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作为一种职业语言,数学教学语言,有着准确性、形象性,逻辑性、简洁性几大特征。
1.准确性
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因为在不同的条件限制下,数学中的结论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沿着圆柱体的侧面剪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只有沿着侧面上的一條高剪开才是长方形,斜着剪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
2.形象性
自然语言具有多义性,含糊不清,而数学需要准确而清楚的语言,每一个符号、式子只能有一个意思,一个数学符号确定表示某个意义后,一般不再表示其它意义。在数学语言中可能出现含混的情形只是极少数,例如几何中表示三角形的符号“△”,与代数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符号一样,但即使这样,从上下文的意思,仍可判断它们的确切意义,不会发生混淆。
3.逻辑性
在数学的各个分支里,都包含着丰富的逻辑因素,包括教师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贯通流畅、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逻辑严密,为学生提供严密、思路清晰的良好语言环境。尤其是体现在教师教学设问方面。如:“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你的解题方法还存在着漏洞吗?”“对所有的情形都成立吗?有没有例外?”等等的提问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逻辑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教师在讲解新课、论证定理以及揭露并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错误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4.简洁性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在讲函数的图像时,要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先在图像上叫他们如何看图比较后,再总结归纳: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就是比较函数图象的高低,这样学生一下就懂了。如果教师语言杂乱无章,含糊其辞,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
1.重视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训练
“互译”一方面指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即数学化),比如由具体的对应关系逐步抽象形成映射、函数的概念,及对抽象的数学语言理解内化借助普通语言或具体实例表达交流,比如根据映射和函数的定义构造映射和函数实例;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同形态的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比如集合的自然语言表示、符号语言表示及韦恩图表示。“互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增强辨析能力,互译的过程体现对立统一的思想,有助于不同思路的转换与问题化归。
2.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说
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耐尔·卡耐基创办的口才训练班有一个规定,即“在每一堂课里,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讲一段话的机会”。他认为理由很简单,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要学讲话就得多开口。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创造机会不断地锻炼。光学不练是不行的,学练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
3.加强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的呈现通常有三种形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这三种语言的转换。例如:要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首先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其次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再分析并写出证明过程。即先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再转化为符号语言。每种语言各有其特点,在数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数学几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的。
4.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准确性
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因为在不同的条件限制下,数学中的结论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沿着圆柱体的侧面剪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只有沿着侧面上的一條高剪开才是长方形,斜着剪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
2.形象性
自然语言具有多义性,含糊不清,而数学需要准确而清楚的语言,每一个符号、式子只能有一个意思,一个数学符号确定表示某个意义后,一般不再表示其它意义。在数学语言中可能出现含混的情形只是极少数,例如几何中表示三角形的符号“△”,与代数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符号一样,但即使这样,从上下文的意思,仍可判断它们的确切意义,不会发生混淆。
3.逻辑性
在数学的各个分支里,都包含着丰富的逻辑因素,包括教师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贯通流畅、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逻辑严密,为学生提供严密、思路清晰的良好语言环境。尤其是体现在教师教学设问方面。如:“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你的解题方法还存在着漏洞吗?”“对所有的情形都成立吗?有没有例外?”等等的提问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逻辑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教师在讲解新课、论证定理以及揭露并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错误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4.简洁性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在讲函数的图像时,要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先在图像上叫他们如何看图比较后,再总结归纳: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就是比较函数图象的高低,这样学生一下就懂了。如果教师语言杂乱无章,含糊其辞,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
1.重视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训练
“互译”一方面指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即数学化),比如由具体的对应关系逐步抽象形成映射、函数的概念,及对抽象的数学语言理解内化借助普通语言或具体实例表达交流,比如根据映射和函数的定义构造映射和函数实例;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同形态的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比如集合的自然语言表示、符号语言表示及韦恩图表示。“互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增强辨析能力,互译的过程体现对立统一的思想,有助于不同思路的转换与问题化归。
2.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说
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耐尔·卡耐基创办的口才训练班有一个规定,即“在每一堂课里,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讲一段话的机会”。他认为理由很简单,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要学讲话就得多开口。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创造机会不断地锻炼。光学不练是不行的,学练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
3.加强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的呈现通常有三种形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这三种语言的转换。例如:要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首先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其次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再分析并写出证明过程。即先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再转化为符号语言。每种语言各有其特点,在数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数学几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的。
4.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