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建构与完善

来源 :中国刑事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务犯罪侦查模式主要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职务犯罪侦查权力结构配置,职务犯罪侦查职权运行结构与体系,以及两者有机统一的样式.《刑事诉讼法》第19条所规范的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建构与完善,要从立法授权要义出发,把握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职权在刑事司法治理体系中的结构位阶,将衔接贯通作为模式建构与完善的首要考量因素.侦查模式的建构要积极适应司法治理权力结构的变化,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制度优势,对照借鉴司法惩戒统筹内生外生侦查需求的制度建构逻辑,立足运用侦查规律,完善侦查机制,科学整合职务犯罪侦查职权要素.侦查模式的完善要贯彻落实以证据为中心、大数据化侦查办案、依法公正行使职权的模式优化思路;坚持以检察一体为主导;推动立案审查的规范与完善,探索移案环节的多向衔接,强化撤案司法人权保障;通过保障职务犯罪被追诉人的诉讼权益和系统建构被害人合法权益防御体系,健全职务犯罪侦查权益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基于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深入探讨家庭式流动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文化及行为维度融入进程滞后于身份认同及经济融入;家庭式流动总体上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式流动完整程度以及流入地家庭结构的完整程度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均具有正向影响,在流入地结构完整的家庭式流动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促进作用最大;家庭式流动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不同维度呈现双向影响趋势,对身份认同及经济融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对文化接纳和行为适应则
协助组织卖淫罪虽然是独立的犯罪,且不排除帮助犯的正犯化情形,但在司法实践中不可能离开组织卖淫罪而独立地认定本罪.不管规定协助组织卖淫罪的法条性质如何,都需要区分组织卖淫罪的从犯与协助组织卖淫罪.一方面,不能全面肯定组织卖淫罪的从犯,否则会导致量刑的不均衡,也会给司法实践徒增麻烦.另一方面,对于组织卖淫罪的教唆犯,即使其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也只能认定为组织卖淫罪且按从犯处罚.除教唆犯外,对于在组织卖淫案件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情形,均应认定为协助组织卖淫罪,而不应认定为组织卖淫罪的从犯.协助组织卖淫罪存
企业合规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合规实践中存在企业责任基础不明、合法性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全面建立企业合规制度还需进行刑法改革.企业合规刑法立法应围绕“企业刑事责任”与“合规计划”两个核心展开,通过将企业刑事责任客观化、适用推定原则体现“严”;通过将合规计划的有效实施规定为定罪量刑情节、增设单位缓刑等方式实现“宽”,充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体而言,建议修改《刑法》相应条款,扩大单位刑事责任范围,将有效合规治理规定为单位刑事责任的基础、增设单位缓刑制度,并将非刑罚处罚措施、
任何新制度的前行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和问题,企业合规改革实践也不例外.企业合规改革在运行中既存在理念性的羁绊,也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障碍.作为应对企业犯罪的新举措,人们对企业合规改革最核心的关切是其激励措施与刑事法治的契合度.证成企业合规激励的正当性并将其融入现代刑事法治并不存在理论上的困难.虽然法律层面对企业合规激励尚缺乏制度性的支撑,但现阶段企业合规激励仍然具有运行空间.对企业合规改革的激励,包括实体上和程序上的激励措施,不但不会溢出刑事法治的底线,而且蕴含了企业犯罪的刑事政策由严格规制走向宽缓化的发展
经验法则既指具有普遍性及可适用性的知识定则,也指依靠这些普遍性知识进行证据与事实判断的方法与规则.经验法则具有普遍性、相对确定性、效能差异性和性质双重性特征,与普通经验判断有联系也有区别.司法证明中,经验法则具有验证和佐证的双重功能,同时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与机制.运用经验法则作出事实推论未降低证明标准,因此不是推定,应防止走入滥用推定概念的理论与实践误区.使用科学证据要贯彻科学法则,科学法则的客观性、确定性可弥补经验法则判断的不足,将限制乃至在一定条件下替代经验法则,但也不能忽略经验法则对科学证据的验证与
对于核心证据不充分的案件,运用我国传统刑事证明制度往往会存在印证不足而难以定罪的困难.办案人员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需要超越传统刑事证明理论对司法证明要素的狭隘界定,采取以自然生活历程事实为证明对象,综合运用核心证据与补助证据,容许依据或然性法则进行最佳解释推理的综合型证明模式.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由于未成年被害人身心的特殊性,在运用该证明模式时还应当结合其主体特点展开.就证明对象而言,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状态的发展是确定待证事实范围的重要线索.就证明方法而言,应当放弃倚赖核心证据进行积极建构的印证证明方法,依
远程侦查讯问在疫情时期应用渐增,体现了新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嵌入.其具有提高诉讼程序生产力和维护程序自身的和平性的价值.但其实践也对刑事司法传统理论和规则造成冲击,具体风险包括对讯问方式及侦查权行使的不当限制,对综合性程序正义的部分损害,对提升侦查效率的部分阻碍,缺乏监督制约的技术滥用与证据虚假.未来应当探索搭建技术运用的程序正当理论分析框架,据此明确远程侦查讯问的适用范围,完善权利结构并进行“准诉讼化”改造,优化要素配置以重构科技与人力分工协作机制,引进他项技术以形成技术性制衡等,从而解决远程侦讯程序在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