,也具有长期积累性、高度专业性特征,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无法让人维持专业水平。最后就变成了问责制,谁的摊子谁负责,其实是对专业问题的逃避。
救火决策要综合权衡分析
问:凉山森林火灾火势突变,牺牲的消防人员来不及逃脱,有没有方法能够规避这种突发的情况?
答:第一,值不值得救。如果不设定一个标准,动不动给他问责,那么不是逼人去牺牲吗?第二个,救火也是有代价、有成本的,要经过权衡分析。比如说,美国到了上午十点钟以后就不救了,因为空气湿度降低之后,救火难度增加。美国有个“十点钟政策”,森林火灾的救火一定是晚上和早上十点钟之前。如果过了那个时间段还没有完成任务,这时的灭火工作投入大、生效慢,反而不如不救。所以还是要相信专家,不能让外行来做决定,外行做决定往往不惜代价,那是要承担后果的。
问:做出救火的决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有各种各样的线索对决策发生影响,救火要做好火场诊断。你得看具体情况,能救,或值得救,你再去救。小火,你就值得救,大火,你等一等,燃料烧光了,它自动就灭了,你不需要救。通过对现场的侦查诊断和咨询专家意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形成统一的决策,是行动的前提。
学会宽容消防员对安全的考量
问:消防直升机等这种远程的救援设施,是否可以减少人工去现场的危险?
答:以人为本,是以人类社会的本质需求为出发点的。消防直升机救火效率不高,维护复杂,运行成本高,不是常规的解决办法。
迷信技术不解决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或者说人的教育和素质。为什么有些人会异乎寻常的勇敢?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舆论总是说勇敢文化,导致不得不勇敢。
火灾是一种极小概率的事件,火场伤亡是更小概率的事件。普及直升机救援,值得么?安全不是无价的,救援也是有成本的。
问:您认为社会上宣传消防员为英雄,可能会给消防人员带来压力,导致他们安全意识下降吗?
答:对。社会的期望,让他们在做决策时,也容易犯错误。美国关于消防文化的书也提到过,过去比较落后的时代,很容易赞美消防员,消防队员的失误被忽视雪藏了。
社会发达以后,消防员成为一个职业。一方面,我们以他们为英雄,另一方面,也要调查真相,并学会宽容他们对安全的考量,把他们当做专家。过去把消防队员当英雄,较少宽容那些逃生行为。其实我们不知道当事人当时的环境,因此不能对专业问题发表意见。如果把消防工作职业化后,何时扑救,何时避险,我们会选择相信消防员的专业选择。这也代表着社会对安全的认可,代表着消防文化的进步。
火灾不可避免,但救援损失可避免
问:这次火灾的主因是什么?怎样能减少森林火灾发生?
答:户外非常依赖气象条件。按照我国的气候条件,森林火灾通常发生在清明节之前。清明节是我国降水条件的分水岭。节后降雨较多,山火或许可以被降雨或其他条件扑灭;节前天气较干燥,救火就要做综合性的决策分析,考虑气象条件的变化。大规模的火灾是气候推动的结果,此时就要判断救火值不值。火灾不可避免,但救援损失可以避免,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结果。
问:这次火灾遇难者多数是90、00后,消防队年龄结构是否偏低?会不会缺乏经验?
答:过去燃料不多,消防形势不严重,所以消防工作不是很重要,使用年轻人成本低。即使是现在,大家都是谈应急(应急管理以事先预防为主),而不是消防(更专业),对消防的专业性特征认识不足。
现在的问题是,投入大,装备好,但培训跟不上。要进入危险区域,保护必须跟上,相关培训也要跟上。过去没防护设备,自然会远离风险源头。现在装备跟上了,大家就有很大的压力到源头解决问题,危险就来了。
而防护装备会给人一些错误的信心,降低了人体器官对外界的直接感知能力,其逃生能力或逃生欲望会被抑制,一遇意外,可能更容易出事。穿上防护装备,感觉好像准备好了,但意外发生时,可能并没有准备好,任何装备都有设计条件,不知道条件就容易滥用。
消防职业化并非万能药
问:这是否说明,即使有装备,我们对装备的认知还不够,对火情的判断还不足?我们的培训还不够职业化?
答:职业化意味着,将来很长时间干这个工作,消防队员就会想办法干得更好、更适应这个岗位。过去因流动性大,消防队员只干两年,干完后可以换到其他岗位上,大家就没有提高自身水平的意识和努力,这是整体的、制度性的问题。
通常,消防队员对安全话题很有兴趣,这是自保的必要。可好像队员对安全关注多了,就不够勇敢。这种勇敢的社会文化也会对人造成影响。社会越落后,越强调勇敢。社会越发达,越重视专业。勇敢文化容易导致当事人比“蠢”,越“蠢”越光荣,这是一种反智主义,是对消防专业化认识不足的结果。
问:职业化就能避免消防员牺牲吗?
答:职业化不是万能药。职业化也好、志愿者也好,都是为了提高当事人的服务意识。如果没有服务意识,或者不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过去为什么灭火效率差,也是因为非职业 社会越落后,越强调勇敢。社会越发达,越重视专业。
勇敢文化容易导致当事人比“蠢”。这是一种反智主义,是对消防专业化认识不足的结果。化,干好千坏一个样,干嘛要去干。
如果制度上能保证,让能干的人得到奖励,让不能干的人离开,那就会发挥职业主动性。所以职业化不是万用药,关键是怎样发动人,让他们愿意去提升自己,提供更高的服务,这才是正道。
舆论把职业化和专业化混为一谈,好像认为职业化就一定能解决技术问题,其实是不对的。职业化仅仅是一种选择,还有其他可以做到相同效果,但很多人视而不见,因为不懂消防历史和文化。
还有人在丑化职业化。职业化更强调人人平等,而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等级制度带来的好处。在此背景下,职业化概念在中国就变形了。好像一谈技术,就是偷懒;一谈专业,就是不勇敢。过去的消防队伍太多受勇敢文化的误导,在職业化的推动下必将改变。
问:怎样去平衡、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职业化消防员?
答: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驱赶当事人被动解决问题。安全问题具有不常见、突发性特征,也具有长期积累性、高度专业性特征,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无法让人维持专业水平。最后就变成了问责制,谁的摊子谁负责,其实是对专业问题的逃避。
救火决策要综合权衡分析
问:凉山森林火灾火势突变,牺牲的消防人员来不及逃脱,有没有方法能够规避这种突发的情况?
答:第一,值不值得救。如果不设定一个标准,动不动给他问责,那么不是逼人去牺牲吗?第二个,救火也是有代价、有成本的,要经过权衡分析。比如说,美国到了上午十点钟以后就不救了,因为空气湿度降低之后,救火难度增加。美国有个“十点钟政策”,森林火灾的救火一定是晚上和早上十点钟之前。如果过了那个时间段还没有完成任务,这时的灭火工作投入大、生效慢,反而不如不救。所以还是要相信专家,不能让外行来做决定,外行做决定往往不惜代价,那是要承担后果的。
问:做出救火的决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有各种各样的线索对决策发生影响,救火要做好火场诊断。你得看具体情况,能救,或值得救,你再去救。小火,你就值得救,大火,你等一等,燃料烧光了,它自动就灭了,你不需要救。通过对现场的侦查诊断和咨询专家意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形成统一的决策,是行动的前提。
学会宽容消防员对安全的考量
问:消防直升机等这种远程的救援设施,是否可以减少人工去现场的危险?
答:以人为本,是以人类社会的本质需求为出发点的。消防直升机救火效率不高,维护复杂,运行成本高,不是常规的解决办法。
迷信技术不解决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或者说人的教育和素质。为什么有些人会异乎寻常的勇敢?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舆论总是说勇敢文化,导致不得不勇敢。
火灾是一种极小概率的事件,火场伤亡是更小概率的事件。普及直升机救援,值得么?安全不是无价的,救援也是有成本的。
问:您认为社会上宣传消防员为英雄,可能会给消防人员带来压力,导致他们安全意识下降吗?
答:对。社会的期望,让他们在做决策时,也容易犯错误。美国关于消防文化的书也提到过,过去比较落后的时代,很容易赞美消防员,消防队员的失误被忽视雪藏了。
社会发达以后,消防员成为一个职业。一方面,我们以他们为英雄,另一方面,也要调查真相,并学会宽容他们对安全的考量,把他们当做专家。过去把消防队员当英雄,较少宽容那些逃生行为。其实我们不知道当事人当时的环境,因此不能对专业问题发表意见。如果把消防工作职业化后,何时扑救,何时避险,我们会选择相信消防员的专业选择。这也代表着社会对安全的认可,代表着消防文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