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周2.02%的涨幅虽然较上周8.02%缩小,但是出现标志事件,周三收盘成功站稳60日均线,这是7月22日后的首次。如果上涨至2890点,季均线斜率也将向上,将形成标准的偏多格局。
股指期货有价格发现功能,具体体现在价差。升水越高,期指越看涨。然而,同样是看涨,却有精明和不精明之分。例如,如果全天升水最高点,恰好出现在现货的最低点,那就令看官大呼过瘾。或者,长假在即,价差却越走越高,节后果真大涨,更让人觉得多方艺高人胆大。
从10月17日的文章开始,就明确说出止跌,当时的依据是空方离场。之后的3周,期指看多,这是从价差的增加得出的。10月17日至21日,还没有看到非常精明的多方。例如下跌的过程中,价差放大一段时间,接着缩小,最低点又放大。这就是多方还没有具备充足的信心。但是笔者当时认为,瑕不掩瑜,相比过去三个月,已经好多了。所以,下了“相比前期没有更糟”的结论,继续看涨。
10月24日至28日,就有所不同了,多方开始展现丰满的羽翼。例如,24日完全抓住上涨阶段。又如,每次遇到现货的低点,期指都要高一点。因此,多头讯号进一步加强。
进化到本周,不只力量强大,还要表演一些特技。例如周三收盘,收盘价差高达1.26%,这是2010年12月21日以后,收盘价差最大值。隔天果然高开,而且晚间欧美股市全部大涨。高升水仿佛是音乐家的指挥棒。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本周期指偏多,预测下周会上涨。但是,怎么保证下周期指也做多呢?
这是一个极佳的问题,涉及技术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首先,技术分析无法预测市场情绪还能持续多久,所以,大部分的技术分析无法得出“涨多久”和“涨多少”。技术分析能做的,就是在没有结束看涨前,继续持仓;讯号一反转,立刻平仓。如果长期交易下来,累计收益为正,就是好策略。
第二个基本假设,就是人(市场)的情绪转变不会太快。这非常重要,如果转换过快,跟随者频繁折返跑,就很难成为交易策略。就像本轮开始只是止跌讯号,虽然不强,但是考虑到深跌过后,如同做了噩梦,刚起床时余悸犹存,能够稍微做多就不容易。接下来就是逐渐加强,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自从4月13日开始,A股走了半年熊市。这中间有两次反弹,一是6月21日至7月15日反弹8.83%,二是10月24日至今已经反弹10.20%。前次反弹越过季均线后,涨势趋缓,最后无功而返;本次也越过季均线,能否再涨还要后市验证。
以期指的角度,两次反弹最大的不同,就是持仓量。6月22日,持仓量22日移动平均线下降,空方离场,开启反弹。逻辑十分合理,看空的力量消失,当然可以上涨。然而,7月4日站上季均线后,持仓量仍然下降,多方迟迟不进场,就靠着卖压消失展开牛市,是不合理的。
本轮不同了。10月13日持仓量下降,空方离场,开始止跌。持仓量下降至10月20日,至此,逻辑类似上一轮。但是,10月21日至今,持仓量持续上升,配合价差增加,多方进场,这是最大的不同。所以,本轮的反弹幅度更大,斜率更陡。
股指期货有价格发现功能,具体体现在价差。升水越高,期指越看涨。然而,同样是看涨,却有精明和不精明之分。例如,如果全天升水最高点,恰好出现在现货的最低点,那就令看官大呼过瘾。或者,长假在即,价差却越走越高,节后果真大涨,更让人觉得多方艺高人胆大。
从10月17日的文章开始,就明确说出止跌,当时的依据是空方离场。之后的3周,期指看多,这是从价差的增加得出的。10月17日至21日,还没有看到非常精明的多方。例如下跌的过程中,价差放大一段时间,接着缩小,最低点又放大。这就是多方还没有具备充足的信心。但是笔者当时认为,瑕不掩瑜,相比过去三个月,已经好多了。所以,下了“相比前期没有更糟”的结论,继续看涨。
10月24日至28日,就有所不同了,多方开始展现丰满的羽翼。例如,24日完全抓住上涨阶段。又如,每次遇到现货的低点,期指都要高一点。因此,多头讯号进一步加强。
进化到本周,不只力量强大,还要表演一些特技。例如周三收盘,收盘价差高达1.26%,这是2010年12月21日以后,收盘价差最大值。隔天果然高开,而且晚间欧美股市全部大涨。高升水仿佛是音乐家的指挥棒。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本周期指偏多,预测下周会上涨。但是,怎么保证下周期指也做多呢?
这是一个极佳的问题,涉及技术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首先,技术分析无法预测市场情绪还能持续多久,所以,大部分的技术分析无法得出“涨多久”和“涨多少”。技术分析能做的,就是在没有结束看涨前,继续持仓;讯号一反转,立刻平仓。如果长期交易下来,累计收益为正,就是好策略。
第二个基本假设,就是人(市场)的情绪转变不会太快。这非常重要,如果转换过快,跟随者频繁折返跑,就很难成为交易策略。就像本轮开始只是止跌讯号,虽然不强,但是考虑到深跌过后,如同做了噩梦,刚起床时余悸犹存,能够稍微做多就不容易。接下来就是逐渐加强,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自从4月13日开始,A股走了半年熊市。这中间有两次反弹,一是6月21日至7月15日反弹8.83%,二是10月24日至今已经反弹10.20%。前次反弹越过季均线后,涨势趋缓,最后无功而返;本次也越过季均线,能否再涨还要后市验证。
以期指的角度,两次反弹最大的不同,就是持仓量。6月22日,持仓量22日移动平均线下降,空方离场,开启反弹。逻辑十分合理,看空的力量消失,当然可以上涨。然而,7月4日站上季均线后,持仓量仍然下降,多方迟迟不进场,就靠着卖压消失展开牛市,是不合理的。
本轮不同了。10月13日持仓量下降,空方离场,开始止跌。持仓量下降至10月20日,至此,逻辑类似上一轮。但是,10月21日至今,持仓量持续上升,配合价差增加,多方进场,这是最大的不同。所以,本轮的反弹幅度更大,斜率更陡。