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生活中完全不懂得柴米油盐是何物,但又阳光十足的“80后”(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
当郎朗成为国际古典乐坛新偶像时,世界小提琴王国中又冒出了另一颗“中国星”——“鬼才”李传韵。他的横空出世,震惊了世界。西方人在他的身上惊讶地看到了200多年前“琴圣”帕格尼尼的影子。素有“现代小提琴教母”之称的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教授多罗茜·迪蕾在天堂望着她的中国门生微笑。
这个体重接近200磅,行为怪异的“鬼才”,在妙不可言的琴声背后究竟“德行”如何?5月初,在“上海之春”他的独奏音乐会首演前一天,我叩开了他住的酒店房间的门。
当李传韵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光着脚丫子,扮着鬼脸、说着“鬼话”、“人模鬼样”地站在你面前时,我惊讶了!老天,也真能开玩笑,眼前的他,怎么能与叱咤世界乐坛的小提琴“鬼才”扯到一块?我真不知道,他那丝绒般柔软、人声般美妙的音乐梦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服了!
已经26岁了,可生活中的他,似乎永远长不大。一上网或者在游戏机前,“顽童”的小迷糊眼顿时放大发光,他的世界在多动症的作用下,变得丰富多彩。要不是母亲每天在身后追着他,这家伙绝不跟你玩虚的,一定干个通宵。
这个骨子里彻头彻尾充塞了“现代基因”的“80后”,偏偏从事着与他脾性格格不入的古典音乐职业,而且还赢得了世界声誉……
一
一张喜剧型和幽默型混杂的脸上,忽闪着小眼睛。
与“鬼才”围茶几而坐,我这才发现,其貌不扬的他,时而沉默,时而佯装什么都不明白,一开口“幽默”,冷不丁会冒出几句金子般的“鬼话”。
国内曾有报道:“由于专注于小提琴演奏,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有失身份’,衣衫褴褛,不拘小节,行为怪异,默不作声,有时会显得憨厚,有时却会显得突兀。他会在演奏结束后非常自然地当众划一个十字表示“感谢上帝”,他会在接受专访的时候突然掏出一个安全套把玩却不以为然,他会直言不讳地谈论自己与女友的恋爱史……”
尽管报道这么说,可眼前的李传韵,憨态可掬,一副大智若愚的神情,真是巨可爱。
我们在聊天,摄影师在一边不停地抓拍。忽然间,他停止了说话,伸手抓起桌边的一只小熊抱在了怀里,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憨厚的脸上堆起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古怪笑容。他面对镜头摆起了架势,这个像十三岁的孩子般的滑稽的举动,即刻引来了一屋子人的笑声。
他的妈妈对我说,“他就是这么一个思维跳跃得厉害的人。”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小熊?听说你一直在搜集‘小公仔’,到世界各地演出都会带着它,这对你意味着什么?”我问李传韵。
“它对我没有伤害,也不会坑蒙拐骗,说到底,就是它不会骗我!”“鬼才”开始说起“鬼话”。
“你的话充满着伤感,是不是经历了很多事?”
“没有,我的阅历和社会经历还很肤浅,只不过我的领悟力和感悟力比较强,把书本里的一些精华提炼出来,记在脑子里,我只会讲不会做,需要学习和磨练。”屋里的气氛活跃起来,“鬼才”的话开始多了起来。他光着脚在屋里转了一圈后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刚才还问我什么来着?对不起,我的回答尽走题!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问熊的故事吧!告诉你吧,这只小熊是我从朋友那儿半偷半抢来的,我一见钟情,就收留了它。它对我而言,象征着幸运。
“小熊在我生命中担当五个不同的角色。在运气方面,它是我的吉祥物;在生活中,它是我灵魂的伴侣和精神支柱;在音乐里,它是我的知音;在心情方面,它是我儿子,是我以后养儿育女照料婴儿之前所做的功课;在朋友方面,在没女朋友前,我就暂时抱着它替代女朋友!”一番鬼话,又引来一阵大笑。
李传韵眯起小眼睛慢条斯理地继续自言自语:“我需要心灵上的慰藉,需要跟成熟的长者对话。我在香港有一个干爸,我一到他家,就像回到了温室一样,感觉很安全。”
“你现在每天练多长时间琴?”我问他。他母亲在一边笑了:“你看,你一问这他就傻眼了!”
“如果坦白说,的确是少了一点。每天能练上两三个小时就算不错了。我大部分时间放在阅读乐谱上,计划一下怎么处理乐曲,把以前练琴的时间,放在怎么用乐曲说话上。小时候打基本功时,需要狠狠地练,现在,我觉得没有必要了。我这个人特别敏感,所以把很多时间放在了做别的事情上,比如上网、打游戏机上,有时候跟朋友们出去喝喝酒,到没人的地方去野一野放松一下,等等。”
“你现在成为世界名人了,走在大街上有没有人认出你来?”
“到哪儿都有这样的事,在机场、在大街上,总有人认出他来。作为母亲,我总提醒他要注意衣着形象,可他不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母亲在一边为儿子作了回答。
其实,读者对李传韵并不陌生。在几年前上映的那部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李传韵的尊容和琴声已现银幕。只是,人们专注地欣赏“鬼才”的音乐而忽略他那其貌不扬的长相。
那似乎无关紧要。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既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天才与这个世界沟通有他的特殊管道。”而李传韵,音乐上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二
当李传韵拉完返场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后,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散,向这位当代小提琴“鬼才”致意。他那极富感染力的琴声,震撼所有人的心灵。这个善于在演奏中“加花”的小提琴家,终场前也未忘了幽默一下,试音时竟然拉了一段手机铃声。这是今年5月6日晚,李传韵首次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上的一幕。
他那柔美得近似人声且干净甜美的琴声,从拉赫玛尼诺夫的那首《练声曲》开始,就紧扣着观众的心弦。整场音乐会,小提琴在他手中如同玩耍。左手双音、拨弦、右手连顿弓、飞弓等高难度技巧,在他手中易如反掌。游刃有余中,再现出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而这种“音画”般的音乐,只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小提琴大师以及既是他同门师兄,也是老师帕尔曼的演奏中能听到。
世界舆论为此对他充满着赞誉。“现代小提琴教母”迪蕾教授认为:李传韵“将是继帕尔曼之后另外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美国小提琴收藏家把珍藏的一把价值200万美元的斯特拉底瓦里名琴,借给李传韵作演出之用。这位收藏家说:“我通过迪蕾认识了李传韵,他的演奏立即感动了我,他非常有音乐感,很有才华,是最出色的天才。”
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被喻为“帕格尼尼再世”的里奇(RuggieroRicci),更是语出惊人:“这个年轻人必将成就大业,他演奏能力极强,速度惊人却极富音乐感,他具备所有必要的条件。如果中国渴望出现一位 伟大的小提琴家,你们已经拥有了,李传韵就是。”
这个“鬼才”,在他孩童时代,天才的本色就显露无疑。
施雪钧(以下简称施):你的老师林耀基教授说你“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小提琴演奏技术上的所有问题”,如果是这样,小提琴文献中还有哪些高度你还需要解决和攀登?
李传韵(以下简称李):有,小提琴中有一种叫双泛音,还有就是希望能把10度左右的移位速度再提高,或者再创出个13或14度那就更棒;或者把和弦拉的更一致,更“一刀了”。
施:你说的这些高度技巧,当代小提琴家中有人做到吗?
李:欧洲有些藏龙卧虎者已经做到了。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优裕条件,长得身高马大,手随便一伸就是十五六度,而我的手伸得再大,也不过11度左右。我在朱利叶音乐学院所看到的一个南斯拉夫人就是这样。有时候,你的创意、技术与创造,是要根据你的生理机能和条件来定位。我听说,有人已经创造出三个音的泛音。但最基本的跳弓等,那是没什么问题。要保持住,不进则退,每天要从零开始。
施:国际乐坛上,同龄人中有哪些是你的劲敌?
李:当然很多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只要有一点比你好,你就得向他学习。薛伟的连顿弓,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这个范畴内,我们很多人都得向他学习。你说的劲敌其实很多,每个人都可视为我的劲敌。但是我以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我老爸也一直这么对我说。心理障碍有时来自于本身,自己对自己没信心,那就完蛋,阻碍来自与自己,这就需要x光机做心理透视。
我非常崇拜帕尔曼、海菲茨以及穆特、卡勒等,我将他们视为榜样、视为动力、也视他们为我的劲敌,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我要感谢他们。不好意思,我尽走题,词不达意。
你说的年轻人,欧洲和日本有些年轻人都非常出色。有一位当年与我一同参加比赛的名叫阿西莫托的日本人也很厉害,他拿了第三名。他们都是我的同行和劲敌,但不是绝对的,有的地方他们比我好,有的地方我比他们强很多。这不能一慨而论。
施:我在国内看到很多有关你的报道,即有国际大师也有国内权威对你的评价,其中包括你的恩师和帕尔曼,你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今后你的艺术之路该怎么走?
李:我的道路还遥远、很艰难,有好几种走法,我还在迷惑之中,不知道该如何去把握。还是调整好心态,靠自己的潜意识,走一步看一步吧。我还是想多积累些小提琴文献中的曲目,希望能演奏出各种不同风格、琳琅满目的曲目。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方面,郎朗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继续扩张自己,目前正在谈判。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我可能会客串或者玩一玩类似“十二乐坊”之类的音乐形式。还有就是为电影配音乐,《无极》中有几段音乐就是我配的。这些都是发展我的事业的一点想法。我有时确实有些冲动,想走进朋友的爵士圈内,玩一玩爵士乐。不过这些都是一时之念,对我还说,主打还是古典音乐。
至于做职业演奏家,世事无绝对,很难说。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我还是喜欢拉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那些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心无旁骛,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小提琴上面。最近我心情有点乱,是因为个人感情方面出了点问题。
我刚才说到哪了?我怎么老离题呢?(李母:他这个人特别敏感,思维跳跃的厉害,很多问题一直要到想通为止,想不通,他不舒服。他什么都好奇!)
这么说吧,我还是希望在古典音乐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3岁半开始练琴,如果半途而废,枉费我这一辈子,也枉费我妈的一生心血。
三
施:有人评价说你是“25岁的年龄,1S岁的智商,50岁的音乐表达能力,90岁的哲学思想”?你自己认为呢?
李:(脸上露出了憨态可掬的笑容)说的明白点,说我是“13岁的智商”,那是我的知识没有完全消化,燃烧得有点不够完整。准确地说是13岁的心态。是指我在待人处世、料理生活、交际能力、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单纯。我长期练琴,接触社会不多,但决不是智商低。我想,我的智商比一般人超出很多,特别是音乐上的智商,所以才有“50岁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说。这话是香港人原创,在内地被拷贝错了。我常常精读一些书,喜欢将那些感悟人生的经典名言写下来,记在脑子中。人都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但是我很羡慕那些心态平静的平常人,我希望自己能发展成平衡的人。总之,我是一个燃烧得并不完整的个体。
施:作为一个职业演奏家,国际间媒体有称你为“帕格尼尼再现”的、也有人说你是“帕尔曼第二”,美国《华盛顿邮报》有一篇评论说:“克莱斯勒的灵魂应该对李传韵的小提琴演奏微笑了”,你对媒体这样的评论在意吗?
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我觉得,应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媒体的评论说我这样那样,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的,我愿意接受;而不能说服我的评论,有时就会影响到我的情绪。我还没有达到一代宗师那样的境界:“失之泰然,得之坦然”,平和待之。真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施:你玩耍式的演奏、以及擅长即兴发挥,这在乐坛上引起争议。据我所知,只有“小提琴魔鬼” 帕格尼尼才敢这样,你在舞台上表现出的这种随心所欲,是出自音乐的需要还是有意造作?你想传达给观众什么信息?
李:我好好问问自己吧!我想说的是,是音乐指使我的,我是为音乐服务的,我是音乐的工具,我为音乐感动,这是出自内心的、出自自然的需要而不是造作。像帕格尼尼这样的真性情的人,内心充满着音乐和激情,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很难做到这点。此所谓艺高人胆大。
施:世界知名小提琴家中,你最崇拜谁?哪些人对你的一生产生过重要影响?
李:有海菲茨、瑞切,还有帕尔曼,印象更深。特别是一位匈牙利的吉卜赛人名叫罗比·拉卡托旭的小提琴家,他是他那个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除了有浓郁的吉卜赛风格外,他在演奏中还糅合进很多爵士乐和现代派的东西,他的技术非常全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施:你的老师帕尔曼现在还给你上课吗?他对你现在的演奏有过什么教诲?
李:他实在太忙了,开学校、自己办音乐节还要指挥,实在没有空教学生。西方有传言说,他对亚洲学生并不感兴趣,他手头上的学生是欧洲的。至于我的老师帕尔曼对我的评价,你该问我妈才对。你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自己抓,自己的优点别人夸”。(李母:帕尔曼到中国来时,对北京、上海的记者以及对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都说,你们中国有个李传韵,是你们中国伟大的小提琴家,你们中国人要帮他,只要他来中国,他就到处讲。但是在他的国家,他捧红的都是犹太人。)
作为一个老师,帕尔曼很有亲和力。他告诉我,在表现音乐时要多些动作,夸张一 点,但要协调、有度、幽默。他还告诉我说,你很有才华,但要注意仪表。要像郎朗那样,看上去很夸张,眼看就要过头了,但是他并未出格,恰到好处。
施:你除了练琴、音乐会以外,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我听说从4岁开始,你妈妈就对你进行“地狱式高密度训练”,至今你还开玩笑称母亲为“慈禧太后”,现在你成为世界名人了,你父母还管不管你?
李:喜欢上网、打游戏机。因为我的意志力比较薄弱,所以,我母亲什么都管。我4岁开始,我妈就对我进行“地狱式高密度训练”,(李母:我与郎朗的父亲相比差十万八千里吲)所以我开玩笑地称我姨妈为“武则天”,我妈是“慈禧太后”,我女朋友是“江青”,而我呢,就是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别看我在舞台上很风光,其实我只是个音乐的奴隶,为音乐打工。我很欣赏傅雷的家教,“先学做人,然后做钢琴家,再做艺术家!”
施:你现在一共出了多少张唱片?计划中还有那些重要的唱片?
李:一共有6张唱片。比较重要的是在普罗艺术重新录制了《帕格尼尼24首随想》,那家唱片公司是与德国一家很有名的唱片公司合作的,其麾下有著名的斯图加特交响乐团。德国这家公司最近准备让我与斯图加特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协奏曲,在德国以及欧洲推广。
所以说,我的路途很艰难并且还很遥远,主要原因是我不善于交际,不苟言笑,不如那些活动能力强,善于把自己推向世界的演奏家。真的,我很羡慕他们。
四
天才具有多面性和变幻性,同时也具有多种不同的个性。在李传韵身上,有股挥之不去的孩子气。
现定居于香港的李传韵,出生在青岛一个音乐世家。奶奶是中国较早的一批留美学习音乐的留学生。父亲李厚义、母亲丘星冶都是职业小提琴演奏家,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李传韵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同时,他也成为这个音乐世家的“宇宙中心”。
5岁那年,他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小提琴比赛,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慧眼独具,认为他是帕尔曼的材料,被收为门下弟子。出于对天才的爱护,这次比赛,林教授给了他第二名。1986年,李传韵随父母迁居香港,在香港参加了叶惠康组织的叶氏儿童音乐实践中心,并在蔡建中资助下定期到北京求教于林耀基。
“小荷才露尖尖角”。1991年,李传韵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年小提琴比赛,赢得少年组(11岁一16岁)比赛冠军,成为该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得主,从此有了“天才神童”的声誉。
1996年,李传韵赴美国朱利叶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教育家、人称现代小提琴教母的多罗茜·迪蕾(DorothyDeLay)。这位被音乐界尊称为“迪蕾女士”的小提琴教授,曾培养多位世界级大师,其中帕尔曼、华人小提琴家林昭亮、吕思清、韩裔女演奏家张永宙(SarahChang),日裔五岛绿(MidoriGoto),等等,而李传韵成为她最后一个中国弟子。
然而,天才之途充满着荆棘。就在李传韵艺术上大有长进之时,他对小提琴开始厌恶了,以至于开始逃学。逃课的日子里,他沿着百老汇大道,从朱利叶学院所在的曼哈顿67街,一直走到30街。沿途,他钻进一家家路边的商店,在他的眼里,所有学校以外的事情似乎都那么新奇有趣;他曾经和一些黑人同学流连爵士乐酒吧,对那些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爵士乐手,流露出敬佩和羡慕之情;他曾经驻足地铁的站台上,看着那些地下艺人们的表演,迟迟不肯离去;他也曾干脆凑上前去,用自己的小提琴和流浪艺术家共奏一曲,吸引了等车的人们围上前来,纷纷慷慨解囊,他没有从小费中拿走一分钱,悉数让合奏者拿去。
李传韵曾对海外记者说:“那个时候,我就像一个从极度框住的笼子里飞出来,得到了一种彻底的释放。有时候,我半夜都不回家,你不会相信,我还住过街边呢。”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李传韵对拉琴失去了兴趣,家里人怎么劝他、求他,都不管用。他整天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或是看电视上的体育比赛,他可以把电子游戏玩得登峰造极,对NBA篮球明星如数家珍,但是,谁也别想和他提拉琴的事。这个时期,正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段低潮期。
毕竟是走出传统的教育的篱笆外散散步,李传韵并没走远,他回到了小提琴身边。从此,艺术上便一发不可收拾,终于铸就辉煌。
可生活中李传韵,是个典型的“80后”。他思绪跳跃,说到兴头上,他可以山南海北,天花乱坠;话不投机时,他就会一语不发、默不出声。他脾性耿直豪爽,特别是对待“美眉”,那种在音乐会上惯用的“加花”手法,此时全没了踪影。为此,他在情场上“屡战屡败”,而且败得很惨。
当我问他这个问题时,他毫不掩饰,直面回答。
“在艺术上,你是个非凡的小提琴家,但在恋爱上却‘屡战屡败’,你失败了多少次?”我问他。
“鬼才”摇头晃脑了一会,说:“中国有句老话叫‘赌场得意,情场失意’。我呢,是‘琴场得意,情场失意’。我当然希望‘琴场’与‘情场’都得意,可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我失败了三次。在交女朋友方面,我单相思比较多,两者时间虽长,但那层窗户纸一直没捅破,到了想说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失败了三次。而我最近的女朋友,又面临分手的危机,我不知道能不能够继续交往下去。”
“那么,你想象中的女朋友是那种类型的?你能不能说给我听听,也许,我可以将你的要求写入文章内,到时,你的缘分就来了?”
话音刚落,因为睡得太晚而无精打采的李传韵,忽然从沙发上跳了起来,他眼睛发亮,马上伸出他那双宽厚柔软的大手,使劲握住我手说:“那太谢谢你了!你太棒子!”那高兴劲,简直就是个孩子。
“其实,我对女朋友的要求并不高。条件么,英语要好些,要热爱我的音乐,能解读我的心灵,能够在事业上能帮助我。人呢,只要温柔、体贴、贤惠,长得倒不一定要太漂亮,否则就成了人家的。”
在一边的李传韵母亲见儿子口无遮拦,赶紧打断他的话。一屋子人全都大笑起来。
生活中大大咧咧,可艺术上,李传韵却不含糊。
早在1987年,李传韵还只有7岁时,《华盛顿邮报》的音乐评论家就这样写道:“这名年轻的小提琴家虽然还不是帕尔曼,但他潇洒地在令人眩目的音乐中翱翔,博得了所有听众热烈的掌声。”
十几年过去了,李传韵在国际乐坛上已经声名显赫。这个中国年轻人,不可估量!
当郎朗成为国际古典乐坛新偶像时,世界小提琴王国中又冒出了另一颗“中国星”——“鬼才”李传韵。他的横空出世,震惊了世界。西方人在他的身上惊讶地看到了200多年前“琴圣”帕格尼尼的影子。素有“现代小提琴教母”之称的美国朱丽叶音乐学院教授多罗茜·迪蕾在天堂望着她的中国门生微笑。
这个体重接近200磅,行为怪异的“鬼才”,在妙不可言的琴声背后究竟“德行”如何?5月初,在“上海之春”他的独奏音乐会首演前一天,我叩开了他住的酒店房间的门。
当李传韵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光着脚丫子,扮着鬼脸、说着“鬼话”、“人模鬼样”地站在你面前时,我惊讶了!老天,也真能开玩笑,眼前的他,怎么能与叱咤世界乐坛的小提琴“鬼才”扯到一块?我真不知道,他那丝绒般柔软、人声般美妙的音乐梦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服了!
已经26岁了,可生活中的他,似乎永远长不大。一上网或者在游戏机前,“顽童”的小迷糊眼顿时放大发光,他的世界在多动症的作用下,变得丰富多彩。要不是母亲每天在身后追着他,这家伙绝不跟你玩虚的,一定干个通宵。
这个骨子里彻头彻尾充塞了“现代基因”的“80后”,偏偏从事着与他脾性格格不入的古典音乐职业,而且还赢得了世界声誉……
一
一张喜剧型和幽默型混杂的脸上,忽闪着小眼睛。
与“鬼才”围茶几而坐,我这才发现,其貌不扬的他,时而沉默,时而佯装什么都不明白,一开口“幽默”,冷不丁会冒出几句金子般的“鬼话”。
国内曾有报道:“由于专注于小提琴演奏,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有失身份’,衣衫褴褛,不拘小节,行为怪异,默不作声,有时会显得憨厚,有时却会显得突兀。他会在演奏结束后非常自然地当众划一个十字表示“感谢上帝”,他会在接受专访的时候突然掏出一个安全套把玩却不以为然,他会直言不讳地谈论自己与女友的恋爱史……”
尽管报道这么说,可眼前的李传韵,憨态可掬,一副大智若愚的神情,真是巨可爱。
我们在聊天,摄影师在一边不停地抓拍。忽然间,他停止了说话,伸手抓起桌边的一只小熊抱在了怀里,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憨厚的脸上堆起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古怪笑容。他面对镜头摆起了架势,这个像十三岁的孩子般的滑稽的举动,即刻引来了一屋子人的笑声。
他的妈妈对我说,“他就是这么一个思维跳跃得厉害的人。”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小熊?听说你一直在搜集‘小公仔’,到世界各地演出都会带着它,这对你意味着什么?”我问李传韵。
“它对我没有伤害,也不会坑蒙拐骗,说到底,就是它不会骗我!”“鬼才”开始说起“鬼话”。
“你的话充满着伤感,是不是经历了很多事?”
“没有,我的阅历和社会经历还很肤浅,只不过我的领悟力和感悟力比较强,把书本里的一些精华提炼出来,记在脑子里,我只会讲不会做,需要学习和磨练。”屋里的气氛活跃起来,“鬼才”的话开始多了起来。他光着脚在屋里转了一圈后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刚才还问我什么来着?对不起,我的回答尽走题!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问熊的故事吧!告诉你吧,这只小熊是我从朋友那儿半偷半抢来的,我一见钟情,就收留了它。它对我而言,象征着幸运。
“小熊在我生命中担当五个不同的角色。在运气方面,它是我的吉祥物;在生活中,它是我灵魂的伴侣和精神支柱;在音乐里,它是我的知音;在心情方面,它是我儿子,是我以后养儿育女照料婴儿之前所做的功课;在朋友方面,在没女朋友前,我就暂时抱着它替代女朋友!”一番鬼话,又引来一阵大笑。
李传韵眯起小眼睛慢条斯理地继续自言自语:“我需要心灵上的慰藉,需要跟成熟的长者对话。我在香港有一个干爸,我一到他家,就像回到了温室一样,感觉很安全。”
“你现在每天练多长时间琴?”我问他。他母亲在一边笑了:“你看,你一问这他就傻眼了!”
“如果坦白说,的确是少了一点。每天能练上两三个小时就算不错了。我大部分时间放在阅读乐谱上,计划一下怎么处理乐曲,把以前练琴的时间,放在怎么用乐曲说话上。小时候打基本功时,需要狠狠地练,现在,我觉得没有必要了。我这个人特别敏感,所以把很多时间放在了做别的事情上,比如上网、打游戏机上,有时候跟朋友们出去喝喝酒,到没人的地方去野一野放松一下,等等。”
“你现在成为世界名人了,走在大街上有没有人认出你来?”
“到哪儿都有这样的事,在机场、在大街上,总有人认出他来。作为母亲,我总提醒他要注意衣着形象,可他不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母亲在一边为儿子作了回答。
其实,读者对李传韵并不陌生。在几年前上映的那部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李传韵的尊容和琴声已现银幕。只是,人们专注地欣赏“鬼才”的音乐而忽略他那其貌不扬的长相。
那似乎无关紧要。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既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天才与这个世界沟通有他的特殊管道。”而李传韵,音乐上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二
当李传韵拉完返场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后,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散,向这位当代小提琴“鬼才”致意。他那极富感染力的琴声,震撼所有人的心灵。这个善于在演奏中“加花”的小提琴家,终场前也未忘了幽默一下,试音时竟然拉了一段手机铃声。这是今年5月6日晚,李传韵首次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上的一幕。
他那柔美得近似人声且干净甜美的琴声,从拉赫玛尼诺夫的那首《练声曲》开始,就紧扣着观众的心弦。整场音乐会,小提琴在他手中如同玩耍。左手双音、拨弦、右手连顿弓、飞弓等高难度技巧,在他手中易如反掌。游刃有余中,再现出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而这种“音画”般的音乐,只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小提琴大师以及既是他同门师兄,也是老师帕尔曼的演奏中能听到。
世界舆论为此对他充满着赞誉。“现代小提琴教母”迪蕾教授认为:李传韵“将是继帕尔曼之后另外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美国小提琴收藏家把珍藏的一把价值200万美元的斯特拉底瓦里名琴,借给李传韵作演出之用。这位收藏家说:“我通过迪蕾认识了李传韵,他的演奏立即感动了我,他非常有音乐感,很有才华,是最出色的天才。”
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被喻为“帕格尼尼再世”的里奇(RuggieroRicci),更是语出惊人:“这个年轻人必将成就大业,他演奏能力极强,速度惊人却极富音乐感,他具备所有必要的条件。如果中国渴望出现一位 伟大的小提琴家,你们已经拥有了,李传韵就是。”
这个“鬼才”,在他孩童时代,天才的本色就显露无疑。
施雪钧(以下简称施):你的老师林耀基教授说你“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小提琴演奏技术上的所有问题”,如果是这样,小提琴文献中还有哪些高度你还需要解决和攀登?
李传韵(以下简称李):有,小提琴中有一种叫双泛音,还有就是希望能把10度左右的移位速度再提高,或者再创出个13或14度那就更棒;或者把和弦拉的更一致,更“一刀了”。
施:你说的这些高度技巧,当代小提琴家中有人做到吗?
李:欧洲有些藏龙卧虎者已经做到了。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优裕条件,长得身高马大,手随便一伸就是十五六度,而我的手伸得再大,也不过11度左右。我在朱利叶音乐学院所看到的一个南斯拉夫人就是这样。有时候,你的创意、技术与创造,是要根据你的生理机能和条件来定位。我听说,有人已经创造出三个音的泛音。但最基本的跳弓等,那是没什么问题。要保持住,不进则退,每天要从零开始。
施:国际乐坛上,同龄人中有哪些是你的劲敌?
李:当然很多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只要有一点比你好,你就得向他学习。薛伟的连顿弓,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这个范畴内,我们很多人都得向他学习。你说的劲敌其实很多,每个人都可视为我的劲敌。但是我以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我老爸也一直这么对我说。心理障碍有时来自于本身,自己对自己没信心,那就完蛋,阻碍来自与自己,这就需要x光机做心理透视。
我非常崇拜帕尔曼、海菲茨以及穆特、卡勒等,我将他们视为榜样、视为动力、也视他们为我的劲敌,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我要感谢他们。不好意思,我尽走题,词不达意。
你说的年轻人,欧洲和日本有些年轻人都非常出色。有一位当年与我一同参加比赛的名叫阿西莫托的日本人也很厉害,他拿了第三名。他们都是我的同行和劲敌,但不是绝对的,有的地方他们比我好,有的地方我比他们强很多。这不能一慨而论。
施:我在国内看到很多有关你的报道,即有国际大师也有国内权威对你的评价,其中包括你的恩师和帕尔曼,你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今后你的艺术之路该怎么走?
李:我的道路还遥远、很艰难,有好几种走法,我还在迷惑之中,不知道该如何去把握。还是调整好心态,靠自己的潜意识,走一步看一步吧。我还是想多积累些小提琴文献中的曲目,希望能演奏出各种不同风格、琳琅满目的曲目。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方面,郎朗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继续扩张自己,目前正在谈判。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我可能会客串或者玩一玩类似“十二乐坊”之类的音乐形式。还有就是为电影配音乐,《无极》中有几段音乐就是我配的。这些都是发展我的事业的一点想法。我有时确实有些冲动,想走进朋友的爵士圈内,玩一玩爵士乐。不过这些都是一时之念,对我还说,主打还是古典音乐。
至于做职业演奏家,世事无绝对,很难说。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我还是喜欢拉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那些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心无旁骛,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小提琴上面。最近我心情有点乱,是因为个人感情方面出了点问题。
我刚才说到哪了?我怎么老离题呢?(李母:他这个人特别敏感,思维跳跃的厉害,很多问题一直要到想通为止,想不通,他不舒服。他什么都好奇!)
这么说吧,我还是希望在古典音乐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3岁半开始练琴,如果半途而废,枉费我这一辈子,也枉费我妈的一生心血。
三
施:有人评价说你是“25岁的年龄,1S岁的智商,50岁的音乐表达能力,90岁的哲学思想”?你自己认为呢?
李:(脸上露出了憨态可掬的笑容)说的明白点,说我是“13岁的智商”,那是我的知识没有完全消化,燃烧得有点不够完整。准确地说是13岁的心态。是指我在待人处世、料理生活、交际能力、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单纯。我长期练琴,接触社会不多,但决不是智商低。我想,我的智商比一般人超出很多,特别是音乐上的智商,所以才有“50岁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说。这话是香港人原创,在内地被拷贝错了。我常常精读一些书,喜欢将那些感悟人生的经典名言写下来,记在脑子中。人都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但是我很羡慕那些心态平静的平常人,我希望自己能发展成平衡的人。总之,我是一个燃烧得并不完整的个体。
施:作为一个职业演奏家,国际间媒体有称你为“帕格尼尼再现”的、也有人说你是“帕尔曼第二”,美国《华盛顿邮报》有一篇评论说:“克莱斯勒的灵魂应该对李传韵的小提琴演奏微笑了”,你对媒体这样的评论在意吗?
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我觉得,应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媒体的评论说我这样那样,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的,我愿意接受;而不能说服我的评论,有时就会影响到我的情绪。我还没有达到一代宗师那样的境界:“失之泰然,得之坦然”,平和待之。真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施:你玩耍式的演奏、以及擅长即兴发挥,这在乐坛上引起争议。据我所知,只有“小提琴魔鬼” 帕格尼尼才敢这样,你在舞台上表现出的这种随心所欲,是出自音乐的需要还是有意造作?你想传达给观众什么信息?
李:我好好问问自己吧!我想说的是,是音乐指使我的,我是为音乐服务的,我是音乐的工具,我为音乐感动,这是出自内心的、出自自然的需要而不是造作。像帕格尼尼这样的真性情的人,内心充满着音乐和激情,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很难做到这点。此所谓艺高人胆大。
施:世界知名小提琴家中,你最崇拜谁?哪些人对你的一生产生过重要影响?
李:有海菲茨、瑞切,还有帕尔曼,印象更深。特别是一位匈牙利的吉卜赛人名叫罗比·拉卡托旭的小提琴家,他是他那个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除了有浓郁的吉卜赛风格外,他在演奏中还糅合进很多爵士乐和现代派的东西,他的技术非常全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施:你的老师帕尔曼现在还给你上课吗?他对你现在的演奏有过什么教诲?
李:他实在太忙了,开学校、自己办音乐节还要指挥,实在没有空教学生。西方有传言说,他对亚洲学生并不感兴趣,他手头上的学生是欧洲的。至于我的老师帕尔曼对我的评价,你该问我妈才对。你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自己抓,自己的优点别人夸”。(李母:帕尔曼到中国来时,对北京、上海的记者以及对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都说,你们中国有个李传韵,是你们中国伟大的小提琴家,你们中国人要帮他,只要他来中国,他就到处讲。但是在他的国家,他捧红的都是犹太人。)
作为一个老师,帕尔曼很有亲和力。他告诉我,在表现音乐时要多些动作,夸张一 点,但要协调、有度、幽默。他还告诉我说,你很有才华,但要注意仪表。要像郎朗那样,看上去很夸张,眼看就要过头了,但是他并未出格,恰到好处。
施:你除了练琴、音乐会以外,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我听说从4岁开始,你妈妈就对你进行“地狱式高密度训练”,至今你还开玩笑称母亲为“慈禧太后”,现在你成为世界名人了,你父母还管不管你?
李:喜欢上网、打游戏机。因为我的意志力比较薄弱,所以,我母亲什么都管。我4岁开始,我妈就对我进行“地狱式高密度训练”,(李母:我与郎朗的父亲相比差十万八千里吲)所以我开玩笑地称我姨妈为“武则天”,我妈是“慈禧太后”,我女朋友是“江青”,而我呢,就是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别看我在舞台上很风光,其实我只是个音乐的奴隶,为音乐打工。我很欣赏傅雷的家教,“先学做人,然后做钢琴家,再做艺术家!”
施:你现在一共出了多少张唱片?计划中还有那些重要的唱片?
李:一共有6张唱片。比较重要的是在普罗艺术重新录制了《帕格尼尼24首随想》,那家唱片公司是与德国一家很有名的唱片公司合作的,其麾下有著名的斯图加特交响乐团。德国这家公司最近准备让我与斯图加特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协奏曲,在德国以及欧洲推广。
所以说,我的路途很艰难并且还很遥远,主要原因是我不善于交际,不苟言笑,不如那些活动能力强,善于把自己推向世界的演奏家。真的,我很羡慕他们。
四
天才具有多面性和变幻性,同时也具有多种不同的个性。在李传韵身上,有股挥之不去的孩子气。
现定居于香港的李传韵,出生在青岛一个音乐世家。奶奶是中国较早的一批留美学习音乐的留学生。父亲李厚义、母亲丘星冶都是职业小提琴演奏家,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李传韵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同时,他也成为这个音乐世家的“宇宙中心”。
5岁那年,他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小提琴比赛,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慧眼独具,认为他是帕尔曼的材料,被收为门下弟子。出于对天才的爱护,这次比赛,林教授给了他第二名。1986年,李传韵随父母迁居香港,在香港参加了叶惠康组织的叶氏儿童音乐实践中心,并在蔡建中资助下定期到北京求教于林耀基。
“小荷才露尖尖角”。1991年,李传韵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年小提琴比赛,赢得少年组(11岁一16岁)比赛冠军,成为该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得主,从此有了“天才神童”的声誉。
1996年,李传韵赴美国朱利叶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教育家、人称现代小提琴教母的多罗茜·迪蕾(DorothyDeLay)。这位被音乐界尊称为“迪蕾女士”的小提琴教授,曾培养多位世界级大师,其中帕尔曼、华人小提琴家林昭亮、吕思清、韩裔女演奏家张永宙(SarahChang),日裔五岛绿(MidoriGoto),等等,而李传韵成为她最后一个中国弟子。
然而,天才之途充满着荆棘。就在李传韵艺术上大有长进之时,他对小提琴开始厌恶了,以至于开始逃学。逃课的日子里,他沿着百老汇大道,从朱利叶学院所在的曼哈顿67街,一直走到30街。沿途,他钻进一家家路边的商店,在他的眼里,所有学校以外的事情似乎都那么新奇有趣;他曾经和一些黑人同学流连爵士乐酒吧,对那些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爵士乐手,流露出敬佩和羡慕之情;他曾经驻足地铁的站台上,看着那些地下艺人们的表演,迟迟不肯离去;他也曾干脆凑上前去,用自己的小提琴和流浪艺术家共奏一曲,吸引了等车的人们围上前来,纷纷慷慨解囊,他没有从小费中拿走一分钱,悉数让合奏者拿去。
李传韵曾对海外记者说:“那个时候,我就像一个从极度框住的笼子里飞出来,得到了一种彻底的释放。有时候,我半夜都不回家,你不会相信,我还住过街边呢。”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李传韵对拉琴失去了兴趣,家里人怎么劝他、求他,都不管用。他整天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或是看电视上的体育比赛,他可以把电子游戏玩得登峰造极,对NBA篮球明星如数家珍,但是,谁也别想和他提拉琴的事。这个时期,正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段低潮期。
毕竟是走出传统的教育的篱笆外散散步,李传韵并没走远,他回到了小提琴身边。从此,艺术上便一发不可收拾,终于铸就辉煌。
可生活中李传韵,是个典型的“80后”。他思绪跳跃,说到兴头上,他可以山南海北,天花乱坠;话不投机时,他就会一语不发、默不出声。他脾性耿直豪爽,特别是对待“美眉”,那种在音乐会上惯用的“加花”手法,此时全没了踪影。为此,他在情场上“屡战屡败”,而且败得很惨。
当我问他这个问题时,他毫不掩饰,直面回答。
“在艺术上,你是个非凡的小提琴家,但在恋爱上却‘屡战屡败’,你失败了多少次?”我问他。
“鬼才”摇头晃脑了一会,说:“中国有句老话叫‘赌场得意,情场失意’。我呢,是‘琴场得意,情场失意’。我当然希望‘琴场’与‘情场’都得意,可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我失败了三次。在交女朋友方面,我单相思比较多,两者时间虽长,但那层窗户纸一直没捅破,到了想说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失败了三次。而我最近的女朋友,又面临分手的危机,我不知道能不能够继续交往下去。”
“那么,你想象中的女朋友是那种类型的?你能不能说给我听听,也许,我可以将你的要求写入文章内,到时,你的缘分就来了?”
话音刚落,因为睡得太晚而无精打采的李传韵,忽然从沙发上跳了起来,他眼睛发亮,马上伸出他那双宽厚柔软的大手,使劲握住我手说:“那太谢谢你了!你太棒子!”那高兴劲,简直就是个孩子。
“其实,我对女朋友的要求并不高。条件么,英语要好些,要热爱我的音乐,能解读我的心灵,能够在事业上能帮助我。人呢,只要温柔、体贴、贤惠,长得倒不一定要太漂亮,否则就成了人家的。”
在一边的李传韵母亲见儿子口无遮拦,赶紧打断他的话。一屋子人全都大笑起来。
生活中大大咧咧,可艺术上,李传韵却不含糊。
早在1987年,李传韵还只有7岁时,《华盛顿邮报》的音乐评论家就这样写道:“这名年轻的小提琴家虽然还不是帕尔曼,但他潇洒地在令人眩目的音乐中翱翔,博得了所有听众热烈的掌声。”
十几年过去了,李传韵在国际乐坛上已经声名显赫。这个中国年轻人,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