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储层研究

来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后,存在一个抬升剥蚀阶段,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区域性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可确定该工区在退后生期有岩溶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角砾岩、去膏化、去白云石化、硅化和溶孔、溶缝的形成,还可见渗流带的产物-渗流豆石。通过对δ^13C、δ^18O、^87Sr/^86Sr比值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发现雷口坡组顶部存在一个地球化学跃变带,与典型古岩溶界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类比。测井解释表明,该工区古岩溶局部发育。但雷口坡组顶部原有的大部份溶蚀孔洞缝被后期成岩作用破坏(被
其他文献
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在运行过程中不免故障,会出现SF6气体泄漏的问题;这不仅会对设备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也会对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目前,SF6气体检测
在对塔中82井区颗粒灰岩段进行储层预测研究过程中发现:颗粒灰岩段与上覆泥质条带段之间的层面存在波形异常,这种波形异常区与叠前地震预测的AVO属性异常区非常吻合。首先基于
采用两种不同的脱铝方法对HZSM-5分子筛进行了预处理,并利用MAS NMR和吸附吡啶的FT-IR对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子筛的脱铝程度对Mo基催化剂上甲烷芳构化反应
分别用水热法和气相沉积法制备了Ti/HMS分子筛,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和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Z)对Ti/HMS样品进行了气相硅烷化,并用X射线衍射、N2吸附、红外光谱、^29Si核磁共振和
分析了含泥质砂岩油藏长期水驱后的变化情况,抽象地给出了含泥质砂岩油藏水驱后的模型,并从这一模型和静态时间平均方程出发,推导出了动态的时间平均方程。用这一方程分析了含泥
在双侧向测井反演中,采用差分进化和Levenberg-Marquardt方法进行了三参数(侵入半径、侵入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混合反演,从实际计算来看,反演结果精确度较高。由于差分进化
确定地层地应力地理方位对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出的利用波速各向异性结合古地磁岩心定向来确定地应力地理方位的新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的
三乙氧基硅丙胺与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的羟基在甲苯中回流反应得到氨丙基官能团化的MCM-41,再利用氨基与Salen—Mn(Ⅲ)上的活性酯基生成酰胺键,将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负载到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