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开炮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一篇《中国摄影界有一种病叫“自恋”》的文章在摄影圈里引起了一场大讨论,几年后,一个名为《失误与遗憾》的影展又一次使摄影界的情绪激荡起来。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经济日报》摄影部主任邓维的第一个展览,采取的方式却是“向我开炮”!
  这是一个特别的展览,作者、观者,有了一次真正的自我批评与批评的坦诚自省。这也是摄影业界长期以来期待却难以实现的。
  或许这又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影展前言
  “人有脸,树有皮”,我也知道听好话舒坦,听批评、尤其是不留情面的批评是挺痛苦的事。但,整整憋了10年,我还是得做这事,因为我们的新闻摄影太缺少正常的形成良好风气的学术批评,因为缺了学术批评这条腿的新闻摄影这些年来晃晃悠悠实在不能令人满意。顾虑了10年,徘徊了10年,一咬牙,挖个坑,还是自己跳......希望这个影展给年轻的同行们留点确实有用的东西,也算是我对新闻摄影的一份心意吧,因为这个事业是我的至爱。 ——邓维
  
  展览带给人们的启示
  
  黄文(新华社 高级编辑) 在得知邓维要办这个展览时, 我和他开了一个玩笑:邓维办这个展览其实就是一个好玩儿的事, 通过这个展览究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究竟能够引发多少关于新闻摄影的批评, 我持怀疑态度 。作为在新闻摄影界活跃了25年的老摄影记者,邓维办这样一个展览是开了一个先河,不管最后能产生多大影响,但这个开端是好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氛围。以前人们常说:骄傲是需要本钱的。 其实现在我觉得,虚心才是真的需要本钱。邓维之所以敢办这个展览说明他有本钱让大家批评。
  
  蒋铎(《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一个作者将自己的失误和遗憾作为展览的内容,这在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客观地讲,邓维的这些照片中有不少还是不错的, 就是这样一批相当有质量的照片,邓维也有这么多的反思, 甚至对最基本的曝光不足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赞赏。摄影界有些人,自我感觉非常好, 刚拿相机不久就觉得自己能得大奖。人要是没有自信就没法生存,但要是过于自信就有可能变成自负,阻碍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自我批评,那中国的新闻摄影将会越来越好。
  
  刘树勇(著名摄影理论家) 公平地说这次展览有它的示范作用。而在展览之后的座谈会上大家谈到更多的还是邓维对待新闻摄影的职业道德和姿态。但仅仅做一个道德榜样是不够的。作为一个摄影师,敢于揭自己的丑,敢于剖析自己,敢于对自己的照片进行批评,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个展览显然更应该针对新闻摄影记者或者作为单位内部、行业内部的业务交流,对于其他摄影师意义不大。更没有必要放在公众(在这里,除了新闻摄影师都应视为公众)层面来谈,因为同行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
  
  
  关于“失误”的评价标准
  
  蒋铎 在我的印象里,邓维的作品多是反映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的新变化、新政策的出台,或者是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从日常生活这种小的题材中拍摄到这么多的画面,非常不容易,更何况都是现场抓拍。当然,这些照片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有的照片在表达信息时不直接,对文字说明的依赖较大,有些“拐弯抹角”。比如《外商看中“汽车热”》那张照片,画面没有直观的表达出拍摄意图,只有看过文字说明后才明白。
  
  刘树勇 这个展览引出一个问题:邓维个人说这些展览的照片不好或者失败,判断标准是什么?正因为如此,展览上才会有许多观者留言表示展览照片并非失误的。不同行业的摄影有各自的标准,新闻摄影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就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讨论某一张照片,要在它的特殊的语境里谈,特定的媒介有特定的传播方式和特定的读者对象,在这些特定的因素确定好的前提下才能谈某张照片好与不好。
  
  兰红光(新华社 记者) 作为摄影人, 这些失误的经历我们也都有过。邓维的勇气让我佩服。看过这三十张照片、三十个反思后, 我发现他在反思中过多地提到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的照片为什么没有被编辑选上,他一直都在揣度编辑的想法......其实, 我们做报纸、做新闻就是要给读者看,而邓维反思的时候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读者。读者想看什么?你需要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照片?这才是需要我们更多考虑的。
  
  
  
  急不可得要相机
  “快点,快把照相机递给我,马上要宣布本次大会闭幕了,我得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
  于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
  (刊于1993年4月1日《经济日报》)
  
  邓维自述
  这张照片的问题出在说明文字上。中国青年报摄影部贺延光的批评意见是:隔着那么远,拍摄者怎么能听到被拍摄者说什么?难道是“合理想象”?原本真实生动的东西现在却令人质疑。
  虽然这张照片的图片说明并不是我写的(发稿时我正忙着处理其他照片,版面编辑为照片配写了说明),但认真反思,版面编辑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觉得“邓维风格”不是追求个人风格吗,这样写不是很生动吗。我从未责怪过这位好心的编辑,但这至少说明所谓“邓维风格”肯定有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因为无论何种风格,必须符合新闻规律,必须得到读者的认同。
  
  观众评点
  总是希望用图说去解释什么,补充什么,这现象很普遍。为什么文字编辑会这样想当然?因为邓维自己的图说就是这样的。
   ——杨浪
  邓维风格如果是说明主观内容过多,那是应该改。引以为戒!
   ——俞德春
  即使没有文字说明,这张图片也很生动了。
   ——张雷刚
  “邓维风格”仅仅是写的生动吗?
   ——焦波
  
  
  祈祷和平
  198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上午,北京卢沟桥“卢沟晓月”桥头碑背后,一位日本妇女合十祈祷,为和平祝福。
  (刊于1985年9月4日《经济日报》)
  
  邓维自述
  这是我第一幅获全国性奖项的新闻图片,亦被收录进不少新闻摄影书籍、画册中。但是,我自己多年来一直被事后的遗憾敲打:尽管当时因语言不通而无法得知她的姓名及更多的信息,但如果我不是仅满足于抓拍到这个镜头而兴冲冲回去发稿,如果我想方设法追踪她到能为我们彼此提供语言帮助的人那里,如果我能了解到更多的背景与细节,那么,这幅照片中的人物将有名有姓,照片的证实力与说服力将毋庸置疑。
  20年了,我一直为自己的这一失误懊恼不已。
  
  观众评点
  “图为一个老头在吃饭”。这样的说明过去我们见得太多啦!而我想知道的是:这个老头叫什么?为什么吃饭?所以国际新闻摄影有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有可能,图片上出现的人物(主要人物)必须有名有姓!摄影记者不要偷懒啊!不要按了快门扭头就跑啊!
  ——米脂
  
  
  小保姆的心事
  11月6日,北京故宫南墙下。夕阳中,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用三轮车推着位老者缓缓散步……她不肯透露姓名,但对采访的问题作了回答:“我从农村来,做小保姆时间不长。我知道,现在农村比以前好多了,可我们还是愿往大城市跑。为什么?因为在这里长见识,不一样的事天天有,我特别想看……”
   (刊于1992年11月7日《经济日报》)
  
  邓维自述
  原中国妇女报摄影记者陈炼一当时对这幅照片的批评是“太甜了,画面太完美,这一新闻的社会意义被过分的粉饰给弄变形了”。
  凡事都有个度。把握基调,把握题材,把握影像,其间的分寸是对摄影记者综合素质的检测。真实与失真,有时仅半步之距,这道理我也是经过多少次教训后才真正悟出的。
  
  观众评点
  “小保姆”的心事在哪?照片没有表现出来。“太完美就不真实了”,我们应切记。
   ——钱捍
  所以说现场抓拍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蒋铎
  这是一张很完美的片子。陈炼一的意见是读解时的一种理解,给予小保姆背后可能孕育的社会意义。这里还得说新闻摄影判断的首要依据是什么?是图片,使画面本身提供的信息。至于社会意义的隐身,一定要在画面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在第一定义上这是一张好照片,在第二定义上尽可能让受众去做不同的读解证明它还是好照片。
   ——杨浪
  
  
  外商看准“轿车热”
  
  邓维自述
  照片所报道的在当时的确是新闻,只是照片的表现力实在一般。经济新闻因抽象而拍摄难度较大,这问题至今困扰着我。
  中国人现已不大过问彼此骑什么牌子的自行车,诸多合资生产的小轿车十分抢手,直线上升的“购车潮”热度不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驻华首席代表鲍尔先生大喜过望,他乐观地称:“到2000年,我们在中国的合资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刊于1993年6月18日《经济日报》)
  
  观众评点
  事儿挺好,就是看不出来。“这问题至今困扰着我”,说到了要害。
  
   ——蒋铎
  
  投入摇滚
  原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音员卫华,九十年代初期改行作了摇滚歌手,成为被“摇滚青年”们看好的实力派女歌手之一。
  
  邓维自述
  这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获首届中国摄影记者金眼奖的作品之一,在当月的某新闻刊物上刊出后,受到新闻界权威领导的严厉批评,认为拍摄及刊出都是错误的、不合时宜的。
  尽记录之责,当然是摄影记者的职业要求,但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又必须考虑更多的问题。在规矩与探索、尺度与风格上,分寸得把握得很准,否则,麻烦。
  个人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在党报任职的同行与我一样,甚至比我有更深刻的体会,就是端起相机时,该考虑到的必须考虑。
  
  观众评点
  人物形象不错,但右侧的架子鼓再多留些,“摇滚”的味道会更足。
   ——贺延光
  我没有感受到“摇滚”,更没有看到“投入”。大家也会出错,正常。
   ——俞德春
其他文献
[本报讯]江苏省常州市少儿民族乐团于2005年春节应邀赴美华盛顿举办新年音乐会,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中国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首次于春节期间在该市举办。音乐会在华盛顿市邱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刊讯]日前,“2008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在中国音乐学院落幕。本届艺术节将历时9天,从2008年9月27日至10月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钢琴艺
1 间质和上皮细胞结构特征牵涉到上皮 间质间相互作用的间质细胞基本特征为无极性、胞间连接疏松并且被细胞外基质环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具有代表性 ,它和细胞外基质
消费社会的经济特征和文化逻辑构成了把握台湾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架。本文围绕台湾消费社会的形成,分析介绍了台湾广告当中所体现出的消费符号化和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而为台
在时间分配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老年人群体没有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其生活时间分配有自己的特点,从老年人的生活时间分配状况可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VPC-J2EX在性能和功能方便继续发扬着J1的特色.仍然保留“七彩炫光灯”与“语音导航”,开机时间创下SANYO数码相机的新纪录.仅需花费0.9秒的时间,几乎达到瞬间的境界.高达64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