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提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使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必要且充分的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文章从分析精准扶贫、精准教育扶贫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出发,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50-03
  精准扶贫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脱贫、减贫领域的理论新发展、新创新,是新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成果和必由之路。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20脱贫”目标;2017年,十九大报告阐述了“精准脱贫”规划;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精准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工作任务,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精准教育扶贫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更是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关心的现实问题。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精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一、精准扶贫、精准教育扶贫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念
   1.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的重要脱贫、减贫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精准扶贫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精准扶贫工作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的贫困家庭情况,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个性化的扶贫工作,强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是粗放扶贫的进化,是扶贫工作的高级形态。
   2.精准教育扶贫
   精准教育扶贫是指精准扶贫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其重要方式为政府开展对农村贫困人员的教育扶持,在教育领域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管理,使得不同的农村贫困人员接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从而避免教育扶贫工作的盲目性,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3.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为未满18周岁,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半年以上,且不能随父母生活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居住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隔辈老人或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居住生活,一部分常年寄宿在学校,他们与父母见面时间较少,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相对非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教育和监督。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物质问题,而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缺失,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厌学、贫困弱势和被欺凌的境地。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帮扶缺乏精准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整体环境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但农村中小学的软件、硬件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还是相对落后,学校层面还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精准施策、精准解决、重点关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部分教师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教育帮扶的能力和精力。第二,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缺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科学和精准的帮扶、关心、关爱、心理辅导等机制,部分学校甚至不了解、不掌握在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心理状况。第三,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衔接不够精准、系统,随意性较强,指导性、系统性、追踪性不够。第四,不同家庭、不同学生实际状况不同,实际需求也不同,部分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较为粗放的教育帮扶,难以充分利用财政及社会扶贫资金,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因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不能得到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统计,我国大约95%的农村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而隔代农村老人大多缺少教育孩子的精力、能力及基本素养,大多只能停留在对儿童看管、照顾的层面,教育能力、教育理念等与父母的教育不可比拟。第二,父母外出务工繁忙,与孩子之间的通话联络时间较短,且频率不高,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第三,在生活中,虽然实际监护人能够毫无保留地把一些生活经验传授给留守儿童,但很难代替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关爱。
   3.生活安全隐患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隐患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隔代抚养现象较为普遍,老人精力有限,难以实时监管农村留守儿童,使得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较多,如溺水、车祸、食物中毒等意外情况。第二,农村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存在卫生习惯较差的问题,以及与卫生相关的安全隐患。第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需要乘坐校车通勤,甚至会乘坐一些“黑车”,这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第四,由于缺少照顾,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被“散养”的情况或者一直住校,容易被欺凌,且不敢反抗,而家长距离远,很难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变化,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4.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自杀、暴力、抑郁等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父母陪伴导致的亲情缺失,容易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自卑感、羞耻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第二,农村老人普遍关心留守儿童是否吃饱、穿暖等生活问題,而对留守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不太关注,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懒散、叛逆等问题。第三,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学校的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是预防、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防线,他们若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负面变化,不能及时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就容易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5.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在自主学习方面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也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联系方便,一般会给留守儿童购买手机。但实际监护人因精力有限,难以实时监督留守儿童使用手机干什么。作为儿童,本就自制力相对薄弱,所以很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第二,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老人年纪较大,且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指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家庭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施策略
   1.精准壮大师资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借助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壮大师资力量,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拨款力度,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在教育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加大投入,实现精准培养和精准优化,使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获得大幅提升,引来并留住优秀教师,促进他们投身农村教育。第二,借助精准扶贫政策引入驻村、驻校教育行业专家学者,加强对农村教师在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的专项培训、培养,让农村教师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更加科学、准确、系统地教育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精准提升教育条件
   相关部门应借助精准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财政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条件,尽可能缩小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与城市教育教学环境的差距。第二,借助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理念,精准掌握、识别不同农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统计,建档立卡,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财政及社会扶贫资金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帮扶。第三,借助精准扶贫利好政策,针对留守儿童上学路程较远的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备安全性能高的校车,以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更安全、更便捷地到达学校进行学习。
   3.精准解决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在提升农村教育条件和师资队伍综合水平的同时,应全方位、科学精准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教育帮扶管理系统,从政府、学校角度通过该系统,实现动态化、信息化的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帮扶、精准教育、精准管理。针对不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可以在系统中通过个性化、信息化的教育帮扶手段,推送相关信息,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家庭教育。第二,借助精准扶贫政策,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培训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实际监护人,让他们能够对留守儿童开展科学、系统、专业的沟通和教育,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第三,借助学校的力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制定系统、科学、规范的家访制度,开展实际监护人培训工作,提升留守儿童实际监护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家庭教育的正常运转。
   4.精准完善成长环境
   为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不足,应营造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强社会宣传,借助媒体的力量,使全社会准确、充分地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高社会关注度,消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第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精准对接农村留守儿童所需,不断完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全面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第三,组建较为专业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组织,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生活,营造适宜留守儿童成长的软环境作为工作重心。
   5.精准开展安全教育
   安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精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让儿童掌握较多安全知识十分重要,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并及时更新其档案。档案应能联机联网实时查询,以方便父母、教师、社区能够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第二,为农村留守儿童发放安全智能手环,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实时动态安全管理。安全手环可以通过视频、语音、定位等功能,及时记录和反馈留守儿童的所在位置、饮食情况、卫生情况、作息情况等,并具有一键报警功能。第三,利用精准扶贫利好政策,请专业人员入村、入校,从人身安全、食品卫生、防火防水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实际监护人、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6.精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学校应全面落实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通过心理健康问卷、调研等及时精准了解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建立动态的心理档案,实时监督、观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对有一定问题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應利用好学校和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加强硬件建设,并鼓励学生特别是心理压力较大的农村留守儿童主动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留守儿童的负面情绪,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从学校和社会层面开展对教师及实际看护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儿童心理疏导的基本手段,以便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疏导。
   7.精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通过精准扶贫战略,教育部门可以与知名网络通信公司合作,义务开展“互联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帮扶,促进优秀教育资源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接,通过教师直播、录播等模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的学习问题。第二,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弊端和厌学情绪等,及时精准地引导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精准扶贫及精准教育扶贫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以期有效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潜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施磊磊.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偏离的运作逻辑及其启示——以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的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03).
  [2]宗苏秋,汤淑红.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24).
  [3]王鑫鹏,车超.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活动问题研究——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2).
  [4]于建嵘.用精准帮扶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J].人民论坛,2017(35).
  Research on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Zhao Liang
  (Heilongjiang Teacher Development College,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education problem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solving the education problem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ensure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stud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al strategy; healthy growth
  基金項目:本文系“十三五”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201932002804B)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亮(198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宏观发展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 ”背景下,手机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文章以1598名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的方式,从5个模块(手机依赖性、课程选择、主观理解、原因和目的、建议),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提出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创新课堂管理,重建课堂结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高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十分和谐的氛围中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团体心理教育的概念和特征,然后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最后指出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职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时下,人们更关注英语,对英语的要求也更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小学教育也更重视英语教学。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內容,学生在完成教材内容的阅读后,保持一定量的英语课外阅读,有利于英语阅读的长期积累和课外拓展。因此,文章就如何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以期能为成功地完成英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摘 要:体育和德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和体育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为高校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途径。文章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及效果评价进行探讨,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德育;大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G642
摘 要:化学是初中课程中的关键学科之一,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生活观。在教学中,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能有效认识并掌握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及变化,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但一些化学实验缺少趣味,学生被动地参与,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教学;自主操作;化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 要:生涯教育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生涯教育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存在契合点,强调教、学、做的统一,主张教学的实效性与合理性。文章首先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引下的高中生涯教育层次,并结合高中教育现状提出高中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继而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引下提出优化途径,以完善高中生涯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高中;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
目的:了解福州市及周边地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学校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问卷调研、领导访谈了解人才需求情况;通过与学校各处室沟通,了解学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一些难于理解、抽象的内容变得容易吸收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在优化教学目标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为教学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并通过教学信息的互动交流,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文章从完善幼儿园体育基础设施、建立科学的体育活动体系、丰富体育活动内容等方面入手,探讨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活动,不断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体育活动;幼儿体能;体育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语言与美术课程的融合,让语言与绘画互通情意,能帮助幼儿更全面地表达情感,展示世界。文章通过多方面的讲解,对语言与美术课程的融合进行探索,借此提升幼儿美术创作能力,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课程;美术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