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非遗”传承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工艺美术(唐卡)专业为例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是传承“非遗”的高效途径之一.目前,民族高校“非遗”传承特色专业建设面临着缺乏对外交流沟通,招生覆盖面狭窄,教材建设不够完善,授课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难以保证以及忽视毕业后传承人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了稳步推进民族高校“非遗”传承特色专业建设,我们应提高专业培养质量,完善传承人课程教育体系,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明确办学宗旨,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精准化,进而突出民族高校传承特色,增强高校区域服务功能.
其他文献
实验艺术在不断拆除思维惯性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观念性的实验,另一方面媒介本身在物质上的属性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决定了作品的生成方式,技艺也成为启迪创作的工作方式.
数字教科书标准建设的推进是一个现实难题,虽然政策层面、产品层面与应用层面都提出了数字教科书标准建设的诉求,但标准的主体与对象、标准的内容与框架、建设的思路与方式、风险的揭示与规避等关键问题还亟待学理探讨与解决.针对这些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以下解决思路: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的有机融合;开展大规模数字教科书研用调研;强化数字教科书研究共同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度的协同与有效配合.
本文以古希腊雕塑与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为出发点,比较研究静态艺术下雕刻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跳花”活动是苗族现存的一种大型歌舞活动,届时,苗族人民都会参与其中,热闹非凡.文章主要从“跳花”的来源、神话传说及举办过程来分析“跳花”的仪式功能和社会交往意义与价值,并为现代的社会交往、多民族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想法与观点.
水彩画凭借独特的表现技法优势在我国绘画领域得以广泛传播.本文以水彩画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水彩画的材料和表现技法,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历史上看,幸福在本体论上强调实体,认识论上主张还原,价值论上提倡主体性,难以将人、自然与精神统一,在人性层面丧失了合法性.好生活从方法论上实现对幸福的三重超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多种关系达致和谐的状态.在好生活的视域中,儿童与他人、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独特性.教育作为一种人为的、有目的的活动,需警惕过度竞争、培育社会情怀、维护统一性,使儿童在社会关系、自我建构与回归自然方面符合天性,享有好生活.
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定位,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和构建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格局,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建设高质量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优秀师生流失与重点大学升学率下滑,是备受关注的“县中困境”的主要特征.骨干教师和尖子生源的流失不只是因为县中缺乏吸引力,更有教育生态不健康、考试招生失序等教育内部管理的问题.为了缓解“县中困境”,地方教育管理者和县中校长们通过引导家庭社会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广大“普通”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开源、固本两手抓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力度,积累了成功有效的实践经验.最后,从教
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而儿童“成人”意义的现代危机,表现为权力化、去孩童化、扁平化,进而影响学校育人功能实现.经意义考究发现儿童“成人”具有生命滋养本初意涵、是文以化人的过程、其价值取向是达成人性.学校育人需要观照儿童“成人”意义,以生命为基础,文化育人以核心方式,人性为目的与归宿.通过建构生命、文化、人性交织的育人空间,将育人时间展开为“成其为人”的过程而非结果,师生建立“成人”共同体以及共享共情的育人关系的途径实现学校育人功能.
中国画有着极为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在历代优秀的中国画作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画家的绘画意图与融入的情感,这意味着中国画创作运用了奇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线条与色彩浓淡之间营造出极为浓烈的情感意境与氛围,产生了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与分析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期为当代中国画创作过程中艺术表现手法与情感表达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诗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颇有特色的教育传统,建构诗教课程是传承并创新传统优秀诗教思想的重要举措,但在现实中存在重学校声名而忽略学生诉求、修辞知识拼盘难以形成体系、浅层诗歌技法训练难以润泽心灵、教学结果局限于作品发表等突出问题.基本策略在于辩证处理“文学之诗教”与“伦理之诗教”的关系,将课程目标指向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谐发展;课程内容依照“立德树人”的逻辑,建构融“道德修身”“诗品诗论”“比德喻志”“韵文雅言”等要素构成的体系;课程实施把握“言、象、意”相互转化的机制,做到“从语言出发,又回到语言”;课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